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跨网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壳结构,动力失稳,激励
大跨网壳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陆世宇,冯冲冲[1](2019)在《多维激励下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多种网壳结构动力失稳判定方法,综合判别大跨网壳结构在一维、二维、叁维El-Centro地震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与失稳临界荷载,并依据所得各维激励下的地震数据进行比分析,表明多维地震动输入对网壳结构抗震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10期)
唐建设,胡朝晖,罗福盛[2](2019)在《2×100m双跨网壳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沿海料场长595m、宽200m,为满足减少物料损失、提高物料品质、保护工艺设备等要求需进行封闭。本文从结构体系上提出采用2×100双跨柱面网壳结构方案,介绍了该结构布置、荷载取值、风荷载参数,对中间支承结构进行了优化布置和详细的设计过程阐述。本文还对网壳结构进行了多模型分析对比计算,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结构技术措施改善结构受力,实现螺栓球连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所得结论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钢铁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陈琳琳,崔会敏,郑云飞,刘庆宽[3](2019)在《大跨柱面网壳结构风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煤棚结构一般采用轻质屋面体系,是一种典型的风敏感结构,因此风荷载是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该文以某热电厂大跨度柱面网壳煤棚工程项目为背景,为了获得准确的用于结构设计的风荷载数据,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考虑了风向角、煤堆以及周边建筑的气动干扰等因素对煤棚体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作用在端部山墙上呈90°~120°夹角时,测点的体型系数较大。在90°来流风时,半封闭端部山墙对结构是非常不利的,来流对煤棚顶部会有更大的风荷载。根据研究发现,模型的顶部体型系数相对较大,在建设煤棚时应对其顶部进行加固。(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曹永超[4](2019)在《多维激励下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与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建筑空间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大跨网壳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的叁维空间型曲面结构迅速发展成为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空间结构。与此同时,大跨空间网壳在地震动作用下受力却异常复杂,呈现出显着的空间力学特征,且一旦发生破坏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失往往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其在多维地震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便具有了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以单层大跨度球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其在多维激励下的动力稳定性和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了大跨网壳结构在各维地震动激励下从具体地震响应到概率抗震性能上的表现差异。首先,本文考虑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的影响,通过ABAQUS建立了跨度为60m的大跨网壳结构整体模型,并详细阐述了网壳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法、模态分析法、地震动输入与调整方法以及结构在地震动多维激励下的抗震分析方法。然后,考虑空间网壳的初始缺陷,以El-Centro波作为激励地震动,分析了60m大跨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分别在一维、二维和叁维地震下的响应与稳定性,通过对比不同地震维数下的结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失稳时的结构塑性杆件比例与位移变形图等参数,结果表明地震维数是影响大跨网壳结构响应和其失效过程的重要因素,水平双向二维地震动输入较一维输入的计算结果更可靠,是大跨空间网壳结构抗震分析所需的最低维数。同时注意到,大跨网壳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更容易暴露其自身的薄弱区域且发生突然性的倒塌破坏,在实际抗震设计中,强震作用下不能忽视多维激励对大跨网壳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后,考虑结构与地震动的双重不确定性对结构地震响应产生的影响,对随机组成的40组结构-地震动样本模型进行IDA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获得大跨网壳结构在一维、叁维地震激励下的概率易损性函数及其地震易损性曲线与概率矩阵。分析结果从结构的失效概率层面表明了多维地震激励对大跨网壳结构抗震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且无论在一维还是叁维地震动激励下,大跨网壳结构都极容易在自身超越中等破坏后,越过严重破坏阶段,直接发生结构倒塌,在大跨网壳抗震设计时应避免这类破坏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6)
