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再狭窄,内膜增生
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黄墨林,张锐,伟俊,郑远彪,葛建军[1](2018)在《p38 MAPK通路在小型猪自体静脉移植模型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验通过建立小型猪的冠脉搭桥模型,并给予高选择性的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探讨p38MAPK通路在静脉桥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30头小型巴马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仅模拟手术,不做血管移植;对照组于手术前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灌胃,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验组(SB203580组)在术前给予p38 MAPK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3 mg/kg)灌胃,再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组均于1个月后取出桥静脉,进行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p38、p-p38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内膜、中膜增生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内膜、中膜增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p38、p-p38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p38、p-p38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38 MAPK通路参与了自体移植静脉的再狭窄过程,SB203580可显着减少内膜增生。(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车艳,徐林,姚健,沈春健,王晓宇[2](2017)在《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0只Wistar大鼠,采用2点定位间断全层外翻吻合法,取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与肾下腹主动脉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成功33只,成功率为82.5%(33/40)。取静脉桥时间为10~20 min,平均15 min;游离腹主动脉时间为15~40 min,平均20 min;血管吻合时间为1~2 h,平均1.5 h。结论:成功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腹主动脉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提供实验模型。(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刘盛华,王武军[3](2014)在《两种自体静脉移植再狭窄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两种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30只,体质量300~350g,分成A组和B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法,A组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B组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腹主动脉。术后第1、2、4周分3次取材,对切片行HE染色,测量内膜和中膜的厚度。结果 B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在相对应时间点的内膜和中膜的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模型均是研究自体移植静脉增生和狭窄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的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4年32期)
毛张凡,徐小惠,黄杰,耿庆,康敢军[4](2011)在《大鼠颈部自体静脉移植模型两种吻合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间断吻合和连续吻合法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优劣。方法 SD大鼠20只,分成两组(间断吻合组和连续吻合组),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4周取下静脉桥,观察桥管通畅性,分析新生内膜与中膜的厚度、面积比。结果连续组与间断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但桥管通畅率低,两组内膜增生程度没有显着差异。结论连续吻合用时短,出血少,对术者要求更高,较易形成吻合口狭窄。两者造模效果一样。(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邹君杰,章希炜,杨宏宇,马昊[5](2011)在《“套管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及其病理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套管法"建立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移植静脉早期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套管法建立SD大鼠颈静脉-同侧颈动脉移植模型。分别在静脉移植后1、7和21 d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静脉血管壁组织血管结构变化特点,Digimizer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测量内膜中膜增生厚度。结果:在18只模型中2只动物死亡,1只发现移植静脉内血栓形成,总成功率为83.3%。术后1 d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为(48.47±11.28)μm,7 d内膜中膜开始增厚至(66.05±19.10)μm,术后21 d增生更加明显至(300.44±181.54)μm,叁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25.2,P<0.01)。1、7及21 d两两之间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套管法建立的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其能较确切的复制人体静脉移植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应用于人类移植静脉狭窄闭塞的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0期)
肖平喜,陈绍良,田乃亮,葛震,裴兆辉[6](2010)在《改良的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稳定、简便、内皮损伤小的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方法:以36只雄性大鼠建立改良的简易大鼠颈外静脉移植模型,采用血管超声方法,观察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后的血管超声显像,手术后血管的通畅率。病理学检查移植静脉血管内膜的情况。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改良的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手术时间较短,近期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低,管腔通常率高、未发生吻合口漏,手术成功率高。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移植静脉血管的通畅度及血管腔径大小,显示吻合口的延续情况。结论:采用改良血管套(cuff)法,可建立改良的大鼠颈静脉移植模型。该模型稳定、简便、内皮损伤小,手术时间缩短。超声检查可辅助评价模型的建立,检查移植静脉血管桥是否流通畅。(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刘永志,葛建军,林敏,赵智伟,周正春[7](2010)在《改良“cuff”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动脉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cuff"技术,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到同侧颈总动脉模型50例。结果手术无死亡,14 d静脉桥通畅率96%,大体观静脉桥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病理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0年05期)
肖雅琼,孙宗全,张凯伦,刘金平,孟刘昆[8](2010)在《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自体颈外静脉移植于颈动脉的动物模型,以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病理过程。方法将一段大鼠颈外静脉分支游离,同侧颈总动脉切断,采用2点定位连续吻合法将颈外静脉分支两端分别与颈总动脉断端行端端吻合。术后超声检查血管通畅情况,于第3、7、14、28、42天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吻合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无出血、狭窄及血管扭曲等情况。超声检查示术后早期(3 d内)桥管通畅率94%。后期静脉桥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理想模型。连续吻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较以往常用的间断吻合法时间短,出血少,通畅率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0只Wistar大鼠,采用2点定位间断全层外翻吻合法,取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与肾下腹主动脉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成功33只,成功率为82.5%(33/40)。取静脉桥时间为10~20 min,平均15 min;游离腹主动脉时间为15~40 min,平均20 min;血管吻合时间为1~2 h,平均1.5 h。结论:成功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腹主动脉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提供实验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黄墨林,张锐,伟俊,郑远彪,葛建军.p38MAPK通路在小型猪自体静脉移植模型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
[2].车艳,徐林,姚健,沈春健,王晓宇.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
[3].刘盛华,王武军.两种自体静脉移植再狭窄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
[4].毛张凡,徐小惠,黄杰,耿庆,康敢军.大鼠颈部自体静脉移植模型两种吻合方法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
[5].邹君杰,章希炜,杨宏宇,马昊.“套管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及其病理学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肖平喜,陈绍良,田乃亮,葛震,裴兆辉.改良的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J].心脏杂志.2010
[7].刘永志,葛建军,林敏,赵智伟,周正春.改良“cuff”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动脉化模型[J].安徽医药.2010
[8].肖雅琼,孙宗全,张凯伦,刘金平,孟刘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