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光宇(黑龙江省鸡东县中医院158200)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96-02
【摘要】目的讨论穿山甲中药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性善走窜,活血散瘀之力甚强,有消癥通经之效。
【关键词】穿山甲中药
[别名]鲮鲤甲,鲮鲤角、川山甲,山甲,甲片。
[来源]穿山甲,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片。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亦产湖南、浙江、福建、安徽等地。
[采收炮制]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杀死置沸水中略烫,取下鳞甲,洗净,晒干。炮制时,将穿山甲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即为生穿山甲;取净穿山甲放入炒热的砂子中同炒,不断翻动,烫至泡酥,取出,筛去砂子,放凉,即为炮穿山甲;取净穿山甲,先用砂子烫至鼓起,再用醋淬,取出干燥,即为醋山甲。
[商品规格]商品一般分大甲片、小甲片两种。按颜色又分铁甲(黑色)和铀甲(棕色)。以半透明、不带皮肉者为佳。习惯认为尾部甲片药效大,以广西产品为佳。
[药性]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应用]
1.经闭,癥瘕本品性善走窜,活血散瘀之力甚强,有消癥通经之效。用治血瘀经闭,少腹坠痛,可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通经药同用;用治癥瘕痞块,硬痛拒按,则当配伍鳖甲、大黄、赤芍、干漆等破瘀消癥之品同用。
2.风湿痹痛,中风瘫痪本品能通利经络,透达关节,可用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麻木拘变等症,可与当归、独活、蜈蚣、白花蛇等同用;亦可加入五积散中服用。共通利经络、关节之效,又可用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之症,如《卫生宝鉴》以此配大川乌、红海蛤各二两,为末,每用半两,捣葱白汁和成厚饼,随左右贴脚心,缚定,密室安坐,以贴药脚浸热汤盆中,待身麻汗出,急去药。宜谨避风,自然手足可举。
3.乳汁不通本品通经下乳之效甚佳,为治疗妇女产后乳汁不下的常用药物,单用研末,以酒冲服,谓之涌泉散;临床常与王不留行相须为用;若为肝气郁滞而致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则可配当归、紫胡、川芎、枳实等同用,如《清太医院配方》下乳涌泉散;若气血虚而乳汁稀少者,可配伍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补益气血之品同用。
4.痈疽,瘰疬本品能活血消痈,消肿排脓,对于痈疽肿毒,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已成脓者可使速溃,为治疗疮疡肿痛的要药。疮痈初起未成脓者常配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金银花、白芷、天花粉、赤芍等同用,仙方活命饮;若疮疡脓成不溃,可配伍托毒排脓的黄芪、皂角刺、当归等同用,如透脓散;若用治痰气互结的瘰疬痰核,则须配伍玄参、浙贝母、夏估草等同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痈肿已溃者忌服。
[药论]
1.《名医别录》:“主邪惊啼悲伤……疗蚁瘘。”
2.《本草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古世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谚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穿山甲,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凝为病,皆能开之。”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含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碳原子数26和29的二个脂肪族酰胺、L-丝-L酪环二肽和D-丝-L酪环二肽。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18种元素。16种氨基酸。以及无机物CaO、MgO、Ma2O、K2O。
二、药理作用
1.降低血液粘度作用腹腔注射10%穿山甲水煎液后,能明显延长大鼠和小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毛细管高度,降低血液粘度。
2.抗炎作用腹腔注射给药,穿山甲水提液和醇提液均有明显的抗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作用。
3.常压耐缺氧作用穿山甲中的环二肽VI和VII能够提高小鼠对常压缺氧的耐受能力。
4.抗心肌缺氧作用穿山甲水提液能显著减少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耗氧量。
5.升高白细胞作用灌胃给予穿山甲水提液,能明显升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
三、临床报道
1.治疗卵巢肿瘤用炒穿山甲、醋炒莪术、醋炒三棱、醋炒五灵脂、醋大黄、麝香等治疗8例,取得满意效果。体弱者兼服乌鸡白凤丸或丹栀逍遥散;肿瘤较大、二便困难者兼用大黄甘遂汤。
2.治急性乳腺炎本品用于急性乳腺炎无化脓、破溃者,一般3次肿块就会迅速消散、痊愈。
3.治复发性口疮穿山甲药膜敷口腔溃疡表面。
4.治前列腺增生穿山甲、肉桂制成6:4散剂,一般服药10天左右即可见效。
5.治乳糜尿穿山甲甲片或整穿山甲去内脏置瓦上焙焦,研末,黄酒冲服。
6.治血尿穿山甲珠粉,彻底痊愈,随访一年余未见复发。
7.治手术后出血穿山甲洗净晒干,用植物油炸成黄色,经自然挥发或日晒除去油质,研成细末。用时先将出血处揩干,将止血粉均匀撒在出血部位上,加压包扎,一般可在1~5分钟止血。
四、不良反应
据报道一患者在无适应症情况下,自行服炮甲珠15~20g,几分钟后出现腹胀不饥,不思饮食,次日出现目黄、身黄,肝功能异常。后经中药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199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