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人际语用学,身份
动态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陈雅[1](2019)在《人际语用学视角看微信朋友圈动态的身份构建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We Chat)作为当下最热门的社交媒体软件之一,早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自微信版本4.0版本出现后,朋友圈的内容就好似一张虚拟多彩的个人身份电子名片,能够反映了人们的兴趣爱好、职业以及文化水平等重要信息,但目前鲜有身份构建研究的学者对朋友圈这张虚拟身份名片进行探究。本文拟以40名大学生个人微信用户为期半年的朋友圈语料为研究对象;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从人际语用学视角探讨身份建构现象。最后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朋友圈动态大学生构建出网络语言的传播者,主流文化的推崇者以及生活休闲的享乐者身份,本文以期能为人际互动与交往一定启示,为人际语用学的应用研究拓宽视野。(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22期)
窦靓[2](2019)在《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背后折射的青年思想动态研究——以“佛系青年”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抖音视频、手游热潮、"佛系青年"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生成、发酵与传播,透视出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存现状,也对主流文化造成了解构与消解。研究基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理论中亚文化与身份认同关系,对"佛系青年"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的文化表征、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对"95后"青年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群体特征、话语体系、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并把握群体思想特点,进而提出教育与引导青年文化的新策略。(本文来源于《高校共青团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洪子昕,郭无筝,白在桥[3](2019)在《动态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的双共振峰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abVIEW测量了杆的频率响应曲线,确认存在2个相近甚至几乎重迭的共振峰.通过拟合理论曲线,比较精确地定出了2个共振频率以及相应的宽度,还研究了悬挂位置以及悬线对共振频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9期)
张军民[4](2019)在《教学因动态生成而灵动——谈体育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是灵动的,倡导课堂"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积极应对动态生成问题,不仅要注重对科学知识的预设,更应该关注动态教学下衍生的生成性内容,悉心呵护学生悄悄燃起的智慧火花,从而更积极有效地拓展和升华课堂教学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7期)
陈岚英[5](2019)在《从语言现象挖掘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富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生命成长,让语文的生命活力融入不断生成的语境资源中。文章结合教学实例,谈了从语言现象挖掘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点的几点尝试。(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24期)
李津铭,张世伟,李雅洁,韩峰,岳泰[6](2019)在《质谱仪高真空动态节流取样阶段气体质量歧视现象的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某种质谱仪在线监控真空设备中的气体成分,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持续不间断等优点,因此被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真空镀膜、真空检漏等各类真空应用技术之中。但是在对被测气体进行连续动态采样分析过程中,存在有因不同气体成分分子轻重不同而导致所测量的气体成分比例数值偏离其真实值的质量歧视现象。致使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同成分气体通过节流通道的传输几率不同,质谱仪的相对电离常数不同,以及分子泵(或离子泵)的实际抽速不同。本文以质谱分析高真空段动态节流取样为研究背景,以节流通道中不同气体传输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种类气体因小孔泻流效应所导致的质量歧视现象开展研究。借助molflow+和OpenFOAM软件,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模拟方法,建立直圆微孔结构模型,分别探讨不同气体在节流结构长径比不同和入口处气体成分比例不同的情况下的流动参量分布及质量偏析现象。结果表明:单一气体成分和不同比例混合气体成分的传输几率对比验证分子流理论适用性,长径比不同的直圆微孔结构模拟验证节流结构尺寸对该阶段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通过质谱仪高真空动态节流取样的蒙特卡罗研究分析,可以在微尺度下剖析气体在该阶段流动特性与气体成分比例或节流结构尺寸比例的相关性,为更好地解决小孔泻流引起的质量歧视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4)
王晓辉[7](2019)在《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中学英语教师外语磨蚀现象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发展包括语言习得和语言磨蚀两个过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语言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不规律、不平衡、不断变化的非线性过程。在语言习得这一过程中,语言技能的发展并非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简单迭加,也并非是从一个语言阶段到达另一个语言阶段的过程,而是一个即存在“进步”也存在“退步”的一个动态过程。语言磨蚀与动态系统理论存在许多交叉点,例如语言磨蚀关键阈值假说和动态系统理论中初始状态的敏感性会对整个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具有一致性。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发展到某一程度会陷入“停滞”状态,系统只有突破这种状态才能继续向前发展,而这种状态就是语言诸多层面上的磨蚀现象。因此语言学习者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去有效缓解语言磨蚀。