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广告论文-崔明轩

竞选广告论文-崔明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竞选广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谷歌,政策规范,《中国时报》,雅虎,联合新闻网,政治议题,Yahoo,总统大选,第一枪,全球科技

竞选广告论文文献综述

崔明轩[1](2019)在《谷歌全面禁台湾竞选广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年台湾“总统大选”在即,岛内民众经常使用的社交平台谷歌和脸书都宣告新措施,且截然不同。全球科技巨头谷歌针对选举开了“第一枪”。据台湾《中国时报》14日报道,谷歌在官网上正式宣布,自11月15日起到明年1月17日止,所有谷歌广告平台将暂停接受台湾(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11-15)

陈圣源[2](2018)在《多家美媒撤下特朗普竞选广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期选举如火如荼,美国几大电视台及社交媒体却撤下特朗普竞选团队赞助的政治广告,其中包括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福克斯新闻网。有关广告内容提到民主党接纳了一名非法移民布拉卡蒙特斯,他于2014年在加州杀害两名警务人员。广告还称目前正向美墨边境进发的来自(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8-11-07)

冯琦婧[3](2018)在《台湾竞选广告的喜剧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台湾社会而言,竞选广告早已溢出产销中介的范畴,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美学景观。喜剧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广泛存在于台湾竞选广告之中。本文以喜剧性作为审美核心,从美学视角对广告文本进行整体观照和细致解读。综合运用喜剧性相关理论,从喜剧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境创造等角度分析喜剧性氛围的营构,并置广告文本于社会、文化、历史、心理等语境中进行考察,探索台湾竞选广告喜剧性特征的成因。通过对台湾竞选广告的喜剧性面貌进行较为清晰的描述,研究发现:候选人以娱乐化的喜剧造型取悦受众,形象、动作的滑稽与他们掌握权力的“崇高”身份之间的反差是喜剧性的来源。竞选广告通过将喜剧性和英雄性相结合,塑造出“真善美”的“喜剧英雄”形象;竞争者多以否定性喜剧形象出现,讽刺的喜剧形态被用作揭露竞争者无价值的有力工具;对语言喜剧性的探讨分为普通语言与特殊语言两个层面:就前者而言,竞选广告既以双关、比喻等修辞技巧实现表达的陌生化,赋予观众意料之外的惊奇感,也通过反讽、戏仿等后现代手法带来游戏化的语言自由与狂欢;就后者而言,竞选广告注重画面表现的喜剧张力,以蒙太奇实现不协调画面的组合与并置;通过声音语言及声画并行、对立引发笑之审美体验;重复、巧合与倒置是结构喜剧性情境的常用手法,台湾竞选广告在喜剧性情境的塑造上呈现出碎片化、游戏化、狂欢化的美学特征。最后,本文指出,喜剧性之所以成为台湾竞选广告的美学特征,根源在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以及受众审美视域下对于圆满的期待;顺应了“解严”后台湾民众社会心理变化的内在要求;是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一种逻辑必然;也与候选人争取年轻选民的目标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万琰[4](2017)在《广告的“隐喻”与“神话”分析——以希拉里竞选广告“启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首先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广告分析,指出符号意义本质上是由特权阶级人为建构的,并将渗透了意识形态的符号文本称为"神话"。(1)他将索绪尔的"能指加所指等于符号"视为符号表意的第一系统,并指出第一系统中的符号在进入第二系统后则变为一个纯粹的能指,与之对应地产生一个新的所指。巴尔特把它称为"内蕴意义",也叫"隐喻",而广告符号则正是通过"隐喻"进行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7年23期)

