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豆菌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菌发酵,鹰嘴豆,纳豆芽孢杆菌,纳豆激酶
纳豆菌株论文文献综述
郭晨,汪晓鸽,孔少华,尚紫博,樊一[1](2019)在《双菌株联合发酵提高鹰嘴豆纳豆激酶活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鹰嘴豆为原料,选取两株不同来源的纳豆芽孢杆菌F-2-4和S-15,分别通过单接种和混合接种的方式,制备鹰嘴豆纳豆,并测定其纳豆激酶活力,结果表明:通过混合接种方式制备的鹰嘴豆纳豆的纳豆激酶活力明显高于单接种方式,当F-2-4与S-15接种体积比为1∶1,且接种量为4%时,鹰嘴豆纳豆的纳豆激酶活力达到最高值6 287. 16 UI/g.(本文来源于《轻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俊杰,郭晨,尚益民,刘毅飞,方彩[2](2018)在《鹰嘴豆纳豆优良发酵菌株的筛选与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从五个品牌的纳豆样品及树林土样中分离出27、2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这50株菌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和酪蛋白平板筛选后,分别从土壤和纳豆样品中筛选出了10株和3株共计13株分解酪蛋白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采用这13株菌进行鹰嘴豆纳豆发酵对比,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及纳豆激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的菌株S-18产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3 269.38±52.59)U/g,具有鹰嘴豆纳豆发酵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7期)
高泽鑫[3](2018)在《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豆激酶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溶栓药物。它能够有效减缓血栓的形成,且溶栓作用明显高于同等剂量的尿激酶,同时它也能够通过蛋白水解作用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凝块。本论文从贵州本土特色食品中分离筛选出的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通过对其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包括安全性能、益生性能和发酵性能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析,找到综合性能最好的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通过丙酮沉淀法和反胶束萃取法相结合对粗酶液进行纯化得到电泳纯的纳豆激酶,最后采用多种化学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对纳豆激酶进行酶学改造,并研究其酶学稳定性。首先本实验采用酪蛋白平板法和琼脂糖—纤维蛋白原平板法从贵州本土特色食品的样品中分离出能水解酪蛋白的菌株,并得到78株菌产纳豆激酶的菌株。通过对15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观察,初步判断15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最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筛选得到的15株高产菌株进行纳豆激酶酶活力精确测定。测得菌株GUJN05产酶能力最高,其固态发酵36 h后的纳豆激酶活力达到141.97±0.64 FU/g。然后将15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经16S rRNA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菌株GULR06、GUMN16、GUTU06、GUYZ1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GUB01、GULC07、GUXN01、GUJN05、GUXN04、GUJZ01、GUWB03、GUBN02、GUYR02和GUWB0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N-14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各纳豆产品的生物胺含量在49.09~73.71 mg/kg,其中GUMN16菌株产生物胺含量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贝莱斯芽孢杆菌SN-14作为纳豆激酶的生产菌株,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最终鉴定SN-1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接着采用丙酮沉淀法从发酵液中初步分离提纯纳豆激酶。当发酵液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5时,在0℃下沉淀6 h的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纳豆激酶酶活力回收率为69.7±1.3%,纯化倍数为1.89±0.05。采用反胶束法萃取丙酮沉淀后的纳豆激酶溶液,前萃取的最优条件为:当CTAB浓度为225 mM,叁种助溶剂体积为70%异辛烷/20%正丁醇/10%正己醇;水相中NaCl离子浓度为0.05 M,水相pH为8.5;在25℃条件下萃取25 min,离心后得到含纳豆激酶的有机相,在该条件下前萃取效率达到了75.3±1.8%。反萃取的最优条件为:有机相来自前萃取离心后所得;水相中KCl的盐离子浓度为1.5 M,水相为pH 6;在30℃条件下萃取75 min,离心后得到含纳豆激酶的水相,在该条件下反萃效率为84.7±1.9%。丙酮沉淀后的纳豆激酶溶液经过反胶束萃取分离提纯后,总的反胶束萃取效率为63.8±1.9%,纯化倍数为2.61±0.09。发酵液中的纳豆激酶经过丙酮沉淀和反胶束萃取,整个过程的纯化倍数达到4.93。采用本研究方法分离纯化后的酶溶液经过SDS-PAGE表征发现该方法可以将目标酶提纯至电泳纯,经过NanoLC-ESI-MS/MS测定该酶的氨基酸序列,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纯化后的SN-14菌株所产的酶属于纳豆激酶家族,并将该酶命名为SG14。最后通过测定除去金属离子SG14 NK前后的纳豆激酶含量,得到去离子后的NK酶活力比去离子前的NK酶活力提高了9.17%。