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市值比效应论文-林煜恩,王柘君

账面市值比效应论文-林煜恩,王柘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账面市值比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利支付,账面市值比效应,金融异象,股票异常报酬率

账面市值比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林煜恩,王柘君[1](2016)在《账面市值比效应真的是异象吗?——基于股利支付角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996~2015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样本,分析原始股利、股利发放、增发股利叁种情况对股票异常报酬率的影响;检验上市公司类型纳入账面市值比与股利支付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账面市值比效应并非"金融异象",在企业发放股利的前提下,账面市值比效应存在且符合原有定价模型,净资产收益率与股票异常报酬率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金融论坛》期刊2016年07期)

尹海员[2](2014)在《R&D投入、账面市值比效应与股票收益率——来自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我国创业板市场数据,本文验证了账面市值比效应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存在性,进而从R&D投入强度、风险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账面市值比效应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规模效应和风险因素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确存在账面市值比效应,但同时R&D投入强度与账面市值比效应成反比关系。其次,账面市值比对不同R&D投入的股票的收益率都有解释力,但从解释程度上看,R&D投入强度越低,账面市值比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力越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账面市值比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更多来自于投资者对盈利能力反转效应,而不是风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周铭山,叶建华[3](2012)在《资本支出、公司规模与账面市值比效应——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公司最优资本支出提高了市场价值,降低了账面市值比,账面市值比对收益率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公司的最优投资行为来解释。基于这一机制,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规模、资本支出及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第一,按照Fama-French(1992,1993)方法构建投资组合的潜在条件同样是公司前期的资本支出,本期资本支出在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同时,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小规模组公司期末账面市值比;第二,控制规模的情况下,资本支出较显着降低了公司的预期收益,在大规模公司中表现最明显;第叁,本期资本支出对规模效应具有一定解释力,但对账面市值比效应并不具有显着解释力;第四,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更多由会计业绩变动决定而非风险变动所决定,据此对上述发现作出了尝试性的解释。(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孙自愿,陈维娜,徐珊[4](2012)在《IPO长期价格收益及其影响因素:账面市值比效应、可持续增长与投资者情绪》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大样本数据考察论证我国存在着与国外市场相似的新股长期弱势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发现IPO长期价格表现不受规模效应影响,但存在账面市值比效应,可持续增长率是影响长期价格收益的主要因素,投资者过度乐观情绪及市场特征也对长期弱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徐振华[5](2011)在《中国股市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2—2010年中国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的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中国股市存在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而且规模效应不具有显着性、账面市值比效应具有显着性。本文认为风险溢价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综合作用是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1年11期)

王磊,刘亚清[6](2011)在《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成因分析:基于行为金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账面市值比分解为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有形收益和反映投资者主观预期的无形收益,以1994-2008年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投资者对账面市值比中不同元素的反应,结果显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主观预期过分乐观或者悲观引发市场过度反应,随着市场回归理性,股票收益发生反转导致账面市值比效应。(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1年10期)

陈莹[7](2008)在《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的检验及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995~2005年沪市和深市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有限套利的角度对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账面-市值比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对股票收益有着显着的预测作用;从有限套利角度考虑的套利风险因素、套利成本因素对账面市值比效应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从而支持账面-市值比效应是因为偏误定价所造成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强,杨淑娥,戴耀华[8](2007)在《中国股市规模效应与账面市值比效应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国股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受到收益率计算时间间隔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效应已经消失,而账面市值比效应只在2003年以后才变得显着。这些特征与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过度投机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7年04期)

账面市值比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我国创业板市场数据,本文验证了账面市值比效应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存在性,进而从R&D投入强度、风险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账面市值比效应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规模效应和风险因素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确存在账面市值比效应,但同时R&D投入强度与账面市值比效应成反比关系。其次,账面市值比对不同R&D投入的股票的收益率都有解释力,但从解释程度上看,R&D投入强度越低,账面市值比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力越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账面市值比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更多来自于投资者对盈利能力反转效应,而不是风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账面市值比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林煜恩,王柘君.账面市值比效应真的是异象吗?——基于股利支付角度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6

[2].尹海员.R&D投入、账面市值比效应与股票收益率——来自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周铭山,叶建华.资本支出、公司规模与账面市值比效应——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J].投资研究.2012

[4].孙自愿,陈维娜,徐珊.IPO长期价格收益及其影响因素:账面市值比效应、可持续增长与投资者情绪[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徐振华.中国股市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

[6].王磊,刘亚清.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成因分析:基于行为金融视角[J].管理评论.2011

[7].陈莹.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的检验及解释[J].证券市场导报.2008

[8].张强,杨淑娥,戴耀华.中国股市规模效应与账面市值比效应的稳定性[J].统计与决策.2007

标签:;  ;  ;  ;  

账面市值比效应论文-林煜恩,王柘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