脱分化论文-陆珍,黄诚梅,魏源文,邓智年,曹辉庆

脱分化论文-陆珍,黄诚梅,魏源文,邓智年,曹辉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番莲,脱分化,再生体系

脱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陆珍,黄诚梅,魏源文,邓智年,曹辉庆[1](2019)在《西番莲脱分化再生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果黄果西番莲为材料,通过无菌播种获得无菌苗,采用无菌苗的子叶及下胚轴为外植体,对诱导分化不定芽、不定芽继代增殖、生根诱导等斱面进行研究,为西番莲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以未完全展开的子叶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效果最好,最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2.0mg/L6-BA+0.1 mg/L IAA,其诱导分化率可达100.0%;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其芽苗增殖系数最高,为3.19,且芽苗长势好;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2 mg/L IBA,其生根率达100.0%,根粗壮、长、多,且幼苗长势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高英[2](2019)在《茶树组培茎段和叶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组织培养是珍稀种质资源保存和扩繁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的重要工作基础。迄今,茶树再生体系尚不完善,其原因主要与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调控机制不明晰有关。本论文利用转录组和sRNA测序、qPCR和MASP等技术研究了茶树茎段和叶片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过程中功能基因和miRNA差异表达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规律,以期明确茶树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转录组分析和qPCR验证结果显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玉米素生物合成”、“DNA复制”、“谷胱甘肽代谢”、“光合作用”和“次级代谢相关途径”等通路的调整与茶树组织脱分化、再分化关系密切,其中ARR5、GH3.1、IAA18、IAA29、CYCD3-1 CDKB2-2、MYB15、ARF18和ERFR P2-12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对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作用显着。特化组织(如茎段、叶片、根和芽)与非特化组织(愈伤初期、愈伤)状态差异实质上是众多基因表达模式的不同。愈伤形成与叶绿体退化以及乙烯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代谢诱发的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根的形成与离子转运、极性生长、质体重建等有关;芽的分化则与蛋白加工、光合作用、次生代谢及氧化胁迫缓冲等有关。(2)sRNA测序结果显示,茶树茎段外植体、愈伤、再分化根和芽等材料中检测到204个miRNA,各样品间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有177个。经qPCR验证,csn-miR167d等12个miRNA与茶树组织脱分化及再分化过程关系密切。miRNA-靶基因关联分析显示,csn-miR167D、csn-miR156、csn-miR166a-3p、csn-miR396、csn-miR157d-5p和csn-miR393c-3p分别通过调节相应的ERF3、SPB1、ATHB 15、AIP15A、GST和ATG18B等靶基因的表达活性,进而影响茶树脱分化和再分化进程。(3)MSAP分析显示,茎段和叶片外植体甲基化水平较高,超过45%;愈伤形成时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茎段愈伤生根与叶片愈伤生根DNA甲基化水平较为接近,分别为35%和34%。经甲基化多态性位点回收,获得了 37条长度在34-334bp之间可读序列,其中30余条序列与茶树、番茄和野牵牛等植物核基因组有较高同源性。亚硫酸氢钠脱氨处理结果显示,甲基化特异性条带中,除了酶切位点的甲基化外,序列内部还存在大量胞嘧啶甲基化位点,而且这些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在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但甲基化特异性位点的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脱分化和再分化表型等关系尚需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孙小龙,黄菁,梁国平,宁连云,李玲[3](2018)在《不同激素水平下橡胶树品种云研77-2脱分化培养及污染褐化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橡胶树脱分化培养体系,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7-2的花药和胚珠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水平下对其花药和胚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进一步观察其污染与褐化情况。结果表明,2,4-D对花药愈伤组织培养起主导性的作用,橡胶树云研77-2花药愈伤培养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2.0 mg/L 2,4-D+1.0 mg/L NAA+1.5 mg/L KT。花药、胚珠污染与褐化试验中,胚珠培养污染和褐化率高于花药培养,且细菌、真菌污染率高于褐化率。(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庄世龙[4](2018)在《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物学领域当中,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是生物细胞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而随着现代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的原因有了解答,植物细胞分化在生物学当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指植物细胞在个体发育当中,由一个细胞增殖所产生的后代,这个后代细胞在生理功能、结构上向着与初始细胞不同方向进行稳定变化的过程,就叫做植物细胞的分化。而植物细胞的脱分化主要是指已经完成分化的植物细胞,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失去了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本文对植物细胞的分化和脱分化进行详细介绍,并阐述植物细胞分化与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研究概况。(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03期)

张翔宇,陈杰,吉云,严显进,王彩云[5](2016)在《淡黄花百合珠芽诱导脱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淡黄花百合珠芽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6-BA、NAA组合对淡黄花百合珠芽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珠芽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NAA+1.0 mg/L6-BA,其诱导萌发时间为11 d,萌发率为100%,愈伤组织月平均直径增长量3 cm以上。(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戴力,王学华[6](2016)在《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的生理生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是小孢子细胞外环境变化导致内环境改变,从而诱导代谢酶活性、代谢途径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最终脱离原有分化状态发生发育途径改变的过程。经各种胁迫预处理后,离体小孢子内发生了饥饿作用、内源激素变化和抗氧化胁迫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使得正常发育的结构和信息被破坏或消除,细胞质发生重组,营养核去抑制化,最终实现脱分化。这一过程牵涉到复杂的生理与遗传调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基因主要有:蛋白质水解酶、乙烯和生长素作用相关酶类、氧化还原系统或抗胁迫系统相关酶类、花粉特异蛋白和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以及它们的调控基因。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人为调控可有效地促进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和胚胎诱导。(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刘海霞,莫海江,程玉红,马洪波,夏海东[7](2016)在《MADS-box基因在小麦幼胚脱分化过程中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首次在小麦幼胚脱分化过程中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技术对MADS-box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共检测到20个MADS-box基因,其中14个基因下调表达,6个基因混合表达。这些基因大量下调表达,推测其在小麦幼胚脱分化中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发现,12 h是小麦幼胚脱分化过程中MADS-box基因表达的一个关键时期。选取CA670406、CK213813、CA608865和AB107992四个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检测结果与小麦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陶勇[8](2015)在《已分化的动物细胞还能脱分化(去分化)和转分化吗》一文中研究指出1试题(2015年高考理综上海卷第22题)图2显示成纤维细胞在调控过程中的定向转化,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C)A.分裂、分化、去分化B.分裂、转分化、分化C.分裂、去分化、分化D.分化、去分化、转分化2讨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50"思考与讨论"第2题:动物细胞培养要经过脱分化的过程吗?教师用书认为,脱分化又称去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植物的任何一部分,甚至单个(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5年19期)