K~+、Ca~(2+)、Mg~(2+)、Ba~(2+)和Fe~(2+)对未修饰的SG14 NK酶活力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Fe~(2+)对纳豆激酶酶活力的促进作用最强,酶活提高倍数达到11.3%,其它的金属离子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当Fe~(2+)浓度在10 mM时,SG14 NK酶活力达到最大,相对于原来只用5 mM去促进纳豆激酶活力又提高了16.7%,而相对于没进行化学修饰前的SG14 NK提高了3.1倍。Fe~(2+)和mPEG化学修饰后的SG14 NK与胃蛋白酶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时酶活力达到最高,相对只进行过Fe~(2+)和mPEG修饰后的SG14NK,酶活力提高了1.66倍。在37℃的最佳反应温度下,依次完成Fe~(2+)、mPEG和胃蛋白酶修饰后的SG14 NK的酶活力最高,其NK的酶活力是未经过化学修饰的SG14 NK的7.3倍。SG14 NK的最适pH为8.5,依次完成Fe~(2+)、mPEG和胃蛋白酶修饰后的SG14 NK在pH为3和12时,NK酶活力分别损失9%和15.9%。只有Ca~(2+)和Fe~(2+)能对依次完成Fe~(2+)、mPEG修饰的SG14 NK和依次完成Fe~(2+)、mPEG和胃蛋白酶修饰的SG14 NK酶活力起到促进作用。在冻藏时间达到30天时,未化学修饰的SG14 NK的酶活力损失60.6%、Fe~(2+)修饰后的SG14NK的酶活力损失56.6%、Fe~(2+)和mPEG修饰后的SG14 NK的酶活力损失39.1%、Fe~(2+)、mPEG和胃蛋白酶修饰后的SG14 NK的酶活力损失33.2%。而通过多种化学修饰后的SG14 NK的半衰期时间远高于未修饰的SG14 NK。(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高泽鑫,何腊平,刘亚兵,高冰,李翠芹[4](2018)在《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与发酵纳豆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纤溶活性筛选法从贵州织金农家土制烟熏腊肉中分离到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GULR06,对菌株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GULR06为枯草芽孢杆菌。以黄豆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制备纳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同时考察了发酵过程中纳豆激酶活力和生物量的变化。实验表明:尸胺、腐胺、2-苯乙胺、色胺、精胺、酪胺、亚精胺、组胺都能得到很好的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4 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生物胺总量范围在26.47~72.97 mg/kg之间,对人体不构成任何威胁。54 h时,纳豆激酶的酶活力达到最高,为(5 439.5±149)IU/g、活菌数为13(lg(CFU/g)),此时生物胺总量为(56.18±4.94)mg/kg。(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14期)
杨英歌,谢昕,李荣[5](2016)在《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徐州农家豆豉中筛选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试验采用酪素培养基和纤维蛋白原平板进行筛选,通过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产纳豆激酶能力较强的菌株N148,确认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5期)
孙东方,汪文静,邓旗,王雅玲,孙力军[6](2016)在《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纳豆菌NT-6菌株固态发酵生产抗菌脂肽条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菌脂肽在农业生产、医药和食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效生产是其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BBD)对纳豆菌NT-6菌株固态发酵产抗菌脂肽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麸皮与豆粕的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无机盐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最适固态发酵条件是:10 g固体基质(麸皮7 g、豆粕3 g)、加入适当的无机盐(0.67%的葡萄糖、0.64%的谷氨酸钠、0.15%的硫酸胺、0.10%的磷酸氢二钾)、123.78%含水量、10%接种量、36.75℃、发酵72.4 h,在此条件下,所得抗菌脂肽产量为61.76 mg/g。[结论]利用麸皮和豆粕等基质,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可以高效优化脂肽发酵条件,使脂肽的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6年04期)
孙军德,陈思,杨璐,闫潇,陈璋[7](2016)在《双菌株混合发酵纳豆的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纳豆氨腥味,提高纳豆激酶活力,从工艺条件入手,以纳豆感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的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这3个因素的最佳联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联合条件为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比例1∶5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2h,在此发酵条件下,纳豆口感好,氨腥味明显降低,纳豆激酶活力增大显着,可达8432.003U·g~(-1),与纳豆芽孢杆菌单独发酵纳豆时相比提高53.74%,氨含量降低79.81%。纳豆芽孢杆菌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发酵在保持纳豆原有的保健功效外,还丰富了发酵产生的蛋白酶系,提高了纳豆的营养价值,并解决了纳豆氨腥味浓郁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雪妍,孙玉飞,冯菲,陈晓飞,李锋[8](2016)在《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定高产纳豆激酶菌株Td,分析纳豆激酶的分子特征。