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联构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动能量回收,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换挡
混联构型论文文献综述
章俨,杨义勇,李亮,李卫兵,吴琼[1](2019)在《双电机混联构型混动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了配备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的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HEV)作为研究平台,该平台可以部分甚至完全解决AMT不连续传输造成的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问题。建立了HEV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分析了AMT降挡的过程和优点,提出了基于规则的降挡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换挡策略比不换挡策略油耗率降低16.8%。(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张付祥,刘再,黄风山[2](2018)在《3T0R类圆钢端面贴标混联机构构型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用于圆钢端面贴标的工业机器人的设计质量,根据成捆圆钢端面贴标的工程应用场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对尺度不确定的候选机构进行比较优选。以备选方案为基础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决策集,分析贴标工作及机构学相关知识,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比较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建立评价指标权重集,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建立模糊评判矩阵,由权重集及评判矩阵得到模糊决策集并对各方案进行排序优选,综合评价结果为RRP4RR> RRRP4RR>RRRRR。圆钢端面贴标混联机构可采用RRP4RR并联机构串接RR串联机构,所应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为贴标机构构型的优选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张国英[3](2018)在《一种新型并联手腕的构型综合、分析及其与Delta混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密切结合国家电子制造和轻工生产的巨大需求,针对智能手机外壳的曲面打磨和印刷电路板的定姿态装配需要,设计了一种新型叁自由度并联手腕,将其串接于四自由度Delta并联机构末端,形成一种新型混联机器人。重点研究了新型并联手腕的构型综合、自由度、运动学性能、动力学性能等,最后对该混联机器人的整体运动学、轨迹规划、样机研制和实验测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构型演变法,设计了一种新型3-RSR(R为旋转副,S为球关节)并联手腕机构。该机构具有2旋转1平移叁个自由度,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对称面,动平台和基座(也称定平台)关于此平面对称,动平台可以绕对称面内的任意直线发生一定范围的连续转动,也可以沿两平台中心连线方向进行一定范围的平移。联合G-K公式和螺旋理论分析了机构的自由度,从几何角度证明了机构的对称性,验证了构型设计的正确性。(2)利用新型并联手腕机构特殊的几何性质,建立了其等效运动学模型,讨论了机构末端(即动平台)在球关节极限摆角约束下的运动奇异;利用叁维切片法分析了手腕末端在实际工作空间内等高度和定偏转角条件下的旋转性能和平移性能。通过定义并联手腕力传递的局部条件系数,绘制了并联手腕在可达工作空间内沿z轴方向不同截面的力传递性能图谱。(3)提出了一种基于Riemann对称空间理论的瞬时速度求解方法。采用Lagrange方程法建立了腕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athematica计算与ADAMS仿真,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利用广义惯性椭球法确定了手腕机构动力学性能较优的工作空间。(4)针对含2级RUPUR传动支链的混联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通过对其中一支RUPUR传动支链杆长进行约束,得到了混联机器人位置解析方程的唯一解。采用蒙特卡洛法绘制了混联机器人的可达工作空间;以运动学为约束条件,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对混联机器人分别进行了关节空间和笛卡尔空间的轨迹规划和运动仿真。(5)研制了含2级RUPUR传动支链的混联机器人样机,并成功应用于PCB的定姿态装配和曲面打磨的运动模拟。通过实验验证了混联机器人运动学理论的正确性和轨迹规划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高惠民[4](2018)在《混联式混合动力耦合系统构型分析(叁)》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2.双模功率分流模式固定传动比利用在固定速比下,两电机转矩与发动机转矩解耦,可作为附加转矩驱动车轮,因此相当于并联构型。并联构型能够在某些工况下提高整车动力性与效率。例如在急加速工况下,为了避免发动机转矩快速变化引起的低效,需要加速的附加转矩由电机来提供,从而保证发动机工作状态缓慢变化。(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与保养》期刊2018年01期)
高惠民[5](2017)在《混联式混合动力耦合系统构型分析(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接2017年第10期)(2)凯迪拉克CT6插电式混合动力ECVT构型凯迪拉克CT6混动系统总功率为335kW,由一台输出功率为198kW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套功率120kW的电机组成。其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6s。电池组为18.4kWh的高压锂电池。由于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纯电续航里程60km,纯电最高时速125km。百公里综合油耗仅2L。凯迪拉克CT6的ECVT构型如图7所示。(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与保养》期刊2017年12期)
