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湖北看大剧戏

三下湖北看大剧戏

呼建国

(河南省话剧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7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8-078-02

初冬的湖北依然是暖意溶溶,不知是心里的激动还是什么其他的,总之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说实话很久没有去外地观摩了,特别是这种全国性的大型艺术节就更是久为了,这次院里能够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能拿出部分资金让大家出来观摩学习真是不易了,让我深为感动,所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少花钱多看戏。

这次八艺节一共看了八台戏,一台儿童剧、一台京剧、一台舞剧、五台话剧。因为话剧是我的本专业,所以就多偏爱了一点。收获不小,给自己的艺术鉴赏增添了营养。说起这几台戏,我的感觉都不错,你想啊能选上参加国家艺术节的剧目那可都是精中之精啊,值得说的真是太多了……。还是捞点儿稠的吧。

一、用肢体语言塑造人物

由北京军区歌舞团参加演出的舞剧“红楼梦”,我认为在这次艺术节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在编排上都比较新颖。(我的感觉)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近些年来无论是戏曲,还是电影、电视剧多种艺术门类都有所反映这方面的题材,但是作为舞剧,用舞蹈的形式来反映这样的大题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可能自己是孤陋寡闻吧。作为“红楼梦”这样一部分众所周知的巨著,它里面的人物众多,几大家族,故事曲折,场景复杂,要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用舞蹈的形式来把他表现出来,真是太不可思议啦。再加上没有说、没有唱、只能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形体)来表现,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还要让观众能够看明白,那就更不容易啦,说实话我真是带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心理走进剧场的。

当舞台的大幕开启之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整个舞台金碧辉煌,它准确、大气的舞美设计,用它特有的语言把荣国府的奢华、把这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表现的淋漓尽致。全场的观众同时发出一片感叹之声,所有人就像身临其境一样。“哇”真的是太美啦。接下来的表演就更让我佩服啦。由其是刘姥姥和板儿一进荣国府的那段双人舞,薛刚和余尔格这两位演员把刘姥姥和板儿这两个小人物塑造到了极致。荣国府的这两个远房亲戚从乡下而来,正好赶上给贾母祝寿,场面之大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刘姥姥那种朴实、笨拙中又透着一种精明,小心应对着府上的各色人物,板儿的淳朴可爱、又淘气不懂事,刘姥姥在对他的叱责中又夹杂着一种怜爱,那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和舞蹈语汇表现出来的。把这两个小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表现的惟妙惟肖,即真实生活又鲜明生动,观众看的明明白白彻彻底底,让你为他们的表演不得不从心底里折服。用舞蹈的肢体语言把人物塑造的如此细致如微,让我感触颇深。

说起表演让我想起我们的先哲,表演理论家、艺术大师斯坦尼的一句话:“我们在表演中的所有动作都是要有心理依据的。”也就是说只有准确的心理活动才可能外化出人物准确的外部动作(形体动作),反过来讲、只有准确的形体动作才能提提示人物准确的心理活动。虽说舞蹈与戏剧是相通的,只是艺术形式上的不同。但我认为在表现人物上舞蹈的肢体语言来的更直接更鲜明。

二、严谨的舞台作风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瘁,也是我们国家戏曲的一个剧种。作为戏曲团体我感觉它有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古装戏,就是它都有武打。这个武打是刀、抢、剑、戟、十八班兵器都有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要唱、念、做、打,确实是需要功夫的。记得文革期间八个样板戏的《智取威虎山》有那么一个传说。又一次演出,在杨子荣演到打虎上山那场戏时,杨子荣唱罢手拿皮鞭一甩一下把皮鞭甩掉了,说时迟那时快,在侧幕条盯场的道具师傅顺手就给他扔上一根,速度之快配合之好,让群众未曾感觉到,演出照常进行。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其实这是演员的一个失误,只能说补救的比较好罢了。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戏曲团体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果适应的好也就过去了,反之,就会影响整舞台戏的完整性。

