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时钢横撑在系杆拱桥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仲世琦[1](2021)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监控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实力迅速发展,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也日益提高,在系杆拱桥的建设当中,拱肋为钢管混凝土的桥梁比较常见,而拱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却较少见,本文以新建兴泉铁路中某座108米的下承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为研究背景,该桥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拱肋为钢筋混凝土,其系梁和拱肋均采用支架现浇模式,其施工步骤繁琐,且拱脚部位为一次性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其受力状况比较复杂。且吊杆为柔性吊杆,其吊杆成桥张拉力和施工张拉力的确定非常关键。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和桥梁模型计算,本文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与研究:(1)使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桥梁进行了建模分析,并结合施工图纸进行了全面的施工阶段计算分析,将每个施工阶段拱肋和系梁的竖向位移、弯矩值和应力值提取出来,又对成桥之后运营状态下的桥梁性能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归纳,冀以与实际施工做比对,希望能对现场施工起到一个引领作用。(2)以施工图纸为基础,以桥梁有限元模型为参考,在每个施工阶段都分别测量了各关键位置的标高和应力,而且将它们与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来进行对比,以寻求它们之间异同处,将分析结果进行提炼与总结,为以后相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参照。(3)结合施工图纸与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使用有限元实体软件Midas·FEA对该桥拱脚部位进行了实体建模,考虑了竖向和横向的预应力钢筋,研究分析了拱脚在不同施工过程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对拱脚的不利受力部位进行了标注,在拱脚有棱角的地方,系梁与拱肋交汇的地方都有应力集中现象,但拱脚的整体受力性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比较良好。(4)使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该桥的吊杆力进行仿真计算,分别计算了该桥的成桥吊杆力和施工吊杆力,成桥吊杆力运用弹性支撑连续梁法、未知荷载系数法和最小弯曲能法进行了计算,并比较了这3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得出其最小弯曲能法更为适用。进而以成桥吊杆索力为目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并分别应用未闭合配合力法和正装迭代法计算力该桥的施工索力,并将理论吊杆力与现场实测吊杆力进行了比对分析,其正装迭代法更为适用。
张鸿亮[2](2020)在《基于BIM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梁拱组合体系,具有自重轻、受力合理、适应性强和造型美观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施工工序繁多且方式复杂,对施工过程的准确控制成为提高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的关键。随着BIM逐渐成熟,其在桥梁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基于BIM的施工控制也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本文以乌金渡拱桥为工程背景,对基于BIM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并制定了公路桥梁构件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化建模,建立了包含纵系梁、拱肋钢管和风撑等构件的核心构件族库,根据空间位置拼组形成全桥BIM模型,并通过施工图校核发现11处错误;通过细部构件参数化建模,建立精细化的拱脚局部BIM模型,并通过碰撞检查发现与预应力筋相关的18处碰撞问题;通过Dynamo可视化编程完成了BIM模型信息集成,提升了附属信息关联BIM模型的效率。其次,研究了基于BIM的全桥有限元分析数据转换方法,基于Dynamo与Python编程实现全桥BIM模型节点、单元和截面MCT命令流的转换,生成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拱脚部位为拱肋和系梁的最不利位置,应在施工过程重点控制;通过对各施工阶段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各施工阶段拱肋线形和钢管应力的主要控制参数和次要控制参数,为施工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并确定主要控制目标。再次,研究了基于BIM的拱脚局部有限元分析数据转换方法,基于Dynamo与Python编程实现拱脚几何模型的分割与转换,生成Midas FEA细部分析模型;对各最不利荷载工况下拱脚应力分析,大部分区域符合设计强度要求,小部分区域如拱肋上下钢管与拱脚混凝土交界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应力超出材料强度设计值,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基于BIM参数化建模优势,探究了承压板和加劲肋对拱脚应力结果的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知,承压板和加劲肋可大幅降低拱肋钢管的最大应力,有效缓解拱脚区域应力集中现象。最后,研究并制定了施工监控测点分类与编码体系,建立包含监控测点的施工监控BIM模型;基于Dynamo开发了监控测点数据管理系统,包含测点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预警三个模块,以Midas Civil的计算结果和施工过程实测数据为基础,实现对数据的高效统一管理与分析展示;针对疫情期间施工进度延误导致的施工参数变化问题,基于Dynamo和Python,编程实现了施工实际结构参数与Midas Civil模型的实时反馈修正,提升了施工控制的准确度。
