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性论文-安传艳,李同升,芮旸

正义性论文-安传艳,李同升,芮旸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义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空间,全域旅游,景区旅游,无景点旅游

正义性论文文献综述

安传艳,李同升,芮旸[1](2019)在《社会空间视角下全域旅游空间正义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学术界对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为的空间认知,多从物质空间视角出发而忽视了其社会属性,导致在产业自身发展受限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空间思想对全域旅游进行文本解读认为:全域旅游在物质空间上从"景区"拓展到"全域";在抽象空间上结合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旅游活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特征强调社会关联性;在社会实践中将物质和抽象空间统一于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中,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因此,全域旅游从社会空间视角定位我国旅游发展问题,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社会空间公正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为最终落脚点和价值诉求,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性,而且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空间人本价值和社会公正的追求。(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第六章 复兴之中国 文明的正义性与中国梦的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38复兴之路:中国梦的奋斗话语2011年7月,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文明》杂志打开历史之门,推出《复兴之路》特刊,用"文明"的深邃视角打量历史的背影,回顾中华民族从历史到现实、从传统到现代、从沉沦到复兴的道路,惊惶、屈辱、抗争、希望相互交织,演绎出复杂多变的历史过程,铸就出波澜壮阔的中国梦奋斗话语。(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9年10期)

朱志伟,康姣[3](2019)在《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正义性基础与实践靶向——基于罗尔斯正义性的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政策的延续与革新。社会工作作为精准化扶贫的专业化力量,具有很强现实基础,并与正义性存在理论假设的契合性、遵从原则的一致性、对象指向的类同性、工作方式的相通性。正是因为社会工作精准化扶贫与正义性内在逻辑的耦合性赋予了社会工作参与精准化扶贫的新价值,使得制度优化、机会均等、善行善为、契约督查成为社会工作精准化扶贫新的实践靶向,社会工作精准化扶贫方式的制度—公平—善性—契约化得以形塑;同时,也强化了社会工作参与精准化扶贫的政治合法性、社会合法性以及文化合法性,带动了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价值性再造。(本文来源于《社会工作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游朋轩[4](2019)在《精准扶贫的正义性价值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精准扶贫"治理已成为我国推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手段,而要完全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对其正义性内涵和价值的探究必不可少。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还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程度进行比较,"精准扶贫"治理都有着正义性的价值基础。如果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视域中,能够明确其经济正义、政治正义、价值正义的指向。推进"精准扶贫"治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指导,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正义性价值体系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治理现代化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方玉[5](2019)在《现代德性幸福的世俗性、正义性与超越性——基于费尔巴哈人本幸福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宗教幸福的猛烈批判是费尔巴哈人本幸福论的重要使命,同时费尔巴哈也深刻批判了古典德性幸福,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现代德性幸福的进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和幸福论在表面上很容易造成快乐主义、自然主义、利己主义的粗鄙印象,然而其理论上"幸福——道德""人——上帝"的内在逻辑表明,人本幸福论中德性幸福、理性主义、人本宗教的旨趣并不逊色。费尔巴哈幸福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把人的幸福从虚幻的天堂重新拉回现实的世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复兴,并对现代德性幸福的世俗性、正义性和超越性具有深刻的启示价值。(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许逸颖,袁祖社[6](2019)在《论科技发展在文明转型期的正义性向度——社会正义视阈下对科技价值观变迁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价值观不断地受到人们构建美好社会的一种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的价值理念即社会正义思想的矫正,从物本主义科技观、人本主义科技观到生态主义科技观,促使科技发展与社会伦理关系相适应。"五大发展理念"蕴含了新的科技价值观,体现人完全的、自觉的主体性思想,倡导整体有机论思想,蕴含天人和谐的价值取向,凸显了走向个体联合的"真正的共同体"的马克思社会正义观的诉求。构建生态正义、经济正义、政治正义、社会正义、文化正义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新科技价值观的实践指向。(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旭爽[7](2019)在《为何而战: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新中国对外战争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提高,一些国家基于“国强必霸”的西方历史逻辑,担忧强大后的中国将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但事实上,与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讲究求同存异,认为国家实力的增长并不伴随着对周边国家的威胁和侵扰。中西对外战争的不同起因源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战略文化,不同的思考起点得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客观地厘清和研究新中国对外战争的原因、阐述清楚其战略文化,对于增信释疑、破除“国强必霸”的西方舆论十分必要。根据相应的内政、外交背景,新中国对外战争可大致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叁阶段。第一阶段的斗争目标集中于消解美国强权对新生政权的安全威胁;第二阶段的斗争目标集中于在接壤国家发起的边界冲突中维护自身领土和主权,但本质是反对美苏两大霸权主义的背后挑衅;第叁阶段的目标集中于在中美苏战略大叁角中通过与美国建交,共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全球扩张愈发明显的苏联霸权。叁阶段的斗争原因相互联系,同时各有侧重。但统而论之,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核,那就是对中华传统文明中以防御、慎战、义战为主轴的战略文化的继承,以及对近代以来新兴的领土、主权、民族国家等价值观念的融合。通过对叁个阶段的典型战例进行分析和国际对比后,本文认为,在战略传统的潜移默化之下,新中国对外战争都以防御为目的,且规模、烈度都是有限的:战前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在穷尽所有和平可能之后,才被动参战;战中尽量缩短战线和时长,不断试图促成谈判;战后立即撤军,不留驻一兵一卒,从未依靠战争的优势结果通过不平等条约对另一方进行盘剥和欺侮。上述事实皆可证明,中国绝非为土地扩张或侵略他国赚取利益而战。新中国的对外战争,保卫了国家的独立与安全,震慑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又进而为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必要且正义的。(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31)

