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剪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拉承载,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切滑移模型,剪应力
界面剪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怀珍,肖同强,陈翔宇[1](2018)在《张拉条件下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基于锚杆、锚固剂复合体与围岩孔壁间叁阶段线性函数剪切滑移模型,采用载荷传递法开展理论分析,推导出弹性阶段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公式。结果表明,张拉承载条件下界面剪应力极大值出现在锚固段外端口且沿锚固长度方向呈单调递减规律分布。当锚固段长度较小时(≤0.3 m),界面剪应力可近似认为是均匀分布的。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锚固段外端口最大剪应力值逐渐降低,界面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适当增加锚固长度可以整体降低锚固段界面剪应力大小,一定程度避免锚固始端界面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而发生滑移滑脱失效。采用FLAC3D软件开展锚杆、锚固剂实体单元数值计算,验证了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沿锚固长度呈递减分布的规律,发现剪应力在锚固段始端前1/3位置递减明显。(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言志信,屈文瑞,龙哲,董建华,江平[2](2018)在《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砂浆层厚度增加,砂浆–岩体界面脱黏增长,杆体–砂浆界面脱黏减小;随锚杆横截面积增大,锚固界面剪应力向锚头和锚根转移,脱黏增长;适当增加锚固段长度和减小锚杆间距均有利于边坡稳定;一定的锚固段长度下宜适当增大锚杆倾角。揭示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和锚固机理的影响,对边坡锚固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姚国强,言志信,龙哲,翟聚云[3](2018)在《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模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质边坡锚固界面的剪切作用,采用相似材料制作拉拔试件,借助多功能力学试验机和静态电阻应变仪,进行了不同锚固长度试件的静态拉拔试验,分析了拉拔荷载作用下锚杆-砂浆和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原型材料的特性,利用岩体、水泥砂浆和锚杆的相似材料制作拉拔试件进行锚固相似模型试验是可行的;不同循环荷载作用下,拉拔试件中的锚杆与锚固体上的轴力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呈现出指数规律衰减,且体现出了锚杆加固岩土体时具有有效锚固长度的特征;锚杆-砂浆和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不均,沿锚固长度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值曲线变化规律,从锚杆端部至剪应力峰值点,剪应力值迅速增大,其作用范围较小,但峰值点后剪应力值平缓下降,作用范围相对较大,并且随着拉拔荷载的增大,剪应力峰值逐渐向锚固深部转移;不同锚固长度拉拔试件的锚固失效均发生在砂浆-岩体界面上,同时锚固体界面上经历3个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脱黏滑移阶段。首次借助相似模型试验获得了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揭示了锚固机理,不仅对相关试验,而且对边坡锚固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蒋慧,周朝阳,周鑫[4](2018)在《粘贴片材加固混凝土曲梁的界面剪应力计算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中广泛存在的曲梁加固问题,其剥离失效主要和贴片层与原梁之间的界面应力有关。研究了一种粘贴片材加固混凝土曲梁的界面剪应力计算解析法。根据粘贴片材加固梁的变形协调条件,从推导片材加固一般梁的界面剪应力微分控制方程出发,引入粘贴片两端部的边界条件,推导出界面剪应力的一般解析解显示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加固曲梁的界面剪应力分析。对于不同的载荷条件与梁结构,只需计算出原梁结构所承受的剪力、弯矩和轴力,即可采用所推导的解析解计算加固梁的界面剪应力。最终利用所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种载荷作用下,不同曲率半径的曲梁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的界面剪应力的分布。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求解精度高。(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马第江,吴亚玲,余进[5](2018)在《胶层厚度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砼梁界面剪应力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9片砼梁进行预应力碳纤维板放张试验,分析了预应力放张后碳纤维板应变及界面剪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胶层厚度对碳纤维板放张后的板端界面剪应力大小有显着影响,界面剪应力随胶层厚度增加而减小,胶层厚度为4mm时界面剪应力达到最小值;厚度超过4mm时,界面剪应力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8年01期)
刘兴喜,徐荣桥[6](2017)在《外贴FRP加固混凝土梁的界面剪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梁外贴FRP成为一种越来越广泛的加固的方法,这种加固方法一种重要的破坏模式是由于端部应力集中而发生的剥离。本文基于最小势能原理,运用其变分形式,推导出了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界面剪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以及FRP轴向位移的控制微分方程,并且很容易得到自然边界条件。得到的这些控制微分方程可以用于求解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界面剪应力。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吻合得很好。(本文来源于《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7-10-20)
