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电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胞外间隙,电化学分析,成像,体积分数
细胞电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金靖,吴菲,于萍,毛兰群[1](2019)在《脑细胞外间隙的电化学分析与成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 ECS)是指细胞膜外充满液体的空间,约占脑体积的1/5。作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ECS在为细胞输送物质的同时,又能保障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稳定和动作电位的发生,与大脑的基本功能如突触传递、记忆、睡眠和疾病的过程等息息相关。本文着重介绍了ECS的基本生物物理特性,综述了利用电化学和成像方法开展体积分数和迂曲度研究的主要进展,并阐述了ECS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芳,刘光霞,侯瞻,卢亚敏,边艳珠[2](2019)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性能验证及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罗氏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进行性能验证,并对电化学发光法和新产业Maglumi 2000 Plus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测SCCA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稀释倍数、参考区间进行性能验证。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107例血清样本SCCA,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低值和高值的批内CV分别为2.4%和3.7%,批间CV分别为1.2%和1.6%;在0.32~68.26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7;在1:10和1:20稀释倍数性能良好,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达到1400 ng/mL;20名表观健康者均在试剂盒给定的参考区间内(0~2.7ng/mL)。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组内相关系数ICC=0.836,两种方法总体一致性良好;Bland-Altman偏差分析显示两种方法SCCA结果在低值部分(0~5.0ng/mL)一致性良好,随着SCCA浓度增加,偏差逐渐增大。结论罗氏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稀释倍数、参考区间均符合检测要求。罗氏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法和新产业Maglumi 2000 Plus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测SCCA在低值部分一致性良好,随着SCCA浓度升高,偏差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08期)
李运霞[3](2019)在《比率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在MCF-7细胞,甲基化酶,癌胚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发光(ECL)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方法使用的都是单一的电化学发光标记物,检测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稳定性差。为满足疾病诊断的临床分析需求,需要研究一些新的、简便的、灵敏的电化学发光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可靠性和效率。本论文制备了不同种类的纳米探针,结合传感界面的抗污染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征,构建比率型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实现对MCF-7细胞、甲基化酶、癌胚抗原的检测,具体方案如下:1、以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和鲁米诺(luminol)为双发光信号分子,构建了一种基于导电聚合物水凝胶(CPH)的双信号电化学发光(ECL)检测系统。首先,将苯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和丙烯酸(AA)在电极表面进行电聚合制备导电聚合物水凝胶,提高传感界面的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聚合水凝胶时,将内标分子鲁米诺和共反应物过硫酸钾(K_2S_2O_8)固定在导电聚合物水凝胶(CPH)中,由于水凝胶固定在电极表面,共反应剂电子转移比在溶液中容易得多。其次,将MCF-7细胞的适体通过Au-S键固定在传感界面上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NPs)上,可将肿瘤细胞捕获到电极表面。第叁,肿瘤细胞另一个适体将标记在其上面的CdTe QDs信号分子连接到传感界面上,实现电化学发光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两个探针发光强度的比值(?ECL_(CdTe)/?ECL_(luminol))与细胞浓度成线性关系,从而可以实现肿瘤细胞的精准检测。电化学发光内标法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提供更精确的检测结果,并通过两个发射光谱的自标定来消除系统中的干扰,因此本实验构建的电化学发光细胞传感器能显着提高复杂生物介质中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医疗保健监测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设计了一种基于双信号策略的抗污染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DNA甲基化酶(Dam MTase)的活性。用聚苯胺(PANI)、金纳米粒子(AuNPs)和抗污染多肽(peptide)对ITO电极进行修饰,构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抗污染界面。然后,在修饰抗污染界面上连接含有5′-GATC-3′对称序列的发夹DNA H_1。当待测液中有甲基化酶(Dam MTase)和限制性内切酶(DpnI)存在时,会切断发夹DNA H_1的特定序列,使标记在H_1上的Au@luminol脱落,远离传感界面,luminol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会降低。