鲁岩[6](2017)在《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构型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和传统的串联机床对比,并联机床有较高的刚度重量比、响应速度快、加工精度也比普通的机床要高、而且它的柔性较好,同时也具有机构工作空间狭小、灵活程度低、加工范围窄的缺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混联机床兼有并、串联机床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各自构型的劣势,已成为并联机床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考虑到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在构型方面有着对偶的关系,将二者进行合理的组合,提出一种由空间叁自由度并联机构和二自由度运动平台构成的混联机构新构型,并将该构型作为机床的本体构建了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在此基础上,对其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误差精度等工作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解决了现有并/混联机床在保证刚度前提下刀具摆角受限的问题,有效拓展了刀具的工作空间。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构型设计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并联机构在高刚度下摆角受限的缺点,提出一种由空间叁自由度混联机构和二自由度运动平台构成的五轴联动混联机床构型,运用螺旋理论对机构的运动原理及其自由度进行了分析,利用一种基于螺旋系线性相关性和约束反螺旋概念的判别法对各个驱动杆件的驱动合理性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构型,可实现五自由度运动,且结构合理、并联模块属于少自由度的构型,各杆件运动驱动合理。2、对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运动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闭环矢量法对并联模块进行运动学建模,对刀具位姿参数进行解耦性分析,获得了其位置逆解,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数值法和神经网络法分析机床驱动角的位置正解,基于运动影响系数对速度和加速度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采用数值搜寻法,以位置逆解为条件来求得机床刀具加工的空间。通过mat lab数值算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研究表明,该机床的加工稳定性良好,工作空间相对较大,摆角可达(7)-40~90(8)??范围,且加工过程中未发生奇异点现象。3、对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以驱动分支运动和动平台运动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基础,采用凯恩方法分别对各个驱动杆件和动平台进行动力学建模给出了机床并联模块的动力学方程,对凯恩方程进行求解分析。运用Adams、mat lab等仿真软件对机床进行动力学模拟仿真研究,分析机床各个驱动杆件以及动平台的受力情况,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研究表明机床各个驱动杆受力合理,动平台工作性能良好。4、对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虚拟样机的操作误差进行研究与分析。将机床并联模块的各个驱动支链作为假定的单开支链,采用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建立并联模块的误差模型,求出杆长误差、滑块上铰接点位置误差、动平台铰接点位置误差与机床动平台位置误差的映射关系。经过对模拟仿真算例的运算,分析误差影响因子对机床动平台运动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机床的结构及其尺寸参数符合机械加工的精度需要,动平台的输出误差处于合理范围,该误差模型的创建为该机床的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误差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7-06-01)
秦友蕾,曹毅,陈海[7](2016)在《解耦混联机构的构型综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得到解耦混联机器人构型,基于GF集理论提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耦混联机构型综合方法及其构型法则。首先阐述GF集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其次通过GF集元素组合和转动轴线迁移定理构造混联拓扑结构,并给出机构输入运动副选择原则和解耦分支设计准则,确保了混联机构运动解耦性;然后根据该构型综合原理,完成2T2R四自由度解耦混联机构型综合具体过程;最后,针对所综合的解耦混联机构,运用混联机构末端分析方法求解其机构的自由度,同时求得其雅克比矩阵,验证了该机构的解耦特性,进一步证明了该构型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陈海[8](2016)在《基于螺旋理论的解耦混联/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联机构又称串并联机构,通常为串联机构和并联机构的组合体。设计合理的混联机构,既能有效的结合串联机构和并联机构的优点,又能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对于混联机构的构型综合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缺乏一种系统有效的综合方法;另一方面,混联机构中的并联单元,存在耦合性问题,也给混联机构的应用带来了一定阻碍。本文针对解耦混联机构的构型综合问题,基于螺旋理论提出一种解耦混联机构的型综合方法,旨在解决混联机构的构型综合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分析解耦混联机构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解耦混联机构的型综合原理;针对解耦混联机构中并联单元的型综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螺旋理论的完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原理,并给出了两种型综合原理的具体步骤。(2)完成了解耦混联机构的具体构型工作。首先根据自由度数目将混联机构分为叁、四、五、六自由度四种类型;其次根据输出自由度类型(移动和转动)对四种混联机构再进行分类;最后综合出具有给定自由度数目及自由度类型的混联机构的所有构型。(3)依据提出的完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原理,可以实现对纯移动(2T和3T)和具有一维转动特征(1T1R、2T1R和3T1R)的完全解耦并联机构的型综合,并以叁维移动(3T)完全解耦并联机构和两移一转(2T1R)完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为例,完成了这两类机构的型综合;从完全解耦并联机构输入输出分析的角度出发,实现纯二维转动(2R)解耦并联机构的构型综合,并对具有二维转动特征(2R1T、2R2T和2R3T)的解耦并联机构展开构型综合;最后分析了叁维转动(3R)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的研究现状及其难点。(4)结合综合的解耦混联机构和各类少自由度完全解耦并联机构,根据解耦混联机构型综合原理可获得叁至六自由度解耦混联机构;针对综合的解耦混联机构,对机构的瞬时性进行了分析,对混联机构的自由度奇异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综合的一种混联机构,对机构展开了运动学分析,求得机构的雅可比矩阵,验证了机构的解耦特性,并运用Adams仿真软件验证了该机构的输入输出的一对一线性关系,该机构可应用于装配及柔性检测等领域。