李莎[8](2019)在《马克思制度正义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基于马克思的制度正义观,要使公平正义得以真正实现,必须牢牢把握生产方式正义这一制度正义的本质属性。人民作为正义的反映主体与评价主体,制度正义的价值旨趣必然为人民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义的具体实现路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正义观的全面实践,人民正义观及其社会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慧敏[9](2019)在《法律与伦理视阈下哈姆莱特复仇的正义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通过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展现了一个受制于法律与伦理困境又内心矛盾的复仇者形象。论文主要以法律与伦理视角解读哈姆莱特复仇的正义性,并结合诗性正义理论探究哈姆莱特的复仇。“诗性正义”是以人文主义的批判思路,是基于人性与法律、伦理而做出的正义裁判,通过文学想象和移情,同情每人的伦理处境,重视人的主体性,达到的是虚构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的中立。剧中,哈姆莱特复仇是为实现法律与伦理上的正义,而复仇面临严峻的法律与伦理困境,并因自身导致无辜人的死亡,在法律与伦理上属于非正义。而基于“诗性正义”理论,主人公正是基于法律与伦理处境及自身的正义感而复仇,在公权力无力制裁罪犯的背景下担当执法者,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匡扶正义,并借此改革社会,找到罪恶的根源,从而建立公正的新王国,因此复仇具有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复仇是为维护老哈姆莱特建立的旧秩序的正义,而损害克劳狄斯建立的新秩序的正义,这是因为复仇主体对新秩序的建立有违法律正义与伦理正义的认知。装疯、误杀大臣及暗害朋友是基于复仇困境、偶然情境做出的,体现了主人公复仇的理性;更多人的死亡不在其复仇的预料之中,而是克劳狄斯为维护新秩序的“正义”造成的。最终哈姆莱特实现了对国王的制裁,但同时被新秩序的正义惩罚,被雷欧提斯的毒剑所害。福丁布拉斯对法律与伦理的重建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并以公权力的方式承认哈姆莱特的复仇为正义行为。哈姆莱特的复仇行为所代表的正义超越了法律与伦理上的非正义,不因情境的偶然性与法律、伦理困境失去正义品性。复仇经由悲剧的形式达到善与恶、个人与群体的冲突与破裂,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宣扬了正义,净化观众的心灵,达到了一种诗性正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6)

张煌[10](2019)在《中国海军识别查证美军无人潜航器的正义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论证中国海军捍卫水下安全的正义性,不仅可以修正、完善经典正义战争论的理论体系,而且可在国际舆论上为中国军事行动的正当性提供依据。通过对2016年末发生的"中国海军识别查证美军无人潜航器"事件进行案例研究,本文分析美军利用军用潜航器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抵近侦查的军事行动对经典正义战争论之中"侵略""自卫""预先防卫"的理论解释构成的冲击。中国海军在南海海域行动的目的是防止水下不明装置对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人员安全产生危害,不意味着领海范围的扩大,不影响南海相关海域的航行自由,满足行使预先防卫权的正当理由,整个识别过程遵循区分原则和适度原则,符合经典正义战争理论对于军事行动正义性的规约。(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正义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38复兴之路:中国梦的奋斗话语2011年7月,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文明》杂志打开历史之门,推出《复兴之路》特刊,用"文明"的深邃视角打量历史的背影,回顾中华民族从历史到现实、从传统到现代、从沉沦到复兴的道路,惊惶、屈辱、抗争、希望相互交织,演绎出复杂多变的历史过程,铸就出波澜壮阔的中国梦奋斗话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义性论文参考文献

[1].安传艳,李同升,芮旸.社会空间视角下全域旅游空间正义性解读[J].人文地理.2019

[2]..第六章复兴之中国文明的正义性与中国梦的话语[J].文明.2019

[3].朱志伟,康姣.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正义性基础与实践靶向——基于罗尔斯正义性的审视[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

[4].游朋轩.精准扶贫的正义性价值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视角[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

[5].张方玉.现代德性幸福的世俗性、正义性与超越性——基于费尔巴哈人本幸福论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9

[6].许逸颖,袁祖社.论科技发展在文明转型期的正义性向度——社会正义视阈下对科技价值观变迁的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9

[7].李旭爽.为何而战: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新中国对外战争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探析[D].外交学院.2019

[8].李莎.马克思制度正义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性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9].王慧敏.法律与伦理视阈下哈姆莱特复仇的正义性探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10].张煌.中国海军识别查证美军无人潜航器的正义性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9

标签:;  ;  ;  ;  

正义性论文-安传艳,李同升,芮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