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薄膜论文-李玲,阴正源,段俊丽,肖桂娜

银薄膜论文-李玲,阴正源,段俊丽,肖桂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薄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真空热蒸发技术,蝶翅,银薄膜

银薄膜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阴正源,段俊丽,肖桂娜[1](2019)在《蝶翅表面银薄膜的制备及其SERS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商业化蝴蝶翅膀为衬底,采用真空热蒸发技术沉积银薄膜,制备银薄膜/蝶翅基底。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银薄膜/蝶翅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形貌。选择罗丹明6G(R6G)为探针分子,对不同品种蝶翅/银薄膜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进行研究。半定量分析了R6G溶液浓度和银薄膜厚度对基底SERS性能的影响。分别在银薄膜/枯叶蝶和银薄膜/太阳蛾基底表面随机选取十二个不同位置,特征峰604、1349和1507 cm-1处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分别为5. 30%、6. 86%、5. 58%和4. 36%、3. 21%、3. 35%,表明银薄膜/蝶翅基底表面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快乐,连利仙,刘颖,陈静[2](2019)在《氢气泡制备枝晶状多孔钯银薄膜及其催化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氢气泡动态模板法制备了具有多孔枝晶壁的钯银合金薄膜,微米级的大孔和枝晶间的间隙提供了反应过程中的介质传输通道。调节硝酸钯和硝酸银的配比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钯银合金薄膜且研究了银的添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循环伏安(CV)曲线表明钯银合金具有高的催化活性且银的添加可提高单位质量钯的催化活性,其中多孔Pd_(51)Ag_(49)的催化电流密度为0.49 A/mg,是多孔钯的1.47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说明钯银薄膜催化活性的提高可归因于钯银合金形成时银原子进入钯晶格间隙引起的钯电子结构的改变,X射线衍射(XRD)谱图和元素面扫(EM)结果也说明了合金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杜耀鹏[3](2018)在《柔性基底上银薄膜微纳结构及光学性能的温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全世界对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其中就包括了薄膜材料。目前,薄膜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电子器件,这主要是由薄膜材料所具备的优良的力学、电学及光学性质决定的。但是传统电子器件一般是以硅片等硬质材料为基底制备而来,这要求整个器件处于一个变形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之中。所以,这就限制了其在大变形场合中的应用,而柔性电子器件的提出则为解决这一不足提出了新的方案。所谓柔性电子器件,是指以柔性材料作为基底的电子器件,也正因为这样,使它相比传统电子器件具有一些独有的性能,如可拉伸、可压缩、可扭曲甚至可折迭。但是,目前关于高温环境对柔性电子器件影响的研究仍有待深入。这是因为相比于传统电子器件,柔性电子器件中的柔性基底材料的受热形变以及因此引起的应力重分布现象会更加复杂,比如高温诱导柔性材料产生面外形变,进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失效;高温促进去浸润现象的产生以及金属纳米颗粒的生长,进而引起膜结构连续性的破坏以及光学性能的改变等。这些问题对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提出了挑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在其上溅射沉积银(Ag)薄膜,进而得到了“Ag/PDMS”结构。深入研究了温度效应对柔性电子器件的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造成这种影响的各因素进行了讨论,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别利用旋涂法和浇筑法制得玻璃上的PDMS基底和自由支撑的PDMS基底,并对PDMS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形貌及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320摄氏度时,PDMS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形貌的平整;反之,PDMS则会在降温过程中开裂。PDMS开裂后形成碎片的尺寸大小与其厚度呈线性关系,即PDMS越厚,碎片越大,越不容易开裂。PDMS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后减,但仍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附近;直至温度超过320摄氏度,PDMS会发生明显开裂,从而使得弹性模量迅速减小。其次,在PDMS基底上沉积一层银薄膜,研究了“Ag/PDMS”双层膜结构在温度效应下的开裂演化过程,并对开裂后Ag膜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过高时,“Ag/PDMS”结构的开裂发生在降温过程中,并且开裂过程分为明显的四个阶段,包括表面平整、主裂纹的形成、主裂纹交织成网络状结构、网络状结构细化为小碎片;该过程中主裂纹的生长是非连续的,并且主裂纹边缘PDMS与玻璃发生脱层;细化后碎片表面褶皱波长和振幅随银膜厚度呈线性关系;由于碎片结构边缘与玻璃脱层而产生了牛顿环现象,且多发生在碎片结构的边缘区域。最后,对“Ag/PDMS”结构表面由于温度效应引起的纳米颗粒的直径与间距进行观测和统计,并得到了它的透射光谱,研究了该结构在温度效应下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现象。实验结果表明,LSPR的存在,使材料对某些波段光的吸收或散射增强,在光谱中便会形成共振峰。共振峰位置受银纳米颗粒直径和间距的影响:直径越大或间距越小,共振峰发生红移。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直径和间距会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温度越高,纳米颗粒的直径越大,但颗粒间距则受温度、银膜厚度、体系导热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纳米颗粒直径和间距随温度变化的不同趋势会造成不同样品共振峰的蓝移或红移。(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8-06-01)

