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词英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许渊冲“叁美论”,意美,音美,形美,辛弃疾
诗词英译论文文献综述
晋妮娜[1](2019)在《许渊冲诗词英译中“叁美论”的体现——以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许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宋词,在文学性和音乐性上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辛弃疾的词作不仅以豪放风格见长,他的婉约词也是别具特色:没有一味哀怨悲悯,而是将一腔爱国情投诸宇宙大自然与山水之中。本文以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许译本为例,分析许渊冲先生的"叁美"理论在宋词英译中的运用和体现。(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和林,何昱仪[2](2019)在《汉诗词英译中“意象美”的再现——以许渊冲英译诗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均为构成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中意象的翻译应充分考虑到原诗的意境和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采取留、增、转以及省略等不同技巧对原诗意象进行再创造,达到原诗意境美的高度再现。同时,以"求同化异""求同省异""求同存异""求同增异"等作为翻译策略,在寻找人类或两族共性的基础上,灵活对待不同点,实现对汉语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美的诠释。(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浩浩[3](2019)在《旅游文本中诗词的英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文旅游文本中常大量引用诗词,对旅游文本英译时不可避免地要对诗词进行翻译。由于中英文旅游文本文体差异较大,且中英文读者对语言审美也不相同,因此翻译时必须重视这些差异。文章比较了中英文旅游文本的文体特点,分析旅游文本中诗词翻译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翰,陈文慧[4](2019)在《汉语古诗词英译的接受度研究——以《登鹳雀楼》《春晓》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调查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研究母语为英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文化的英美人士对汉语古诗词中同一首诗不同译本接受度及原因。问卷结果显示:就整体接受度而言,汉语古诗词英译本在英语读者中接受度相对不高;就译者而言,出自英语为母语译者的译本接受度高于汉语为母语译者译本;就格律风格而言,自由体译本接受度高于格律体译本。(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9期)
赵燕[5](2019)在《从“叁美论”角度赏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以许渊冲的诗词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时五千年而未曾中断且历久弥新的文明,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诗词翻译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外国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国,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叁美论"为理论指导,对其英译诗词进行赏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7期)
杜中秋,刘慧,王苗苗,王清瑶[6](2019)在《“神形兼备”:汉语诗词中迭词的“等效”翻译——以李清照词《声声慢》的叁种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是一门高雅古典的语言艺术,迭词是富含音乐性、形象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现象。由于迭词构成的特殊性及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如何有效将汉语诗歌迭词译为英文成为诗歌翻译的难题。但实践表明,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诗歌迭词是可译的。本文将根据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结合汉语诗词实例《声声慢》叁种译本,探讨汉语诗词中迭词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以实现诗歌翻译的音美、形美、意美"叁美合一"。(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韩春晖,李佳颖[7](2019)在《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先阐述和分析了诗词意象的翻译原则,然后重点对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直译保留原意象、直译加注意象、替换对应意象以及省略原文意象等,将诗词中的意象向译语读者进行有效的传递,并通过借助不同的英译方式,让汉语古诗词的韵味和内涵得以淋漓尽致地显现,进而使外国读者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9年09期)
曾兆东[8](2019)在《汉语古诗词与英译版对比——以晏殊《浣溪沙》和许渊冲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国文化、语言以及文学的精髓,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中国古典诗词在句子结构、音韵、意象方面独具的特点,完美地将其进行英译并非易事甚至不可能。本文将以晏殊的《浣溪沙》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从句子结构和音韵方面进行对比,意在说明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并非不可能,同时也望为中国古代诗词英译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7期)
李佳颖,韩春晖[9](2019)在《古诗词英译中闺怨诗的类型与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古代诗词尤为注重情感,可将人们内心最为真实的感情直观地表达出来,其中离别之愁最为让人魂牵梦萦、牵肠挂肚。作为我国最知名的闺怨诗便能够含蓄地表达出引而不露和哀而不伤的意境。本文从闺怨诗的类型和翻译技巧出发,希望能带给更多读者些许启发。(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9年08期)
陈卿,雷飞,吴佳虹[10](2019)在《习近平讲话中引用的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直到今天仍被广泛使用,习近平在国内外讲话中屡次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巧妙地与会议主题结合,不仅深化了主旨,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诗词的不同译文发现:政治外宣语境下的中诗英译有其不可忽视的独特性,在传达原诗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政治外宣语境下的译文更需要通过连贯的、交际性强的译文跨越不同文化壁垒从而最终达到服务政治意图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5期)
诗词英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象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均为构成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中意象的翻译应充分考虑到原诗的意境和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采取留、增、转以及省略等不同技巧对原诗意象进行再创造,达到原诗意境美的高度再现。同时,以"求同化异""求同省异""求同存异""求同增异"等作为翻译策略,在寻找人类或两族共性的基础上,灵活对待不同点,实现对汉语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美的诠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词英译论文参考文献
[1].晋妮娜.许渊冲诗词英译中“叁美论”的体现——以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许译本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刘和林,何昱仪.汉诗词英译中“意象美”的再现——以许渊冲英译诗词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9
[3].杨浩浩.旅游文本中诗词的英译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4].黄翰,陈文慧.汉语古诗词英译的接受度研究——以《登鹳雀楼》《春晓》英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9
[5].赵燕.从“叁美论”角度赏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以许渊冲的诗词英译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6].杜中秋,刘慧,王苗苗,王清瑶.“神形兼备”:汉语诗词中迭词的“等效”翻译——以李清照词《声声慢》的叁种英译为例[J].内江科技.2019
[7].韩春晖,李佳颖.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探讨[J].南方论刊.2019
[8].曾兆东.汉语古诗词与英译版对比——以晏殊《浣溪沙》和许渊冲英译本为例[J].山西青年.2019
[9].李佳颖,韩春晖.古诗词英译中闺怨诗的类型与翻译策略研究[J].南方论刊.2019
[10].陈卿,雷飞,吴佳虹.习近平讲话中引用的古典诗词英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