张艺舟[3](2020)在《128m尼尔森体系简支拱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因其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好、造型美观、自重轻且建造周期短等显着特点,在全国各地的桥梁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拱桥跨度的日益增大,施工监控方面的问题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文中以跨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128 m尼尔森体系系杆拱桥作为背景依托,该大桥的上部结构采用先系梁后拱肋吊装施工的方法,论文对该大桥上部结构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与监测;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得到的结论如下:(1)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结构形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方法,阐述了系杆拱桥桥梁施工监控发展与研究现状;(2)根据该大桥的结构特点,利用Midas/Civil建立该大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该大桥的系梁与拱肋在桥梁施工全过程结构受力、位移变化以及全桥吊杆索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归纳总结出该大桥关键截面在各个主要施工阶段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趋势,获得系梁与拱肋部位结构受力和线形变化的规律及吊杆的索力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该大桥在整个施工阶段以及最后的成桥阶段,各部位的结构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位移变化也未出现超限情况,吊杆的索力值均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3)制定该大桥系梁与拱肋的施工监控方案,用于指导该大桥上部结构的施工监控工作,依据制定的监控方案对该桥的系梁与拱肋进行监控;通过监测各施工阶段系梁与拱肋的应力数值,保障桥梁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合理和施工安全;分析系梁与拱肋的变形监测数据,实时掌握桥梁上部结构的变形情况,对比计算值和实测值确保桥梁上部结构变形满足规范的要求;制定该大桥的吊杆张拉方案,对全桥五十六根吊杆分两次张拉,每次吊杆张拉结束后根据现场实测的吊杆数据对有限元计算参数进行修正,使理论计算参数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最后对比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该大桥线形变化规律与计算值相吻合,线形变化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大桥的应力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偏差不大,证明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均处于安全状态;吊杆索力测值与计算值误差未超限,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可供类似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监控参考。
刘思蒙[4](2020)在《成拱方式对连续梁—拱组合桥力学性能影响分析及其方案比选研究》文中指出单一的梁或拱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跨度桥梁的跨越能力和造型美感,而连续梁-拱组合桥跨越能力强、结构刚度大,拥有连续梁、钢管混凝土的共同优点,无论是铁路桥梁还是公路桥梁皆被广泛应用。目前,连续梁-拱组合桥跨度愈来愈大,且拱肋可施工的方法较多,进行该类桥梁在不同拱肋施工方法下各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对比分析以及成拱方式的选择对于桥梁施工质量的保证及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90+180+90)m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作为工程依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点的研究:(1)对连续梁-拱组合桥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进行概述,并阐述几种成拱方式的优点与不足。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Midas/Civil对本桥的整体结构在不同成拱方式下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拱肋、主梁在施工过程及成桥运营阶段的受力及线形变化,总结其受力及线形变化规律。在支架法施工过程中,主梁下挠最大值可达到105.5mm;竖转法施工过程中主梁下挠最大值为16.1mm。施工完成后,主梁上下缘应力最大相差22.5%、21.1%。在运营阶段,有温度荷载的情况下,拱肋竖向变形对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在整体升温和整体降温条件下,拱肋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2.6mm及-21.2mm。(2)基于不同成拱方式下的Midas/Civil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阶段主梁、拱肋的受力及线形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从该方面对连续梁-拱组合桥的成拱方式进行选择。从施工荷载持续时间、拆架方式及配重方面对支架法施工梁体线形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随着施工荷载持续时间的延长中跨跨中下挠增加量变大;连续梁-拱组合桥在进行支架法施工时,应从中跨跨中至拱脚进行拆卸支架;压重的纵向范围应设在靠近梁端支座附近。(3)运用弯曲能量最小法分析成桥索力,在合理成桥索力条件下索力分布均匀,除短吊杆外其他索力值约373kN。拱肋钢管处于均匀受压状态,且主梁的应力处于-1.5MPa14.6MPa,在C55混凝土的容许应力范围内且主梁变形平顺,符合规范要求。运用差值法分析施工索力,其索力变化平缓,二期铺装后索力达到合理成桥索力,且精度满足要求。(4)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本连续梁-拱组合桥进行拱肋施工方案的对比研究,通过判断矩阵、综合矩阵及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等计算,得出针对本桥竖向转体法施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通过仿真模拟与实测相结合,对连续梁-拱组合桥在不同成拱方式下其主梁、拱肋等受力及变形进行分析及对比说明。对今后类似桥型拱肋施工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梁清泉[5](2020)在《先梁后拱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静动力分析及施工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梁上部结构左右对称的布置形式会对结构的动静力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完成该桥的施工监控及索力调整,这都是桥梁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衡阳市在建钢箱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针对其上部结构的布置特点,建立全桥模型,对其进行动静力分析和弹性分析,并对施工监控做了重点分析,以及成桥索力调整和调整索力方案的选择对比做出了合理分析,为今后再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程经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模型,并对其做静力分析,得到了桥梁模型在五种工况下的内力和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拱肋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系梁上各部位受力相对较小且均匀,都在规定容许的范围内;恒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最大,可占组合荷载总效应的70%~80%;桥梁上部结构左右对称的布置形式,对结构的受力分布没有影响,左右两侧位移基本相同,线形基本不受影响。