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报酬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投入产出技术,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劳动报酬,基尼系数
报酬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晖[1](2018)在《基于LMDI分解技术的中国分行业劳动报酬增长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产业层面和部门层面对中国行业间劳动报酬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运用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分行业劳动报酬进行组间与组内差距测算,以此来分析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叁次产业内部行业劳动报酬的变动特征。其次,将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对2002-2007年与2007-2012年两个阶段中国各行业劳动报酬增长进行因素分解分析,探求影响中国各行业劳动报酬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平均劳动报酬差距在合理范围内,近几年有缩小趋势。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各类最终需求总量的增长是拉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第二、第叁产业各部门收入增长对国内消费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最终需求部门结构的变动对各行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通过调整部门结构拉动收入增长存在潜力。(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05期)
吕光明,于学霆[2](2018)在《基于省份数据修正的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决定因素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测算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趋势,深入分析其变动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破解收入分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共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充分考虑我国劳动报酬核算口径两次重大变更的现实情况,借助两个鉴别准则和多种估算方法对各省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核算口径甄别与修正调整,在真正完整意义的核算口径下重新测算了1993—2016年省份层面的劳动报酬占比。在此基础上,构建省份面板数据模型来剖析我国各省份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背后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导致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后上升的决定因素的变化。结果显示:(1)修正调整后数据更加平滑稳健、更具反周期特征,数值反转时间也更为清晰。(2)在1993—2016年完整样本期间,第叁产业增加值占比、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具有显着的同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则具有显着的反向影响。(3)在1993—2011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阶段和2011—2016年劳动报酬占比上升阶段,第叁产业增加值占比对劳动报酬占比变动均具有显着的同向影响,其他因素则呈现差异化影响。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倪旭君[3](2017)在《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持续下降,成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转型消费型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阻碍因素。本文从生产要素的相对替代角度,将资本深化、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和要素替代弹性变动,作为劳动报酬份额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企业、行业、国家叁个层面,分析了以上变量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是影响劳动报酬份额的关键变量。资本深化与相对价格变化对劳动报酬份额影响的显着性和作用方向,由要素替代弹性数值决定,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基于国家、行业、企业叁个层面的要素替代弹性估计发现,我国要素替代弹性整体小于1,且呈增长趋势,意味着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互补关系。基于分位数回归和面板数据的微观证据,也论证了要素替代弹性变动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上述研究基于两条主线展开,其中明线为要素替代弹性变动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暗线为技术进步的不同假设。基于明线,文章围绕劳动报酬份额的测算、要素替代弹性的估计和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展开;基于暗线,文章在无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叁种假设下,层层递进地分析了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首先梳理研究现状,分析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劳动报酬份额的意义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收入法GDP、资金流量表和上市企业数据,分析了我国宏观总体、分地区行业和企业微观层面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进而结合定义法、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估计了我国目前要素替代弹性水平;利用分位数回归和门限面板模型,量化分析了要素替代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最后进行国际比较,基于国别数据讨论了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并估计了我国未来劳动报酬份额的演进趋势。以下分章节介绍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综合各数据来源,本文度量了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与要素替代弹性。计算发现,过去13年我国要素替代弹性整体持续上升,展现出从要素互补向要素替代转型的趋势。此外,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与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着的地域、行业分化趋势。因此,有必要结合企业微观数据,自下而上分析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结构,研究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从理论角度解释要素替代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劳动和资本要素相对量的变动,反映出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的相互替代。其具体表现为,资本要素相对劳动要素投入的增加,导致资本深化和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另一方面,在分配阶段,劳动与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动,反映了要素收入的相互替代。资本相对劳动要素价格的下降,带动了劳动报酬份额的提升。以上两方面作用相互对冲,最终的影响由要素替代弹性的数值水平决定。从实证角度研究要素替代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首先,检验了要素替代弹性对资本相对价格与劳动报酬份额关系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微观层面,要素替代弹性变动对劳动报酬份额的直接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时点,在不同劳动报酬分位水平,要素替代弹性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以2008年截面数据分析发现,正向作用集中于劳动报酬份额的中低水平,形成了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均化作用。2002年和2013年的回归分析,发现要素替代弹性的影响集中在中高分位点,形成了对劳动报酬份额的拉动作用。分解2002年到2013年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要素替代弹性和资本深化解释了过去13年内劳动报酬份额变动的25.68%。更进一步,关于异质性的研究,从技术进步异质性和劳动要素异质性两个维度展开。