尚铭珊[5](2017)在《语法隐喻及其隐含的劝说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着名的费尔克劳夫的叁维理论模式为本文的分析模式,探究美国总统竞选广告中的语法隐喻及其隐含的劝说诉求。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哪一种语法隐喻在选取的广告中出现的最多?(2)每一种语法隐喻是怎样实现劝说功能的?(3)在竞选广告中,被候选人隐藏的劝说诉求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总统竞选广告中存在着大量的语法隐喻,其中人际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最多,候选人在竞选广告中通过运用不同的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来传达他们的观点,以此达到其劝说的目的;篇章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少于人际语法隐喻,它通过运用元信息,语篇照应,内部连接,协商篇章的方式使竞选广告的语言更加丰富,以此达到其劝说的目的;概念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最少,它通过不同过程之间的转换及名词化实现客观性,从而实现其劝说的目的。语法隐喻的运用成功地表达了候选人隐藏的劝说诉求:总统候选人希望通过描述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创造一个积极可信的形象,增加大众对自己及其政党的认同,巩固自己的统治,渗透思想,最终达到管理世界事务的目的。此项研究通过对美国总统竞选广告中的语法隐喻分析,揭示了语法隐喻劝说功能的实现方式,折射出总统候选人的语篇目的,对帮助听者更好地透过语言现象看清竞选广告的实质,形成语言批判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赵鹏菲[6](2017)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竞选广告策略比较——以2016年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电视竞选广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的美国大选以唐纳德·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落下帷幕。从选举伊始,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丑闻就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竞选广告成为候选人攻击对手弱点、赞美自己优势和化解丑闻危机的重要说服策略。本文就希拉里和特朗普成为总统候选人后发布的竞选广告进行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对象为两人被推选为各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发布的所有电视广告。研究所得的电视广告均来自网站P2016RACEFORTHE(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7年09期)

孙富强[7](2016)在《奥巴马竞选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2年Machin&Mayr发表《如何从多模态角度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来,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MCDA)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MCDA的角度,结合多种模态资源,挖掘隐藏在图文背后的权力意识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批评话语分析(CDA)研究的主流。视频广告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其丰富的模态资源在构建人际意义、影响消费者的意识形态、观点和情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外对广告的研究还相对不足,主要关注静态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实现(如Pandya,1977;陈其功,辛春雷,2005;王红阳,2007;刘纯,2008),而忽略对动态广告中多种模态在构建人际意义方面的互动研究。为了深入了解视频广告如何运用多种资源建立与消费者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说服、劝说等功能,本文尝试以奥巴马视频竞选广告为例,分析探讨竞选视频广告如何利用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资源,宣传政治主张,劝说、操纵并掌控民众的思想行为。具体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奥巴马视频竞选广告中有哪些语言模态资源?其人际意义是如何实现的?(2)奥巴马视频竞选广告中有哪些视觉模态资源?其互动意义是如何实现的?(3)奥巴马视频竞选广告的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是如何互动,从而达到说服美国民众,取得大选胜利?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30则奥巴马竞选视频广告(2012年),自建多模态语料库,并从叁个层面对语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语言层面,本文主要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对视频广告中的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包括语气、情态、人称系统及态度系统,考察语言模态与人际意义建构的关系。在视觉层面,本文主要运用多模态视频分析软件ELAN,对视频广告中的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包括接触、距离、视角及个体和群体,考察视觉模态与互动意义建构的关系。在图文互动层面,本文继续借助多模态视频分析软件ELAN,对视频广告中的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两种模态的共同作用及其与人际意义建构的关系。为了便于操作,本文依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借用Machin&Mayr的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建立了语言分析、视觉分析和图文互动组成的MCDA综合分析模型,以适应视频广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竞选广告中语言模态的人际意义通过语气、情态、人称系统和态度系统四个方面体现。在语气方面,竞选广告主要通过陈述语气客观地传达信息,实现信息的说服性和可靠性,获得观众的信任感。在情态方面,竞选广告主要通过情态动词“will”和“can”的使用,传递奥巴马对于解决美国困境的信心和能力,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在人称系统方面,竞选广告主要通过第一人称“we”,缩短与民众间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实现亲民的目的。在态度系统方面,竞选广告主要通过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资源表达竞选中对手之间的关系。积极态度资源在于称颂奥巴马的政策及政治主张,消极态度资源则流露出对罗姆尼及政治主张的贬低及反对,增强观众的信任感。第二,竞选广告中视觉模态的互动意义主要通过接触、距离、视角、个体和群体四个方面实现。视觉模态中,表达接触的“提供类”图像使用较多,并与陈述语气呼应,从而客观地传达奥巴马的政绩与执政理念;近距离镜头和群体的大量使用,与第一人称相呼应,缩短了与观看者的互动距离;正面视角的广泛使用,表明了平等、介入的互动关系,让观看者切身体会到奥巴马的真诚和信心,降低了观看者的防范意识,从而使观众无意识地接受了广告所传递的意识形态。第叁,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相互协同,在宏观层面具体体现叁种关系:详述(38.3%),解释(36.7%)和互相补充(25%)。在微观方面,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是加强和互补关系。这些关系在构建语义连贯的多模态语篇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人际意义网络,不仅将奥巴马的亲民态度、使命意识、领导意识融为一体,而且还将唤起民众对反映美国梦的经济和政治政策的幻想,引起民众的共鸣,为树立自己的总统的权威及政治形象奠定了基础。研究验证了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在解析竞选广告人际意义传达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对广告设计,公共演讲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胡潇[8](2016)在《2012-2016年希拉里总统竞选广告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2012-2016年希拉里美国总统竞选广告文本,借助话语分析理论与“神话”叙事作为分析工具,对广告文本中的意义与意识形态的建构方式进行考察,理清其最终意义生成机制与建构策略。本研究按照历史梳理、结构分析、话语分析、阐释分析的层次,对广告话语进行解读。通过梳理历史轨迹认识到美国总统竞选广告的发展是跟现代传媒技术发展以及各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紧密结合的;通过分析“镜头语言、文本类型、结构、内容表达”4个方面,来考察在广告话语中意义建构的细枝末节;并在文本分析基础上,进行话语和意识形态分析,考察内化于社会结构、社会习俗基础之上的文本生产和解释过程,并通过符号化的解析进行意识形态分析,解读其所蕴藏的深层次意义表达;对竞选广告进行“神话”叙事分析,考察广告话语外壳下神话建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方舢[9](2016)在《竞选广告中的文化元素赏析——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竞选广告作为政治选举中一种举足轻重的舆论造势手段,在台湾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近年来,中国大陆针对台湾地区竞选广告的研究日益兴起,成果也十分可观,但鲜有针对竞选广告背后的文化元素进行赏析的内容。在此从最时新的广告案例谈起,以之前经典的广告案例展开,初步呈现台湾地区竞选广告中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以及影响竞选广告创作风格的(党派)文化因素,并为竞选广告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策略。(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6年04期)