残余在传感界面上DNA序列能够引发另外两个发夹DNA,产生杂交链式(HCR)反应,并形成延伸的双链DNA(dsDNA)聚合物,从而导致另一电化学发光分子(PTC-NH_2)大量嵌插到dsDNA的沟槽中,使PTC-NH_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明显增大。通过阳极发光强度的降低和阴极发光强度的升高,实现比率型电化学发光对甲基化酶的活性检测,该方法在临床早期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3、用聚苯胺(PANI)、金纳米粒子(AuNPs)和抗污染多肽(peptide)对ITO电极进行修饰,以Au@luminol和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为信号探针,构建了一种抗污染的比率型电化学发光(ECL)系统,用于检测癌胚抗原(CEA)。聚苯胺和金纳米粒子极大增强了电极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电中性和亲水性的多肽构建的抗污染界面可以减少电极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检测的选择性。CdS QDs功能化的DNA链作为捕获探针和阴极电化学发光体,癌胚抗原适体两端分别用阳极电化学发光体Au@luminol和花菁染料(Cy5)荧光团修饰。DNA捕获探针和癌胚抗原适体杂交后,CdS QDs与Cy5分子之间的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ERET)使量子点的阴极电化学发光猝灭,只能检测到Au@luminol的阳极电化学发光信号。当待测溶液中有癌胚抗原存在时,癌胚抗原与适体链结合,使Cy5和Au@luminol脱离电极,导致阴极电化学发光信号恢复和阳极电化学发光信号降低。根据阴极和阳极电化学信号强度的比值,实现对癌胚抗原的浓度分析,这种比率型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将为生物传感和临床诊断提供一种可靠而灵敏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7)
葛攀玮[4](2019)在《构建基于RBL肥大细胞的电化学细胞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过敏是一种发生频率高,范围广且反应严重的疾病,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呼吸系统、神经中枢系统、肠胃系统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现行的检测方法大多通过对蛋白质和核酸的检测来间接评价食品过敏原,检测结果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细胞传感技术以机体免疫系统中的活细胞作为传感介质,相比其他常规的检测方法,细胞传感技术的灵敏性更好且专一性高。本文针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蛋白构建叁种基于肥大细胞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的电化学细胞传感器,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蛋白。以期为食品过敏原的检测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检测花生过敏原蛋白Arah2,选用浓度为0.40mg/mL纳米金和1.00mg/mL纳米磁珠对工作电极(磁性玻碳电极)进行修饰,构建基于叁电极的RBL肥大细胞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电流信号与细胞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最优细胞浓度为1×107个/mL。磁性玻碳电极表面阻抗值(Ret)与花生过敏蛋白Arah2的浓度成正比,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2至0.10 ng/mL,相关系数为0.996,检测限为8.00 pg/mL;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RBL肥大细胞内Ca2+水平检测的结果,证实了 RBL肥大细胞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2)为检测牛乳中的酪蛋白,同时为提高检测设备的便携性与移动性,简化检测设备后处理的操作,设计制备了基于纤维素纸的纸芯片作为检测平台。选用浓度为7.00 mg/mL碳纳米纤维和3.00 mg/mL石墨烯纳米片对纸芯片的工作电极进行修饰,构建基于RBL肥大细胞的电化学纸芯片传感器,该纸芯片传感器与细胞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最优细胞浓度为1×107个/mL。检测酪蛋白时,纸芯片的峰电流值(Ip值)与酪蛋白浓度成反比,其线性范围为0.10至1.0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6,检测限为0.03μg/mL。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ELISA测定结果相互验证,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RBL肥大细胞内Ca2+水平检测的结果相符,验证了基于RBL肥大细胞的电化学纸芯片传感器用于评价牛乳中酪蛋白的可行性。(3)为更好地模拟体内过敏环境,降低试验成本,以化合物48/80(Conpound48/80,以下简写C48/80)作为检测目标物,选用浓度为6.00 mg/mL的二硫化钼和2 mmol/mL的氯金酸对纸芯片的工作电极进行修饰,将RBL肥大细胞与B细胞共培养,构建基于细胞共培养体系的电化学纸芯片传感器,该纸芯片传感器与细胞数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最优细胞浓度为1×107个/mL。试验结果显示,纸芯片的电流值与C48/80浓度成反比,其线性范围为0.02至0.10 ng/mL,相关系数为0.991,检测限为0.21 ng/mL。纸芯片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RBL肥大细胞内Ca2+水平检测的结果相符,说明所构建的纸芯片传感器能够用于定量检测C48/80。综上,本文针对食品过敏原以RBL肥大细胞为传感元件,结合电化学、微流控纸芯片等技术构建叁种新颖、灵敏、高特异性的电化学细胞传感器,并用于食品过敏原的检测,为食品过敏原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根[5](2019)在《电化学发光细胞传感及单细胞成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由电化学反应所引起的高能电子转移的化学发光现象。ECL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种检测技术相结合,具有线性范围宽、背景信号低、可控性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在分析化学研究领域中,ECL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手段。