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氧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H精炼炉,真空碳,脱氧速率
脱氧速率论文文献综述
赵珉[1](2019)在《210吨RH精炼炉真空碳脱氧速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210吨RH精炼炉在真空状态下的运行状态以及RH精炼炉的设备及工艺分析,结合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分析,对RH精炼炉在真空状态下脱氧进行了可实现性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对低碳的钢进行了部分的试炼,验证了其可行性的同时并对其真空下的脱氧速率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王宏飞,王继仁,郝朝瑜,贺飞[2](2017)在《几种无机盐类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阻化剂只有单一阻化作用的问题,加入一种具有耗氧功能的材料,形成一种具有耗氧和阻化双重作用的脱氧型阻化剂。通过试验的方法,将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放置在恒温仪器里测其耗氧时间,得到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改变试验温度,得到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氧体积分数越大,耗氧速率越高;随温度的升高,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在加快;硅藻土的量为0.6 g时,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最快;无机盐使用量相同时,耗氧速率为v(MgCl_2)>v(NaCl)>v(KCl)>v(CaCl_2),耗氧速率随无机盐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使用0.15 g MgCl_2的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最快。(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陈泽琴[3](2011)在《立体构型对5-羟基-6-氢过氧基-5,6-二氢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热分解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3LYP/6-31 1++G(2d,p)方法对5-羟基-6-氢过氧基-5,6-二氢胸腺嘧啶脱氧核苷(5-OH-6-OOH-DHT)的trans-(5R,6R)、trans-(5S,6S)和cis-(5S,6R)叁种构型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利用CPCM模型对气相中的优化构型进行单点计算以确定水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与6R对的顺、反构型(5S,6R,5R,6R)相比,6S对的顺、反构型(5R,6S,5S,6S)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分解速率;此外,不论是6S对,还是6R对,它们的顺、反构型的反应速率十分接近.常温下这四种空间异构体在水溶液中分解速率的顺序为:cis-(5R,6S)>trans-(5S,6S)>trans-(5R,6R)>cis-(5S,6R).(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张志祥,闵义,王德永,姜茂发[4](2011)在《熔体结构对钢包渣脱氧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渣脱氧实验、动力学分析和实验渣熔体结构分析,对熔体结构对钢包渣脱氧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始Al2O3的质量分数和碱度(二元碱度,w(CaO)/w(SiO2))对熔渣初始脱氧速率具有重要影响;铁离子扩散是熔渣脱氧反应的控制环节;随Al2O3的质量分数的提高,熔渣聚合程度增强,黏度升高,铁离子平均扩散直径减小,铁离子扩散系数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碱度增大,熔渣聚合程度减弱,黏度降低,铁离子平均扩散直径增大,铁离子扩散系数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铁离子扩散系数变化趋势与熔渣初始脱氧速率变化趋势相一致。为提高LF精炼过程钢包渣脱氧速率,LF(Ladle furnace)精炼前钢包渣改质的成分调整控制目标为:w(CaO)/w(SiO2)=4~5,w(Al2O3)=18%~20%。(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张华海[5](2010)在《喹恶啉类在大鼠和猪肝微粒体中脱氧速率与肝细胞中毒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喹恶啉类是化学合成的具有抗菌、促生长作用的动物专用药,包括卡巴氧、喹乙醇、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等。因毒副作用,卡巴氧和喹乙醇已被禁止或限制使用。我国相继批准了乙酰甲喹和喹烯酮的使用,并正在开发安全的喹赛多等同类产品。喹嗯啉-N-一氧化物的毒性比喹嗯啉-N1,N4-二氧化物低,完全脱氧的喹恶啉无毒性,因此喹嗯啉-N1,N4-二氧化物脱氧速率越快,毒性丧失越快。喹嗯啉类母环结构完全相同,都会发生相同的N→O基团还原反应,生成脱氧代谢物。不同化合物由于侧链不一样,会对脱氧速率产生影响。脱氧快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与其脱氧速率快慢相关尚无直接的研究证据。