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旱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旱改水,种植表现,杂交籼稻,籼型杂交稻
水旱稻论文文献综述
施鸿鑫,金国强[1](2018)在《节水旱稻沪优2号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征用,使得标准水田面积日益减少,而山地、园地、低丘缓坡等旱地资源相对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占补平衡政策的制约下,各地的新垦造耕地、"旱改水"耕地数量较多,排灌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但又无法完全满足常规水稻种植的要求。而稳定粮食生产的刚性目标,必须有效利用现有耕地,提高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节水抗旱稻的推广种植成为必然。2017年起,余杭(本文来源于《杭州农业与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滕开琼,肖琳琳,刘诗慧,贾文华,司冰[2](2018)在《短时干旱胁迫对水旱稻叶绿素荧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反应十分敏感,干旱胁迫环境下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稳定性下降,含量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也降低,从而作物的产量降低。干旱胁迫造成植物的气孔关闭、水分平衡失调和酶失活会降低CO2同化量和光系统域光化学活性与光合电子需求不平衡,伤害叶片的叶绿体光合机构PS系统,引发光合机构受损。耐性品种具有较强的热耗散和光呼吸等耗散过剩光能的调节机制,对干旱和光(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8年04期)
滕开琼,司冰,贾文华,郑国声,刘诗慧[3](2017)在《PEG胁迫对水旱稻叶片光合荧光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水稻品种越富、旱稻品种IRAT109、导入系IL392为材料,PEG胁迫处理后3个材料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曲折下降。IRAT109胞间CO_2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旱稻IRAT109和旱稻导入系IL392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着高于水稻YueFu,表明旱稻比水稻具有更强的抗旱性。PEG胁迫处理后3个材料的叶片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相对电子传递速率都降低,热耗散增加。旱稻叶片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下降的时间和幅度都较水稻和导入系更早、更大,进一步表明旱稻对瞬时干旱能做出更快的响应。(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7年06期)
滕开琼,司冰,贾文华[4](2017)在《PEG胁迫条件下水旱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和旱稻是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根据水分供应状况分化出来的两大类型。两种类型的关键差别在于抗旱性方面,旱稻是天然"抗旱类型",在生长的全生育期可不灌水或者只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辅以适量灌溉;水稻是天然"敏旱类型",水稻整个生育期大部分时间需要在有水的条件下生长。种子萌发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7年01期)
李洪祥,纵瑞收,李宗芸,李峰,韩永华[5](2014)在《叁系节水旱稻及其强优势杂交种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缺水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推广旱稻的关键在于旱稻品种的高产与优质的最佳结合。叁系节水抗旱稻品种在广西、浙江、安徽、湖北、上海等地大面积推广。作为叁系杂交旱稻的发明育种单位,他们育成的节水抗旱稻已在全国推广,并在亚非贫水国家示范推广。并且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的创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应用前景广阔。1发展节水旱稻的意义中国农业耗水量占全国总耗水量近七成,而水稻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的七成。此外,中国还有较大比例的中低产田,不少是天然灌溉条件差的"望天田"。综合起来看,节水抗旱是必定要走的一条"生态之路"。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孟民、张启发在内的多位农业科学家指出,干旱缺水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节水抗旱稻的"绿色生态"之路,主要指向国内水稻种植中的资源和环境"瓶颈"以及占据一定比例的中低产的"望天田"(1)水稻旱作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使水稻的种植不再受到人工灌水的限制,从而可大力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稻谷产量。(2)有利于对低洼地、水沙地、河边、山间出水地的改造。这样的地块种植水田缺少灌溉条件,种植旱田夏季易涝,常年粮食产量极低,而改为水稻旱作粮食产量可成倍增长,经济效益可较大的提高。(3)水稻旱作因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因而能节约大量的农业用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叁系节水旱稻与强优势杂交种应用以"超级稻"为代表的我国水稻"高产路线",有力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内水稻专家另辟蹊径,从节水抗旱的角度入手,探索一条与"高产"路线并行不悖的"绿色生态"路线。能不能有一种"不喝水"的高产水稻?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带领团队,"问计"水稻的"亲兄弟"旱稻,将旱稻耐旱的优点与水稻的高产优势融为一粒稻种。2003年,研究人员找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完成叁系配套,首次实现旱稻水稻杂交。之后,先后育成籼型和粳型节水抗旱杂交稻。它们很好"养活",适应免耕栽培、旱种旱管,能扎根工业抛荒地,在"望天田"(等天落雨的田)里也高产;亩产超过550公斤,产量优势十足,富有"节俭美德",每亩节水超过400吨。作为叁系杂交旱稻的发明育种单位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负责人曾经宣布,他们育成的节水抗旱稻已在全国推广,并在亚非贫水国家示范推广。据了解,作为国家"绿色超级稻"总体项目一个进展较快的突破口,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的创制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3叁系节水旱稻的研制与推广前景推广旱稻的关键在于高产与优质的最佳结合,否则再新鲜的生物也是无法实现大规模利用与发展。迄今为止,上海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品系分别在广西、浙江、安徽、湖北、上海等地,因地选种,大面积推广,并经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引种至非洲7国和亚洲5国。今年,仅上海地区推广面积就将达6000亩至8000亩。(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9)