首先结合CES生产函数,推导出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替代弹性变动,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我国过去20年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速度显着放缓,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要素,抑制了劳动报酬份额的增长。从劳动要素异质性角度分析发现,过去20年间,我国劳动要素内部出现了显着的分化趋势。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技术工人占比和收入水平,都经历了快速上升的过程。经计算,我国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整体呈现替代关系,与资本呈互补关系。结合面板门限模型的研究发现,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替代弹性,是影响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关键因素;两者要素替代弹性越低,对应互补程度越强,则劳动报酬份额越高。基于国别数据的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发现,过去30年,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拒绝了萨米尔森假说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报酬份额上升的判断。基于面板回归的分析发现,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集中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要素替代弹性变动叁个方面。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反映为负面抑制作用,技术进步为资本扩张型主导,上述因素综合作用解释了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基于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存在两阶段门限效应。以12744.99美元和5789.87美元为门限值,要素替代弹性变动和资本深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我国目前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在人口老龄化引致劳动要素投入不足、资本深化背景下,劳动报酬份额有进一步下降压力。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首先,基于微观数据,自下而上分析了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的结构与路径特征。已有研究普遍将要素替代弹性作为固定参数,分析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相对要素价格变动等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忽视了要素替代弹性自身也会对劳动报酬份额产生影响。本文放宽了要素替代弹性不变的假设,基于总体与行业视角分析要素替代弹性的时变特征及其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此外,现有关于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对各因素的勾稽关系关注不够,也忽视了劳动报酬份额这一宏观经济变量内部复杂关系。本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要素替代弹性变动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路径,讨论了不同劳动报酬份额分位水平上的影响因素差异。其次,量化分析了我国生产要素替代弹性水平。已有研究受不变要素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影响,普遍将要素替代弹性作为固定参数或直接赋值为1,忽视了量化分析我国要素替代弹性变迁的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结合定义法、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度量了我国要素替代弹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基于劳动要素异质性的研究,结合HES、AES和MES指标,测算了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和资本叁要素情形下的要素替代弹性,综合反映叁者之间的替代、互补关系。最后,从技术异质性和劳动要素异质性角度,研究了劳动报酬份额与要素替代弹性的关系。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劳动和资本要素整体开展研究,忽视了技术进步冲击和劳动要素内部,结构变动的影响。而分析技术进步冲击下,劳动要素内部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结构变迁,对我国改善初次分配格局,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一方面基于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研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劳动报酬份额在技术冲击下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劳动要素异质性的研究,考察了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归纳为如下叁点。首先,动态研究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进发现,各行业、部门和地区的要素替代弹性与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显着差异,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基于行业要素替代弹性特征,制定收入分配政策,以提升劳动报酬份额。其次,要素替代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直接体现为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两个层面,要素替代弹性决定了两者作用的效果。此外,发展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也是提升劳动报酬份额的重要手段。最后,比较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与资本深化、要素替代弹性的演进情况发现,我国目前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未来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将出现变化,从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伴随着资本深化和人口老龄化,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有继续下降的压力。本文的政策意义集中为如下叁个方面。首先,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并长期处于低位,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模式。未来以第叁产业为核心,转型消费启动型经济增长,将显着提升我国整体劳动报酬份额。其次,我国行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着差异,工资调控会加速资本深化过程,导致部分行业劳动报酬份额下降;需要结合增加就业和工资调控等多种方法,提升劳动报酬份额。最后,从长远角度看,保证劳动要素市场调控有效性的方法,是发展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只有创新,才是经济增长和劳动报酬份额上升的长期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期刊2017-05-01)
穆晓菲[4](2017)在《中国劳动报酬占比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经济发展背后的主要问题,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能动性的发挥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和安全感日益下降的担忧。此外,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不足,大多数利益由上层拥有资本要素的企业家获得,劳动者报酬不足或其增速明显小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导致行业发展不均衡,抑制消费需求,阻碍经济增长,导致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也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幸福感缺失,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所以提高劳动者报酬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联动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SDA)技术分析了2002-2005、2005-2007、2007-2010及2010-2012年四个阶段各个部门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5年劳动报酬占比降低0.36个百分点,2005-2007、2007-2010两个阶段拉动报酬占比上升20.2%和37.49%。而相比于2012年,2010年劳动报酬额的增长幅度小于国内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占比下降8.44%。通过研究得出劳动报酬回报率、投入产出变动、最终需求衡量的产业结构变动、最终需求结构变动、进口替代率的变化都会影响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各个产业劳动报酬回报率、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动对劳动报酬占比有正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期间最终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最终需求进口替代因素的变动对产业劳动报酬占比的贡献度拥有不确定性,近些年各个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劳动报酬占比有一个阻碍作用。提出在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基础上,完善投入产出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拉动需求,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文[5](2017)在《2016年券商资管业务“量升价跌” 投资主办遇尴尬近300人“集体出走”》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券商资管经历了“量升价跌”的尴尬局面。虽然资管规模较年初依旧处于增长态势,有数据预计全年总规模或接近20万亿元,但资管收入却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业绩报酬减少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券商投资主办也在去年大幅减少。据《证券日报》不完全(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7-01-18)
