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动感知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下文感知,活动感知,用户态
活动感知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滕吉,朱珍民[1](2010)在《一种用户态活动感知计算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感知计算通过提取分析出用户某种状态的复合信息减少用户交互,更好的无缝融合用户当前的上下文信息和周围的情景,从而逐渐成为上下文感知计算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能较为准确表达用户当前整体状态的复合信息概念——用户态,和一套感知、分析、推理其的系统模型。根据模型过滤后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内容更加准确,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10期)
张庆生,齐勇,侯迪,赵季中[2](2006)在《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上下文感知活动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理移动用户在智能空间的活动,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上下文感知活动计算.首先按照上下文的定义,采用元组方法表示移动用户和智能空间,然后根据活动理论基本构成元素和面向客体活动原理来描述用户活动和智能空间的状态变化,最后引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建立起用户活动与智能空间状态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活动计算.该模型可以完整地描述活动分解为动作的过程,还可以根据每种活动的动作链标记用户活动数据,却不需要用户直接参与数据的标记.将该模型的动作状态数与上下文感知经验采样工具(ESM)的动作状态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活动识别准确度比ESM高25%.(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活动感知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推理移动用户在智能空间的活动,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上下文感知活动计算.首先按照上下文的定义,采用元组方法表示移动用户和智能空间,然后根据活动理论基本构成元素和面向客体活动原理来描述用户活动和智能空间的状态变化,最后引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建立起用户活动与智能空间状态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活动计算.该模型可以完整地描述活动分解为动作的过程,还可以根据每种活动的动作链标记用户活动数据,却不需要用户直接参与数据的标记.将该模型的动作状态数与上下文感知经验采样工具(ESM)的动作状态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活动识别准确度比ESM高2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动感知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1].滕吉,朱珍民.一种用户态活动感知计算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0
[2].张庆生,齐勇,侯迪,赵季中.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上下文感知活动计算[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