滕开琼[6](2014)在《水、旱稻种子萌发和叶片光合荧光的差异抗旱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干旱会抑制种子的萌发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作物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利用抗旱性显着差异的水稻越富、旱稻IRAT109、旱稻导入系为材料,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基因型材料在干旱胁迫条件种子萌发的形态、生理、转录组基因表达差异;另一方面,利用苗期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抗旱材料叶片光合、荧光及光合作用关键基因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以探讨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旱稻的光合抗旱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PEG胁迫抑制种子的萌发,影响种子发芽势和根长、芽长的生长,MDA含量也明显上升。相比水稻,胁迫后旱稻依然保持较强的萌发能力,旱稻较高的GA/ABA比值、IAA和ZR含量、POD活性、可溶糖含量和a-淀粉酶活性,较快激活了种子的萌发和抗旱胁迫应答,保障了种子萌发的能量供应,所以其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都显着优于水稻。2、PEG胁迫1 d水、旱稻萌发种子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9038个注释基因,2 448个新转录本。旱稻与水稻差异表达基因有2 410个,58.01%的基因表现旱稻表达量高于水稻。除水分胁迫相关的基因外,旱稻相对于水稻高表达基因主要与激素ABA、GA、淀粉蔗糖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还原酶相关。胁迫与正常条件的旱稻萌发种子有1 270个差异表达基因,56.46%表现PEG处理后上调。种子萌发过程旱稻特异上调应答水分胁迫的基因有160个。根据基因GO和KEGG结果推测,PEG胁迫条件下旱稻有更好激素信号调节能力,种子中的糖、淀粉分解能力也强于水稻,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供种子萌发的需要;抗氧化还原能力也较强,能更好的消除PEG渗透胁迫的损伤,使种子更好、更快的萌发。3、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Imaging-PAM测定PEG胁迫后水稻、旱稻及导入系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3个材料的叶片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相对电子传递速率都降低,热耗散增加。旱稻的叶片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下降的时间和幅度都较水稻和导入系更早、更大。表明旱稻对瞬时干旱能做出更快的响应。叶片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等叶绿素荧光参数都存在叶片位置效应,叶片基部最大,顶部最小。受胁迫时,PSII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敏感度从叶尖到叶片基部逐渐减小。4、幼苗PEG处理造成植株相对含水量、光合参数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等下降。胁迫后期旱稻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和电子传递速率的提高、热耗散的增加,与水稻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和电子传递速率持续减小、热耗散降低对比,暗示旱稻光合系统对长时间干旱胁迫有更好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5、PEG胁迫和外源ABA(PEG+ABA)处理,分析光合系统II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及光合系统II、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PEG胁迫造成水旱稻几乎所有的光合荧光参数及多数叶绿素和部分ABA合成基因的下降,只有Os Psb A、Os NCED3、Os NCED4和Os ZEP在水稻中上调表达,Os NCED3、Os NCED4和Os ZEP在旱稻中上调表达。但是旱稻ABA合成基因Os NCED3、Os NCED4和Os ZEP胁迫后上调更快、幅度更大,反应了旱稻具有更迅速的抗旱反应机制。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ABA能诱导上调表达旱稻叶绿素基因Os Psb D1和Os Psb D2及ABA合成基因Os NCED2、Os NCED3、Os NCED4和Os NCED5,相应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暗示外源ABA可以通过诱导Ospsb D1、Ospsb D2、Os NCED2、Os NCED3、Os NCED4和Os NCED5基因的表达,提高光系统Ⅱ的功能性修复水平和对胁迫的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维持水分胁迫状态旱稻光合系统II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赵鹏珂,谢迪,王志祥,王化琪[7](2014)在《水旱稻不同回交世代渗入系抗旱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培育抗旱高产稻作品种新途径,以受体亲本超级稻沈农265和供体亲本传统旱稻毫格劳构建的回交渗入系BC3、BC4为材料,采用水田、轻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处理,考察渗入系材料在水旱处理下产量和地上部形态的表现。结果表明:水田条件下回交渗入系群体BC3、BC4产量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旱稻品种(旱稻297、旱稻502等)无显着差异、与水稻品种沈农265无显着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培育的旱稻品种(旱稻175、旱稻268、旱稻306)产量显着低于沈农265。