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市场竞争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开放策略,交叉网络效应,双边市场,可竞争性市场
市场竞争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夏羿,徐振宇[1](2019)在《移动平台竞争:开放策略与市场结构——引入可竞争市场的双边市场竞争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扩展Armstrong的平台竞争模型,重新刻画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的商业模式,并根据i OS与Android平台不同的商业模式,引入一个可竞争的Android终端市场,调整经典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决策变量,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第一,Android平台通过提高版本质量,降低终端厂商的二次开发成本,有效扩大了Android平台的用户流量;第二,当App应用开发者的偏好差异较大时,i OS平台将随Android平台开放度提高而提高App收益分成,当其偏好差异较小时,i OS平台将随Android平台开放度提高而降低App收益分成;第叁,Android平台的免费策略事实上放弃了双边市场的定价权,其需要根据不同的网络效应敏感系数,采取相应的差异化战略。(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李扬,陈玉辰,王子健,蒋浩然[2](2019)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用户用电行为特性辨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市场环境下的用户用电行为,有利于优化电力市场机制,为市场的数据化运营奠定基础,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针对不同用户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对电能价格和需求响应政策等的反应机制,从购电潜力、电价敏感度、需求响应潜力3个方面构建市场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初始用户样本进行指标量化的基础上,采用二次聚类法确定用户初始类别;然后,基于学习向量量化(LVQ)神经网络和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提出具有类别增量学习功能的自适应辨识模型;最后,基于某地市的实际用户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所提自适应辨识模型的辨识结果准确,能有效地辨识得到新的用户类型,同时在更新辨识模型的速度上也有较大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戴萌,周国新[3](2019)在《基于ISCP模型的湖北体育彩票市场竞争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体育彩票和中国福利彩票在国内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二者在产品上除了民政部门的中福在线与体育彩票的足球彩票和篮球彩票存在差异化外,其它相关产品存在同质化属性,在整体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监管体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体彩和福彩省级中心的自身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营机制的创新发展决定了各自的业务拓展范围和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本文针对湖北省体育彩票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就目前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依据近年体育彩票基本情况并借助ISCP(Institution-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制度-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对湖北省体育彩票的市场行为,如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改革、渠道体系、公益品牌形象等和市场绩效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湖北省体育彩票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鲍磊,张玉林[4](2019)在《考虑消费者隐私的厂商竞争模型和市场进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有时选择向厂商提供个人隐私。鉴于此,构建了圆形城市模型,其中,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隐私提供量,厂商竞争消费者隐私信息,并从消费者的购买和隐私披露中获得利润,分析消费者隐私信息的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考察市场最优进入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不完全覆盖,此时厂商价格可能为负,且厂商的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大,隐私披露水平随着支付意愿的提高而降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小或支付意愿较高时,市场完全覆盖。此时,如果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则厂商不对消费者隐私进行披露;否则,厂商从消费者购买和隐私披露两个方面获得利润,且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水平差异化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厂商市场最优进入分析表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厂商数量相比,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厂商的数量过多。但是,自由进入的隐私披露水平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隐私披露水平。从规制的角度,当厂商告知消费者的隐私披露水平时,消费者的隐私提供量和厂商的隐私披露水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蔚虹,吴海玲,史会斌[5](2019)在《数字化创新下的产品市场多点竞争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数字化创新下出现的产品分层模块化架构为基础,从技术变革引发产品架构变化进而导致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特点发生改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数字化创新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多层次性和互补性影响,提出了数字化创新背景下的多点竞争模型。