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部肥厚型论文-刘洋,刘慧临,李醒,吕伟杨,李春峰

心尖部肥厚型论文-刘洋,刘慧临,李醒,吕伟杨,李春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尖部肥厚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左心腔声学造影技术,二维超声心电图,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心肌厚度

心尖部肥厚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刘慧临,李醒,吕伟杨,李春峰[1](2019)在《左心腔声学造影技术在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腔声学造影技术(LVO)在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疑似AHCM患者28例,均依次行二维超声心电图(2DE)与LVO检查,观察2DE、LVO动态图像并对心尖部心肌厚度及左心室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28例AHCM患者均能清晰辨识心尖部心肌,其中25例见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增厚为15~18 mm,3例未见心肌明显增厚现象;患者采用LVO测定的心尖部心肌厚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与2D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数值均较2DE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VO可清晰显示心内膜边界,更为准确地测量心尖部心肌厚度及左心室容积,从而能使AHCM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缪英,曾雁云[2](2019)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脏病(T-AHCM)及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AHCM)及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的诊断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对T-AHCM和P-AHCM患者各31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31例典型T-AHCM患者中单纯心尖部肥厚18例,同时累及乳头肌13例;31例P-AHCM中单纯心尖部肥厚25例,同时累及乳头肌6例。T-AHCM组与P-AHCM组的舒张末期心尖段室壁厚度(LVTW)以及左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P-AHCM、T-AHCM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和学习。(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黄伟良[3](2019)在《影响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既往学者认为由于无左室流出道的梗阻以及压力阶差的存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年病死率低,拥有良好预后。但近年来学者对其临床和预后过程有不同看法,认为并非所有的患者都具有良性的临床病程,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主要在于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影响AHCM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了从最早有记录到2018年11月1日前所有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共纳入11篇相关研究,共计2149名患者,提取相关指标分析对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影响。结果应用合并比值比(OR)以及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价。结果:年龄、左房前后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OR=1.04,95%CI:1.02-1.07),左房前后经(OR=1.14,95%CI:1.10-1.19),伴有高血压(OR=1.62,95%CI:1.17-2.24)、伴有糖尿病(OR=1.63,95%CI:1.03-2.58)为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OR=0.97,95%CI:0.93-1.00)为保护性因素。不同性别(OR=1.43,95%CI:0.98-2.10)、不同类型(OR=1.12,95%CI:0.86-1.47)、左房容积指数的增加(OR=1.05,95%CI:0.97-1.14)在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因素复杂多样,其中,患者年龄、左房前后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与预后相关,年龄及左房前后经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的降低为患者预后影响指标,不同类型、不同性别以及左房容积指数对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李颖[4](2017)在《左室心腔造影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左室心腔造影技术提高心肌与心腔之间的对比度,诊断并且评价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方法:选取临床上怀疑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1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排除既往高血压病史、主动脉瓣疾病等可能引起继发性心肌肥厚的疾病,并且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其他节段心肌异常增厚改变,仅心尖部受近场伪影和声窗限制、气体干扰或因患者肥胖等原因而导致二维超声图像显示不清。21例患者行左室心腔造影检查后,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20例无心脏疾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21例患者造影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表现,心腔超声造影成功显示心尖部20例(95.2%),其中2例患者心尖部心肌未见明显增厚,18例患者心尖部心肌增厚明显,厚约14~17 mm,心尖部心肌节段呈现放射状分布的粗大增多的小梁及深陷其间被造影剂充填的隐窝。造影后能清晰观察到收缩末期左心室腔心尖部明显狭窄,甚至完全闭塞。1例(4.8%)患者因左室射血分数(EF)低,造影剂未能到达心尖部,未能成功显影。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EF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和收缩末容积(ESV)均较对照组减小。结论:左室心腔造影技术可以提高心脏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准确地测量心尖部心肌的厚度,判断心腔大小的改变,提高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符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帕提古力·依马木,阿依努尔·阿布都热依木[5](2016)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心电图改变综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病的特殊类型,心电图存在胸前导联巨大T波倒置,因而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冠心病。(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09期)

余运元,何宽,郑云平,谭海霞[6](2013)在《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26岁。本院护士,两个月前爬山时感胸骨后胸闷,憋气,无放射性疼痛,休息几分钟后缓解。无心悸、气促、黑蒙和晕厥,未予诊治。1周前因夜班时抢救患者,再发胸骨后胸闷,憋气。急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符合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表现。其中V_4、V_5呈巨大倒置T波,T_(V_4)(1.5mV)>T_(V_5)(1.1mV);左胸导联R波异常增高,R_(V_4)(3.8mV)>R_(V_5)(3.0mV)。随后多次描记心电图ST段及T波无明显动态演变。既往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心脏病家族史不(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3年05期)

李拥军,曲智杰,王文杰[7](2011)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9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以左心室心尖部向心性肥厚为特征,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道,发病率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1]。本文对我院2005至2010年19例单纯性心尖部肥厚(本文来源于《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张宁,周铭,郭冠军,孙步高[8](2011)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结合心电图(ECG)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准确率,并与2DE和ECG单独诊断的准确率比较。方法:60例患者,30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另30例心电图显示ST-T改变,行左室造影或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单独ECG诊断AHCM的敏感性高(接近100%),但特异性低(约27%);单独2DE诊断AHCM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100%;两者结合诊断AHCM能提高2DE诊断的敏感性。结论: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能提高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准确率,便于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1年36期)

牟海刚,古平,代静澜[9](2010)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夜间心悸3个月,突发胸闷、胸痛1h”于2008年10月2日入院。于入院前3个月患者因连续上夜班,夜间常感心悸、心前区不适,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未行就诊。于入院前1h患者连续吸烟(5支以上)后突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及(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7期)

张丽媛,宁淑范,乔玉红,王婷[10](2009)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指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肥厚。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冠心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目前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组总结8例AHCM患者的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09-17)

心尖部肥厚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AHCM)及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的诊断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对T-AHCM和P-AHCM患者各31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31例典型T-AHCM患者中单纯心尖部肥厚18例,同时累及乳头肌13例;31例P-AHCM中单纯心尖部肥厚25例,同时累及乳头肌6例。T-AHCM组与P-AHCM组的舒张末期心尖段室壁厚度(LVTW)以及左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P-AHCM、T-AHCM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和学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尖部肥厚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洋,刘慧临,李醒,吕伟杨,李春峰.左心腔声学造影技术在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

[2].缪英,曾雁云.超声心动图诊断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脏病(T-AHCM)及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黄伟良.影响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9

[4].李颖.左室心腔造影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

[5].帕提古力·依马木,阿依努尔·阿布都热依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心电图改变综合分析[J].科技视界.2016

[6].余运元,何宽,郑云平,谭海霞.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1例分析[J].心电与循环.2013

[7].李拥军,曲智杰,王文杰.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9例临床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

[8].张宁,周铭,郭冠军,孙步高.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

[9].牟海刚,古平,代静澜.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0

[10].张丽媛,宁淑范,乔玉红,王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

标签:;  ;  ;  ;  

心尖部肥厚型论文-刘洋,刘慧临,李醒,吕伟杨,李春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