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像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热像法,检测,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系统
热像法论文文献综述
范卫东[1](2019)在《红外热像法在保障房外保温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红外热像法技术对市属保障性住房项目外墙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系统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测,从而及时发现外保温系统中的空鼓位置和面积,分析外保温系统的损坏情况,为后续修缮提供依据。检测结果表明,利用红外热像法检测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系统,具有科学、便捷、全面、高效的技术特点,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检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周进驰[2](2019)在《基于红外热像法的20Cr2Ni4A齿轮钢材料疲劳极限快速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Cr2Ni4A是优质合金钢,强度高,韧性及淬透性好,且具有表面硬化耐磨性高、渗碳淬火后韧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机械设备重载齿轮的设计制造中。重载齿轮是大型机械装置(推土机、挖掘机、装甲车等)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以指定的速度比传递运动和扭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大负载,强应变和长周期的影响,重型齿轮经常引起各种问题。其中,疲劳造成的断裂失效占整个结构失效的80%以上,因此疲劳问题成为制约其安全应用的瓶颈。所以,在机械设计中,必须首先清楚材料的疲劳性能。长期以来,传统疲劳实验方法在确定材料疲劳性能参数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传统方法实验周期长、耗费高、效率低的缺点制约了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经济效益的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并非容易获得。所以,亟需发展新的疲劳评估方法以满足现代化设计的高要求。疲劳过程试验机对试样做的机械功,产生的能量耗散宏观反映为材料表面非均匀温度场的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实时、非接触、全场和无损的测温手段能够实时地监测不透明材料表面温度信号的变化规律,为疲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基于红外热像法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材料在疲劳循环加载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信号、受应力状态和裂纹结构等损伤指标的变化规律,实现对材料疲劳极限的快速预测和应力状态的分析。建立快速预测理论模型,结合传统试验方法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同时,研究渗碳热处理工艺与材料疲劳性能的关系,阐述导致疲劳断裂机理。结果表明:试样在疲劳循环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水平较低时,温升很小,几乎为零。随着循环应力水平的提高,温升开始增加,出现明显的初始快速温升阶段和稳定温升阶段。循环温升曲线的初始温升速率与稳定温升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前期呈类线性缓慢增长,直到临界应力处温升速率出现快速增大,因此利用稳定温升值和初始温升速率θ来预测疲劳极限。红外热像法中的Luong法和Crupi法具有较好的材料能量耗散理论支撑,在应力比R为-1的对称应力状态下,以成组法实测的疲劳极限500MPa为参照,Luong法准确性较高,以稳定温升增量?T_(AS)为参数预测的537.5MPa误差约为7.5%,而Crupi法预测的298MPa误差则高达-40.4%;Luong法稍偏于危险,Crupi法则过于保守,因此可将Luong法快速预测的疲劳极限降低50MPa作为工程疲劳极限参考值。另外,从试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总结了影响红外热像法预测准确性的因素,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由于环境温度等因素会造成温度波动,使预测结果分散,从而影响了红外预测精度,因此采用了数据连续化处理的方法,使预测结果能够唯一确定,可大幅度减小预测误差,将预测误差减少至5%以内。最后,对齿轮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啮合状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啮合齿之间的接触状态总结出四个过程,并通过悬臂梁精确计算出齿轮齿面啮合处的受力位置与受力数值。采用弯曲应力状态下的悬臂梁试验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法成功快速预测了弯曲疲劳极限值。结果证明红外热像法对于弯曲应力状态的预测是可行的。基于应变增量的疲劳极限快速预测方法,探讨了梯度交变循环载荷下试样表面温度随应变变化的规律,初步探索了红外热像法预测齿轮零件疲劳极限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1)