此外,研究表明,含有N-N-二氧基团的化合物在脱氧的同时会产生超氧阴离子和OH自由基,导致DNA损伤、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氧化应激毒性反应。喹恶啉类是否会产生类似的毒性反应尚值得探讨。因此为了揭示喹恶啉类脱氧速率与毒性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喹恶啉类的脱氧速率与氧化应激毒性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通过体外研究法探研了喹恶啉类药物在肝微粒体中的脱氧速率和在原代肝细胞中的氧化应激毒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深入分析了脱氧速率与主要毒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阐明喹嗯啉类的毒性机理和毒性差异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和猪肝微粒体,喹嗯啉类与微粒体在低氧和有氧条件下37℃孵育,用LC/MS-ITTOF鉴定脱氧产物,HPLC法进行相对定量,比较了喹嗯啉类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脱氧速率,并考察了NADPH和NADH两种辅酶对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辅酶NADPH和低氧条件下:喹赛多、喹乙醇、乙酰甲喹、卡巴氧和喹烯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脱一氧生成速率分别为:1.74、1.94、1.99、5.48和20.81 min,脱二氧生成速率分别为:35.36、43.86、231、67.94和630min;在猪肝微粒体中脱一氧生成速率分别为1.93、2.16、2.36、6.07和27.02 min,脱二氧生成速率分别为:36.28、44.14、223.55、72.19和693 min。在辅酶NADH和低氧条件下,喹赛多、喹乙醇、乙酰甲喹、卡巴氧、喹烯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脱一氧生成速率分别为5.38、8.51、9.16、27.61和51.33min;猪肝微粒体中脱一氧生成速率分别为6.35、13.54、20.69、29.24和113.61 min。在辅酶NADH和低氧条件作用下,大鼠肝微粒体中脱二氧产物很少,猪中未检测到脱二氧产物;在有氧条件下通过HPLC也检测不到脱二氧产物。此类药物脱氧具有很强的低氧偏好,低氧条件下脱氧产物浓度比有氧脱氧产物浓度要高6-10倍左右。综上所述,五种喹恶啉类药物脱一氧生成速率为喹赛多>喹乙醇>乙酰甲喹>卡巴氧>喹烯酮,脱二氧生成速率为喹赛多>喹乙醇>卡巴氧>乙酰甲喹>喹烯酮。采用组织消化法制备原代肝细胞,分别与五种喹恶啉类药物在5%CO2,37℃孵育4h后,染毒剂量为5μmol/L,25μmol/L,50μmol/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通过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胞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来反应氧化应激毒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五种药物均可以导致LDH上升和GSH下降,SOD先上升后下降,具有剂量依赖性,随剂量增大毒性增大。喹烯酮5μmol/L染毒组导致SOD显着上升(p<0.05)。乙酰甲喹和喹烯酮染毒浓度大于25μmol/L时导致SOD和GSH下降极显着(p<0.01)、LDH上升极显着(p<0.01),喹烯酮变化明显。卡巴氧染毒浓度大于25μmol/L时导致SOD和GSH显着下降(p<0.05),LDH显着上升(p<0.05)。喹乙醇25μmol/L时导致LDH显着上升(p<0.05),50μmol/L时LDH上升极显着(p<0.01)。喹赛多在浓度50μmol/L时,SOD、LDH和GSH变化才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由此看出喹烯酮毒性和乙酰甲喹毒性较大,其次是卡巴氧和喹乙醇,喹赛多毒性最小。采用两个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脱一氧和脱二氧的生成速率与LD50、NOAEL、SOD、GSH和LD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喹赛多、喹乙醇、乙酰甲喹、卡巴氧和喹烯酮脱一氧和脱二氧生成速率与LD50、NOAEL、GSH和SOD之间呈负相关,与LDH呈正相关,说明脱氧越快,毒性越小;脱一氧生成速率与LD50呈实相关(r<0.5),与体外氧化应激毒性呈显着相关(r≈0.5),脱二氧生成速率与LD50呈显着实相关(r>0.5),与体外氧化应激毒性呈高度相关(r>0.8)。可以看出,脱二氧生成速率比脱一氧生成速率与体内和体外毒性指标之间相关性高。五种药物脱二氧生成速率大小可以作为氧化应激毒性大小的判断依据。本课题在体外体系中,首次系统的研究了喹嗯啉类在肝微粒体中脱氧速率和对原代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毒性,分析了毒性大小与脱氧速率的关系,初步认为脱二氧生成速率大小可以作为喹嗯啉类毒性高低的判断依据之一,提出了喹恶啉类药物脱氧与氧化应激毒性的可能原理。为喹恶啉类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吴玉杰[6](2007)在《喹恶啉类定量分析方法及脱氧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喹恶啉类是化学合成的具有抗菌、促生长作用的动物专用药,被广泛用作猪、鸡、鱼等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卡巴氧、喹乙醇、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等5种药物。因毒副作用,卡巴氧和喹乙醇已被禁止或限制使用。中国相继批准了乙酰甲喹和喹烯酮的使用,并正在开发较安全的喹赛多等同类替代产品。