(2)使用Midas/civil对全桥模型做动力分析,研究其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在桥梁的自振响应中,拱肋的振动变形最大,其横向刚度和稳定性都最差的,相比于钢管混泥土拱肋,因为缺少横撑,所以横向刚度和稳定性差。竖向的累积振型参与质量最小,为97.08%;竖向整体刚度最大,横向整体刚度最小,纵向整体刚度居中;同时桥梁结构左右对称布置,对桥梁的动力响应未产生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数据来指导成桥后的动力荷载试验,动力荷载试验的实测数据对比模型分析的理论数据,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动力特性分析达到理想状态。(3)运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施工阶段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正装分析法对施工的全过程进模拟分析,得到桥梁和拱肋的关键截面在施工全过程中的位移和内力状态变化规律,以理论计算成果和桥梁施工方案为依据,对钢箱系杆拱桥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现场数据采集与监测,将现场采集的各控制截面应力、变形监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数据吻合良好,施工过程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安全进行,可保障桥梁施工安全、可靠。(4)在对全桥吊杆索力调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分析计算,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运用影响矩阵法计算出所需要调整的吊杆索力值,对三种不同调索数量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成桥索力为控制目标,确定调索数量最少的为最优方案。通过调索方案的对比选择出最优调索方案,调索数量从最初的28根减少到16根,减少了所需调整的工作量,最终实现实桥的调整吊杆索力值与设计索力值偏差率控制在5%以内,达到理想成桥的索力状态。本文的研究成果已运用于蒸潭桥的设计和施工中。该桥己通车,且运营情况良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相类似桥型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子阳[6](2020)在《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以桂丹路项目为例》文中指出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因其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在现代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桥式的施工工艺方案的对比及选择,过程临时结构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各项监控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佛山西站跨桂丹路桥(24+160+24)m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为依托,对该桥式施工工艺方案选择、先梁后拱关键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临时工程设计及实施、施工监测内容及实施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先梁后拱施工中关键工艺工法进行研究,根据依托工程分析总结不同顶推工法的优缺点,总结出关键工艺及过程控制措施;然后,针对该桥式临时工程方案选择所需考虑的因素进行研究,对依托工程临时工程关键项目进行设计计算校核,验证了设置的合理性;最后,对依托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项目进行分析及方案设计,施工工程中通过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分析产生偏差原因,为同类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李嗣同[7](2020)在《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钢系杆拱桥因其较强的跨越能力、造型美观、实用耐久和自重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跨越城市主干道、城市河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项目中。由于河流通航需求和道路通车需求,直接阻断其通行进行施工,势必影响正常运行,造成交通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步履式顶推法施工应运而生。步履式顶推法可在不影响通航、通车的前提下,采用三向式千斤顶将桥梁顶推到相应位置,具有施工周期短,技术含量高,机械化自动化施工程度高等优点。本文以南京市冶修二路跨外秦淮河工程中的钢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对步履式顶推过程中的施工力学和关键施工监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施工与监控理论研究。施工过程结构受力体系与使用状态存在较大区别,因此,需建立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理论。采用迭代法、增量法和混合法来考虑施工全过程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增加模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结合正装分析法、倒拆分析法和无应力分析法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确定最优施工方案,确保桥梁成型后达到设计要求。(2)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根据钢系杆拱桥的特点,确定顶推施工方案。结合MIDAS Civil对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结果,研究顶推施工关键性能指标。考虑桥梁拼装阶段拼装误差和临时支墩不均匀沉降等非线性影响因素,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研究不同的横撑连接形式和吊杆张拉方式,对桥梁顶推施工和最终线形的影响。(3)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监控技术研究。结合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确定施工全过程监控指标。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对桥梁定顶推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根据监测结果不断修正计算模型,保证模型的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的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法施工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好的运用,为后续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邵浩[8](2019)在《系杆拱桥静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杆拱桥具有造型美观、承载能力大、跨越能力强的优点。