薛为宁[4](2018)在《超平坦掺铝银薄膜的生长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薄膜由于其拥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内较低的损耗等特点,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及其重要的材料,在许多光电子器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银与常见基片材料(如硅和二氧化硅)的浸润性很差,导致在这些基片上生长出来的银薄膜的粗糙度很高,热稳定性也不好。这些缺陷阻碍了银材料的良好性能的发挥,因此,为了突破银材料在光电器件上的限制,如何改善银薄膜的质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真空热蒸发的手段,经过合理的掺杂,成功生长出了表面平整,热稳定性好的掺铝银薄膜。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制备出来的不同厚度与掺杂浓度的掺铝银薄膜进行了分析,观察其厚度与掺杂浓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与我们制备出的纯银薄膜进行对比。得到的主要结论有:掺铝银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要远低于纯银薄膜,在铝的掺杂浓度为5%-25%的范围内,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掺铝银薄膜的粗糙度将会减小。并且在厚度为5nm-100nm范围内,掺铝银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着厚度的增加几乎没有改变。在热稳定性方面,掺铝银薄膜的表现也优于纯银薄膜,掺铝银薄膜在30分钟的热处理后表面形貌仍未发生明显变化,而纯银薄膜在经过30分钟热处理后发生了很强的凝聚现象。但是,在抗氧化性方面,掺铝银薄膜中的铝更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导致表面析出许多小颗粒。我们采用了在薄膜的表面适当的镀一层铝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了抗氧化性不理想这一问题。在分析了掺铝银薄膜与纯银薄膜表面粗糙度和热稳定性不同的原因之后,本文认为,铝的掺入增加了薄膜生长初期的成核密度,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促进了银的逐层生长,使得两者的生长模式不同,最终导致了它们粗糙度的不同。另外,本文通过有效介质理论对掺铝银薄膜的光学常数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我们得出了结论,随着铝的掺杂浓度的增加,掺铝银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吸收增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慧娟,张东杰,张丛筠,刘亚青[5](2018)在《叁维树枝状银薄膜的可控生长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流置换反应制备了树枝状银纳米薄膜。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硝酸银的浓度,得到了不同形貌、分布和密度的树枝状银薄膜,从而得到了具有不同SERS性能的树枝状银纳米薄膜。选取了具有最佳SERS性能的树枝状银纳米薄膜对罗丹明6G进行了微量检测、再现性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其检测限可达到1×10~(-11) mol·L~(-1),具有优良的再现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樱子,阴正源,肖桂娜[6](2018)在《基于银薄膜/荷叶SERS效应直接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叁聚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荷叶为衬底,结合真空磁控溅射法沉积银薄膜,制备出了一种高效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研究发现银/荷叶基底对婴儿配方奶粉中掺杂的叁聚氰胺(MA)表现出良好的识别能力,而不需作额外的样品预处理.对掺杂不同浓度叁聚氰胺的奶粉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在5~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获得了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根据3σ准则,检测极限估计为1 mg/L.此外,银/荷叶基底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7.64%和10.54%).该方法对婴儿配方奶粉中叁聚氰胺的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且无损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汪敏,赵永富,吴景霞,王合叶,蒋希芝[7](2018)在《基于辐照技术制备的纳米银薄膜表征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银具有高效抗菌防腐功能。为了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抗菌包装材料,通过辐照制备纳米银颗粒,进行聚乙烯(PE)基纳米银薄膜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测定,考察了不同纳米银含量对薄膜材料的透光率、透湿性及机械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银后的薄膜在红外光谱波数1 046cm-1处出现了特征吸收峰;在紫外光谱波长366 nm处产生了特征吸收峰;在温度340℃处出现了特征放热峰。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银后,薄膜材料的透光率降低,透湿性略微下降,机械强度有所增加。综上可知,纳米银颗粒被成功添加至PE薄膜中,且所得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可以满足作为包装材料的要求。本研究为新型抗菌包装材料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欢欢,张学冬,吴庆猛,方应翠[8](2017)在《氧等离子体辐照对纳米银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银具有催化氧化特性,不仅与纳米颗粒的形状、尺寸、结构有关,还与它的氧化程度有关。本文利用真空蒸发镀制备纳米银薄膜,用射频辉光放电产生氧等离子体,辐照银膜,探究了氧等离子体辐照对纳米银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光催化实验中,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以对氨基苯硫酚(PATP)为探针分子,通过PATP的氧化产物对二巯基偶氮苯(DMAB)的特征峰强度,研究氧等离子体辐照对纳米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TFC’1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8-19)