陈琳琳,崔会敏,郑云飞,刘庆宽[5](2018)在《大跨柱面网壳结构风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煤棚结构一般采用轻质屋面体系,是一种典型的风敏感结构,因此风荷载是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某热电厂大跨度柱面网壳煤棚工程项目为背景,为了获得准确的用于结构设计的风荷载数据,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考虑了风向角、煤堆以及周边建筑的气动干扰等因素对煤棚体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作用在端部山墙上呈90°至120°夹角时,测点的体型系数较大。在90°来流风时,半封闭端部山墙对结构是非常不利的,来流对煤棚顶部会有更大的风荷载。根据研究发现,模型的顶部体型系数相对较大,在建设煤棚时应对其顶部进行加固。(本文来源于《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8-10-13)
张雪峰,崔家春,尹建[6](2018)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大穹顶大跨空间自由曲面铝合金网壳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大穹顶屋盖部分因其多曲不规则的建筑造型,采用了大跨空间铝合金网壳结构体系,并采用钢结构树状柱作为整个穹顶的主要支承部分。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对各项设计基本参数进行取值,并结合风洞试验,对风荷载的取值加以修正。采用ANSYS软件进行结构整体设计分析,同时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采用铝合金结构设计构件校核软件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可靠安全的受力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4期)
张雪峰,尹建,欧阳元文,张映洲,宋克余[7](2018)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小穹顶大跨空间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小穹顶下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屋盖采用大跨空间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屋盖形状为椭球体。应建筑功能要求,屋盖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内外层网壳结构体系,内外层网壳分别采用铰接支座支承于下部钢筋混凝土环梁上。重点阐述小穹顶外层网壳的设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以及整体结构计算分析,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铝合金标准节点受力。计算结果均满足要求,分析结果可为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的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4期)
唐建设,胡朝晖,罗福盛[8](2018)在《2×100m双跨网壳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沿海料场长595m、宽200m,为满足减少物料损失、提高物料品质、保护工艺设备等要求需进行封闭。从结构体系上提出采用2×100m双跨柱面网壳结构方案,介绍了该结构布置、荷载取值、风荷载参数,对中间支承结构进行了优化布置和详细的设计过程阐述。还对网壳结构进行了多模型分析对比计算,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结构技术措施改善结构受力,实现螺栓球连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1期)
乐李辉[9](2018)在《内爆炸下大跨球面网壳结构的损伤评估和防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网壳结构因其造型优美、受力性能好等特点,广泛运用于体育场馆、火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中,此类建筑人流量大,且往往是城市地标性建筑,一旦发生恐怖爆炸袭击或者爆炸事故将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针对此类建筑的抗爆防爆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球面网壳结构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球面网壳结构的爆炸效应、损伤评估和防爆抗爆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依据相关缩尺理论,开展了球面网壳结构内爆炸试验研究,分析了炸点高度变化对球面网壳结构内表面超压和网壳杆件应力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验证。结果表明:随着炸点高度的增加,结构内表面超压与网壳杆件应力均增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误差较小,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与参数的正确性。(2)基于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运用LS-DYNA建立内爆炸球面网壳结构数值模型,分析了球面网壳内爆炸典型过程和构件刚度对球面网壳结构爆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炸药量较小时,连接构件的刚度越大,网壳结构的爆炸效应反而越小,而随着炸药量增大,连接构件刚度越大,网壳结构的爆炸效应也越大;提高网壳杆件的刚度和下部支撑柱的整体刚度有利于降低网壳结构爆炸效应。(3)建立了以构件损伤为基础的网壳整体损伤评估方法,依据损伤因子和结构损伤情况提出损伤等级划分标准,并将内爆炸下球面网壳划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叁种损伤等级,同时对各损伤等级结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而后对网壳损伤因子和损伤等级分布进行影响参数分析,得出TNT量、连接刚度和屋面荷载对网壳损伤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于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的损伤评估流程,绘制了损伤等值曲线,为工程中快速评估网壳损伤提供参考。(4)提出了球面网壳结构抗爆防爆设计的目标,并结合试验与模拟结果对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结构抗爆防爆的关键位置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随后针对结构关键位置抗爆防爆措施进行研究,得出了关键位置处泄爆阀值关系式和经济有效的结构抗爆加固措施,以实现提出球面网壳结构抗爆防爆设计的目标,为工程防爆设计和加固提供有效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6-04)