但喹恶啉类的滥用和非法使用现象普遍,药物毒性及残留造成的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不容忽视,开展这类药物毒性作用机制及其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中的分析方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喹恶啉类分析方法研究禁锢于单一基质、单组分,不同基质中多种喹恶啉类分析方法研究未见报道。喹恶啉类毒性研究也仅局限于推测其源于脱氧过程,但未见毒性与脱氧速率关系的阐述。本课题从喹恶啉类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深入探索并建立饲料中喹恶啉类和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喹恶啉类残留标示物的同时分析方法,进而初步探讨喹恶啉类脱氧速率和毒性的关系,具体为以下3个研究体系内容。这些研究为这类药物的残留监控和毒性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对动物源食品安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1.饲料中喹恶啉类药物同时分析方法研究深入探索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确定最佳条件,建立猪、鸡、鱼饲料中5种喹恶啉类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水-乙腈(35:35:30,v/v/v)溶剂超声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分离,380 nm紫外波长测定。不同饲料样品中,5种药物的CCα小于0.45 mg/kg,CCβ小于0.75 mg/kg;在1、5、50和200 mg/kg的添加浓度,除喹赛多(>75%)外,其它4种药物的回收率为92.1%~104.3%,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0%~13%。超声提取和固相萃取净化,可以节省样品前处理时间,避免有毒试剂的使用,减少有机试剂用量,消除饲料基质对喹恶啉类药物测定干扰。仪器测定条件选择过程中,采用流动相梯度洗脱方式,考察了流动相成分和比例对5种喹恶啉类药物同时分析的影响,选用380 nm作为紫外检测器测定波长,进一步对5种喹恶啉类药物进行筛选,对比不同溶剂对药物测定分析结果差异,确定5种喹恶啉类药物同时分离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本方法操作简便、材料易得、环境污染小,可以广泛应用于猪、鸡、鱼等饲料中多种喹恶啉类的监测,对饲料中其它化合物的多组分分析方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2.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喹恶啉类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探讨样品提取、净化和测定溶剂等条件,建立猪、鸡、鱼肌肉及猪、鸡肝脏组织中喹恶啉-2-羧酸和3-甲基喹恶啉-2-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多残留分析方法。动物组织样品采用偏磷酸甲醇溶液水解,乙酸乙酯提取,MAX阴离子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碱性甲醇溶解浓缩残渣,高效液相色谱分离,320 nm紫外波长测定。猪、鸡、鱼肌肉组织中喹恶啉-2-羧酸的CCα为0.7~1.0μg/kg,CCβ为1.3~1.7μg/kg;3-甲基喹恶啉-2-羧酸的CCα为1.2~2.6μg/kg,CCβ为2.0~4.4μg/kg。猪、鸡肝脏组织中喹恶啉-2-羧酸的CCα为2.5~2.6μg/kg,CCβ为4.3~5.6μg/kg;3-甲基喹恶啉-2-羧酸的CCα为2.1~2.4μg/kg,CC∞为4.4~5.6μg/kg。喹恶啉-2-羧酸和3一甲基喹恶啉-2-羧酸在各动物肌肉组织中添加浓度为2.0~16μg/kg,回收率为70.7%~104.3%,相对标准偏差<20%;在猪、鸡肝脏组织添加浓度为10~50μg/kg,回收率为72.3%~80.7%,相对标准偏差<13%。酸性环境水解样品,结合阴离子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避免强酸、强碱和有毒试剂的使用,可有效消除基质对药物测定的干扰,扩大了分析样品范围,方法灵敏度高。对比不同样品溶剂对两种分析物紫外吸收的影响,明确其经样品前处理后紫外吸收波长的变化,选用碱性甲醇溶剂,抵消了分析物紫外吸光度变化值,减小了回收率测定误差,提高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基质干扰少、分析范围广、检测灵敏度高,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喹恶啉类药物的残留监测,对动物组织中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持。3.喹恶啉类脱氧速率研究建立脱二氧喹赛多、脱二氧喹烯酮和脱二氧喹乙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喹恶啉类脱氧产物定性分析提供技术方法。3种化合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检测限为0.01μmol/L,定量限为0.02μmol/L,在0.01~1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5 9~0.997 1。化学还原体系中5种喹嗯啉类脱氧速率比较,为这类药物脱氧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提供判断依据。酸性碘化钾还原体系中,5种药物脱氧还原反应近似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规律,半衰期为4.80~19.06 min。碱性连二亚硫酸钠还原体系中喹恶啉类迅速还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反应体系,由其脱氧还原产物类别推测喹赛多脱氧速率最大,喹烯酮次之。