然后,在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跨层间接进攻和跨层直接攻击2种产品市场多点竞争策略。接着,以苹果和谷歌公司为例,分析了数字化创新背景下产品市场多点竞争模型的应用。据此,提出了以分层模块化架构为基础识别竞争对手,重视组件的平台化发展、强化不同组件间的互补性,注重跨层竞争策略的应用等建议。本文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传统的多点竞争模型,并从实践上为企业应对数字化创新下的竞争挑战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鲍磊,张玉林[6](2019)在《考虑消费者隐私的厂商竞争模型和市场进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有时选择向厂商提供个人隐私。鉴于此,构建了圆形城市模型,其中,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隐私提供量,厂商竞争消费者隐私信息,并从消费者的购买和隐私披露中获得利润,分析消费者隐私信息的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考察市场最优进入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不完全覆盖,此时厂商价格可能为负,且厂商的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大,隐私披露水平随着支付意愿的提高而降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小或支付意愿较高时,市场完全覆盖。此时,如果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则厂商不对消费者隐私进行披露,否则厂商从消费者购买和隐私披露两个方面获得利润,且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水平差异化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厂商市场最优进入分析表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厂商数量相比,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厂商的数量过多。但是,自由进入的隐私披露水平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隐私披露水平。从规制的角度而言,当厂商告知消费者的隐私披露水平时,消费者的隐私提供量和厂商的隐私披露水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志强,祝文达,陈赛飞[7](2019)在《企业IPO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竞争效应还是信息溢出效应?——基于动态产品市场竞争的微分博弈模型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企业IPO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均衡价值及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入信息溢出效应,基于动态产品市场竞争构建了一个微分博弈模型,模型结果表明:IPO后在位上市公司相对行业竞争力低于临界值时,其均衡价值减少; IPO前其相对行业竞争力高于临界值时,其均衡价值增加.采用沪深A股、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市场数据,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动态结构化模型参数,实证研究IPO对产品市场异质化竞争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IPO后行业消费者忠诚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倾向趋于异质化竞争,在位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利润转化率提高.这说明我国IPO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企业IPO对在位上市公司构成威胁,在位上市公司采用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天男,杜英,苟全峰,彭丽霖,王超[8](2019)在《基于Berge-NS均衡的电力市场多主体非合作博弈竞争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售电侧放开促使了电力市场主体的多向性选择,同时也增强了多元主体间的激烈竞争,而市场外部因素是不确定的,每个市场主体就需要在含不确定性的博弈中研究多元主体间的竞争关系并发展竞价策略,这对于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明确市场主体需求的基础上,分别对发电商、售电商和大用户主体构建了市场决策模型;根据Berge-NS均衡模型制定了电力市场多主体非合作博弈竞争的流程和步骤,并利用磷虾群(KH)优化算法对各市场主体竞价策略的动态调整和市场均衡情况进行求解。通过算例仿真对所构建竞争博弈模型及求解算法进行验证,相关结果表明:随着博弈的不断深入和市场信息的积累,市场主体间的竞价策略会逐渐达到均衡状态,从而实现各方收益共赢和协调发展,有效提高了市场效率;同时验证了KH优化算法在求解电力市场多主体博弈竞争问题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6期)
李鹏,胡金辉,谭忠富[9](2019)在《新电改背景下的售电市场竞争策略博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新电改进程中的一种电力市场交易模式,构建了售电商市场竞争调整策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情景假设下的售电商调整策略有效性,并基于该模型对不同售电商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动力学模型具有可行性,售电商通过调整负荷预测策略不仅可以降低考核成本总值,还可以降低分摊占比,但是只适用于在5%的幅度范围内调整,超过范围不仅达不到降低分摊考核成本的效果,甚至会增加分摊考核成本。(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江利景[10](2019)在《基于市场竞争特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效率是企业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决策单元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可以反映当前的生产和经营状态,也是进行决策、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由于在效率评价和决策分析中的优异表现,长期以来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也千变万化,现有的DEA方法和模型不能充分满足管理需求。