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物论文-贺凯,刘建新,李荣菲,曹春芽,石丽萍

微生物药物论文-贺凯,刘建新,李荣菲,曹春芽,石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技巧记忆法,歌诀记忆

微生物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贺凯,刘建新,李荣菲,曹春芽,石丽萍[1](2019)在《技巧记忆法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是药理学的重点学习内容。该部分知识点具有内容多、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学科联系多,抗菌谱既有交叉又有区别等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差。本文以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为对象,使用联想记忆、歌诀记忆,首字谐音记忆、图像记忆等技巧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临床使用原则,进而提高学习抗病原微生物的兴趣和效果。技巧记忆应用于课堂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能激发学生对药理学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焦然,韩世范,曹妍,任红霞,朱瑞芳[2](2019)在《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护士处方权内容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我国护士关于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处方内容和处方形式。[方法]运用文献调研法收集有关护士处方权的资料,采用德尔菲法对多所叁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的20名护理专家和18名医疗专家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结果]叁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可以开具呼吸系统3个类别共31种药物;其中建议8个药物独立处方形式,16个药物协议处方形式,7个药物独立/协议处方形式;不建议呼吸内科的护士开具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参与两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程度高,咨询结果可靠。建议经过培训并考核通过的呼吸内科护士可以开具部分呼吸系统药物,不建议开具抗微生物系统药物。(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3](2019)在《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导致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到2030年,其用量或将增加1倍以上。抗微生物药物对于动植物疾病的治疗很重要,但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在必要时使用。为了防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并尽可能保持抗微生物药物的长期有效性,我们应当注重预防感(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期刊2019年09期)

焦然[4](2019)在《护士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我国护士处方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护士处方权的实践经验,沿着呼吸系统方向,探讨我国叁甲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可以开具的呼吸系统药物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处方内容和处方形式,以期为未来护士处方权的实施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一定借鉴。研究对象:本研究咨询了山西、北京、广东等省内外共14所叁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专家20名,医疗专家18名。专家的入选标准为:(1)在本领域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2)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或临床工作年限相当于副主任职称的中级及以上职称;(3)本科及以上学历;(4)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1)(2)(3)中,满足其中两项即可。通过专家确定护士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处方内容和处方形式。方法:1.文献调研法检索国内和国外数据库和浏览国外官方网站(PubMed、Science Direct)和浏览国外官方网站(主要包括欧洲呼吸学会、美国胸科协会、国际护士网),通过文献调研查阅国外护士处方权及护士处方一览表相关资料、结合我国《临床药物手册》(第五版)中有关呼吸系统药物和抗微生物药物,初步拟定专家咨询问卷。2.半结构访谈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呼吸科的3名医生和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初步形成的专家问卷进行修订,形成了正式的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3.德尔菲法邀请山西、北京、广东等省内外共14所叁甲医院在呼吸科工作的护理专家20名及医疗专家18名,进行两轮关于“护士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内容研究的专家咨询问卷”,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终的研究结果。结果:1.呼吸系统药物处方内容及形式的确定。建议呼吸内科护士可以开具的呼吸系统药物处方内容及处方形式: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布地奈德、苯海拉明、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共8个药物以独立处方形式开出;羧甲司坦、倍氯米松、氟替卡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色甘酸钠、奈多罗米、扎鲁司特、塞曲司特、异丙嗪、赛庚啶、特非那定、咪唑斯汀和阿伐斯汀共16个药物以协议处方形式开出;溴已新、氨溴索、班布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孟鲁司特和氨苯那敏共7个药物独立处方和协议处方两种形式皆可。2.抗微生物药物处方内容及形式的确定。抗微生物药物中的所有药物认同率均低于80%,青霉素(60.6%)、阿莫西林(69.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3.6%)、头孢氨苄(60.6%)、头孢唑林(60.6%)、头孢呋辛(63.6%)、头孢克洛(63.6%)、头孢噻肟(51.5%)、头孢他啶(60.6%)、头孢曲松(60.6%)、头孢克肟(60.6%)、庆大霉素(54.6%)、红霉素(66.7%)、罗红霉素(72.7%)、克拉霉素(66.7%)、阿奇霉素(75.8%)、四环素(63.6%)、克林霉素(60.6%)、诺氟沙星(72.7%)、氧氟沙星(69.7%)、环丙沙星(69.7%)、左氧氟沙星(72.7%)、莫西沙星(60.6%)、甲硝唑(72.7%)、替硝唑(72.7%)、奥硝唑(66.7%)、金刚烷胺(66.7%)、金刚乙胺(60.6%)、扎那米韦(69.7%)、磷酸奥司他韦(66.7%)、阿昔洛韦(75.8%)、更昔洛韦(69.7%)、伐昔洛韦(63.6%)、泛昔洛韦(66.7%)、利巴韦林(57.6%)、阿德福韦(63.6%)、恩替卡韦(63.6%)、替诺福韦(63.6%)、齐多夫定(60.6%)、奈韦拉平(60.6%)、利托那韦(60.6%)、阿扎那韦(60.6%)、博赛泼韦(60.6%)、咪康唑(54.6%)、益康唑(57.6%)、酮康唑(60.6%)、氟康唑(66.7%)。结论:1.呼吸系统药物中,建议呼吸内科护士可以开具的处方内容:呼吸系统药物3个类别(祛痰镇咳药、平喘药和抗过敏药)共31种药物;药物处方形式:8个药物专家建议以独立处方形式开出,16个药物建议以协议处方的形式开出,7个药物以独立处方形式或协议处方形式开出皆可。2.不建议呼吸内科的护士开抗微生物药中的所有药物。(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20)