使用ECL技术进行细胞分析或细胞成像时,由于细胞在常规电极上存在空间位阻,使得细胞覆盖区域的ECL反应很难发生或不能充分进行,这限制了ECL技术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为此,本文借助于通透性基底建立了无细胞空间位阻的ECL分析方法,并应用到ECL细胞传感和单细胞ECL成像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壳聚糖膜修饰电极上单细胞直接ECL成像单细胞成像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准确地反映出细胞之间的异质性,该技术在阐明细胞的相关功能及生物学机制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化学发光(ECL)显微成像技术凭借其高通量和零细胞背景光的特点,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细胞研究工具。然而,由于细胞固定在电极表面之后,电极上细胞的空间位阻和细胞膜的高度绝缘性使得细胞的ECL成像很难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制备了壳聚糖膜和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的FTO电极(FTO/TiO2/CS),并在该电极上成功实现了单细胞的直接ECL成像。具有通透性的壳聚糖膜不仅有利于活细胞的贴壁,还增加了细胞底部和电极之间的距离。壳聚糖膜抬升了细胞之后,使得更多的ECL试剂进入细胞下方,从而提高了定量分析的灵敏度。电极上纳米二氧化钛的修饰,可以增强电极在鲁米诺溶液中可视化的ECL信号,提高细胞成像时的信噪比。基于FTO/TiO2/CS电极,建立了ECL光强和过氧化氢浓度的关系,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了药物刺激下的过氧化氢释放情况。据我们所知,我们的工作首次实现了没有细胞空间位阻的单细胞ECL成像。并且为传统的电极修饰技术应用到电化学发光可视化分析,尤其是细胞ECL成像分析提供了新思路。2.基于石墨烯水凝胶的ECL传感器对骨骼肌细胞表面GLUT4表达水平分析细胞表面受体的原位检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灵敏检测人骨骼肌细胞(HSMC)表面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表达的电化学发光方法。石墨烯水凝胶(GH)作为可渗透电极,能够克服细胞-电极间空间位阻,增加了细胞表面受体分析的准确性。将碳点(CDs)标记到细胞上后,可以在GH与细胞界面(细胞下表面)产生ECL发射,细胞表面大约一半的GLUT4可以得到检测。所制备的GH细胞传感器对HSMC细胞表现出良好的分析能力,可以检测出500~1.0 × 106 cells·mL-1浓度范围内的HSMC细胞,检出限可达200 cells·mL-1。通过计算,平均每个HSMC细胞表面表达1.88 × 105个GLUT4分子。此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HSMC表面的GLUT4表达水平提高了2.3倍。该策略可对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合理评估,从而推动ECL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电位分辨ECL同时评估两种细胞表面受体及单个凋亡细胞的可视化诊断单细胞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行为和细胞间通信,能够为现代生物学和医药学的研究提供许多细节信息。本实验开发了一种电位分辨电化学发光(ECL)方法,并将其用于凋亡细胞的诊断。白藜芦醇(RVL)处理MCF-7细胞之后,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降低。同时,RVL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膜上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细胞表面PS表达增多。本实验以Au@L012和g-C3N4作为ECL探针,并分别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肽段(PSBP)进行功能化,之后与细胞表面的EGFR和PS进行识别结合。两种ECL探针在同一电位扫描过程中呈现出两个峰电位充分分离的ECL信号。Au@L012和g-C3N4的ECL变化反映着细胞凋亡程度,这为研究细胞凋亡提供了新的途径。重要的是,该方法可以同时评估细胞表面EGFR和PS的表达水平,并可以在ECL显微镜下实现单个凋亡细胞的可视化诊断。该策略有助于肿瘤标志物的可视化研究,推动ECL成像技术在单细胞水平上诊断疾病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樊孝银,鲁理平,康天放[6](2019)在《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研究细胞实时释放ROS》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考察了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PMA)刺激肺癌细胞(A549)活性氧物种(ROS)的实时变化。以过氧化氢(H_2O_2)为目标检测物,获得了细胞氧化应激的电化学响应图像。以氯化六氨基合钌(Ru(NH_3)_6Cl_3)为体系介质,利用电流负反馈技术获得细胞形貌的清晰图像,同时优化获得探针与基底之间的最佳检测距离。将探针电位设定为过氧化氢的还原电位(-0.65 V)时,通过电流成像图可观察到ROS实时释放,实现了A549细胞被PMA即时刺激时ROS释放的实时检测。扩大扫描区域,获得了不同个体细胞ROS释放的SECM图像,实现了SECM对ROS信号的实时捕捉及再现性。结果显示:PMA可破坏细胞含氧物种的动态平衡,诱发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响应。将探针放置在细胞ROS释放位点,检测其电流随时间变化,可观察到电流随时间呈现波动状态,推测ROS的胞外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脉动过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金桐宇[7](2019)在《细胞定向行为的交流阻抗和外泌体电化学发光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行为。其中,细胞粘附是研究其他细胞行为的基础,细胞只有首先与材料粘附,才能进行其他迁移、分化、增殖等行为。细胞外基质(ECM)由大量纳米尺度的纤维类结构组成,具有强烈的细胞行为诱导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叁维微纳米基底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且对细胞有很强的“接触引导”作用,它允许细胞沿纳米结构的方向产生定向行为,因此可用于研究细胞粘附期间的定向行为。然而,目前研究各种叁维结构上细胞行为的方法仍以光学方法为主,此类方法依赖于终点检测,不能及时反馈动态信息。细胞交流阻抗技术是一种能够实时、原位监测细胞行为的方法,在细胞无标记、无损伤的状态下能获得细胞生长时重要的动态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行为,通过细胞间信息交流,生物体保证了组织内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协调。