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循环论文-沈阳,朱岩,韩梁

布雷顿循环论文-沈阳,朱岩,韩梁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雷顿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热循环参数

布雷顿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沈阳,朱岩,韩梁[1](2019)在《新型核能系统S-CO_2布雷顿循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概念设计,完成了CiADS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的设计分析.分析了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关键参数对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汽轮机入口温度、系统循环压比、冷凝器热端出口温度、高低温回热器端差等循环参数对循环热效率有显着影响.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计算CiADS与S-CO_2结合最高效率为35.932%,与其他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核电站相比,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的热效率不是最高的,但其热效率随着反应堆出口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证明了CiADS与S-CO_2结合进行发电是一种可行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攀,高春天,单建强[2](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核能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具有热效率高及系统简单紧凑等优点,是非常有前景的第四代核反应堆能量转换系统,可有效提升钠冷快堆和铅冷快堆的热效率。介绍了简单和再压缩2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回顾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作为反应堆直接冷却循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内多尺度、宽参数范围的换热及流动机理研究,不同形式的布雷顿循环设计和优化,布雷顿循环控制策略研究,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部件的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将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9年03期)

吴芮,严新平,孙玉伟,卢明剑,袁成清[3](2019)在《船舶烟气S-CO_2布雷顿循环稳态热力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机烟气余热进行循环再利用是船舶绿色化的重要技术实现途径,其核心环节在于采用适宜的热力学循环系统实现烟气输入热功到涡轮输出轴功之间的高效能量转换。在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热力学循环系统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换热器、涡轮机和压缩机等系统核心组成设备的数学模型,在Fortran软件环境中建立以系统热效率为目标优化函数的再压缩式循环结构的稳态运行效率数值计算仿真模型,分别针对循环压比、回热器总换热系数、分流系数等参数对系统循环热效率的影响问题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2.10~2.45的压比范围内,不同工况条件下均存在全局最优分流系数使得热效率最大化。船舶热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最优运行工况分析中,在涡轮机入口温度500℃、压缩机入口温度35℃下,存在最优分流系数为0.39,对应的循环压比为2.37,循环热效率为32.15%。(本文来源于《中国航海》期刊2019年03期)

徐前,陈洪溪[4](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雷顿循环特点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雷顿循环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循环方式的工质特性、循环特点及优势,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雷顿循环在燃煤电站、核能发电、聚光式太阳能发电及余热利用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发电设备》期刊2019年05期)

冯建闯[5](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了分流再压缩和一次再热耦合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主要关键部件的数学分析模型,并基于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分别讨论了系统主要关键参数对系统循环效率的影响。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存在最佳的分流系数,最优的压缩机入口温度、压力和再热压力,使得循环系统具有较高的循环效率。最后为能够全面地反映系统综合性能,引入了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分析方法,研究多参数对系统循环效率的综合影响,得到最高效率点的最优关键参数。(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孙宇,张展,袁兵,肖军,吴斌[6](2019)在《双级回热SCO_2布雷顿循环对燃气轮机废热利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双级回热SCO_2布雷顿循环回收燃气轮机废热发电性能,建立相关的分析模型,分析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透平入口压力对净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平净输出功率随着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的提高而单调降低,随着透平入口压力的提高而单调增加。(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5期)

齐少璞,杨红义[7](2019)在《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钠冷快堆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因热效率高、布置紧凑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种核能系统将其列为备选的动力循环系统。为研究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钠冷快堆系统的特点,本文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反应堆回路数目、动力循环方式、系统参数选取及设备材料选型等方面开展了分析与对比,针对给定的系统配置方式初步分析了系统主要参数特点,并对应用于钠冷快堆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周峰,付建勤,刘敬平,唐琦军,朱国辉[8](2019)在《一种用于内燃机排气能量回收的新型布雷顿循环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回收涡轮增压内燃机排气(IC)能量,提出一种新型布雷顿循环系统:在增压系统耦合1个高速电机作为布雷顿循环负载,回收涡轮功率;将内燃机视为布雷顿循环的燃烧器,通过改变其运行参数来调节布雷顿循环工质状态和参数。以某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试验数据建立并标定循环系统的GT-Power仿真模型。研究不同转速下涡轮旁通阀开度、进气压力和循环喷油量对布雷顿循环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布雷顿循环可以有效回收排气能量;涡前流量、压力和温度与布雷顿循环输出功率及热效率呈正相关;随进气压力增大,布雷顿循环功率和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循环喷油量增大,布雷顿循环输出功率和效率均增大,但系统总效率下降;当转速为3 400 r/min时,最大输出功率为18.30 kW,最大循环热效率为9.51%;系统总热效率相对于原机提高5.74%。(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冯建闯,冯岩[9](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钠冷快堆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是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结合S-CO_2布雷顿循环基本原理对其在钠冷快堆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两者耦合的技术方案,得出S-CO_2布雷顿循环应用于钠冷快堆极具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7期)

刘真,琚亚平,张楚华[10](2019)在《40MW舰船用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热力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针对舰船推进和动力系统的专用S-CO_2循环分析和设计工作还很少。本文针对40MW舰船用S-CO_2布雷顿循环的热力设计问题,开展了循环形式和参数对热力学性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S-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热效率为45.06%,比简单回热循环效率高8.28%,回热器对系统热效率影响很大;压缩机入口压力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较大;分流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循环热力性能。研究工作对舰船核动力推进和能量供应系统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布雷顿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具有热效率高及系统简单紧凑等优点,是非常有前景的第四代核反应堆能量转换系统,可有效提升钠冷快堆和铅冷快堆的热效率。介绍了简单和再压缩2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回顾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作为反应堆直接冷却循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内多尺度、宽参数范围的换热及流动机理研究,不同形式的布雷顿循环设计和优化,布雷顿循环控制策略研究,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部件的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将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雷顿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沈阳,朱岩,韩梁.新型核能系统S-CO_2布雷顿循环特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吴攀,高春天,单建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核能领域的应用[J].现代应用物理.2019

[3].吴芮,严新平,孙玉伟,卢明剑,袁成清.船舶烟气S-CO_2布雷顿循环稳态热力学优化[J].中国航海.2019

[4].徐前,陈洪溪.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雷顿循环特点与应用[J].发电设备.2019

[5].冯建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节能.2019

[6].孙宇,张展,袁兵,肖军,吴斌.双级回热SCO_2布雷顿循环对燃气轮机废热利用的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齐少璞,杨红义.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钠冷快堆方案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9

[8].周峰,付建勤,刘敬平,唐琦军,朱国辉.一种用于内燃机排气能量回收的新型布雷顿循环系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冯建闯,冯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钠冷快堆的应用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9

[10].刘真,琚亚平,张楚华.40MW舰船用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热力设计(英文)[J].风机技术.2019

标签:;  ;  ;  ;  

布雷顿循环论文-沈阳,朱岩,韩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