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艳(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林口1576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205-02
【摘要】目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方法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质量、自律意识;提出相应要求,完善相关措施;落实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结果医患关系融洽,医院事事重质量、人人抓安全,医疗安全得以实现。结论学习、提高、制度,管理等措施,可以达到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
血压即为血管内血液的压力,人们平时所指的血压则为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者即为高血压。但是,高血压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分的,判断一个人的高血压须要参考平时的基础血压。在临床工作中,一些人血压常年偏低,几十年没有任何症状。例如有人平时血压在90/60毫米汞柱,但是当血压升高到120/90毫米汞柱时,对照标准尚属正常范围。然而,病人有头晕、头痛等不适,若应用一些降压药,症状即消失,我们认为,这种病人的血压,也应看成是高血压。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的高血压发病更多,有资料显示,老年人中有40%的人有高血压。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在临床工作中也就不可忽视了。下面就探讨一下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1.老年人的高血压有明显的特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较为多见,其脉压差较大,多数大于80毫米汞柱,老年人的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收缩压随着情绪的变化较明显。因此,除适当选用镇静、安定药,还应给予病人周到的服务,帮助其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愉快的心态。
2.老年人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较卧位时即收缩压可能下降≥20毫米汞柱。有些病人易发生晕倒。故老年人卧床、起床站立时,动作不易太猛,一般慢慢坐起后再站立。久病卧床者,也不要突然站立过久,需要慢慢适应。
3.高血压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高血压病病残率较其它疾病高得多,常见的并发症也多,主要有心、脑、肾等主要脏器血管的损害。如:脑动脉血栓的形成和脑出血及其后遗症;更加突出的有心脏的损害、左心室肥厚、扩大,心功能减退及出现的心率失常等。总之,高血压可并发和促进心脏、脑肾等主要脏器血管的损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护理高血压病人,主要是帮助病人进行科学运动,合理安排饮食及日常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更为主要的是指导正确用药、观察血压变化,使之有效地控制血压,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过高的血压得不到控制,往往会出现脑、心及肾脏的并发症,有时危及生命。选择有效的降压药控制血压,这是治疗高血压的宗旨。但是,降低血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突然降地过低,则可能出现新的并发症,如血压降得太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不应该轻易中断治疗,症状改善后,仍需要适应维持量治疗。当然,也不可随意减少剂量,必须听从医生的治疗安排。药品剂量勿大勿小,血压波动太大,也是造成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一个原因。降压药的品种很多,对于每个具体的人,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不易频繁更换降压药物,当适应于某种降压药物后,不可以轻信所谓的“特效药”、“好药”,轻易地追求“时髦药”,每种降压药,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不尽相同,更换降压药时往往也会引起血压波动。
应用各种降压药物,难免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要注意观察,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应用心痛定,可出现胫前浮肿;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多,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呱乙啶时,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服用降压药一般由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到合适的剂量,晚上睡觉前的剂量,尤其要小,如果病人在入睡后血压降得太低,容易出现脑动脉血栓形成。等主要脏器血管的损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5.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关键点,及时教会病人及家属血压监测方法,分段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将血压值描绘成曲线图,以判断血压控制情况,并为选择药物提供重要依据。有研究认为,病人在家里进行正确的血压测量,更有助于遵医依从性的提高。
6.讨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全面认识,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保障病人坚持按医嘱、科学治疗。有75.4%的病人能够做到低钠低脂饮食,有84.6%的病人能够做到遵医嘱按时服药,有67.7%的病人能够坚持做到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中青年高血压病人由于病程短,还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另外,由于工作需要,接待、应酬较多,被动性吸烟、饮酒机会较多,故对这些病人要加强戒烟限酒重要性的宣传,更要让病人知晓吸烟饮酒对高血压病人有百害无一益,帮助他们尽早戒烟,控制饮酒量。本临床护理调查说明了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对医务人员高度信任,对疾病认知率提高,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回归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也提示医务人员应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为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使病人提高遵医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东,吴兆苏,王薇,等.我国11省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计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0):612.
[2]杨红.社区医疗及相关因素[J].实用全科,2003,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