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囊泡,其含有各种活性成分,例如DNA,RNA和源自母细胞的蛋白质,并且是重要的细胞信号通信工具。近年来,外泌体被认为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且能够影响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分析外泌体可以直接获得癌细胞的基本信息。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数目通常高于正常细胞的外泌体,因此认为其可以作为液体活检的标志物。目前,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的外泌体中常用的分子标志物主要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好、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已成为分析检测领域的热门技术。利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外泌体为外泌体表面蛋白表达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论文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了纳米沟槽基底以模拟细胞外基质,构建了基于细胞交流阻抗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分析了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FF)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在纳米沟槽上的粘附与铺展行为。此外,合成Ru(bpy)_3~(2+)-SiO_2纳米颗粒,并通过结合核酸适配体构建叁明治夹心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定量分析MCF-7乳腺癌细胞以测试传感器的性能后,该传感器用于定量分析乳腺癌细胞MCF-7来源的外泌体。本论文一共包括四章内容,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叁维微纳米结构的分类和不同表面结构对细胞行为的影响,以及细胞交流阻抗技术的提出和其在细胞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其次,本章介绍了外泌体的形成、分泌与生物学功能,重点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外泌体分离与定量分析技术。其中,超速离心法为本论文分离外泌体所采用的方法,电化学发光技术为定量方法。接下来,本章描述乳腺癌细胞和外泌体之间的关联以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在该章的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交流阻抗传感技术实时监测纳米沟槽上皮肤细胞的定向行为在本章中,纳米沟槽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制备,以模拟细胞外基质,分析了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FF)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在纳米沟槽上的粘附、铺展和定向行为,并利用交流阻抗技术监测两种细胞在纳米沟槽上的粘附和铺展行为。结果表明,HFF细胞首先在纳米沟槽上定向排列,然后胞体延长;HaCaT细胞没有定向行为,并且它们的粘附和铺展被延迟。并且,纳米沟槽上HFF细胞产生的交流阻抗信号与比对细胞的百分比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而HaCaT细胞在粘附过程中的交流阻抗信号比铺展过程中的交流阻抗信号更大。第叁章基于Ru(bpy)_3~(2+)-SiO_2 NPs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MCF-7细胞本章使用来自MCF-7细胞上两种不同蛋白质的核酸适配体构建叁明治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通过反相微乳法合成SiO_2包裹的Ru(bpy)_3~(2+)纳米粒子作为信号分子并放大Ru(bpy)_3~(2+)的信号。该传感器定量MCF-7细胞,在3.63×10~4-3.63×10~6个/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4000个/mL。该传感器制备过程简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有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生物体系。第四章基于Ru(bpy)_3~(2+)-SiO_2 NPs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特异性检测乳腺癌外泌体本章构建了一种基于Ru(bpy)_3~(2+)-SiO_2 NPs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外泌体通过MCF-7乳腺癌细胞外泌体表面上的MUC1蛋白来特异性定量。该实验利用MCF-7细胞外泌体上特异性蛋白CD63和MUC1对应的aptamer设计了叁明治夹心结构,并制备了核壳结构的Ru(bpy)_3~(2+)-SiO_2 NPs来放大发光信号。结果该传感器分析外泌体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为3.3×10~2-1.6×10~8个/μL,以及低至280个/μL的检测限。该传感器可灵活用于不同乳腺癌外泌体的检测,且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临床诊断早期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李胜楠,田嘉莹,王增冕,耿翠,谷春杰[8](2019)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对PC12细胞的电化学行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电化学检测不同糖浓度环境下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方法:以PC12细胞为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无糖阴性对照组、1 mg/ml低糖组、4.5 mg/ml阳性对照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基于PC12细胞质的循环伏安行为,评价不同糖浓度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PC12细胞在1 mg/ml低糖组细胞数较无糖阴性对照组生长快,但上述两组均较4.5 mg/ml阳性对照组细胞数少;电化学检测PC12细胞在+0.69V处出现不可逆氧化峰,并且该电化学信号可用于跟踪细胞活性变化,检测无葡萄糖阴性对照组、1 mg/ml低葡萄糖组均较4.5 mg/ml阳性对照组细胞活性弱,且均存在糖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利用电化学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对PC12细胞活性影响是可靠且敏感的;葡萄糖浓度可影响细胞活性及存活率。