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对中学英语教师从教之后的语言磨蚀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教师外语磨蚀的内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重点是以下叁个问题:(1)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磨蚀的特征?(2)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磨蚀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什么?(3)如何构建语言磨蚀抑制机制,以减少或防止英语教师的语言磨蚀?本研究以通辽市的四所和贵州的两所初高中在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听课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而对调查对象的英语水平及能力和磨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的有关背景资料、自我评价、行为意识和对待语言的态度、使用语言的频率,以及学习行为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利用SPSS等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其次,针对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和随堂听课调查教师是否注意到自身的语言磨蚀,并通过动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分析语言磨蚀存在的原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一些可以有效减缓语言磨蚀的策略和方法,希望以此能巩固教师的自身外语水平与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使外语教学的质量也能够不断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英语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确有较为明显的语言磨蚀现象发生,磨蚀程度与从教年龄成正相关。语言磨蚀与习得存在“镜像”特征。(2)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磨蚀情况不同,它与教师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且磨蚀过程受临界阈值影响。(3)教师语言磨蚀同时受内因和外因影响,两者相互作用,符合语言发展中的动态过程。(4)初中英语教师的语言磨蚀受到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背景、学习动机、英语磨蚀前水平、受蚀时间、语言接触量、职后培训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磨蚀前水平,受蚀时间和语言接触量是影响教师英语水平的显着性变量。本研究证实了语言磨蚀与心理学中遗忘的规律顺序一致:呈现负加速“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状态。此外,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磨蚀同时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以往针对这种现象的实证研究又进了一步。尽管如此,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此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实验范围覆盖面小(只调查了四线城市的初高中英语教师,不能代表所有初中英语教师的现状)、研究方法尚不够完善、经验不足、以及实证研究中亦存在某些不可控因素。因此,论文针对以后的研究,也提出了一此相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朱培敏[8](2019)在《GaN基HEMT的kink现象和动态电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氮化镓(GaN)具有宽禁带宽度、大击穿电场、高电子迁移率、强抗辐照能力等优异的材料性能,非常适合制备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高频、高压、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如AlGaN/GaN异质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新能源汽车、5G通讯、激光雷达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GaN基HEMT器件却面临严重的电学可靠性问题,如:高温退化效应、栅漏延迟效应、kink效应、动态电阻增大效应等,不利于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相关的几个关键可靠性问题,揭示问题背后具体的物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回顾了GaN基HEMT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电学可靠性问题,然后介绍了GaN材料的基本性质,详细描述了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最后总结了表征器件性能的重要参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AlGaN/GaN HEMT的变温电学特性研究。研究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器件退化的主导因素并非二维电子气随温度减少,而是方块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方块电阻由器件的2DEG浓度与迁移率决定,因此对器件的2DEG的迁移率进行实验提取与理论计算,通过数据拟合发现极性光学声子散射限制的迁移率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下降,是高温下方块电阻增大与器件退化的主要原因。2、AlGaN/GaN HEMT的kink效应研究。通过漏极应力偏置实验,观察到在不同漏极偏置下,两次扫描kink程度表现出显着差异;通过栅极应力偏置实验,观察到开态下,kink程度缓解,半开态下,kink程度增加,闭态下,kink程度不变现象。反向栅极电流导致的kink效应并不显着。结合半导体物理理论提出物理模型:kink效应由GaN缓冲层内类施主型深能级缺陷态对电子的捕获和热电子辅助被捕获电子去捕获行为所导致。3、晶格匹配In_(0.17)Al_(0.83)N/GaN HEMT动态电阻特性研究。搭建了硬转换模型与软转换模型测试系统,研究了晶格匹配In_(0.17)Al_(0.83)N/GaN HEMT器件在不同转换模型下的动态电阻特性。结果表明,在硬转换模型下动态电阻的增大源于表面态捕获电子导致的虚栅效应,在关态下随漏极偏置应力的增加,动态电阻表现出先降低再略有升高的行为,是源于缓冲层中电子的去捕获与捕获效应;在软转换模型下,验证了势垒层中缺陷态为类施主型,且稳定时间有助于动态电阻恢复。(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文龙[9](2019)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动态心电图研究探讨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指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的狭窄病变,却出现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缓的现象,并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溶栓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一些继发因素。