在所有类型的拱桥中,系杆拱桥的利用大大降低了平原地区或软基地区拱桥下部与基础的工程量和造价。本文以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静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拱桥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进行了整体分析。并给出系杆拱桥的力学特性,为桥梁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荷载数据。(2)针对桥梁不同工况进行了静力性能研究、稳定性研究和动力特性研究,得出桥梁结构整体受力特性。通过收集地理位置、地质水文等数据并对数据与模型进行分析,重点突出设计的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工程经济性。(3)通过对桥梁进行线弹性稳定性研究与动力特性研究,给出了关键工况下模型的失稳模态、稳定安全系数、自振频率以及振型特性,并就影响桥梁稳定因素展开了讨论,为实际施工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4)研究拱桥的多种施工方法和流程,通过不同的施工方案对比,突出系杆拱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施工过程中桥梁拱肋、系杆等构件的应力分析,并对照规范进行应力、刚度等进行局部验算,相关数据满足规范要求。图[56]表[44]参[58]
邢燕羽[9](2019)在《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钢管混凝土材料在当前拱桥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在无推力拱式体系中,下承式简支系杆拱由于其造型美观、经济适用、施工便捷等优点,成为了分布较广泛的一种桥梁型式。本文结合东北内陆地区某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Midas Civil建立全桥静力计算模型,得出成桥阶段恒载、活载及温度荷载等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拱、梁等主要构件的内力计算结果。然后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入手,对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的静力特性进行分析。首先,从设计计算角度出发,改变设计参数,如拱轴线矢跨比、拱梁抗弯刚度比、拱梁压缩刚度比、钢管混凝土拱肋截面类型、吊索初始应力、计算跨径等,计算成桥阶段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拱肋、系杆、吊索等主要构件的内力及变形规律,并引入吊索应力幅为计算指标。同时分析上述设计参数对拱肋弹性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当钢管混凝土与系杆拱体系相结合后,其施工过程相较于传统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诸多优势。本文以工程实例具体施工过程为依托,对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主要施工阶段,如施工期间系杆张拉稳定性、系杆预应力张拉次数、系杆张拉时机、吊索张拉次序、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灌注步骤等,均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上述施工阶段及施工顺序的变化,对施工过程中构件内力变化过程以及对成桥阶段主要构件最大内力水平的影响。再次,建立了钢管混凝土系杆拱体系采用斜拉扣挂法施工的计算模型,对主要施工过程及关键施工工序,如拱肋承载力及变形、施工期间全桥稳定性、斜拉扣索最大拉力、临时系杆应力水平等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斜拉扣挂法与支架法施工方案、钢管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了横向对比,得出了斜拉扣挂法尤其适用于采用柔性系杆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体系的结论。最后,结合依托工程典型施工工艺,对钢管混凝土系杆拱这种桥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超长钢绞线张拉、核心区混凝土灌注工艺及钢管混凝土“脱粘”问题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该桥型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李振云[10](2019)在《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分阶段施工桥梁结构合理施工状态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倒拆-正装迭代法、正装迭代法和无应力状态法。倒拆-正装迭代法和正装迭代法确定合理施工状态时易受临时荷载和温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且后续吊杆张拉过程繁琐。无应力状态法以相对稳定的无应力状态量进行施工控制,使施工过程中吊杆安装更加简便。但是,目前无应力状态法的研究与应用多数集中在斜拉桥中,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非常少。本文主要研究无应力状态法在小跨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几何线性分阶段施工平面梁单元与空间梁单元的力学平衡方程,以及几何非线性分阶段施工平面杆单元与平面梁单元的力学平衡方程,由推导得到的力学平衡方程探讨分阶段施工结构最终状态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因素;由一两端固端梁分别采取一次成形和分阶段成形的施工方法验证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一,由结构体系相同,仅有外荷载不同的单跨吊杆拱桥两个中间施工过程验证无应力状态原理二。提出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无应力状态法施工控制的思想。(2)基于刚性支承连续梁法、刚性吊杆法、弯曲能量最小法分别求解成桥吊杆力,并对比分析三种方法求得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成桥吊杆力不同的原因;(3)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拱肋截面刚度特性变化求解恒载作用下吊杆无应力长度,对比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结构一次成桥和吊杆按照无应力长度分阶段施工两种方法得到的成桥状态;分析无应力状态法应用于分阶段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有效性。采用迭代法对恒载作用下的吊杆无应力长度进行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拱肋截面刚度特性变化的修正;确定如何求解吊杆的无应力长度。(4)阐述拱肋几种线形的概念,分析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时制造线形与安装线形的区别、拱肋预拱度的影响因素和拱肋预拱度的几种分配方式;通过对结构施工过程的准确模拟,求解拱肋施工过程中的总挠度;分析系梁预拱度的影响因素,对结构施工过程进行准确的模拟,求解系梁各控制截面的总挠度;分析如何求解拱肋和系梁的无应力线形。(5)无应力状态法确定的合理施工状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吊杆一次安装到位后期不再张拉的施工过程;分析无应力状态法确定的合理施工状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比倒拆-正装迭代法、正装迭代法和无应力状态法确定的合理施工状态在施工完成后得到的成桥状态,分析采用无应力状态法得到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成桥状态的效果。
