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矩放大系数论文-郜锋,公茂盛,谢礼立

弯矩放大系数论文-郜锋,公茂盛,谢礼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弯矩放大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塑性铰

弯矩放大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郜锋,公茂盛,谢礼立[1](2017)在《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对“强柱弱梁”实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对实现"强柱弱梁"的影响,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柱端放大系数的9个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梁杆单元模型,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了不同弯矩放大系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塑性铰的变化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的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显着降低,但ηc达到一定值时变化趋于平稳;柱端弯矩系数的增大改变了梁柱节点的破坏形态,不同节点和不同楼层实现"强柱弱梁"破坏形式的难易程度不同,角节点和地震动方向上的边节点较中柱所在节点和与地震动垂直方向的边节点容易产生强柱弱梁型节点,顶层较底层和中间层容易产生强柱弱梁型节点。结果可供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赵钦,童根树[2](2011)在《变刚度变轴力Timoshenko悬臂柱的弯矩放大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由简到繁,分析了等截面到变截面,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Timoshenko悬臂柱的弯矩放大系数。通过求解等截面悬臂柱集中力下的基本微分方程,得到弯矩放大系数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悬臂柱的轴力、截面的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均沿高度线性变化的情况。通过研究获得了弯矩放大系数及其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拟合成与等截面柱具有相似形式的表达式。与ANSYS有限元结果的对比表明,模拟Timoshenko悬臂柱弯矩放大系数的拟合公式均具有良好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1年11期)

胡仁重[3](2010)在《R.C. 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与弯矩调幅取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结构设计中,R.C.框架梁的内力计算以及配筋都是按矩形梁来计算的,并没有按T形梁进行计算。而楼板对梁本身的翼缘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按照T形截面梁进行计算,梁的刚度被低估了。故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会通过设置梁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的贡献,但这个值的设定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取值标准。本论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大量的框架模型进行线弹性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刚度放大系数β与板厚hf和梁高h比值之间的关系式:故当梁高较小时,刚度放大系数可以取值接近于1.9;当梁高较大时,刚度放大系数取1.6左右较为合适。R.C.框架梁端弯矩调幅的合理取值会使得结构的实际内力与变形较接近于按刚度不变的弹性理论算的结果。同时给实际工程中的施工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本论文通过使用ANSYS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得出了当弯矩调幅系数取值0.85时,结构设计比较合理。(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0-06-30)

童根树,王素俭[4](2008)在《框架-弯剪型支撑体系中框架柱的柱端弯矩放大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侧移,竖向荷载作用于水平侧移而产生的内力与侧移增大的现象称为二阶效应,设计时有必要考虑此放大。支撑结构本身的变形特性不同时,这种二阶效应计算公式应有区别,但是目前各国规范只有剪切型结构的二阶效应系数。本文对在水平力和竖向力作用下的框架-弯剪型支撑体系中框架柱的柱端弯矩放大系数,提出了简单的计算公式,用ANSYS有限元计算了各种算例,算例中包括了变截面、变刚度、变轴力等各种形式。比较了有限元结果与近似公式,结果表明提出的公式精度良好。(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08年05期)

李国强,侯和涛,郝坤超[5](2008)在《钢框架柱考虑侧移效应的弯矩放大系数实用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无支撑纯框架柱二阶近似弹性分析的二阶弯矩放大系数,提出了用于弱支撑框架柱考虑侧移效应的二阶近似弯矩放大系数实用公式。实用公式充分考虑了柱端约束条件、作用于柱上的荷载、柱刚度以及长细比等因素的影响,用于设计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08年06期)

童根树,翁赟[6](2008)在《顶部带伸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稳定性和位移、弯矩放大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顶部带伸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伸臂结构简化模型的分析,了解了伸臂各个组成部分的刚度对结构整体稳定承载力的贡献。采用连续化模型分析了伸臂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精度非常高的伸臂结构稳定临界荷载的公式。分别推导了不同水平荷载作用下,顶部作用竖向集中荷载时,伸臂结构的位移放大系数和各部分的弯矩和轴力放大系数,并提出了近似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8年03期)