蔡冬元[9](2015)在《油茶叶片脱分化后的再分化技术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选定了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NAA与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添加量,展开了针对"湘林1号"油茶叶片脱分化后得到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细胞进行的植株形态再分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呈白色、黄白色或浅黄绿色、凹凸不平、质地疏松的愈伤组织块接种在MS+NAA(0.3 mg/L)+BA(2.0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培养基中30 d后,在白色突起部位分化出了丛生芽且生长良好。利用油茶的再生芽接种时,其增殖系数为6.50。(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5年05期)

王敏利,吕立夏,徐国彤[10](2014)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脱分化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脱分化的模型,体外模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中RPE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方法将ARPE-19细胞培养在无血清、含N2和NEAA的petri dish中,建立RPE的EMT模型,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转变,采用基因芯片和定量PCR来检测EMT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来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ARPE-19细胞在建模后形态明显发生了改变,基因芯片和Q-PCR检测显示一些与EM T相关的因子(如TGF-β1,Vimentin,CD46)及炎症因子(IL-15)和细胞因子(EGF)的表达上调,ELISA在蛋白水平上显示建模后细胞表达的TGF-β1,IL-15,和EGF蛋白明显增多,Western blotting显示Vimentin蛋白的表达也显着上调。结论 ARPE-19在N2和NEAA的petri dish中培养可以诱导EMT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脱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茶树组织培养是珍稀种质资源保存和扩繁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的重要工作基础。迄今,茶树再生体系尚不完善,其原因主要与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调控机制不明晰有关。本论文利用转录组和sRNA测序、qPCR和MASP等技术研究了茶树茎段和叶片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过程中功能基因和miRNA差异表达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规律,以期明确茶树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转录组分析和qPCR验证结果显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玉米素生物合成”、“DNA复制”、“谷胱甘肽代谢”、“光合作用”和“次级代谢相关途径”等通路的调整与茶树组织脱分化、再分化关系密切,其中ARR5、GH3.1、IAA18、IAA29、CYCD3-1 CDKB2-2、MYB15、ARF18和ERFR P2-12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对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作用显着。特化组织(如茎段、叶片、根和芽)与非特化组织(愈伤初期、愈伤)状态差异实质上是众多基因表达模式的不同。愈伤形成与叶绿体退化以及乙烯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代谢诱发的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根的形成与离子转运、极性生长、质体重建等有关;芽的分化则与蛋白加工、光合作用、次生代谢及氧化胁迫缓冲等有关。(2)sRNA测序结果显示,茶树茎段外植体、愈伤、再分化根和芽等材料中检测到204个miRNA,各样品间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有177个。经qPCR验证,csn-miR167d等12个miRNA与茶树组织脱分化及再分化过程关系密切。miRNA-靶基因关联分析显示,csn-miR167D、csn-miR156、csn-miR166a-3p、csn-miR396、csn-miR157d-5p和csn-miR393c-3p分别通过调节相应的ERF3、SPB1、ATHB 15、AIP15A、GST和ATG18B等靶基因的表达活性,进而影响茶树脱分化和再分化进程。(3)MSAP分析显示,茎段和叶片外植体甲基化水平较高,超过45%;愈伤形成时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茎段愈伤生根与叶片愈伤生根DNA甲基化水平较为接近,分别为35%和34%。经甲基化多态性位点回收,获得了 37条长度在34-334bp之间可读序列,其中30余条序列与茶树、番茄和野牵牛等植物核基因组有较高同源性。亚硫酸氢钠脱氨处理结果显示,甲基化特异性条带中,除了酶切位点的甲基化外,序列内部还存在大量胞嘧啶甲基化位点,而且这些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在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但甲基化特异性位点的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脱分化和再分化表型等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陆珍,黄诚梅,魏源文,邓智年,曹辉庆.西番莲脱分化再生体系研究[J].中国果树.2019

[2].高英.茶树组培茎段和叶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D].浙江大学.2019

[3].孙小龙,黄菁,梁国平,宁连云,李玲.不同激素水平下橡胶树品种云研77-2脱分化培养及污染褐化情况研究[J].热带农业科技.2018

[4].庄世龙.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J].中华少年.2018

[5].张翔宇,陈杰,吉云,严显进,王彩云.淡黄花百合珠芽诱导脱分化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

[6].戴力,王学华.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的生理生化机制[J].作物研究.2016

[7].刘海霞,莫海江,程玉红,马洪波,夏海东.MADS-box基因在小麦幼胚脱分化过程中的差异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6

[8].陶勇.已分化的动物细胞还能脱分化(去分化)和转分化吗[J].中学生物教学.2015

[9].蔡冬元.油茶叶片脱分化后的再分化技术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5

[10].王敏利,吕立夏,徐国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脱分化模型的建立[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标签:;  ;  ;  

脱分化论文-陆珍,黄诚梅,魏源文,邓智年,曹辉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