二、临时钢横撑在系杆拱桥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时钢横撑在系杆拱桥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监控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概述 |
1.3 桥梁施工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桥梁施工监控的发展趋势 |
1.5 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监控意义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2 系杆拱桥有限元分析 |
2.1 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
2.1.1 正装计算法及其特点 |
2.1.2 倒装计算法及其特点 |
2.1.3 无应力状态法及其特点 |
2.2 工程概况 |
2.2.1 桥跨布置 |
2.2.2 设计荷载 |
2.2.3 结构形式 |
2.3 施工工艺流程与施工步骤 |
2.4 有限元模拟 |
2.4.1 有限元模型建立原则 |
2.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5 各施工阶段静力性能分析 |
2.6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受力性能的影响 |
2.6.1 十年收缩徐变后桥梁状态 |
2.6.2 不同时间的收缩徐变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
2.7 本章小结 |
3 桥梁施工过程监控 |
3.1 施工监控简介 |
3.1.1 施工监控的必要性 |
3.1.2 施工监控的目的 |
3.1.3 施工监控的意义 |
3.2 施工监控内容及预拱度计算 |
3.2.1 监控内容 |
3.2.2 预拱度计算 |
3.3 桥梁线形监控结果分析 |
3.3.1 系梁线形监控结果 |
3.3.2 拱肋线形监控结果 |
3.4 应力监控结果分析 |
3.4.1 系梁应力监控结果 |
3.4.2 拱肋应力监控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系杆拱桥拱脚局部模拟 |
4.1 拱座局部模型的建立 |
4.2 施工阶段力学性能分析 |
4.2.1 浇筑拱肋阶段结果分析 |
4.2.2 拆除拱肋支架阶段结果分析 |
4.2.3 吊杆初张拉阶段结果分析 |
4.2.4 拆除系梁支架结果分析 |
4.2.5 二期施工阶段结果分析 |
4.2.6 吊杆终张拉阶段结果分析 |
4.3 成桥十年后拱脚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吊杆索力的确定与调整 |
5.1 吊杆概述 |
5.2 频率法测试索力原理 |
5.3 成桥索力的确定 |
5.3.1 弹性支撑连续梁法 |
5.3.2 未知荷载系数法 |
5.3.3 最小弯曲能法 |
5.3.4 三种确定成桥状态方法的对比分析 |
5.4 施工阶段索力张拉值确定 |
5.4.1 未闭合配合力正装 |
5.4.2 正装迭代法 |
5.5 吊杆监控结果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BIM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BIM概念 |
1.1.2 BIM特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国外研究现状 |
1.2.2 BIM国内研究现状 |
1.3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概述 |
1.3.1 施工控制目的 |
1.3.2 施工控制内容 |
1.3.3 施工控制方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BIM模型建立 |
2.1 引言 |
2.2 工程背景 |
2.3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构件分类与编码 |
2.3.1 桥梁工程系统分解结构 |
2.3.2 乌金渡拱桥编码建立 |
2.4 全桥BIM模型建立 |
2.4.1 BIM核心建模软件选择 |
2.4.2 基于Revit的参数化建模 |
2.4.3 BIM模型建模精度 |
2.4.4 参数化核心构件库建立 |
2.4.5 全桥整体BIM模型的建立 |
2.4.6 施工图校核 |
2.5 拱脚局部BIM模型建立 |
2.5.1 拱脚局部构造 |
2.5.2 参数化构件库建立 |
2.5.3 拱脚局部BIM模型建立 |
2.5.4 碰撞检查 |
2.6 基于Dynamo的构件信息集成 |
2.6.1 Dynamo概述 |
2.6.2 基于Dynamo的构件信息集成模块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的乌金渡拱桥全桥有限元分析 |
3.1 引言 |
3.2 BIM模型与Midas Civil模型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
3.2.1 Midas Civil命令流建模特点 |
3.2.2 桥梁主体BIM模型数据转换 |
3.2.3 桥梁预应力筋BIM模型数据转换 |
3.3 全桥有限元模型完善 |
3.3.1 模型计算参数选取 |
3.3.2 施工阶段划分 |
3.3.3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
3.4 全桥有限元分析 |
3.4.1 支座反力计算 |
3.4.2 内力计算 |
3.4.3 位移计算 |
3.4.4 施工预拱度 |
3.4.5 拱肋应力计算 |
3.5 参数敏感性分析 |
3.5.1 系杆拱桥施工控制误差分析 |
3.5.2 结构参数与评价指标 |
3.5.3 拱肋支架拆除阶段参数敏感性分析 |
3.5.4 吊杆张拉完成阶段参数敏感性分析 |
3.5.5 桥面铺装施工阶段参数敏感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拱脚局部应力分析 |
4.1 引言 |
4.2 BIM模型与Midas FEA模型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
4.2.1 Midas FEA局部分析建模方式 |
4.2.2 拱脚BIM模型几何清理 |
4.2.3 基于Dynamo的系杆横梁BIM模型分割提取 |
4.2.4 BIM模型与Midas FEA模型数据转换 |
4.3 最不利荷载工况确定 |
4.3.1 施工阶段最不利荷载工况确定 |
4.3.2 运营阶段最不利荷载工况确定 |
4.3.3 最不利荷载工况下等效边界力计算 |
4.4 拱脚局部应力分析 |
4.4.1 吊杆张拉完成工况应力分析 |
4.4.2 桥面铺装工况应力分析 |
4.4.3 运营期恒载作用工况应力分析 |
4.4.4 运营期拱脚最大轴力工况应力分析 |
4.4.5 运营期拱脚最大弯矩工况应力分析 |
4.5 承压板和加劲肋对拱脚应力的影响分析 |
4.5.1 承压板和加劲肋对拱肋钢管的影响 |
4.5.2 承压板和加劲肋对拱肋混凝土的影响 |
4.5.3 承压板和加劲肋对拱脚混凝土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Dynamo的施工监控测点数据管理及参数修正 |