这次在八一节上我看了一台中国京剧院的京剧“泸水彝山”,这部戏是根据我省越调“七擒孟获”改编的,演出的完美就不说了,然而他们那种严谨的舞台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常说一台好戏,什么叫“一台”好戏,就是说除了剧情之外,舞美要好,灯光要好,演员要好,总之服装、道具等等所有舞台上的一切跟戏有关的部门做的都要好。才能称得上是一台完整的好戏。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不容易啦。

我记得我刚进话剧团的第一堂课就是老师给我们上的舞台课;什么是舞台?什么是边条,什么是沿条,它们都起什么作用。‘演出的时候不能动边条,不能在边条后面看戏等等’作为一个专业演员要懂得这些。我到现在为止只要在下面看戏,发现舞台上的边条歪了,或者有人在动它,或者有人在边条后面看戏,心里就有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专业院团的作风,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在演出当中每一个演出单位,都应该保持一个舞台的严谨性,保持每次演出的完整性。这样才对得起自己所干的专业,才对得起我们的上帝——观众。

在八艺节上中国京剧院的“泸水彝山”这台戏,从我进剧场看戏开始到全剧结束,一切都在欣赏当中不知不觉就演完了。这说明他们的演出是那样的流畅,整台戏是那么的完美,它把你完全地带入到戏剧情节地发展及完美地呈现当中了,从头至尾舞台上没有出现过任何错误。这台戏看完叫你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杯香醇的青酒回味无穷。同去的同事都有同感。毕竟是中国京剧院,国家级剧院吗。这种严谨的舞台作风,是专业的表演院团,在一代一代老艺术家的影响承袭下慢慢形成的,它有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他们特有的风格。搞艺术就应该严谨。

三、方言戏剧的魅力

方言——不言而喻就是地方语言,其实方言戏剧的语言只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一种媒介出现。它的内涵是深厚的地域文化。这次在八艺节上有几台方言话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安话剧院的“郭双印和他的乡党”,辽艺的“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还有四川的一台方言话剧由于时间的冲突没有看成,包括北京人艺来展演的京味话剧“全家福”。

“郭双印”这台戏是以陕西方言为母语的话剧,整台戏有着浓重的地域色彩。黄土高坡的土星味扑面而来,你又能感受到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那种淳朴又倔强的个性鲜明生动,给人很大的冲击力,就像吃了一顿当地风味十足的农家乐大餐,让人回味无穷。

辽艺的“杆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又是另一种风格。这台戏带着东北人热辣、奔放的质朴野性,展示给观众一群在杆子山上劳作的坚韧、乐观、倔强、顽强的底层生命,他们心底永远都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让人同情让人尊重,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

故事写的是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一座煤矸石堆砌而成的巨大的杆子山,山上劳作着一只身背煤篓的妇女捡煤队。每当凄厉的汽笛拉响、空中巨大的煤斗张开大嘴倾泻煤矸石,他们就佝偻着身体上前去,用她那双粗糙变形的大手,飞快地扒出剩余的煤快扔进煤篓,为矿上尽可能地回收煤资源,让国家的损失降到最低。但矿山由于资源枯竭,他们所依附的杆子山变成了死山,他们绝望了,然而还得活下去,他们这些矿工的家属,有的是矿工的遗孀,面临着生活的巨大变故,她们又如何生存的大问题。

故事围绕着这群妇女的生活、爱情、表现了他们那粗犷、豪放、浓烈、吃苦耐劳、又坚忍不拔的性格,面对困境,她们学会了直面生活,承担苦难、维护生存价值、保护做人尊严,她们是一群直面人生、笑对生活的真正强者,给人以启迪。看戏的整个过程,让我为她们担心、为她们落泪,为她们骄傲、为她们高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深地净化,真是太感人了。

这些带着极强的地域色彩及地域文化的戏剧,给我们展现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把他们的本土文化信息传递给我们。特别是那些土语在表现人物上,我感觉能够更准确更鲜明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心境。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说心里话我真想把所有的戏都看了,但是不可能。就是因为要有选择的看戏,所以才有了前面说的三下湖北看大戏的事。总之,这次中国第八届艺术节,给我充了电让我开了眼。我真的是从心里感到愉悦。我等着九艺节的到来。

标签:;  ;  ;  

三下湖北看大剧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