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废水论文-贾玉萍,赵建文,李维焕,盖宇鹏,程显好

谷氨酸发酵废水论文-贾玉萍,赵建文,李维焕,盖宇鹏,程显好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氨酸发酵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粉丝加工废水,γ-聚谷氨酸,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谷氨酸发酵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贾玉萍,赵建文,李维焕,盖宇鹏,程显好[1](2019)在《粉丝加工废水发酵生产农用γ-聚谷氨酸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粉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为主要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γ-聚谷氨酸产量为考察目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碳源、氮源、无机盐、底物、pH、发酵时间等因素,研究不同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对γ-聚谷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丝加工废水中添加葡萄糖2%,磷酸氢二钾0.3%,谷氨酸钠5%,在37℃发酵培养26 h,γ-聚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53.7 g/L。实现了粉丝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农用γ-聚谷氨酸的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杨文龙,王倩,杨鹏波,丛威[2](2013)在《谷氨酸发酵废水电渗析脱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普通电渗析脱除谷氨酸发酵废水中的无机盐,用活性炭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前后废水的电渗析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为100和200g/L时,在60℃下处理30min,废水的脱色率分别达61%和75%.预处理前及100和200g/L活性炭预处理后乳酸迁移量依次降低,谷氨酸迁移率分别为24%,35%和39%,SO42迁移率分别为77%,80%和84%,NH4+迁移率分别为89%,86%和84%,膜堆电阻依次增加,SO42脱除率达85%时,能耗分别为4.88,3.93和3.64kWh'/kg.(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杨小姣,冯雪荣,孙金斗,李敬龙[3](2009)在《谷氨酸发酵废水中提取菌体蛋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味精废液的特性、谷氨酸菌体蛋白的提取工艺、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开发利用谷氨酸菌体蛋白,不但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还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菌体蛋白是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突出,可实现变废为宝,因此开发利用菌体蛋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09年08期)

阎灵均,李大鹏,马放[4](2008)在《谷氨酸发酵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谷氨酸发酵废水是味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成分复杂且难以处理。介绍了当前我国味精废水处理领域的主要处理方法以及味精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现状,总结得出我国味精废水的治理正逐步趋向于新的处理工艺与全流程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并提出了一套谷氨酸发酵废水新的处理工艺与全流程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惠文[5](2008)在《利用稻草秸秆和谷氨酸发酵废水制取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絮凝剂制备成本偏高已成为限制其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提出以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和工业废弃物谷氨酸发酵废水为廉价的碳源和氮源制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探讨了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并优化预处理工艺;优化了以稻草秸秆为底物制取生物絮凝剂的发酵工艺;优化了谷氨酸发酵废水培养基配方;研究了产絮菌F2-F6在谷氨酸发酵废水培养基中的发酵条件;解析了产絮菌F2-F6在废水培养基和絮凝剂培养基中的生长过程和絮凝活性物质产生过程;定量分析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产量、产率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稀碱预处理要明显好于稀酸预处理。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稀碱预处理进行了工艺优化,最优预处理条件:稻草秸秆40目,在80℃条件下,质量分数为1%的NaOH反应90min。预处理后的稻草秸秆经过微生物降解,转化率可以达到70.3%,还原糖产率为10.6%。产絮菌F2-F6利用稻草秸秆糖化液产絮,絮凝率为94%;稻草秸秆经过纤维素复合酶水解,在秸秆浓度50g/L,酶用量0.2g酶/g秸秆条件下,酶解得率为49.65%,以酶解液培养产絮菌F2-F6产絮,絮凝率达到96.5%。说明稻草秸秆经过预处理后,完全可以作为廉价碳源替代葡萄糖制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每吨稻草秸秆制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量最大值为8.7×104g。对以谷氨酸发酵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20%的谷氨酸发酵废水中补加8g/L的葡萄糖,无需添加额外的氮源即可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絮凝率可以达到95.4%。废水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为7.0、摇床转速为140r/min、8%的种子液接种量、发酵时间20h。每升谷氨酸发酵废水可以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8.5475g。发酵过程中,产絮菌细胞生长和絮凝产物合成对发酵体系中溶解氧的要求存在差异,结合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谷氨酸发酵废水和絮凝剂培养基制备生物絮凝剂的发酵过程中,需要集中大量供氧的时间分别为8h和21h。(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郭勇,李纪顺[6](2002)在《利用谷氨酸发酵废水生产饲料添加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谷氨酸发酵废水生产饲料添加剂系列产品的发酵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特点。该工艺生产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同常规生产工艺相比,生产工艺大大简化,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为味精生产企业综合利用发酵废水、变废为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02年04期)

郑宗坤,高孔荣[7](1997)在《超滤净化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合絮凝并离心、接着膜分离技术净化处理的工艺,对谷氨酸发酵废水进行净化研究,其结果表明,废水经CGA和碱式氯化铝混合絮凝,配合低速2700~3500r/min离心,可以得到COD去除率83%、OD570016上清液,截留分子量低于104的DDS膜超滤,可得到CODCr123,BOD542的清液,接近第二类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1997年03期)

谷氨酸发酵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普通电渗析脱除谷氨酸发酵废水中的无机盐,用活性炭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前后废水的电渗析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为100和200g/L时,在60℃下处理30min,废水的脱色率分别达61%和75%.预处理前及100和200g/L活性炭预处理后乳酸迁移量依次降低,谷氨酸迁移率分别为24%,35%和39%,SO42迁移率分别为77%,80%和84%,NH4+迁移率分别为89%,86%和84%,膜堆电阻依次增加,SO42脱除率达85%时,能耗分别为4.88,3.93和3.64kWh'/k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氨酸发酵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贾玉萍,赵建文,李维焕,盖宇鹏,程显好.粉丝加工废水发酵生产农用γ-聚谷氨酸工艺优化[J].生物化工.2019

[2].杨文龙,王倩,杨鹏波,丛威.谷氨酸发酵废水电渗析脱盐[J].过程工程学报.2013

[3].杨小姣,冯雪荣,孙金斗,李敬龙.谷氨酸发酵废水中提取菌体蛋白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09

[4].阎灵均,李大鹏,马放.谷氨酸发酵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

[5].张惠文.利用稻草秸秆和谷氨酸发酵废水制取生物絮凝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郭勇,李纪顺.利用谷氨酸发酵废水生产饲料添加剂[J].发酵科技通讯.2002

[7].郑宗坤,高孔荣.超滤净化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1997

标签:;  ;  ;  ;  

谷氨酸发酵废水论文-贾玉萍,赵建文,李维焕,盖宇鹏,程显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