庄伯仲[10](2014)在《台湾竞选广告中的闽南文化意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绪论(一)研究缘起不同文化间之所以会有不同的风貌及特色,主要因为不同文化会孕育出不同人心中不同的民族性与价值观,而展现出可分辨的差异。据研究发现,本土文化会影响广告内容的表现,而广告内容亦会反映本土文化的特质(Pollay,1986)。所以广告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呈现的表征之一,反映出现实世界的文化价值取向。此类研究大多采用"文化依赖论"的传统观点,把文化因素视为传播内容的自变项,因此身为应变项的广告常受文化的密切影响,而广告的内在结构也能反映出明显(本文来源于《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论文集》期刊2014-10-29)

竞选广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期选举如火如荼,美国几大电视台及社交媒体却撤下特朗普竞选团队赞助的政治广告,其中包括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福克斯新闻网。有关广告内容提到民主党接纳了一名非法移民布拉卡蒙特斯,他于2014年在加州杀害两名警务人员。广告还称目前正向美墨边境进发的来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竞选广告论文参考文献

[1].崔明轩.谷歌全面禁台湾竞选广告[N].环球时报.2019

[2].陈圣源.多家美媒撤下特朗普竞选广告[N].环球时报.2018

[3].冯琦婧.台湾竞选广告的喜剧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8

[4].万琰.广告的“隐喻”与“神话”分析——以希拉里竞选广告“启程”为例[J].青年.2017

[5].尚铭珊.语法隐喻及其隐含的劝说诉求[D].广西师范大学.2017

[6].赵鹏菲.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竞选广告策略比较——以2016年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电视竞选广告为例[J].青年.2017

[7].孙富强.奥巴马竞选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D].江南大学.2016

[8].胡潇.2012-2016年希拉里总统竞选广告话语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方舢.竞选广告中的文化元素赏析——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6

[10].庄伯仲.台湾竞选广告中的闽南文化意象初探[C].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论文集.2014

标签:;  ;  ;  ;  ;  ;  ;  ;  ;  ;  

竞选广告论文-崔明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