干旱胁迫条件下,BC4群体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旱稻品种平均产量显着高于水稻品种沈农265;BC3群体平均产量与水稻品种沈农265无显着差异。水田与干旱处理下各材料间农艺性状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干旱胁迫下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较水田大,遗传变异系数略有升高,广义遗传力普遍降低。通过旱稻遗传物质渗入高产水稻培育的回交渗入系,可以有效结合旱稻的抗旱性和水稻的高产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华晶晶[8](2013)在《水、旱稻根系生长与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10-2011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选用代表性的粳型旱稻中旱3号及粳型水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种植方式、不同土水势和不同氮素处理,以根系和氮素营养为切入点,比较研究了水、旱稻的根系形态、根构型、根系生长动态、根系生理活性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差异及其对氮素施用的响应差异,阐明了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种植方式和氮素处理下,旱稻平均产量显着小于水稻,旱稻与水稻旱种处理的平均产量均低于水种处理,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不同氮素水平下,旱稻旱种处理以中氮产量最高,水种处理则以高氮最高;水稻在两种种植方式下均以中氮产量最高。旱稻平均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粒数及结实率均较水稻减少,千粒重较水稻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早稻的产量与每穗粒数和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r=0.920**,0.983**);与结实率呈极显着负相关r=-0.965”;水稻的产量与穗数呈显着正相关(r=0.736*)。在不同土水势和氮素处理下,水、旱稻产量均随水分胁迫的加重而减产,且水稻减少幅度更大。增施氮肥对旱稻产量的增加效应大于水稻,旱稻对氮素的耐受性好于水稻。(2)旱稻的平均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活力低于水稻,但平均最长根长、根体积、根干重和根直径显着高于水稻。在旱种处理下,水、旱稻的平均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均较水种减少,但下降幅度不一,根系活力则较水种增加。在不同氮素处理下,旱稻旱种与水种处理的平均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均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水稻在两种种植方式下均表现为中氮>低氮>高氮,旱稻根系主要集中在10-20cm耕作层,水稻根系则主要集中在0-5cm耕作层。相关分析表明,旱稻产量和每穗粒数随根数和不定根重的增加而提高,产量和穗数随根冠比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随不定根重增加而提高;水稻随产量与根数、不定根重和根长密度增加而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与根系性状无显着相关性,结实率则随根数和根直径的增加而升高,千粒重则随根数、不定根重和根冠比增加而提高。(3)水、旱稻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在成熟期最高,旱稻的平均丙二醛含量小于水稻,但差异不显着,且水、旱稻旱种处理的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均较水种减少。不同氮素水平下,旱稻在旱种与水种处理的叶片与根系丙二醛含量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水稻则表现为低氮>中氮>高氮。抽穗至成熟期,旱稻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增加较快。水、旱稻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均较根系高,但根系的增加幅度较大。旱稻的POD、CAT酶活性明显高于水稻,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4)旱稻的植株含氮率、氮素物质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显着高于水稻,植株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水稻下降,但差异不显着。在旱种条件下,氮素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提高。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水、旱稻各时期含氮率和吸氮量均较对照增加,氮素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下降,氮素收获指数较水稻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旱稻的根数和根冠比与吸氮量和氮素物质生产效率的相关性较大,水稻的根数、根冠比和不定根重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的相关性较大。水、旱稻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穗数和结实率相关表现基本一致,而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3-05-01)
秦利征[9](2013)在《干旱胁迫对水旱稻生理和根系蛋白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全国作物因旱受灾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干旱已成为中国水稻生产上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因此研究水稻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机理,对提高水稻耐旱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抗旱性和根系性状有显着差异的水稻YueFu、旱稻IRAT109及其回交导入系IL392为材料,于6叶期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调查干旱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合差异蛋白组研究,分析干旱胁迫对水旱稻生理性状及蛋白组的影响,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对水旱稻形态生理性状的影响干旱胁迫后,植株相对含水量降低,根体积减小,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水旱稻和旱稻导入系材料比较发现,IRAT109和IL392拥有较大的根基粗和根体积,较小的根体积减少量和根系相对含水量减少量。