熊艳萍[7](2007)在《框架梁计算刚度放大系数与梁端弯矩调幅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房屋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是目前较常使用的结构体系,在进行框架结构计算时,梁、柱的刚度对结构的受力有直接的影响。通常采用一个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但在现今的设计中对于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取值没有一个比较标准的参考值。如果刚度放大系数取值不当,梁、柱的受力与实际受力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从而会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因此,梁刚度放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对于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大量的框架模型进行弹性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到了当中梁刚度放大系数β和板厚h_f与梁高h比值之间的关系公式:β=0.76013+7.02609h_f/h弹性分析时,支座处的抗弯配筋要大于跨中的抗弯配筋,从而造成支座的配筋过密,给施工带来不便.弯矩调幅系数法则对按弹性方法所计算的弯矩值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节约材料、简化设计、方便施工的效果。如果弯矩调幅系数取值不当,内力重分布可能不充分,框架梁产生的裂缝会过宽,必将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因此,弯矩调幅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对于工程设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框架梁的非线性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当框架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取到0.7-0.80时使得结构设计达到最合理。(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7-12-21)

童根树,胡进秀[8](2007)在《弯曲型支撑-框架结构的屈曲及位移和弯矩放大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等刚度和等轴力的理想化弯曲型支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采用连续化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整体有侧移屈曲的总临界荷载计算公式,并对均布水平力和倒叁角分布的水平力作用下的侧移和内力进行了线性和二阶分析,得到了考虑二阶效应后框架柱弯矩和整体侧移的二阶效应放大系数,提出了简单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07年01期)

胡进秀,童根树[9](2006)在《弯曲型支撑体系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及整体临界荷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1]的基础上对框架-弯曲型支撑结构中的框架柱端弯矩放大系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采用连续的悬臂梁对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并将得到的结果与文[1]得到的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文[1]提出的公式有良好的精度,可以在设计中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06年S1期)

胡进秀,童根树[10](2006)在《弯曲型支撑体系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及整体临界荷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1]的基础上对框架-弯曲型支撑结构中的框架柱端弯矩放大系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采用连续的悬臂梁对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并将得到的结果与文[1]得到的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文[1]提出的公式有良好的精度,可以在设计中应用。(本文来源于《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6-06-01)

弯矩放大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由简到繁,分析了等截面到变截面,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Timoshenko悬臂柱的弯矩放大系数。通过求解等截面悬臂柱集中力下的基本微分方程,得到弯矩放大系数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悬臂柱的轴力、截面的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均沿高度线性变化的情况。通过研究获得了弯矩放大系数及其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拟合成与等截面柱具有相似形式的表达式。与ANSYS有限元结果的对比表明,模拟Timoshenko悬臂柱弯矩放大系数的拟合公式均具有良好的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弯矩放大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郜锋,公茂盛,谢礼立.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对“强柱弱梁”实现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7

[2].赵钦,童根树.变刚度变轴力Timoshenko悬臂柱的弯矩放大系数[J].工程力学.2011

[3].胡仁重.R.C.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与弯矩调幅取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0

[4].童根树,王素俭.框架-弯剪型支撑体系中框架柱的柱端弯矩放大系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

[5].李国强,侯和涛,郝坤超.钢框架柱考虑侧移效应的弯矩放大系数实用公式[J].建筑结构.2008

[6].童根树,翁赟.顶部带伸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稳定性和位移、弯矩放大系数[J].工程力学.2008

[7].熊艳萍.框架梁计算刚度放大系数与梁端弯矩调幅系数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

[8].童根树,胡进秀.弯曲型支撑-框架结构的屈曲及位移和弯矩放大系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

[9].胡进秀,童根树.弯曲型支撑体系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及整体临界荷载研究[J].建筑结构.2006

[10].胡进秀,童根树.弯曲型支撑体系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及整体临界荷载研究[C].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弯矩放大系数论文-郜锋,公茂盛,谢礼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