5.1 引言 |
5.2 施工监控测点数据管理框架 |
5.3 施工监控测点BIM模型建立 |
5.3.1 监控测点布置方案 |
5.3.2 监控测点编码体系 |
5.3.3 测点BIM模型建立 |
5.4 基于Dynamo的测点数据管理 |
5.4.1 测点数据集成模块 |
5.4.2 测点数据分析模块 |
5.4.3 施工监控可视化预警模块 |
5.5 基于Dynamo的有限元模型参数反馈修正 |
5.5.1 停工期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修正 |
5.5.2 施工期环境温度修正 |
5.5.3 预应力筋与吊杆张拉力修正 |
5.5.4 有限元模型参数修正分析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128m尼尔森体系简支拱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系杆拱桥国内外现状 |
1.2.2 施工监控国内外现状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尼尔森体系简支拱空间三维模型的建立 |
2.1 尼尔森体系简支拱工程概述 |
2.1.1 工程概况 |
2.1.2 设计构造形式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2.1 单元选择 |
2.2.2 施工阶段划分 |
2.2.3 材料的选择 |
2.2.4 截面形式 |
2.2.5 边界条件 |
2.2.6 荷载工况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简支拱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 |
3.1 不同工况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1 工况一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2 工况二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3 工况三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4 工况四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5 工况五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6 工况六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7 工况七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1.8 工况八下简支拱仿真计算结果 |
3.2 简支拱关键截面受力时程分析 |
3.2.1 轴力时程分析 |
3.2.2 应力时程分析 |
3.2.3 挠度时程分析 |
3.3 简支拱索力变化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简支拱施工过程监控 |
4.1 简支拱施工监控理论 |
4.1.1 施工监控目的与意义 |
4.1.2 施工监控流程 |
4.2 简支拱应力监测 |
4.2.1 全桥应力监测方案 |
4.2.2 全桥应力监测设备 |
4.2.3 系梁应力监测成果 |
4.2.4 拱肋应力监测成果 |
4.3 简支拱变形监测 |
4.3.1 全桥变形监测方案 |
4.3.2 系梁变形监测成果 |
4.3.3 拱肋变形监测成果 |
4.4 简支拱索力监测 |
4.4.1 吊杆张拉方案 |
4.4.2 索力监测设备 |
4.4.3 索力监测成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成拱方式对连续梁—拱组合桥力学性能影响分析及其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连续梁-拱组合桥拱肋施工方法 |
2.1 拱肋施工方法概述 |
2.1.1 支架法施工 |
2.1.2 纵向滑移法施工 |
2.1.3 转体法施工 |
2.1.4 施工方案的选择 |
2.2 本章小结 |
3 某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仿真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支架法施工过程及建模方法 |
3.2.1 桥梁实际施工步骤 |
3.2.2 模型的建立 |
3.2.3 模型施工阶段的划分 |
3.3 支架法施工过程结构静力特性分析 |
3.3.1 施工阶段拱肋应力分析 |
3.3.2 施工阶段主梁应力分析 |
3.3.3 施工阶段主梁变形分析 |
3.3.4 仿真分析与实测数值的对比 |
3.4 竖转法施工过程及建模方法 |
3.4.1 模型的建立 |
3.4.2 模型施工阶段的划分 |
3.5 竖转法施工过程结构静力特性分析 |
3.5.1 施工阶段拱肋应力分析 |
3.5.2 施工阶段主梁应力分析 |
3.5.3 施工阶段主梁变形分析 |
3.6 成桥运营阶段力学特性分析 |
3.6.1 荷载工况 |
3.6.2 不同工况下结构应力分析 |
3.6.3 不同工况下结构变形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不同成拱方式结构力学特性对比及其施工控制 |
4.1 不同成拱方式下结构力学特性对比分析 |
4.1.1 拱肋应力对比分析 |
4.1.2 主梁应力对比分析 |
4.1.3 主梁变形对比分析 |
4.2 考虑结构受力及变形对成拱方式的选择 |
4.3 不同施工工况对梁体线形影响分析 |
4.3.1 施工荷载持续时间对梁体线形的影响 |
4.3.2 拆架方式对梁体线形的影响 |
4.3.3 压重位置对梁体线形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某连续梁-拱组合桥索力设计方法研究 |
5.1 合理成桥索力的确定 |
5.2 合理成桥索力的常用方法 |
5.2.1 刚性支撑连续梁法 |
5.2.2 弯曲能量最小法 |
5.2.3 零位移法 |
5.3 施工索力的确定方法 |
5.3.1 倒拆法 |
5.3.2 倒拆正装法 |
5.3.3 正装法 |
5.4 某连续梁-拱组合桥合理成桥索力的确定 |
5.4.1 弯曲能最小法确定成桥索力 |
5.4.2 差值法确定施工索力 |
5.5 本章小结 |
6 某连续梁-拱组合桥拱肋施工方案对比研究 |
6.1 施工影响的因素 |
6.1.1 安全 |
6.1.2 造价 |
6.1.3 质量 |
6.1.4 工期 |
6.1.5 环境 |
6.1.6 对航道的影响 |
6.2 施工方案的比选方法 |
6.2.1 专家会议法 |
6.2.2 经验确定法 |
6.2.3 层次分析法 |
6.3 某连续梁-拱组合桥拱肋施工方案比选 |
6.3.1 拟选施工方案 |
6.3.2 影响因素的分析 |
6.3.3 影响因素的比较 |
6.3.4 建立判断矩阵 |
6.3.5 计算判断矩阵特征向量 |
6.3.6 建立综合矩阵 |
6.3.7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先梁后拱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静动力分析及施工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系杆拱桥的形式结构特点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
1.2.1 系杆拱桥的结构特点 |
1.2.2 系杆拱桥目前的应用情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2 系杆钢箱拱桥计算理论 |
2.1 有限元分析理论 |
2.1.1 有限元分析方法选择 |
2.1.2 梁格法截面的计算 |
2.1.3 弹性理论 |
2.1.4 挠度理论 |
2.2 监控理论 |
2.3 索力调整理论 |
2.3.1 索力优化初步假设 |
2.3.2 合理成桥状态吊杆索力的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钢箱系杆拱桥的静力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总体设计 |
3.1.2 结构形式 |