利用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Td进行鉴定;并采用MALDI-TOF质谱测定与分析、SDS-PAGE和纤溶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纳豆激酶特性,利用PCR方法扩增纳豆激酶的基因全长。结合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gyr A基因序列、DNA-DNA杂交率等实验结果,鉴定菌株Td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菌株Td发酵产生的纳豆激酶产量可达300 mg/L以上,占发酵液总蛋白的40%以上;纤溶活性达230 U/m L以上;氨基酸序列与subtilisin E的序列相似性最高;基因全长序列为1 143 bp。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Td是一株高产、高活性纳豆激酶的产生菌,具有优良的工业化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杰,葛武鹏,陈瑛,张悦,刘李婷[9](2016)在《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固态发酵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选用超声波和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根据致死率、突变率与诱变剂量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以筛选高产纳豆激酶的优势菌株。实验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超声波45 k Hz、2 80 W,时间60 min,紫外线照射距离30 cm,时间120 s。经多次初筛、复筛,选育出一株命名为BSCZ-4的优势菌株,其纳豆激酶酶活力为原始菌株的1.96倍。对该菌种进行连续20代培养,测得其溶解圈直径稳定在18~19 mm之间,表明该突变株遗传特性稳定。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其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为:魔芋精粉添加量5%、接种量8%,34℃发酵24 h,纳豆激酶活力可达(4 087.83±93.75)U/g。(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谢昕,吕晓腾,黄继翔[10](2015)在《产纳豆激酶菌中抗氧化菌株的多样性分析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纳豆激酶菌株Bacillus sp.中分离筛选具有抗氧化能力的芽孢杆菌菌株,以豆粕为原料,以抗氧化性测试为筛选体系。对筛选得到的12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抗氧化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HFBL261菌株抗氧化力残留最高,对HFBL261的表型形状和16S r DNA序列进行测定,该菌株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5年01期)
纳豆菌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从五个品牌的纳豆样品及树林土样中分离出27、2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这50株菌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和酪蛋白平板筛选后,分别从土壤和纳豆样品中筛选出了10株和3株共计13株分解酪蛋白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采用这13株菌进行鹰嘴豆纳豆发酵对比,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及纳豆激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的菌株S-18产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3 269.38±52.59)U/g,具有鹰嘴豆纳豆发酵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豆菌株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晨,汪晓鸽,孔少华,尚紫博,樊一.双菌株联合发酵提高鹰嘴豆纳豆激酶活力的研究[J].轻工学报.2019
[2].张俊杰,郭晨,尚益民,刘毅飞,方彩.鹰嘴豆纳豆优良发酵菌株的筛选与初步鉴定[J].中国酿造.2018
[3].高泽鑫.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稳定性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
[4].高泽鑫,何腊平,刘亚兵,高冰,李翠芹.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与发酵纳豆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8
[5].杨英歌,谢昕,李荣.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6].孙东方,汪文静,邓旗,王雅玲,孙力军.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纳豆菌NT-6菌株固态发酵生产抗菌脂肽条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6
[7].孙军德,陈思,杨璐,闫潇,陈璋.双菌株混合发酵纳豆的条件优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
[8].王雪妍,孙玉飞,冯菲,陈晓飞,李锋.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鉴定与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6
[9].张杰,葛武鹏,陈瑛,张悦,刘李婷.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固态发酵技术[J].食品科学.2016
[10].谢昕,吕晓腾,黄继翔.产纳豆激酶菌中抗氧化菌株的多样性分析和鉴定[J].发酵科技通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