姚常房[5](2019)在《积极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5月23日,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甲委会第六次和第七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行,各国针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等话题进行探讨。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会上表示,各国都应制定遏制抗微生物耐药性国家规划并积极落实。世界卫生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05-24)

游竣驿[6](2019)在《海洋微生物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海洋微生物在医药方面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经济、科技和环境的互相作用,探讨了海洋微生物资源对我国制药行业潜在的突破性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冠杰,孙清海,赵斌,王振华[7](2019)在《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实施前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方法对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抗微生物药物管理(AMS)实施前后特殊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品规数、使用金额、使用率、微生物使用前送检率、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结果与AMS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品规数、使用金额、使用率有较大下降,使用前送检率有所上升,DDDs及AUD下降显着(P <0.05),耐药菌的检出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实施AMS可显着降低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降低细菌的耐药率,以及提高其使用合理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07期)

顾觉奋,郑珩[8](2018)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微生物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物医用高分子作载体,化学结合或物理包裹抗肿瘤化学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微生物药物制剂通过植入或靶向至肿瘤区域,可增强药物在吸收过程中的稳定性,继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以一定速率从制剂中缓慢释放,在肿瘤区域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降低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在抗肿瘤微生物药物聚合物微球制剂、缓控释给药体系——聚乳酸微球、靶向载体——聚合物胶束、壳聚糖胶束靶向等方面的新型制剂研发及其应用,并报道了难溶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8年05期)