3.2 模型建立及施工过程分析 |
3.3 静力分析 |
3.3.1 桥梁恒荷载力下的效应分析 |
3.3.2 桥梁活荷载力下的效应分析 |
3.3.3 荷载组合效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钢箱系杆拱桥的动力分析 |
4.1 引言 |
4.2 系杆拱桥的动力特性计算 |
4.2.1 动力特性的分析 |
4.2.2 动力特性分析结果 |
4.3 动载试验分析 |
4.3.1 试验目的 |
4.3.2 测试系统 |
4.3.3 试验内容及测试内容 |
4.3.4 试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系杆钢箱拱桥施工监控分析研究 |
5.1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总原则 |
5.2 预拱度的设置 |
5.3 检测控制网的建立 |
5.4 监控设备 |
5.5 监控的流程与内容 |
5.6 系梁线形监测 |
5.7 拱肋线形监测 |
5.8 应力监测及其分析 |
5.8.1 系梁应力 |
5.8.2 拱肋应力 |
5.8.3 吊杆应力 |
5.9 索力的调整与方案选择 |
5.9.1 索力的调整 |
5.9.2 调整的方案选择 |
5.10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以桂丹路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系杆拱桥的研究 |
1.2.2 关于顶推施工的研究 |
1.2.3 关于施工监控的研究 |
1.3 存在问题及不足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2.1 概述 |
2.2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梁施工技术选择 |
2.2.1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 |
2.2.2 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 |
2.2.3 顶推施工技术对比分析 |
2.2.4 刚架拱钢箱梁组合结构施工技术方案选择 |
2.3 桂丹路项目先梁后拱施工关键技术 |
2.3.1 主梁多点连续同步拖拉式顶推 |
2.3.2 钢箱梁落梁 |
2.3.3 拱座及拱肋预埋段安装 |
2.3.4 梁上拱肋安装 |
2.3.5 施工效果 |
2.4 先梁后拱关键控制措施 |
2.4.1 钢箱梁顶推质量控制措施 |
2.4.2 钢箱梁顶推施工控制措施 |
2.4.3 多点连续拖拉式顶推的同步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临时工程研究 |
3.1 概述 |
3.1.1 临时工程设置研究 |
3.1.2 临时工程关键项目研究 |
3.2 桂丹路项目临时工程的内容 |
3.2.1 边跨顶推平台设计 |
3.2.2 中跨临时墩设计 |
3.2.3 中跨防护棚架设计 |
3.2.4 梁上拱肋拼装支架设计 |
3.2.5 导梁设计 |
3.3 桂丹路项目临时工程关键项目的受力分析 |
3.3.1 工况统计 |
3.3.2 分析结果及优化建议 |
3.4 临时墩的实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施工监测与控制 |
4.1 概述 |
4.1.1 施工监测控制目的与意义 |
4.1.2 施工监测控制原则 |
4.2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施工监控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
4.2.1 施工监控的主要任务 |
4.2.2 施工监控的主要方法 |
4.2.3 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
4.3 桂丹路项目施工监测控制方案设计 |
4.3.1 施工控制测点布置方案设计 |
4.3.2 施工控制测点计算理论控制值 |
4.4 桂丹路项目施工监控结果分析 |
4.4.1 应力结果分析 |
4.4.2 沉降结果分析 |
4.5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施工控制关键点及措施 |
4.5.1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施工控制关键点 |
4.5.2 刚架拱钢箱连续梁施工控制关键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钢系杆拱桥概述 |
1.1.2 步履式顶推施工概述 |
1.1.3 工程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与监控理论 |
2.1 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理论 |
2.2 施工过程非线性分析方法 |
2.2.1 迭代法 |
2.2.2 增量法 |
2.2.3 混合法 |
2.3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方法 |
2.3.1 正装分析法 |
2.3.2 倒拆分析法 |
2.3.3 无应力状态分析法 |
2.4 施工监控理论 |
2.4.1 施工监控内容 |
2.4.2 施工监控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3.1 前言 |
3.2 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 |
3.2.1 顶推及拼装平台 |
3.2.2 临时墩 |
3.2.3 导梁 |
3.3 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案 |
3.3.1 钢系杆拱桥拼装 |
3.3.2 钢系杆拱桥顶推 |
3.4 吊杆张拉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 |
4.1 前言 |
4.2 步履式顶推过程仿真分析 |
4.3 吊杆张拉过程模拟分析 |
4.4 横撑固定形式分析 |
4.4.1 分析目的 |
4.4.2 分析结果对比 |
4.4.3 分析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全过程安全监控 |
5.1 前言 |
5.2 监控内容 |
5.2.1 结构变形监测 |
5.2.2 结构应力监测 |
5.2.3 吊杆索力测试 |
5.3 监控方法 |
5.3.1 应变监测 |
5.3.2 变形监测 |
5.3.3 吊杆索力测试 |
5.4 监控结果分析 |
5.4.1 变形监测结果 |
5.4.2 应力监测结果 |
5.4.3 索力监测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8)系杆拱桥静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 |
2 工程概况 |
2.1 项目概况 |
2.2 勘察内容 |
2.3 工程地质 |
2.4 场地与地基条件综合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系杆拱桥的整体特性分析 |
3.1 系杆拱桥说明 |
3.2 系杆拱桥静力性能分析 |
3.2.1 设计模型的介绍 |
3.2.2 计算荷载及组合 |
3.2.3 恒载作用下拱桥内力、应力及挠度 |
3.2.4 活载作用下拱桥内力及应力 |
3.2.5 关键工况拱桥内力及应力 |
3.2.6 分析与探讨 |
3.3 系杆拱桥稳定分析 |
3.3.1 稳定分析的理论基础 |
3.3.2 稳定性分析 |
3.3.3 分析与探讨 |
3.3.4 系杆拱桥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3.4 系杆拱桥动力特性分析 |
3.4.1 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
3.4.2 动力特性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系杆拱桥施工方案 |
4.1 拱桥的常见施工方法 |
4.2 施工方案 |
4.2.1 软件模拟施工阶段 |
