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正规就业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女数量,非正规就业,已婚女性
非正规就业女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玉[1](2019)在《子女数量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子女数量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数量增加会提高女性非正规就业率,尤其是受教育水平较低、上一年收入较低、接受培训较少、家务劳动时间较长且子女数量为2孩及以上的已婚女性更易从事非正规就业。基于此,本文提出重视女性教育和提高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27期)
张霞,何凌云,李名宽[2](2019)在《制度视角下非正规就业女性社会保障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规就业女性缺乏充分的社会保障,既不利于女性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进步、人口再生产及社会稳定。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多元回归模型,从制度视角研究非正规就业女性社会保障水平(从参保水平、社会福利、生育福利叁方面衡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对于参保水平,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具有相同的影响力;在非制度性因素中,收入、户籍、年龄对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参保水平有显着影响,而非正规就业类型、教育水平、行业的影响则不大。对社会福利和生育福利,制度性因素是根本影响因素,非制度性因素中行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较大、非正规就业类型和收入对生育福利的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张宁[3](2018)在《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性强、就业门槛低、可以兼顾家庭及工作等特点而吸引了大量女性就业者。但由于我国当前的女性就业保障制度是以正规就业者的就业特点为基础设计和运作的,总体而言在保障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方面存在着针对性差和保障缺失的问题,难以保障女性非正规就业群体获得高质量就业。因此,应该树立“就业为本、技能为先”的思路,以劳动培训为前提和核心,从就业服务、就业保护、社会保险叁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助力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摆脱就业质量低下的状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就业的政策目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4-10)
吴燕华,李金昌,刘波[4](2018)在《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在控制内生性的条件下研究中国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非正规就业选择和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会降低女性从事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而提高其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并且老年照料的强度越高(每周照料时间超过10小时),女性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倾向越大。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的负面影响随着照料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对女性正规就业工资收入的负面影响随着照料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文章认为,当女性要承担家庭照料责任时,非正规就业为她们提供了兼顾老年照料与就业的平衡,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家庭收入,又节省了老年照料家庭支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与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任艾琳[5](2018)在《政策覆盖与自我拒绝:非正规就业女性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越来越多,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格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本文阐述了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政策覆盖现状及参保现状,发现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呈现"自我拒绝"之势,继而从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区域分化、规范劳动关系,加强监督管理、科学理性的看待社会保障权益等几个方面给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02期)
陈鹏悦[6](2017)在《从广东芳村茶叶市场看女性非正规就业》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芳村茶叶市场是一个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典型代表地区,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在这里很多女性通过所谓非正规就业的方式实现了自我价值,有人在这里开始创业,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所以本文通过对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的探讨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芳村茶叶市场的前世今生。(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7年12期)
刘杰[7](2016)在《女性非正规就业趋势化的原因和纠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非正规就业的兴起,涌现出大量对非正规就业的研究。但是从性别差异的视角探讨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一直未得到重视,且目前为止尚无确切的按照性别划分的非正规就业人员的规模数据。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目标)弱化了国家对女性劳动力的保护,加剧了男女两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平等。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从事报酬较低、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的非正规就业。这不仅制约了女性的自我发展,也使得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被边缘化,存在女性劳动力从正规部门到非正规部门的被挤出趋势,非正规就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女性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方式。导致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更难向上流动,女性就业呈现出非正规化的趋势。本文借助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利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大致估算出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的趋势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人口和就业年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因为收入偏高是正规就业的一大特征,因此本文从收入方面分析女性正规就业者决定收入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男性和女性存在的差异。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基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年鉴》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女性劳动力存在就业非正规化趋势。女性中是单位负责人的比例、城镇女性少儿抚养比、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女性婚姻状况对女性是否会从事非正规就业产生显着影响。但即便在控制女性中是单位负责人的比例、城镇女性少儿抚养比、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女性婚姻状况等因素后,女性劳动力从事正规就业的概率和收入仍旧比男性低。这表明女性正规就业的概率和收入还受到其他的因素影响,例如,可能是性别歧视等。正规就业中存在的收入性别差异不能够完全由女性中是单位负责人的比例、城镇女性少儿抚养比、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女性婚姻状况中的差异来解释,这表明存在男女两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本文针对歧视原因提出纠正机制。(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丁煜,石红梅[8](2016)在《新时期城市年轻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厦门市的调研发现,新时期城市女性非正规就业表现出年轻化、白领化、社会参与意识较强且有正规化预期等新特点。现行的就业和福利政策都未能关注到这个群体的成长和变化,对年轻女性非正规就业人员存在保障失灵的问题。同时,制度性的就业保护和非制度性的"职场规范"等原因导致的正规就业"高门槛",加速了年轻女性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且由于女性就业非正规化会形成一个自我加强的机制,从而可能将女性固化在非正规就业轨道。基于此,提出重塑职场文化,降低女性正规就业的门槛;改变非正规就业"低下"的标签,加大对非正规就业的保护力度;规避妇女福利对女性就业的负外部性,优先发展儿童福利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人口与社会》期刊2016年02期)
王斯恬[9](2015)在《非正规就业中的女性——以玫琳凯化妆品直销人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许多研究发现,女性就业非正规化的趋势逐渐明显。本文所关注的这群女性有着独特的生活和工作世界:她们的时空安排是自由支配的;她们的生活和工作是相互交织的;她们的收入和保障时是不稳定的。选择这样一种非正规就业方式,一方面是出于对传统行业的反抗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非正规就业有其积极意义:非正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这些女性整体地位的提高;通过非正规就业女性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技能,获取市场信息,进而寻找机会进入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方式可以使女性在社会劳动与家庭责任之间能够选择并找到平衡。当然,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对女性也具有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24期)
杨妮娜[10](2015)在《非正规就业女性福利权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参与非正规就业过程中,女性大多面临难以实现和维护自身福利权益的困境。这种现象对女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加剧性别的不平等,阻碍社会进步。通过介绍非正规就业、福利权的含义,阐述当前我国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现状,从经济转型、福利制度不完善、户籍限制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阐释其福利权受损的产生原因,提出从完善立法、改善户籍制度、发挥妇联作用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以期建立保障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福利权的完善体制。(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非正规就业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正规就业女性缺乏充分的社会保障,既不利于女性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进步、人口再生产及社会稳定。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多元回归模型,从制度视角研究非正规就业女性社会保障水平(从参保水平、社会福利、生育福利叁方面衡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对于参保水平,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具有相同的影响力;在非制度性因素中,收入、户籍、年龄对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参保水平有显着影响,而非正规就业类型、教育水平、行业的影响则不大。对社会福利和生育福利,制度性因素是根本影响因素,非制度性因素中行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较大、非正规就业类型和收入对生育福利的影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正规就业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林玉.子女数量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效应[J].劳动保障世界.2019
[2].张霞,何凌云,李名宽.制度视角下非正规就业女性社会保障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9
[3].张宁.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保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4].吴燕华,李金昌,刘波.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
[5].任艾琳.政策覆盖与自我拒绝:非正规就业女性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18
[6].陈鹏悦.从广东芳村茶叶市场看女性非正规就业[J].福建茶叶.2017
[7].刘杰.女性非正规就业趋势化的原因和纠正机制[D].云南大学.2016
[8].丁煜,石红梅.新时期城市年轻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J].人口与社会.2016
[9].王斯恬.非正规就业中的女性——以玫琳凯化妆品直销人员为例[J].才智.2015
[10].杨妮娜.非正规就业女性福利权保护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