李世昂[10](2018)在《大跨柱面网壳结构滑移法施工方案及过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空间结构还被认为是一种兴趣但仍属陌生的非传统结构”,国际《空间结构》杂志前主编马考拉斯基曾这样说,然而经过近60年的发展,如今大跨空间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已举足轻重,已发展成为建筑工程中结构体系最复杂、造型最优美、发展最活跃的结构类型之一,这就对目前的大跨空间结构施工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众所周知,传统的结构设计往往仅考虑结构整体成型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而忽略了结构成型过程中力学行为和成型过程中各项因素变化对最终成型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且众多工程事故统计也证明了结构整个生命周期中成型阶段风险率最高,显然,缺少对大跨空间结构施工过程的严格把控是很不科学的。因此,针对特定的工程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大跨空间结构施工技术国内研究现状,且对目前大跨空间结构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对某大跨柱面干煤棚工程实例进行施工方案比选,确立了单元滑移法施工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还对滑移法施工中同步性控制关键问题进行了探究,得出累积滑移施工前几个滑移阶段加强同步性控制的必要性。最后利用空间结构设计分析软件MST2008对该柱面网壳结构建模并将最不利荷载工况下模型导入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然后利用ANSYS对不同单元划分下逐条累积滑移法施工和单条滑移法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逐条累积滑移施工过程中滑移单元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随着施工的推进处于动态变化,在最初的几个滑移阶段变化率较大,且滑移施工中各阶段最大应力均超过设计应力但均在材料强度范围内,这表明最大应力杆件仍具有一定的强度储备,滑移施工安全性可以保证,同时也验证了滑移法施工过程模拟的必要性,因此,实际滑移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对初始滑移阶段的施工监测并对局部受力较大杆件进行临时加固。(2)增设跨中滑移轨道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柱面网壳滑移施工过程中两端滑轨所受的水平推力和滑移单元跨中挠度,且表现出滑移单元划分越小增设跨中滑移轨道效果越好。(3)通过提出“混合节点”为螺栓球结构采用单条滑移法施工提供了改进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通过布置预应力拉索实现对柱面网壳单条滑移施工时水平推力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大跨网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沿海料场长595m、宽200m,为满足减少物料损失、提高物料品质、保护工艺设备等要求需进行封闭。本文从结构体系上提出采用2×100双跨柱面网壳结构方案,介绍了该结构布置、荷载取值、风荷载参数,对中间支承结构进行了优化布置和详细的设计过程阐述。本文还对网壳结构进行了多模型分析对比计算,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结构技术措施改善结构受力,实现螺栓球连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所得结论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跨网壳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陆世宇,冯冲冲.多维激励下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四川水泥.2019
[2].唐建设,胡朝晖,罗福盛.2×100m双跨网壳结构设计[J].钢铁技术.2019
[3].陈琳琳,崔会敏,郑云飞,刘庆宽.大跨柱面网壳结构风荷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4].曹永超.多维激励下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与地震易损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9
[5].陈琳琳,崔会敏,郑云飞,刘庆宽.大跨柱面网壳结构风荷载试验研究[C].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8
[6].张雪峰,崔家春,尹建.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大穹顶大跨空间自由曲面铝合金网壳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8
[7].张雪峰,尹建,欧阳元文,张映洲,宋克余.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小穹顶大跨空间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8
[8].唐建设,胡朝晖,罗福盛.2×100m双跨网壳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8
[9].乐李辉.内爆炸下大跨球面网壳结构的损伤评估和防爆方法[D].华侨大学.2018
[10].李世昂.大跨柱面网壳结构滑移法施工方案及过程模拟研究[D].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