2、水稻根系蛋白质适宜的提取方法运用改良的TCA/丙酮/SDS法和TCA/丙酮法、TCA/丙酮/Tris-HCl对水稻根系蛋白质进行抽提,和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的TCA/丙酮/SDS法适用于水稻根系蛋白质组研究,并且350μg上样量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像更为清晰、重现性好,具有较好蛋白质分离效果。3、水旱稻根系蛋白组分析利用IRAT109和YueFu胁迫0、9、18、24、48小时的根系,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每块凝胶图上检测到大约420个胶点,44个蛋白质胶点丰度发生了显着变化。44个蛋白质胶点中,31个胶点与基因型差异有关,19个胶点与干旱胁迫有关。对42个差异蛋白质胶点成功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这些蛋白质的功能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转导、氧化防御、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捆绑和蛋白质捆绑。以上所述的6个功能类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占38.10%,所占比重最大。通过对这些蛋白质参加的代谢通路分析,发现50%以上的蛋白质参与次生代谢。4、导入系根系差异蛋白组分析通过导入系IL392不同干旱胁迫时间点的根系蛋白组与对照根系蛋白组的比较,干旱胁迫后IL392根系中25个蛋白点丰度发生变化。各个时期的根系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分析发现IL392与IRAT109蛋白质丰度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与YueFu丰度差异达到2倍以上的蛋白点13个,这13个点同时也是旱稻IRAT109和水稻YueFu丰度差异达到2倍以上的蛋白点。这13个蛋白质的功能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氧化防御、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以上5个功能类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与氧化防御相关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发达的根系,较强的根系保水能力,以及干旱信号转导、能量合成代谢、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关蛋白的高表达,这几方面的协同作用可能是旱稻IRAT109和旱稻导入系IL392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抗旱机理的解析奠定了基础,对抗旱育种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张明辉,段俊枝,李金杰,张洪亮,李自超[10](2013)在《水、旱稻差异表达抗旱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在水、旱稻差异表达的抗旱候选基因、解释旱稻抗旱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已获得的水、旱稻干旱胁迫处理基因表达谱中在旱稻中高表达的候选基因,对其编码区和启动子区进行测序分析,以期比较可能的抗旱相关基因在水、旱稻基因组水平上的异同。根据水、旱稻差异表达结果,筛选出8个旱稻高表达基因。通过测序分析发现7个基因在水、旱稻间没有差异,只有一个候选基因OsMIP在典型水稻(日本晴、越富)和典型旱稻(IRAT109、毫格劳)启动子区之间存在18个SNP和1个Deletion的序列差异,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旱稻高表达基因中只有少数存在序列上的差异。为进一步验证OsMIP的启动子区在水、旱稻间的序列差异,利用国内、外86份水、旱稻材料对该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测序分析,所得到的所有启动子序列可分为4种单倍型H1、H2、H3和H4,在单倍型H2中获得与抗旱相关的8个SNP和1个Indel,推测该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序列差异可能是引起水、旱稻OsMIP基因差异表达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水旱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物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反应十分敏感,干旱胁迫环境下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稳定性下降,含量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也降低,从而作物的产量降低。干旱胁迫造成植物的气孔关闭、水分平衡失调和酶失活会降低CO2同化量和光系统域光化学活性与光合电子需求不平衡,伤害叶片的叶绿体光合机构PS系统,引发光合机构受损。耐性品种具有较强的热耗散和光呼吸等耗散过剩光能的调节机制,对干旱和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旱稻论文参考文献
[1].施鸿鑫,金国强.节水旱稻沪优2号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8
[2].滕开琼,肖琳琳,刘诗慧,贾文华,司冰.短时干旱胁迫对水旱稻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8
[3].滕开琼,司冰,贾文华,郑国声,刘诗慧.PEG胁迫对水旱稻叶片光合荧光作用的影响[J].种子世界.2017
[4].滕开琼,司冰,贾文华.PEG胁迫条件下水旱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7
[5].李洪祥,纵瑞收,李宗芸,李峰,韩永华.叁系节水旱稻及其强优势杂交种应用探究[C].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6].滕开琼.水、旱稻种子萌发和叶片光合荧光的差异抗旱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7].赵鹏珂,谢迪,王志祥,王化琪.水旱稻不同回交世代渗入系抗旱性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4
[8].华晶晶.水、旱稻根系生长与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9].秦利征.干旱胁迫对水旱稻生理和根系蛋白组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
[10].张明辉,段俊枝,李金杰,张洪亮,李自超.水、旱稻差异表达抗旱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