周小亮[7](2016)在《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滑坡灾害频发,其中地震滑坡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通过锚杆支护能有效提高边坡的抗震性能,然而现阶段锚固边坡动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地震作用下杆体-砂浆界面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规律研究更是罕有涉及。本文利用FLAC3D软件,以锚固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全长粘结式锚杆锚固的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及界面破坏机理进行了数值研究,所得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1)对地震作用下边坡应力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坡顶易发生张拉破坏,坡脚易发生剪切破坏。地震作用下,锚固系统荷载传递途径为:危岩→浅部砂浆→杆体→深部砂浆→基岩。(2)对地震作用下杆体-砂浆界面和砂浆-岩体界面剪应力破坏机理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存在不同岩性的锚固边坡受到地震作用时,岩性差的岩体锚固界面剪应力先达到极限值而发生界面脱粘,随时长增加,岩性好的岩体锚固界面也发生脱粘,且界面剪应力峰值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处转移。(3)模拟分析地震动持时、幅值、频率和锚杆长度及安设角度改变时,锚固界面剪应力沿杆长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界面剪应力沿杆长均呈双峰分布,即拉拔长度和锚固长度上各存在一个界面剪应力峰值。上述因素未改变两个界面剪应力沿杆长的分布形式,但对剪应力值有较大影响。研究工作的开展,对项目后续试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岩质锚固边坡的科学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3-01)
聂志峰,肖林京,韩汝军,王凯,李星龙[8](2014)在《基于偶应力理论薄膜-基体界面剪应力尺寸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C1自然单元法应用于偶应力理论,建立了偶应力理论无网格法。考虑到薄膜厚度在微米量级,与其材料的特征长度相当,因此基于构建的偶应力理论无网格法,研究了薄膜-基体复合结构界面剪应力的尺寸效应现象。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无量纲界面剪应力(定义为偶应力理论下的剪应力与经典理论下的剪应力之比值)逐渐变小,尺寸效应逐渐增强。对于给定的粘合强度,偶应力理论下的剪应力要小于经典理论下的剪应力,这意味着偶应力理论下薄膜更不容易发生脱胶失效现象。(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4年03期)
吴延峰,张敦福,张波,朱维申[9](2013)在《拉力型锚杆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偶应力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锚固段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是锚杆设计研究的重点,直接影响锚固效果。锚固段界面上的剪应力会引起界面附近的岩土体较大的应变梯度,而用经典弹性理论分析锚固段剪应力时没有考虑应变梯度。偶应力理论引进弯曲曲率,考虑弯曲效应对介质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该理论建立平面应变问题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拉力型锚杆锚固段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界面附近的边界层效应和偶应力的尺度效应,并将偶应力理论的计算结果和经典弹性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偶应力理论下,拉力型锚杆锚固段界面的剪应力和剪应变有所减小,特别是峰值处的剪应力减少明显;界面处的剪应力不再连续;界面附近的剪应变突变有所改善,出现一个过渡区域。特征长度减小,过渡区域变小,应变梯度增大,第二剪切模量对剪应力分布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期刊2013-10-18)
吴延峰,张敦福,张波,朱维申[10](2013)在《拉力型锚杆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偶应力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锚固段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是锚杆设计研究的重点,直接影响锚固效果。锚固段界面上的剪应力会引起界面附近的岩土体较大的应变梯度,而用经典弹性理论分析锚固段剪应力时没有考虑应变梯度。偶应力理论引进弯曲曲率,考虑弯曲效应对介质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该理论建立平面应变问题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拉力型锚杆锚固段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界面附近的边界层效应和偶应力的尺度效应,并将偶应力理论的计算结果和经典弹性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偶应力理论下,拉力型锚杆锚固段界面的剪应力和剪应变有所减小,特别是峰值处的剪应力减少明显;界面处的剪应力不再连续;界面附近的剪应变突变有所改善,出现一个过渡区域。特征长度减小,过渡区域变小,应变梯度增大,第二剪切模量对剪应力分布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S1期)
界面剪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砂浆层厚度增加,砂浆–岩体界面脱黏增长,杆体–砂浆界面脱黏减小;随锚杆横截面积增大,锚固界面剪应力向锚头和锚根转移,脱黏增长;适当增加锚固段长度和减小锚杆间距均有利于边坡稳定;一定的锚固段长度下宜适当增大锚杆倾角。揭示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和锚固机理的影响,对边坡锚固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剪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怀珍,肖同强,陈翔宇.张拉条件下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8
[2].言志信,屈文瑞,龙哲,董建华,江平.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8
[3].姚国强,言志信,龙哲,翟聚云.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模拟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8
[4].蒋慧,周朝阳,周鑫.粘贴片材加固混凝土曲梁的界面剪应力计算解析解[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5].马第江,吴亚玲,余进.胶层厚度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砼梁界面剪应力影响试验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
[6].刘兴喜,徐荣桥.外贴FRP加固混凝土梁的界面剪应力分析[C].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7
[7].周小亮.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数值分析[D].兰州大学.2016
[8].聂志峰,肖林京,韩汝军,王凯,李星龙.基于偶应力理论薄膜-基体界面剪应力尺寸效应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4
[9].吴延峰,张敦福,张波,朱维申.拉力型锚杆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偶应力理论分析[C].《岩土力学》vol.34增刊12013.2013
[10].吴延峰,张敦福,张波,朱维申.拉力型锚杆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偶应力理论分析[J].岩土力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