何慧敏[3](2019)在《浅谈红外热像法在建筑工程渗漏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个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的时代,对建筑施工进行渗漏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建筑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例如,渗漏、面墙空鼓等问题,传统的渗漏检测的方法没有多大效用、资金投入量大,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新技术的方法是最可取的。红外热像法的出现,让以上问题不再是难题,根据自身优势,让这一门技术越来越受欢迎了。这样的方法具有效力高、安全性强、速度快等多种优点,并通过这样方法对建筑工程中的渗漏进行检查,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本文对建筑工程的渗漏检测进行了研究,证明了红外热像技术的可行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屈成忠,郭海明[4](2019)在《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太阳光光照强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测量不同太阳光光强下的物体表面温度,依据试验数据分析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太阳光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式。所提出的改进方法使得应用红外热像法测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用范围更广。(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3期)
罗元丰,杨英武,王茜茜,孙列[5](2019)在《红外热像法识别粘钢法加固混凝土结构空鼓缺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胶粘层不同缺陷尺寸和类型,分类研究钢板内侧粘结层缺陷尺寸与钢板表面温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热激励下,当粘结空鼓缺陷远离钢板,且空鼓与钢板之间存在结构胶夹层时,长时间的激励才能在钢板外表面形成粘结空鼓中心与边缘的较大温差.由于热量向空鼓方向传递的同时也沿钢板平面向周围传递,造成钢板外表面温度变化不明显,因此检测识别较为困难.(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2期)
屈成忠,郭海明[6](2018)在《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风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环境风速对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影响。首先设计、制作用于红外检测的试验箱,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箱体表面在不同风速下的温度变化,依据试验数据分析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风速之间的关系,得到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随风速变化的关系式。所提出的改进方法,使得应用红外热像方法测量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既有效、又便捷。(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8年12期)
杨英武,张欣,杨小青,王茜茜[7](2018)在《红外热像法识别混凝土结构粘钢加固缺陷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混凝土粘钢加固施工完成后的外粘钢板与混凝土表面的粘结层缺陷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通过在加固的粘结层预设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缺陷,采用主动热激励法升高钢板表面温度使得热量由钢板外表面向内逐层传导,然后通过控制外部热激励能量、红外热激励持续时间,研究各情况下的钢板表面温度分布,最终通过钢板表面的红外热像识别粘结界面缺陷。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初步给出能够确定粘结界面缺陷位置以及大小的试验方法、红外热激励要求和红外热像的缺陷边界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陈琳,展长虹,陈崇一,李光皓[8](2018)在《红外热像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热像法因操作简易、效率高、对检测目标无损害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介绍了红外热像法在测温方面的优势,对红外热像法在建筑领域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归纳和分析,包括建筑诊断领域、量化研究领域和材料检测领域等。最后总结了利用红外热像法测温时的注意事项,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15期)
许利军[9](2018)在《红外热像法快速检测结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实例,将红外热像法应用于高湿高温高大厂房结露检测中,快速、全面、准确地发现屋面温度异常部位,分析确定冷桥及其位置,并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破损检查,找出造成冷桥的原因。检测结果证明,红外热像法在高湿高温高大厂房结露检测中具有科学、全面、高效的特点,对类似检测项目具有较大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施浪[10](2018)在《基于红外热像法的电缆隧道渗水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电缆隧道的渗水缺陷常规检测主要还停留在人工检测阶段,其低效率、低精度、主观性强的问题难以解决。红外热像法作为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损检测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隧道渗水检测中。本文结合电缆隧道常见的衬砌渗漏水灾害问题,研制出了一套基于红外热像法的电缆隧道渗水缺陷快速检测设备,实现了对电缆隧道渗水点的快速识别、定位、特征提取、渗水面积定量分析。首先,针对电缆隧道常见的点状和线状渗漏水病害,进行了隧道衬砌渗水模拟试验。研究了点状和线状缺陷的标准立方混凝土试块在不同渗水口缺陷尺寸、渗水流量下的渗水红外特征,探究了红外热像法应用于电缆隧道渗水检测中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了渗水状态判断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渗水区域与非渗水区域存在的温度差值是识别渗水点的关键条件;对渗水区域的温度数据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可以推断出渗水点的渗水状态和渗水口位置;对渗水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实现渗水面积精确计算,对渗水口尺寸和渗水流量大小进行初步判断。其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电缆隧道渗水红外检测设备进行了设计与搭建。