吴楠,阎欢[9](2018)在《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科技水平日益升高,医药行业也因科技水平的不断推动而获得了发展新方向。作为近年来我国最新型的制药技术,微生物制药受到科技领域的推动而快速发展,如今我国在微生物制药领域已经取得诸多成果,并在许多领域的研发等都有了突破性成就,不仅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卓越贡献,同时也为促进我国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对微生物制药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同时也对微生物药物在我国医药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Maddili,Swetha,Kameswari[10](2018)在《咪唑[1,2-b]并苯并噻唑新抗微生物药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噻唑是一类含特殊的硫氮共轭的芳杂环系统,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理特性和抗肿瘤、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过敏能力,在药物设计中十分具有吸引力。而咪唑稠合的苯并噻唑衍生物是药物化学中一类新的生物活性分子,其特殊的结构在生物体内易于与各种阴阳离子、大小分子如DNA、酶和受体等通过氢键、配位键、?-?堆积、静电、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发生相互作用。咪唑[2,1-b]并苯并噻唑是一类稠合的苯并噻唑环结构,其新颖的结构为开发新型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了新希望,展现出巨大的开发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以咪唑[2,1-b]并苯并噻唑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发,包括在抗细菌、抗癌、抗惊厥、消炎、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精神病、抗糖尿病、利尿和抑制酪氨酸蛋白酶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对其基本骨架进行结构修饰,引入不同的活性药效团,期望获得生物活性高、毒副作用低、药代动力学性质好的咪唑并苯并噻唑类药物。这些表明咪唑[2,1-b]并苯并噻唑的医药研究将成为日益活跃的热门课题。唑类杂环化合物如咪唑、叁唑、苯并咪唑、四唑等由于其作为药物的宽广应用潜力已受到特别关注。其特殊结构使得他们能够容易地通过弱相互作用与生物体中活性分子如酶与受体等相互作用,因此这类杂环分子具有广谱生物活性。已有大量深入的研究针对基于唑类化合物作为多靶点活性分子的发展,并且这也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因此,基于本课题组有关抗菌与抗真菌唑类分子的研究,参照近来国内外关于咪唑[2,1-b]并苯并噻唑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咪唑[2,1-b]并苯并噻唑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菌抗真菌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讨论了化学结构片段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评估了高活性分子的药效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性质,并深入研究了高活性化合物的初步抗菌机制。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唑醚类咪唑[2,1-b]并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制备:以氨基苯并噻唑II-1a-b为起始原料,与溴乙酰苯缩合得到化合物II-2a-b。咪唑[2,1-b]并苯并噻唑衍生物II-2a-b进一步与醇钠、甲醛在甲醇溶剂中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体羟甲基咪唑[2,1-b]并苯并噻唑II-3a-b,然后在II-3a-b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氢化钠和多种卤代烷烃在室温回流得到烷基化咪唑[2,1-b]并苯并噻唑中间体咪唑[2,1-b]并苯并噻唑溴化物II-4a-f。最后不同的咪唑、叁唑类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得到目标分子5-硝基咪唑醚类咪唑[2,1-b]并苯并噻唑化合物II-5a-f、4-硝基咪唑醚类咪唑[2,1-b]并苯并噻唑化合物II-6a-f和叁唑醚类咪唑[2,1-b]并苯并噻唑化合物II-7a-f。(2)咪唑[2,1-b]并苯并噻唑类氟康唑杂合体的制备:以氨基苯并噻唑II-1a-b为起始原料,与溴乙酰苯缩合得到化合物II-2a-b。咪唑[2,1-b]并苯并噻唑衍生物II-2a-b进一步与保护的哌嗪、甲醛在乙醇与乙酸混合溶剂中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中间体哌嗪类咪唑[2,1-b]并苯并噻唑III-3a-b,其进一步脱保护得到化合物III-4a-b。最后不同的叁唑、四唑、苯并咪唑类环氧化物经化合物III-4a-b开环得到目标分子III-5a-l。(3)苯并咪唑衍生的咪唑[2,1-b]并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制备:以取代的氨基苯并噻唑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IV-2a-b,再经威尔斯麦尔反应得到中间体IV-3a-b,其产率为70–74%。在70 ~oC条件下,化合物IV-3a-b与邻二苯胺环化反应得到苯并咪唑衍生物IV-4a-b。再将化合物IV-4a-b分别与不同长度的溴代烷基链及不同取代的苄卤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即可制得咪唑[2,1-b]并苯并噻唑类化合物IV-5-6。(4)席夫碱类咪唑[2,1-b]并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制备:以氨基苯并噻唑II-1a-b为起始原料,与溴乙酰苯缩合得到化合物II-2a-b,这与第二章合成步骤相同。化合物II-2a-b再经威尔斯麦尔反应得到重要中间体咪唑[2,1-b]并苯并噻唑醛IV-3a-b,这与第四章合成步骤相同。中间体IV-3a-b在无水乙醇中用冰醋酸作催化剂与2-氨基噻唑反应得到席夫碱键连的咪唑[2,1-b]并苯并噻唑衍生物V-4a-b。此外,苯并噻唑及苯并咪唑席夫碱衍生的V-5a-d、叁唑及四唑席夫碱衍生的V-6a-d、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的V-7a-b、萘酰亚胺席夫碱衍生的V-8a-d以及5-氟胞嘧啶衍生的V-8a-b均通过类似的合成方法得到。(5)用NMR、IR、HRMS等现代波谱手段确证了合成的新化合物结构。(6)体外抗菌活性测试表明系列II中一些中间体与目标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所测微生物的生长。结果发现,2-甲基-5-硝基咪唑杂合体II-5a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MIC=2μg/mL)分别是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8倍和4倍,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伤寒杆菌(MIC=2μg/mL,MIC=1μg/mL)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均优于诺氟沙星。化合物II-5a能嵌入DNA,进而有效的抑制DNA的复制,从而导致菌株的死亡。分子对接模型结果表明活性分子II-5a与CYP51酶可以通过非共价键发生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化合物II-5a的硝基咪唑中硝基与残基MET-1121发生π-π堆积作用,这有利于化合物-酶络合物的稳定,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化合物II-5a的强抗菌活性。(7)体外抗菌测试表明系列III中大多数化合物显示出好的抗微生物活性,其中咪唑[2,1-b]并苯并噻唑杂合体III-5c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MIC=1μg/mL)与氟康唑相当,对近平滑念珠ATCC 20019(MIC=4μg/mL)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参考药物氟康唑的两倍。对于烟曲霉菌,化合物III-5c(MIC=4μg/mL)也显示出优于氟康唑抑制活性(MIC>64μg/mL)。耐药性测试表明高活性分子III-5c诱导临床菌株产生耐药性的几率低于临床药物氟康唑,并且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抗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III-5c能与DNA形成一种稳定的III-5c-DNA络合物,进而有效的抑制DNA的复制,从而导致菌株的死亡。(8)体外抗菌测试表明系列IV中大多数化合物显示出好的抗微生物活性,其中乙氧基修饰的庚基衍生物IV-5j能有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其MIC值为2μg/mL。ClogP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苯并咪唑衍生的咪唑[2,1-b]并苯并噻唑化合物都是脂溶性分子(ClogP=8.157-12.401)。研究了化合物IV-5j与鲍曼不动杆菌DNA的相互作用。通过与中性红(NR)相互竞争作用得到了化合物IV-5j与DNA的作用方式是嵌入式。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IV-5j能跟DNA回旋酶的GLY 1117残基通过氢键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抑制DNA复制。(9)抗细菌活性研究数据显示出部分目标化合物V-4a-b、V-5a-d、V-6a-d、V-7a-b、V-8a-b和V-9a-d具有中等或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其中活性最强的是目标化合物萘酰亚胺席夫碱衍生的咪唑[2,1-b]并苯并噻唑V-8b,尤其对革兰阴性大肠肝菌标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制浓度为2μg/mL,优于临床药物诺氟沙星。杀菌动力学与耐药性测试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V-8b显示出快速杀菌速率以及极低的耐药性诱导率。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表明高活性分子V-8b能够被人血清白蛋白有效运输。利用紫外光谱和DNA探针探索了高活性目标分子V-8b与大肠肝菌标准菌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V-8b能以嵌入的方式与DNA碱基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络合物,从而影响细菌DNA的复制,起到抑菌作用。本论文共合成咪唑[2,1-b]并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95个,其中新化合物72个,有50个新化合物抑制某些菌的生长能力强于诺氟沙星、氯霉素和/或氟康唑,强活性化合物能快速杀灭细菌且不产生耐药性,同时能够有效嵌入DNA,并能够被人血清白蛋白有效运输。该咪唑[2,1-b]并苯并噻唑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抗微生物药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20)