4.2.2 施工顺序 |
4.2.3 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4.2.4 施工方案的总结 |
4.3 施工过程受力特性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拱桥的历史及发展 |
1.2 拱桥特点及分类 |
1.3 无推力体系拱桥的特点及形式 |
1.4 简支系杆拱桥的特点 |
1.5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特点 |
1.6 典型工程简介 |
1.6.1 天津彩虹大桥 |
1.6.2 大连港22号原油泊位工程钢管拱桥 |
1.6.3 通辽市胜利大桥 |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8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设计参数分析 |
2.1 主要参数选取及分析方法 |
2.2 依托工程计算分析 |
2.2.1 工程概述 |
2.2.2 计算荷载 |
2.2.3 施工阶段的划分 |
2.2.4 结果分析 |
2.3 参数分析 |
2.3.1 拱轴线矢跨比 |
2.3.2 拱梁抗弯刚度比 |
2.3.3 拱梁轴向刚度比 |
2.3.4 拱肋截面类型 |
2.3.5 吊索初张力 |
2.3.6 边吊索内力特性 |
2.3.7 计算跨径 |
2.3.8 拱肋弹性稳定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阶段分析 |
3.1 本章引论 |
3.2 支架法主要施工步骤分析 |
3.2.1 系杆张拉稳定性 |
3.2.2 系杆张拉次数 |
3.2.3 系杆张拉时机 |
3.2.4 吊索张拉次序 |
3.2.5 拱肋混凝土灌注步骤 |
3.3 斜拉扣挂法主要施工过程分析 |
3.3.1 斜拉扣挂法一般施工步骤 |
3.3.2 拱肋承载力及变形 |
3.3.3 施工阶段稳定性 |
3.3.4 斜拉扣索拉力 |
3.3.5 临时系杆张拉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典型施工工艺 |
4.1 筑岛及土工支架的架设 |
4.2 系杆钢绞线张拉控制 |
4.3 钢管内混凝土灌注工艺 |
4.4 拱肋钢管混凝土“脱粘”问题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现状 |
1.3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控制 |
1.3.1 桥梁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1.3.2 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
1.4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
1.5 无应力状态法现在主要问题 |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无应力状态法理论 |
2.1 无应力状态量 |
2.1.1 无应力长度 |
2.1.2 无应力曲率 |
2.2 分阶段施工结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2.2.1 最小势能原理 |
2.2.2 分阶段施工结构几何线线性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2.2.3 分阶段施工结构几何非线形成桥状态平衡方程 |
2.3 无应力状态原理 |
2.3.1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一 |
2.3.2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二 |
2.4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无应力状态法施工控制思想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无应力长度的确定 |
3.1 合理成桥吊杆力 |
3.1.1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
3.1.2 刚性吊杆法 |
3.1.3 弯曲能量最小法 |
3.2 工程概况介绍 |
3.2.1 确定成桥吊杆力 |
3.3 恒载作用下吊杆无应力长度 |
3.4 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修正吊杆无应力长度 |
3.5 考虑拱肋截面刚度变化影响修正吊杆无应力长度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和系梁无应力线形分析 |
4.1 拱肋无应力线形 |
4.1.1 拱肋几种线性的概念 |
4.1.2 满堂支架法施工时的制造线形与安装线形 |
4.1.3 拱肋预拱度的影响因素 |
4.1.4 拱肋无应力线形的确定 |
4.2 系梁无应力线形 |
4.2.1 系梁无应力线形的影响因素 |
4.2.2 系梁无应力线形的确定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合理施工状态分析 |
5.1 倒拆-正装迭代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 |
5.2 正装迭代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 |
5.3 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 |
5.4 三种方法成桥状态的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临时钢横撑在系杆拱桥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监控与关键技术研究[D]. 仲世琦.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BIM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研究[D]. 张鸿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128m尼尔森体系简支拱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张艺舟.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成拱方式对连续梁—拱组合桥力学性能影响分析及其方案比选研究[D]. 刘思蒙.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先梁后拱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静动力分析及施工监控研究[D]. 梁清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6]刚架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以桂丹路项目为例[D]. 刘子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钢系杆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 李嗣同. 山东建筑大学, 2020
- [8]系杆拱桥静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研究[D]. 邵浩.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9]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研究[D]. 邢燕羽. 清华大学, 2019(02)
- [10]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李振云. 长安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