(本文来源于《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毕胜,李胜楠,周实,赵岩岩,王李鸣[9](2018)在《低浓度葡萄糖对PC12细胞影响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电化学法研究低浓度葡萄糖对PC12细胞的影响。研究PC 12细胞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标准品对比、高效液相法对细胞的电化学信号进行归属。将PC12细胞分为4. 5mg/ml葡萄糖阳性对照组、无糖阴性对照组和0. 2mg/ml低糖组,采用电化学法研究低浓度葡萄糖对PC12细胞的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得出PC12细胞的叁个电化学信号分别来源于鸟嘌呤和黄嘌呤的混合以及次黄嘌呤和腺嘌呤的混合及其终产物尿酸。低浓度葡萄糖对PC12细胞活性有损害作用,且影响其嘌呤核苷酸代谢,存在糖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家辉,肖路遥,沈蕾,曹璐,蒋栋磊[10](2019)在《基于PC-12细胞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苯并(a)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海藻酸钠(SA)与聚电解质膜(PEM)包埋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方式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苯并(a)芘(Benzo(a) pyrene,BaP)对细胞电化学特性影响的研究,并建立了一种BaP分析测定的新方法。PC-12细胞作为识别元件,被包裹在海藻酸钠和聚电解质膜中并固定在电极上。最终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aP在1~5μmol/L的浓度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引起电化学阻抗的显着降低,线性方程为y=-418.660x+4234.706,r=0.994,其检测限为0.21μmol/L。平均回收率高于97%,检测结果的RSD低于5%,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总体而言,本研究建立的传感器BaP检测方法是一种廉价和简单的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较高,为BaP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细胞电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罗氏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进行性能验证,并对电化学发光法和新产业Maglumi 2000 Plus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测SCCA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稀释倍数、参考区间进行性能验证。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107例血清样本SCCA,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低值和高值的批内CV分别为2.4%和3.7%,批间CV分别为1.2%和1.6%;在0.32~68.26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7;在1:10和1:20稀释倍数性能良好,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达到1400 ng/mL;20名表观健康者均在试剂盒给定的参考区间内(0~2.7ng/mL)。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组内相关系数ICC=0.836,两种方法总体一致性良好;Bland-Altman偏差分析显示两种方法SCCA结果在低值部分(0~5.0ng/mL)一致性良好,随着SCCA浓度增加,偏差逐渐增大。结论罗氏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稀释倍数、参考区间均符合检测要求。罗氏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法和新产业Maglumi 2000 Plus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测SCCA在低值部分一致性良好,随着SCCA浓度升高,偏差逐渐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电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金靖,吴菲,于萍,毛兰群.脑细胞外间隙的电化学分析与成像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9
[2].陈芳,刘光霞,侯瞻,卢亚敏,边艳珠.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性能验证及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3].李运霞.比率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在MCF-7细胞,甲基化酶,癌胚抗原检测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
[4].葛攀玮.构建基于RBL肥大细胞的电化学细胞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蛋白[D].扬州大学.2019
[5].刘根.电化学发光细胞传感及单细胞成像分析[D].安徽大学.2019
[6].樊孝银,鲁理平,康天放.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研究细胞实时释放ROS[J].分析测试学报.2019
[7].金桐宇.细胞定向行为的交流阻抗和外泌体电化学发光检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李胜楠,田嘉莹,王增冕,耿翠,谷春杰.不同葡萄糖浓度对PC12细胞的电化学行为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
[9].毕胜,李胜楠,周实,赵岩岩,王李鸣.低浓度葡萄糖对PC12细胞影响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陈家辉,肖路遥,沈蕾,曹璐,蒋栋磊.基于PC-12细胞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苯并(a)芘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