硬件方面根据对设备的功能需求分析,集成了图像采集、空间定位、环境数据采集、系统供电等模块。软件方面根据常规渗水检测的内容,集成了红外热像仪和可见光摄像头的连接与数据传输、云台控制、低温报警、渗水特征提取等功能。最后,利用自主研发的渗水红外检测设备对电缆隧道进行了实地渗水检测。对采集到的渗水点的各项数据进行了处理统计分析,分析了隧道的渗水安全状况,并做出了评估与建议。通过渗水点识别捕捉过程及图像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检测设备用于电缆隧道渗水检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热像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Cr2Ni4A是优质合金钢,强度高,韧性及淬透性好,且具有表面硬化耐磨性高、渗碳淬火后韧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机械设备重载齿轮的设计制造中。重载齿轮是大型机械装置(推土机、挖掘机、装甲车等)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以指定的速度比传递运动和扭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大负载,强应变和长周期的影响,重型齿轮经常引起各种问题。其中,疲劳造成的断裂失效占整个结构失效的80%以上,因此疲劳问题成为制约其安全应用的瓶颈。所以,在机械设计中,必须首先清楚材料的疲劳性能。长期以来,传统疲劳实验方法在确定材料疲劳性能参数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传统方法实验周期长、耗费高、效率低的缺点制约了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经济效益的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并非容易获得。所以,亟需发展新的疲劳评估方法以满足现代化设计的高要求。疲劳过程试验机对试样做的机械功,产生的能量耗散宏观反映为材料表面非均匀温度场的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实时、非接触、全场和无损的测温手段能够实时地监测不透明材料表面温度信号的变化规律,为疲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基于红外热像法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材料在疲劳循环加载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信号、受应力状态和裂纹结构等损伤指标的变化规律,实现对材料疲劳极限的快速预测和应力状态的分析。建立快速预测理论模型,结合传统试验方法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同时,研究渗碳热处理工艺与材料疲劳性能的关系,阐述导致疲劳断裂机理。结果表明:试样在疲劳循环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水平较低时,温升很小,几乎为零。随着循环应力水平的提高,温升开始增加,出现明显的初始快速温升阶段和稳定温升阶段。循环温升曲线的初始温升速率与稳定温升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前期呈类线性缓慢增长,直到临界应力处温升速率出现快速增大,因此利用稳定温升值和初始温升速率θ来预测疲劳极限。红外热像法中的Luong法和Crupi法具有较好的材料能量耗散理论支撑,在应力比R为-1的对称应力状态下,以成组法实测的疲劳极限500MPa为参照,Luong法准确性较高,以稳定温升增量?T_(AS)为参数预测的537.5MPa误差约为7.5%,而Crupi法预测的298MPa误差则高达-40.4%;Luong法稍偏于危险,Crupi法则过于保守,因此可将Luong法快速预测的疲劳极限降低50MPa作为工程疲劳极限参考值。另外,从试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总结了影响红外热像法预测准确性的因素,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由于环境温度等因素会造成温度波动,使预测结果分散,从而影响了红外预测精度,因此采用了数据连续化处理的方法,使预测结果能够唯一确定,可大幅度减小预测误差,将预测误差减少至5%以内。最后,对齿轮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啮合状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啮合齿之间的接触状态总结出四个过程,并通过悬臂梁精确计算出齿轮齿面啮合处的受力位置与受力数值。采用弯曲应力状态下的悬臂梁试验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法成功快速预测了弯曲疲劳极限值。结果证明红外热像法对于弯曲应力状态的预测是可行的。基于应变增量的疲劳极限快速预测方法,探讨了梯度交变循环载荷下试样表面温度随应变变化的规律,初步探索了红外热像法预测齿轮零件疲劳极限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像法论文参考文献
[1].范卫东.红外热像法在保障房外保温检测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19
[2].周进驰.基于红外热像法的20Cr2Ni4A齿轮钢材料疲劳极限快速预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3].何慧敏.浅谈红外热像法在建筑工程渗漏检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
[4].屈成忠,郭海明.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太阳光光照强度的关系研究[J].建筑节能.2019
[5].罗元丰,杨英武,王茜茜,孙列.红外热像法识别粘钢法加固混凝土结构空鼓缺陷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6].屈成忠,郭海明.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风速的关系研究[J].建筑节能.2018
[7].杨英武,张欣,杨小青,王茜茜.红外热像法识别混凝土结构粘钢加固缺陷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
[8].陈琳,展长虹,陈崇一,李光皓.红外热像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8
[9].许利军.红外热像法快速检测结露方法[J].住宅科技.2018
[10].施浪.基于红外热像法的电缆隧道渗水检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