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采掘接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阻力测定,采掘接替,通风系统优化,网络解算
采掘接替论文文献综述
王谦[1](2019)在《徐庄煤矿通风系统与采掘接替的动态模拟及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徐庄煤矿的产能一再提高,矿井采掘由东翼为主转向东西两翼并行,井下需风量急剧增加,显现了矿井通风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单独依靠南风井已不能满足井下通风要求,需在西翼边界新增一风井。为确保改造后的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需要对采掘接替过程中的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论文首先采用气压计基点法对徐庄煤矿通风阻力进行了实测,找到了矿井通风阻力的分布规律,发现主井井筒、回风段阻力较高。然后根据矿井开拓规划和采掘接替计划,针对当前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8种可能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确定了不同采掘布局时各用风地点的需风量。在此基础上,运用《矿井通风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分别对8个方案进行了通风系统网络模拟解算,并综合确定优选方案。结果表明:方案Ⅱ~方案VII的西翼系统阻力超过规程规定的上限,不能作为困难时期的通风系统方案;而方案Ⅰ和方案Ⅷ通过安全、经济、技术比较,综合分析确定为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最优方案。结合选定的最优通风系统方案、难易时期的风机工况,综合节能、初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建设周期短的原则,拟选定FBCDZ-8-№28/2×200k W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作为西风井主通风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可,刘勇,江成玉,张开智,许猛堂[2](2017)在《易自燃急倾斜突出煤层采掘接替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贵州省某矿二采区煤层容易自燃、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急倾斜、走向长度大、巷道围岩条件差的特点,分析了采掘接替系统需要改造的原因与优化设计思路。将一个区段划分为长度200 m的若干块段,解决了煤炭暴露时间长、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服务时间过长的问题。在长兴灰岩中布置3条岩石平巷,实现了2个采煤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面的独立回风,实现了2个错茬采煤工作面连续推进。(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李仁堂[3](2016)在《揭开造假真面目 揪出隐患一箩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贯彻年度监察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年度监察执法计划,河北煤矿安监局决定3月份开展煤矿瓦斯防治和采掘接替专项监察。该局组成了局领导任组长的3个监察组,以瓦斯零超限为目标,采用“双随机”方式,对辖区16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进行了集中式和表格式精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报》期刊2016-05-17)
李思骞,田志民,王社国[4](2014)在《神经网络在采掘接替专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采掘接替计划的自动生成与动态调整,构造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采掘接替专家系统的结构模型。以矿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采掘失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方法,并对专家系统进行优化。该系统不但解决了专家系统获取知识的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等技术实现了专家系统的开发,并与人工编制的采掘计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采掘接替专家系统能够更合理地生成采掘接替计划。(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4年11期)
王汉兴[5](2014)在《矿井采掘关系的开采顺序与采掘接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阐述了煤层间的开采顺序、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采煤工作面的开采顺序、合理开采顺序应满足的要求,采掘接替的配采、采煤工作面接替、采区和水平接替等技术问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杨涛[6](2014)在《达竹煤电调整采掘接替计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启动了2015年至2017年各矿井采掘接续计划重新编制工作。 达竹煤电公司对各矿井以前已定的采掘部署进行了重新调整,着力解决个别矿井采掘接替较为紧张,部分矿井接替过于宽松,回采巷道或备用工作面超前布置(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4-10-01)
李炎平[7](2014)在《理顺加福煤矿采掘接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掘接替紧张是一些生产矿井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加福煤矿常有出现产量忽高忽低的现象,且还有出现掘进进尺高产量低、进尺低产量高的异常现象,这就是我矿采掘接替紧张的一种体现,本文结合2012年1~10月份五个队伍产量进尺完成情况等综合分析造成我矿采掘紧张的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理顺采掘接替关系的对策,为改变我矿的采掘接替关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4年11期)
田志民[8](2014)在《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采掘接替计划对矿井的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采掘计划的编制是矿井生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企业通常采用人工方法对采掘计划进行编制,采用这种方法效率低且合理性较差。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煤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给采掘接替计划的编制提供了支持,能够有效地弥补人工方法的不足。本文首先对人工编制采掘计划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编制采掘接替计划时所考虑的约束条件和接替的优先顺序,然后构造了矿井生产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采掘接替的规则库,最后以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为手段,以VisualStudio2008和SQL Server2005为开发平台,研究并设计了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充分发挥了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的功能,对矿井采掘接替的基本信息与知识进行实时管理,根据采掘接替模型进行推理,通过“与或树”的深度搜索,实现采掘计划的自动生成。随着矿井信息的更新,生成的采掘计划也随之动态更改。系统能够快速地统计矿井的产量和进尺等信息,为采掘计划编制人员提供有效的采掘接替信息,为矿井采掘接替计划的编制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4-05-26)
徐炳亮[9](2013)在《浅析残采矿井的采掘接替》一文中研究指出残采矿井生产条件十分复杂,严重影响储量圈定和巷道工期,采掘接替紧张。通过分析采掘接替影响因素,采取改进工作面布置和回采工艺、增加储量、加大采面采高及推进速度、延长生产时间、合理调整采掘接替顺序等措施,实现了正常接替和安全生产,为资源枯竭矿井提供了一条采掘接替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3年02期)
杨本生,邵文通,刘杰,赵利涛[10](2013)在《矿井采掘接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制矿井生产接续计划是矿井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内容是采掘接替计划。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回采工作面采掘接替模型,确定回采工作面及采煤队的编号方式和特征库内容,其次总结出采掘接替的约束条件集合,使采掘接替的推理过程转变为根据约束条件对工作面的搜索过程,编制出回采工作面采掘接替计划;进而根据采掘接替计划编制巷道掘进接替计划。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实现矿井生产接续计划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及接续方案的优化。(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采掘接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贵州省某矿二采区煤层容易自燃、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急倾斜、走向长度大、巷道围岩条件差的特点,分析了采掘接替系统需要改造的原因与优化设计思路。将一个区段划分为长度200 m的若干块段,解决了煤炭暴露时间长、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服务时间过长的问题。在长兴灰岩中布置3条岩石平巷,实现了2个采煤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面的独立回风,实现了2个错茬采煤工作面连续推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掘接替论文参考文献
[1].王谦.徐庄煤矿通风系统与采掘接替的动态模拟及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李可,刘勇,江成玉,张开智,许猛堂.易自燃急倾斜突出煤层采掘接替优化研究[J].煤炭技术.2017
[3].李仁堂.揭开造假真面目揪出隐患一箩筐[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6
[4].李思骞,田志民,王社国.神经网络在采掘接替专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4
[5].王汉兴.矿井采掘关系的开采顺序与采掘接替[J].黑龙江科学.2014
[6].杨涛.达竹煤电调整采掘接替计划[N].中国煤炭报.2014
[7].李炎平.理顺加福煤矿采掘接替关系[J].低碳世界.2014
[8].田志民.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河北工程大学.2014
[9].徐炳亮.浅析残采矿井的采掘接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
[10].杨本生,邵文通,刘杰,赵利涛.矿井采掘接替模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