微生物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我国护士关于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处方内容和处方形式。[方法]运用文献调研法收集有关护士处方权的资料,采用德尔菲法对多所叁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的20名护理专家和18名医疗专家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结果]叁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可以开具呼吸系统3个类别共31种药物;其中建议8个药物独立处方形式,16个药物协议处方形式,7个药物独立/协议处方形式;不建议呼吸内科的护士开具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参与两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程度高,咨询结果可靠。建议经过培训并考核通过的呼吸内科护士可以开具部分呼吸系统药物,不建议开具抗微生物系统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贺凯,刘建新,李荣菲,曹春芽,石丽萍.技巧记忆法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广东化工.2019

[2].焦然,韩世范,曹妍,任红霞,朱瑞芳.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护士处方权内容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9

[3]..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知识[J].湖南农业.2019

[4].焦然.护士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5].姚常房.积极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N].中国人口报.2019

[6].游竣驿.海洋微生物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J].中国高新科技.2019

[7].王冠杰,孙清海,赵斌,王振华.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实施前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9

[8].顾觉奋,郑珩.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微生物药物制剂中的应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8

[9].吴楠,阎欢.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

[10].Maddili,Swetha,Kameswari.咪唑[1,2-b]并苯并噻唑新抗微生物药物研究[D].西南大学.2018

标签:;  ;  ;  

微生物药物论文-贺凯,刘建新,李荣菲,曹春芽,石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