化学还原体系中5种喹恶啉脱氧速率关系:喹赛多>卡巴氧>喹烯酮>喹乙醇>乙酰甲喹。猪肝微粒体中5种喹恶啉类脱氧速率比较,验证喹恶啉类脱氧速率关系。5种药物在加有还原型辅酶的猪肝微粒体中孵育,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时间原形药物浓度,发现其脱氧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规律,5种药物的半衰期为11.75~69.31 min。脱氧速率喹赛多>喹烯酮>喹乙醇>卡巴氧>乙酰甲喹。喹恶啉类脱氧速率及毒理学研究结果,进行脱氧速率与毒性相关性分析,证明脱氧速率为:喹赛多>喹烯酮>喹乙醇>卡巴氧>乙酰甲喹,速率越大毒性越低,脱氧速率与毒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可以作为喹恶啉类毒性高低判断的重要参数,此结论可为喹恶啉类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开展喹恶啉类分析方法和脱氧速率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饲料中多种喹恶啉类同时分析方法和不同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喹恶啉类多残留分析方法,比较喹恶啉类脱氧速率快慢,分析脱氧速率与毒性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为喹恶啉类残留监控和毒性机理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检测方法和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对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08-01)
K.Strugala,倪竹如[7](1985)在《应用~3H-脱氧腺苷测定小麦萌发胚DNA的合成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放射性胸腺嘧啶制剂已广泛应用于选择性标记DNA,但众所周知,其放射性也可结合到RNA、蛋白质及其它高分子产物中,因此在测定前必须从细胞其它组份中分离出DNA。然而,DNA 提纯却十分费时,快速提取降解态 DNA 导致最终提取液中出现非核苷酸的沾污。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我们将~3H-脱氧腺苷用于活体 DNA 的标记。由于 DNA 中嘌呤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链对酸极不稳定,~3H-脱氧腺苷标记的 DNA 放射性可通过脱嘌呤后,测定释(本文来源于《原子能农业译丛》期刊1985年02期)
郭建兰[8](1983)在《用脱氧胆酸钠增加难溶于水的疏水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难溶于水的疏水性药物不易被胃肠液湿润,常在处方中加适量表面活性剂或湿润剂,增加有效表面积与溶速,利于吸收。本文对接触角分别为109°和90°的保泰松与消炎痛进行试验。(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期刊1983年03期)
脱氧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目前阻化剂只有单一阻化作用的问题,加入一种具有耗氧功能的材料,形成一种具有耗氧和阻化双重作用的脱氧型阻化剂。通过试验的方法,将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放置在恒温仪器里测其耗氧时间,得到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改变试验温度,得到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氧体积分数越大,耗氧速率越高;随温度的升高,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在加快;硅藻土的量为0.6 g时,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最快;无机盐使用量相同时,耗氧速率为v(MgCl_2)>v(NaCl)>v(KCl)>v(CaCl_2),耗氧速率随无机盐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使用0.15 g MgCl_2的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最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氧速率论文参考文献
[1].赵珉.210吨RH精炼炉真空碳脱氧速率的研究[J].冶金与材料.2019
[2].王宏飞,王继仁,郝朝瑜,贺飞.几种无机盐类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
[3].陈泽琴.立体构型对5-羟基-6-氢过氧基-5,6-二氢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热分解速率的影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张志祥,闵义,王德永,姜茂发.熔体结构对钢包渣脱氧速率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张华海.喹恶啉类在大鼠和猪肝微粒体中脱氧速率与肝细胞中毒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6].吴玉杰.喹恶啉类定量分析方法及脱氧速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7].K.Strugala,倪竹如.应用~3H-脱氧腺苷测定小麦萌发胚DNA的合成速率[J].原子能农业译丛.1985
[8].郭建兰.用脱氧胆酸钠增加难溶于水的疏水性药物的溶出速率[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