本文针对赢者通吃、固定输出和、输入非同质等当前主要的市场竞争特性,发掘亟需解决的管理问题,并建立相应解决问题的DEA模型。本文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叁个方面:一是赢者通吃环境下的决策单元竞争力评估研究。许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赢者通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市场特征。赢者通吃环境下,决策单元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准确评估竞争力有助于他们及时做出战略调整,从而避免过早出局。现有研究一般直接用效率表示竞争力,而在赢者通吃竞争中,仅极少数表现特别突出者具有竞争潜力,效率差异并不能真实反映竞争力的差距。本文提出一种DEA模型评估由若干平行区域子单元组成的决策单元的竞争力。研究首先在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评价各子单元的效率,然后根据效率和区域重要性在赢者通吃法则下评估子单元的竞争力。决策单元的整体竞争力即是各子单元竞争力的聚合。二是固定输出和情境下两阶段系统竞争效率评价研究。一个成熟稳定市场的市场需求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市场内所有决策单元的总输出也大体与总需求一致,即输出总和固定。在固定输出和情境下,所有决策单元围绕输出相互竞争,有些决策单元不能被投影到技术前沿。因此,需根据竞争均衡状态下的均衡有效前沿而非技术前沿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已有DEA研究已关注单阶段系统在固定输出和情境下的竞争效率评价。本文聚焦最简单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网络系统——基础两阶段系统,首次讨论网络系统的竞争效率评价。研究首先考虑中间输出只能内部转移时两阶段系统如何通过调整中间输出和最终输出达到竞争均衡,并建立根据均衡有效前沿的竞争效率评价模型。随后,研究分析中间输出存在外部转移时的竞争均衡和竞争效率。研究发现,调整中间输出使得决策单元更容易实现竞争均衡,而中间输出外部转移则能避免围绕最终输出的直接竞争。叁是输入质量差异的非同质决策单元效率评价研究。经典DEA理论要求参考集内所有决策单元同质。由于资源短缺以及竞争力不均衡,某些行业内决策单元难以做到完全同质,即除输入和输出数量不同外,不同决策单元间输入和输出的种类与质量也可能存在差异。相关研究已经讨论了输入或输出种类不一致的非同质问题,本文则首次涉及输入质量差异的非同质现象。本文将输入质量理解为输入的各种属性对生产的综合影响,并给出通过属性值构建输入质量指数的函数。根据输入质量指数则可比较输入在不同决策单元间的差异,本文所提出的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权重约束条件体现输入质量的差异。本文的创新也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本文在研究赢者通吃环境下决策单元竞争力评估时考虑市场需求并突破经典DEA理论的框架提出了允许决策单元向生产可能集内部投影的效率评价模型。二、本文在研究固定输出和情境下两阶段系统竞争效率评价时首次考虑中间输出外部转移的情形,并通过权重差异在效率评价模型中体现中间输出内外部转移部分的价值差异。叁、本文首次关注输入质量差异的非同质问题,并创新权重约束理论,通过允许同种输入在不同决策单元拥有不一致的权重来反映输入质量在决策单元间的差异。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市场主要的竞争特性,发现前人从未研究或涉及较浅、但确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DEA模型。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DEA的理论体系,提高DEA方法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市场竞争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市场环境下的用户用电行为,有利于优化电力市场机制,为市场的数据化运营奠定基础,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针对不同用户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对电能价格和需求响应政策等的反应机制,从购电潜力、电价敏感度、需求响应潜力3个方面构建市场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初始用户样本进行指标量化的基础上,采用二次聚类法确定用户初始类别;然后,基于学习向量量化(LVQ)神经网络和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提出具有类别增量学习功能的自适应辨识模型;最后,基于某地市的实际用户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所提自适应辨识模型的辨识结果准确,能有效地辨识得到新的用户类型,同时在更新辨识模型的速度上也有较大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场竞争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夏羿,徐振宇.移动平台竞争:开放策略与市场结构——引入可竞争市场的双边市场竞争模型[J].经济与管理.2019
[2].李扬,陈玉辰,王子健,蒋浩然.市场竞争机制下用户用电行为特性辨识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3].戴萌,周国新.基于ISCP模型的湖北体育彩票市场竞争环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9
[4].鲍磊,张玉林.考虑消费者隐私的厂商竞争模型和市场进入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9
[5].张蔚虹,吴海玲,史会斌.数字化创新下的产品市场多点竞争模型[J].企业经济.2019
[6].鲍磊,张玉林.考虑消费者隐私的厂商竞争模型和市场进入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9
[7].胡志强,祝文达,陈赛飞.企业IPO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竞争效应还是信息溢出效应?——基于动态产品市场竞争的微分博弈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9
[8].马天男,杜英,苟全峰,彭丽霖,王超.基于Berge-NS均衡的电力市场多主体非合作博弈竞争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9].李鹏,胡金辉,谭忠富.新电改背景下的售电市场竞争策略博弈模型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江利景.基于市场竞争特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