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侠论文-董国炎

文化之侠论文-董国炎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之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末叁国,历史文化,诸葛亮,侠风

文化之侠论文文献综述

董国炎[1](2016)在《汉末叁国文化与诸葛亮之侠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叁国"诸葛亮这个人物,从唐代到近代,曾经有很多故事情节、很多独特形象被创作出来。《叁国演义》把诸葛亮塑造成理想化儒家文臣,其他作品却突显他身上的侠风。揆诸汉末叁国历史文化,诸葛亮身上有侠风是可信的。对诸葛亮形象特征及其创作背景的认识,应该深入历史文化分析,以使我们的认识得到深化。(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冯媛媛[2](2012)在《从历史之侠到文学之侠——侠的文化面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侠"的发展演变史上,有一个从"历史之侠"向"文学之侠"的转换。《史记》首先彰显了侠的社会作用和人格魅力,其"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伦理,与儒家的主张有所不同。文学之侠简单地说,是一种"文化之侠",它是"观念的具象"、"多元的产物"、"文化的建构"。"忠义双全"的侠格改造,是对"侠"的"人格整合"与"文化规训",是"江湖伦理"与"政治伦理"的结合,是人格向度上的"侠"与"儒"的结合,是"游侠"向"任侠"的转变。于是,"侠"便以新的面相呈现于历史与文学的交界处。(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张瑞洁[3](2011)在《传统武术文化南拳之“侠家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笔者自身习练体会和对侠拳传承人的访谈,对侠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探析,阐述了侠拳的特点、文化表现以及发展现状,使人们能够在当今竞技武术席卷武术界的同时对传统武术多一点了解和探索,真正体会中国武术的魅力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华武术(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吴匀[4](2010)在《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之侠”:武侠电影空间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巴拉兹20世纪初明确提出"视觉文化"这一概念,影视艺术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印刷时代人们固有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模式,并日益发挥出越来越显着的社会功效。中国武侠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的独特艺术精神已随着影视传播被世界逐渐了解。本文即以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武侠电影作为切入点,主要阐述其中影像和文化空间的具体表现。(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0年04期)

张从容[5](2007)在《武侠之“侠”的文化精髓与人格品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一种民族化的人格境界的象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理想人格的追求和传统的道德规范,其内涵十分丰富。传统的文化思想、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浇铸成侠的灵魂,也决定了侠的人格品位。侠义精神和侠的人格品位突出地表现在仁、义、信叁个方面: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为侠者恪守的人生理念;义者善也,义犹理也,义是侠客在武林社会活动中立身、处世、奋斗追求的价值取向;凡侠者必须讲诚信,从古代的原侠到小说中的侠客,无不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立身处世的一条基本准则。入世有为、心存仁爱、维护正义、诚信必守是为侠者的共性,也是构成侠的价值观的基因。而所有这些,无一不源于儒家的思想体系。也正因为如此,侠才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广大民众中获得了一致的认同,进而形成了化解不开的侠情结,这也正是武侠小说得以延续、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07年10期)

玉弩[6](1992)在《侠文化:侠的发展轨迹与行侠的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侠是中国平民大众心目中最敬慕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纷乱的世俗风尘中的强者典型。侠不是受欺凌、受压迫的弱民们幻想或臆造的人世英雄,而确确实实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原壤中孕育出来的“赖力仗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侠的名称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国民养儒侠,难至用介士”。在古代中国,侠兴盛于战国时期并非是偶然的。此时的社会形态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列国争雄使得社会急剧动荡,频繁的战争与动乱的风烟弥漫于尘世,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恃强凌弱、滥肆杀戮的残酷现实令许多大智者深(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2年04期)

文化之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侠"的发展演变史上,有一个从"历史之侠"向"文学之侠"的转换。《史记》首先彰显了侠的社会作用和人格魅力,其"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伦理,与儒家的主张有所不同。文学之侠简单地说,是一种"文化之侠",它是"观念的具象"、"多元的产物"、"文化的建构"。"忠义双全"的侠格改造,是对"侠"的"人格整合"与"文化规训",是"江湖伦理"与"政治伦理"的结合,是人格向度上的"侠"与"儒"的结合,是"游侠"向"任侠"的转变。于是,"侠"便以新的面相呈现于历史与文学的交界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之侠论文参考文献

[1].董国炎.汉末叁国文化与诸葛亮之侠风[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冯媛媛.从历史之侠到文学之侠——侠的文化面相[J].青海社会科学.2012

[3].张瑞洁.传统武术文化南拳之“侠家拳”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1

[4].吴匀.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之侠”:武侠电影空间论[J].电影文学.2010

[5].张从容.武侠之“侠”的文化精髓与人格品位[J].学术交流.2007

[6].玉弩.侠文化:侠的发展轨迹与行侠的类型[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标签:;  ;  ;  ;  

文化之侠论文-董国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