其概念最早由Tambe等在1972年对6位患者的造影结果分析后提出并报道。该现象易被临床医生忽略,也会带来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如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死亡。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辅助检查研究,近年来主要聚焦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以及普通十二导联心电图上,却少有关于动态心电图的相关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动态心电图情况,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需要进行研究,来评估该现象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及自主神经功能。并且关于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探讨,近些年有不少,但是其研究均存在争议,并未有统一的定论,大多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补充与验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的患者。根据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随机抽样入选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患者共9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样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9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动态心电图结果,各项血液检验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慢血流现象组与对照组相比,最高心率、SDNN、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高心率及SDNN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动态心电图最高心率及SDNN降低。2.最高心率及SDNN降低可能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3.性别差异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值改变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慢血流生理病理过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杨阳,齐正阳,张珂烨,罗文波[10](2019)在《行为振荡:揭示心理过程动态变化的新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为振荡是心理加工过程中行为反应表现出的周期性动态变化现象,其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以下3个构成因素:重置相位事件、重置事件和目标刺激时间间隔的周期性变化、目标刺激.在注意与知觉领域,研究发现其加工过程出现alpha节律和theta节律的行为振荡现象,为注意和知觉过程的动态变化理论提供了有效的证据补充与支持.同时,注意过程中的行为振荡与神经振荡同源于神经元抑制作用以及知觉过程中后者相位信息对行为反应结果的预测作用,揭示了心理加工过程中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相互影响、同步变化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为振荡现象研究方法的构成因素,随后梳理了近年来注意与知觉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讨论了其与神经振荡的关系.最后基于行为振荡能够揭示心理加工过程的动态变化这一特性,提出未来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Z1期)
动态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抖音视频、手游热潮、"佛系青年"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生成、发酵与传播,透视出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存现状,也对主流文化造成了解构与消解。研究基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理论中亚文化与身份认同关系,对"佛系青年"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的文化表征、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对"95后"青年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群体特征、话语体系、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并把握群体思想特点,进而提出教育与引导青年文化的新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雅.人际语用学视角看微信朋友圈动态的身份构建现象[J].传媒论坛.2019
[2].窦靓.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背后折射的青年思想动态研究——以“佛系青年”研究为例[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9
[3].洪子昕,郭无筝,白在桥.动态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的双共振峰现象[J].物理实验.2019
[4].张军民.教学因动态生成而灵动——谈体育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现象[J].安徽教育科研.2019
[5].陈岚英.从语言现象挖掘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点[J].教师.2019
[6].李津铭,张世伟,李雅洁,韩峰,岳泰.质谱仪高真空动态节流取样阶段气体质量歧视现象的蒙特卡罗模拟分析[C].第十四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7].王晓辉.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中学英语教师外语磨蚀现象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8].朱培敏.GaN基HEMT的kink现象和动态电阻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9
[9].朱文龙.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动态心电图研究探讨及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
[10].杨阳,齐正阳,张珂烨,罗文波.行为振荡:揭示心理过程动态变化的新现象[J].科学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