(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陈杰[9](2016)在《基于杠杆法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EVT构型的设计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更大,石油是人类使用的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又是一次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需要节约能源降低石油消耗,石油最重要的去向之一就是汽车,需要在汽车技术上进行改进,降低汽车油耗。同时,现在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尾气是污染空气的重要来源,需要改进汽车技术,降低汽车排放。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汽车的油耗和排放。混合动力汽车中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在油耗和排放上有很好的性能,是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热点。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EVT构型进行了以下研究:(1)以杠杆法为基础,在一个发动机和两个电机的前提下,分析了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可能的传动方案,通过分析传动方案的机械点和电机的转速转矩,剔除无效或低效构型。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对大量传动方案进行快速筛选。使用杠杆法分析一种EVT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建立矩阵方程。(2)在MATLAB软件上,建立发动机、电机、电池和车辆动力学模型,为下一步的仿真工作做准备。本文使用全局的能量管理策略——动态规划算法作为整车能量管理策略,本文分析了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和混联混合动力汽车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建立对应的动态规划算法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阐述动态规划优化算法的过程和原理。(3)在MATLAB软件上,使用动态规划算法对输入分配型EVT传动方案进行燃油经济性仿真。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比较各个传动方案的百公里燃油消耗,结合各个传动方案下发动机运行在高效区域的比例,确定最好的EVT传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该EVT传动方案进行参数优化,确定最优的传动参数。(4)在NEDC、UDDS、HWFET和US06四种循环工况下对优化后的传动方案进行燃油经济性性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分析EVT传动方案的运行特点和燃油经济性能。为了验证选取的构型和优化的效果,使用基本参数相同的串联和并联混合动力进行动态规划仿真,研究优化后的EVT传动方案和串、并联结构的燃油经济性性能差异,对比分析EVT传动方案与串、并联结构的运行特点。通过上述研究工作,为EVT构型方案的选择和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对于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盛卫锋,陈海,秦友蕾,曹毅[10](2016)在《基于单开链单元的3T2R混联机器人构型综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少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机构和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构型特点,基于运动螺旋线性无关的原理,以单开链少自由度串联机构为单元,提出了一种系统有效的混联机构构型综合的新方法和单并联、多并联混联机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首先根据螺旋理论构造单开链3T2R五自由度串联机构,其次将并联机构视为一个复合运动单元构型到串联机构中,替代串联机构中运动基相同且连续的运动单元,从而获得3T2R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构型。最后通过运动螺旋的线性组合生成其他混联机构。(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6年03期)
混联构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保证用于圆钢端面贴标的工业机器人的设计质量,根据成捆圆钢端面贴标的工程应用场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对尺度不确定的候选机构进行比较优选。以备选方案为基础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决策集,分析贴标工作及机构学相关知识,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比较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建立评价指标权重集,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建立模糊评判矩阵,由权重集及评判矩阵得到模糊决策集并对各方案进行排序优选,综合评价结果为RRP4RR> RRRP4RR>RRRRR。圆钢端面贴标混联机构可采用RRP4RR并联机构串接RR串联机构,所应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为贴标机构构型的优选提供决策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联构型论文参考文献
[1].章俨,杨义勇,李亮,李卫兵,吴琼.双电机混联构型混动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张付祥,刘再,黄风山.3T0R类圆钢端面贴标混联机构构型优选[J].河北工业科技.2018
[3].张国英.一种新型并联手腕的构型综合、分析及其与Delta混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4].高惠民.混联式混合动力耦合系统构型分析(叁)[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8
[5].高惠民.混联式混合动力耦合系统构型分析(二)[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7
[6].鲁岩.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构型设计及性能分析[D].中北大学.2017
[7].秦友蕾,曹毅,陈海.解耦混联机构的构型综合[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
[8].陈海.基于螺旋理论的解耦混联/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6
[9].陈杰.基于杠杆法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EVT构型的设计与参数优化[D].重庆大学.2016
[10].盛卫锋,陈海,秦友蕾,曹毅.基于单开链单元的3T2R混联机器人构型综合[J].机械传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