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化论文-蒋旭峰,吴斯

农村社区化论文-蒋旭峰,吴斯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社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区传播,农村社区,社区化服务体系,传播学

农村社区化论文文献综述

蒋旭峰,吴斯[1](2019)在《社区传播: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可能与可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已有研究虽然较多,但尚未有从社区传播角度对服务体系创新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探索。本文研究分析了社区传播视角对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必要性。研究认为,农村社区既是生活的对象,也是一种影响其成员生活方式的力量;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是政府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平台。只有以社区传播为媒介,将农村社区及其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透视渗透在社区中的微观权力和日常生活旨趣,才能真正找到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社区化服务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芳[2](2019)在《不断赋予“诸城模式”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诸城模式”,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化等创新成果的总成。自1984年起,诸城组织开展了“商品经济大合唱”,把各行各业各部门融合为服务农民的有机整体,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从1987年起,大力(本文来源于《潍坊日报》期刊2019-05-08)

周欣然[3](2019)在《农村社区化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区化治理,是深化农村社会改革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社区化治理现状,从治理模式、治理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并论述了农村社区化治理问题,从资金短缺问题、组织体系问题、服务水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农村社区化治理对策,从拓宽金融支持渠道、健全完善社区组织、构建社区道德体系、改造社区服务中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9年05期)

耿炳宏[4](2019)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党中央先后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决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是简单的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它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或建房,贡献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既不需要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一举多得。文章对新型农村社区化发展展开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05期)

赵英杰,杨海龙[5](2018)在《犯罪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社区化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倒挂严重,随着带来的就是农村犯罪的增多、治安环境的紊乱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农村的管理模式,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化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适用条件,针对我国农村社区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不足以及与城市社区在预防犯罪上的对比,对农村预防犯罪措施进行完善。针对我国农村社区化管理给犯罪预防带来的好处,对以后我国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出合理建议,以便能让我国农村社区化管理在犯罪预防上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辽宁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帆[6](2018)在《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里街道地域面积广,辖区内农村村庄多,作为寒亭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推行单位,农村社区化发展具有典型性。2016年,朱里街道以地理位置为依据,将辖区内57个村庄,划分为十一大社区:上游社区、朱里社区、周家庄社区、于渠社区、富郭庄社区、东庄社区、北杨社区、港涘社区、坡子社区、吉家社区、狮子行社区,在每个社区选取发展较好的一个村,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本文着重于研究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本文共计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次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经过理论探索,制定了本次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并且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简要叙述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围绕论文内容,对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叙述。第叁部分对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效果。第四部分研究了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研究了国内外农村社区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第六部分为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第七部分对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进行了叙述。第四部分和第六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根据现阶段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科学合理制定规划;二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叁要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四要加强村民思想文化建设;五要推动美丽社区建设行动。(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谢蕊,黄颖诗,宋子杰,李昱霓[7](2018)在《基于文化视角的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研究——以佛山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佛山村落的现状,指出在不同阶段建设新农村的实际难题。同时,采用技术接受模型(TAM),对村民的社区化接受意愿进行实证分析。从政府、专业团队、自治组织等角度切入,结合有关社区理论与考察结果,针对不同现状的村落,提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建设方法。(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唐梦烨[8](2018)在《农村社区化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可及性提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关键时期,而农村问题是实现这个过渡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它也是从建国至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要求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农村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变革,而通过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一个平台来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的结构,有利于改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量和质上的不足,同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效率,进而减轻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压力。可及性是指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对象之间的“适应度”,它的涵义包括了公共服务到公共服务对象的距离、时间,以及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方便服务对象获取公共服务。可及性是评判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指标,是能否抵达公共服务对象,增强公民福祉,提高公共服务的获得感,判断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是否受益、判断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农村社区化的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质量,提升农村居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有着重大促进意义。首先,本文着眼于我国农村社区化发展的趋势,从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入手,分析农村社区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指出我国范围内不同地区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水平,并弄清其水平差异的表象和本质。其次,通过社区化的发展,来分析当下农村社区化发展为农村生活带来的改变,从而分析这种改变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变化,社区化发展为农村带来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带来的影响。再次,根据公共服务可及性的研究,构建起适合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评价框架。仍次,通过前述分析出社区化发展中的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将其带入可及性评价框架中分析,并针对不同发展程度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和可及性提升进行分析。最后,以社区化发展带来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为桥梁,以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及性分析为参照,分析出农村社区化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提升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9)

毕静[9](2017)在《湾头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玉器特色小镇的加快建设,广陵区湾头镇现有天顺花园社区和万福社区两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了4个村、近两万名拆迁农民。面对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的趋势,面对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的安置小区,湾头镇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农民集中安置(本文来源于《扬州日报》期刊2017-11-13)

庞亚峰[10](2017)在《群众需求就是“风向标”》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关家营村全村耕地面积的67%由村里托管,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后,居住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村党总支因势利导,规划了10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小区,使400户村民住上了楼房,每年为农民缴纳全部合作医疗保险,为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本文来源于《赤峰日报》期刊2017-07-25)

农村社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所谓“诸城模式”,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化等创新成果的总成。自1984年起,诸城组织开展了“商品经济大合唱”,把各行各业各部门融合为服务农民的有机整体,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从1987年起,大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社区化论文参考文献

[1].蒋旭峰,吴斯.社区传播: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可能与可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李芳.不断赋予“诸城模式”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N].潍坊日报.2019

[3].周欣然.农村社区化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

[4].耿炳宏.新型农村社区化发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5].赵英杰,杨海龙.犯罪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社区化管理研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

[6].杨帆.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农村社区化发展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7].谢蕊,黄颖诗,宋子杰,李昱霓.基于文化视角的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研究——以佛山地区为例[J].热带农业工程.2018

[8].唐梦烨.农村社区化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可及性提升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毕静.湾头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新路径[N].扬州日报.2017

[10].庞亚峰.群众需求就是“风向标”[N].赤峰日报.2017

标签:;  ;  ;  ;  

农村社区化论文-蒋旭峰,吴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