夏晓平[6](2016)在《广东省劳动报酬差异的决定因素分析——基于数据挖掘、逻辑回归与Brown分解的叁维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数据挖掘、逻辑回归与Brown分解的叁维视角,从理论判断、数据挖掘、因素分解入手,创新性地将关联规则、决策树与传统的计量方法相结合,利用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城乡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就业人口(即农民工与城镇就业者)的劳动报酬差异,并通过对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劳动报酬差异影响因素的数据挖掘、不同行业就业岗位的获取概率测算和工资差异的Brown分解,得到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第十届海峡两岸统计与概率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6-08-12)
蔡丽琴,林英星[7](2016)在《影响股票报酬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以台湾地区股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目前,台湾地区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理财产品有股票、期货、共同基金、债券、认股权证、期权等,其中以股票市场最受关注。由于股票市场是非线性结构的系统(Granger and Andersen(1980)、Sankai and Tokurmaru(1980))且影响股价因素复杂且众多,因此难以预测其价格走势。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但与之相伴随的是较高的风险,所以(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6年02期)
王晓丹,金喜在[8](2015)在《影响我国GDP中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行业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近年来我国各行业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来看,建筑业和服务业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变化趋势与整个国民经济中劳动报酬占比变化趋势的相关性比其他行业更为明显。结合建筑业和服务业的产出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现状,可以得出这两个行业对GDP劳动报酬占比的波动影响较大的结论。员工对劳动报酬的诉求力量、雇主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意愿、可能性以及社会环境等是服务业劳动报酬占比低且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吴晗,杨飞,程瑶[9](2014)在《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影响因素:一个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在介绍劳动报酬份额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劳动报酬份额的度量和资本深化、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开放经济、市场经济制度和税收政策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最后根据文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余晖文,徐佳佳[10](2014)在《高管报酬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管报酬受很多因素影响,本文从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公司规模等财务指标角度,利用Eviews6.0软件就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相关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为公司制定高管报酬制度提供示范。再利用边际分析方法和替代效应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阐述了公司怎样制定高管薪酬,以保证高管报酬起到更好地激励作用。(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4年31期)
报酬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测算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趋势,深入分析其变动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破解收入分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共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充分考虑我国劳动报酬核算口径两次重大变更的现实情况,借助两个鉴别准则和多种估算方法对各省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核算口径甄别与修正调整,在真正完整意义的核算口径下重新测算了1993—2016年省份层面的劳动报酬占比。在此基础上,构建省份面板数据模型来剖析我国各省份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背后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导致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后上升的决定因素的变化。结果显示:(1)修正调整后数据更加平滑稳健、更具反周期特征,数值反转时间也更为清晰。(2)在1993—2016年完整样本期间,第叁产业增加值占比、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具有显着的同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则具有显着的反向影响。(3)在1993—2011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阶段和2011—2016年劳动报酬占比上升阶段,第叁产业增加值占比对劳动报酬占比变动均具有显着的同向影响,其他因素则呈现差异化影响。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报酬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晖.基于LMDI分解技术的中国分行业劳动报酬增长因素分析[J].管理评论.2018
[2].吕光明,于学霆.基于省份数据修正的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决定因素再研究[J].统计研究.2018
[3].倪旭君.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7
[4].穆晓菲.中国劳动报酬占比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李文.2016年券商资管业务“量升价跌”投资主办遇尴尬近300人“集体出走”[N].证券日报.2017
[6].夏晓平.广东省劳动报酬差异的决定因素分析——基于数据挖掘、逻辑回归与Brown分解的叁维视角[C].第十届海峡两岸统计与概率研讨会摘要集.2016
[7].蔡丽琴,林英星.影响股票报酬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以台湾地区股市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
[8].王晓丹,金喜在.影响我国GDP中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行业因素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5
[9].吴晗,杨飞,程瑶.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影响因素:一个综述[J].劳动经济研究.2014
[10].余晖文,徐佳佳.高管报酬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
标签:投入产出技术;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劳动报酬; 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