林建平,沈志成,王礼枫,莫小强,关贵清[9](2016)在《不同制备方法下银薄膜的光电学性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磁控溅射和热蒸发的方法,在空白石英基片上室温沉积厚度300 nm的银薄膜样品,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影响.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测,光电学性质应用分光光度计及Van der Pauw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制备方法不同引起银薄膜样品的晶粒择优取向不同,磁控溅射制备的银薄膜(Sputtering Ag)的结晶性能比热蒸发制备的银薄膜(Evaporation Ag)结晶性能好;两种方法制备的银薄膜的光学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可见光和红外光区域,Evaporation Ag的光学反射率比Sputtering Ag稍高,且均超过95%;薄膜的电阻率都接近银块体材料的电阻率,但Sputtering Ag的电阻率为2.6μΩ·cm比Evaporation Ag的电阻率(2.8μΩ·cm)小.(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晓东,吴金蓉,贾莎莎[10](2016)在《无颗粒银导电墨水及高导电率银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酒石酸银为原料、1,2丙二胺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无颗粒银基导电墨水,将该墨水棒涂于玻璃、PET、PI和相纸基板,在加热板上130℃固化5 min获得银膜,通过XRD、FTIR、TG-DSC、FE-SEM和四探针测电阻率方法对合成的酒石酸银粉体、导电墨水和银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导电墨水的分解温度远低于银前驱体的分解温度;在不同基板上的银薄膜表现出不同的形貌和颗粒尺寸,其中相纸基板上的电阻率最低为6.7×10~(–6)?·cm。喷墨打印银线条于PI基板,130℃固化5 min后,银线条宽度约100μm,表面平整光滑且微观组织致密,在柔性印刷方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6年06期)

银薄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氢气泡动态模板法制备了具有多孔枝晶壁的钯银合金薄膜,微米级的大孔和枝晶间的间隙提供了反应过程中的介质传输通道。调节硝酸钯和硝酸银的配比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钯银合金薄膜且研究了银的添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循环伏安(CV)曲线表明钯银合金具有高的催化活性且银的添加可提高单位质量钯的催化活性,其中多孔Pd_(51)Ag_(49)的催化电流密度为0.49 A/mg,是多孔钯的1.47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说明钯银薄膜催化活性的提高可归因于钯银合金形成时银原子进入钯晶格间隙引起的钯电子结构的改变,X射线衍射(XRD)谱图和元素面扫(EM)结果也说明了合金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薄膜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玲,阴正源,段俊丽,肖桂娜.蝶翅表面银薄膜的制备及其SERS活性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9

[2].郭快乐,连利仙,刘颖,陈静.氢气泡制备枝晶状多孔钯银薄膜及其催化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杜耀鹏.柔性基底上银薄膜微纳结构及光学性能的温度效应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

[4].薛为宁.超平坦掺铝银薄膜的生长与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张慧娟,张东杰,张丛筠,刘亚青.叁维树枝状银薄膜的可控生长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8

[6].胡樱子,阴正源,肖桂娜.基于银薄膜/荷叶SERS效应直接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叁聚氰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汪敏,赵永富,吴景霞,王合叶,蒋希芝.基于辐照技术制备的纳米银薄膜表征及性能研究[J].核农学报.2018

[8].李欢欢,张学冬,吴庆猛,方应翠.氧等离子体辐照对纳米银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C].TFC’1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9].林建平,沈志成,王礼枫,莫小强,关贵清.不同制备方法下银薄膜的光电学性质比较[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李晓东,吴金蓉,贾莎莎.无颗粒银导电墨水及高导电率银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6

标签:;  ;  ;  ;  

银薄膜论文-李玲,阴正源,段俊丽,肖桂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