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胺酮氟哌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氟哌啶,胃复安
氯胺酮氟哌啶论文文献综述
丁楠,房杨,李冰心[1](2019)在《氟哌啶、胃复安、氯胺酮配伍吗啡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疼作用的比较与麻醉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氟哌啶、胃复安、氯胺酮与吗啡配伍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是否可提高镇痛并减少不良反应与临床意义。方法160例腰段硬膜外腔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为对照组:吗啡2 mg;B组:氟哌啶2.5 mg+吗啡2 mg;C组:胃复安10 mg+吗啡2 mg;D组:氯胺酮30 mg+吗啡2 mg。于术后记录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BC两组镇痛效果与A组无显着差异(P>0.05),D组镇痛效果强于A组(P<0.01)。镇痛时间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②恶心呕吐发生率B、C组明显低于A组(P<0.01)。D组与A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皮肤瘙痒B、C、D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5)。尿潴留B、C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1)。D组与A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氟哌啶与胃复安并不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及镇痛时间,但可明显减少吗啡所致恶性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氯胺酮伍用吗啡可提高镇痛效果,镇痛时间无明显延长,氯胺酮可明显减少吗啡所致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减少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9期)
翠荣[2](2012)在《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剖宫产麻醉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剖宫产麻醉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60例和硬膜外组60例,强化组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静注芬太尼0.1 mg,氟哌啶5 mg,病人入睡后开始腹壁逐层浸润麻醉;硬膜外组选择腰1,2间隙向头侧直管,注入1.25%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合剂内加1:20万肾上腺素5ml试验量,有效果后再给5ml氯胺酮。结果:强化组诱导迅速,节省麻醉时间,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组,使病人相对痛阈下降,逐而提高局麻效果。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剖宫产麻醉有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范淑平,谢忠艳,薛凡[3](2012)在《哌替啶、氟哌啶、氯胺酮肌注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哌替啶、氟哌啶、氯胺酮肌注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病人,1岁以内婴儿肌注DH(哌替啶50 mg、氟哌啶5.0 mg,共3.0 mL)0.2 mL/kg,>1岁以上患儿肌注DHK(哌替啶50 mg、氟哌啶5.0 mg、氯胺酮100 mg,共5.0 mL)0.2 mL/kg,手术即能正常进行。结果心率变化在±20次/min;收缩压波动在1.33~2.66 kPa之间,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心律、呼吸未见异常;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哌替啶、氟哌啶、氯胺酮相配伍,施于肌注复合全麻,具有时间长、副作用小的优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2年09期)
刘崇标[4](2012)在《氯胺酮加杜冷丁和氟哌啶合剂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杜冷丁加氟哌啶(杜氟合剂)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女性,年龄20~40岁,体重50~70 kg乳腺肿物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氯胺酮加杜氟合剂组)30例;对照组(氯胺酮组)30例。观察两组药物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氯胺酮加杜氟合剂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氯胺酮加杜氟合剂组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丁晓维,史兰芃,蒋道猛,徐小艳,周涵[5](2011)在《氟哌啶醇对氯胺酮所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受试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0.33 mg.kg-1氟哌啶醇组(KH1组)和氯胺酮+1.0 mg.kg-1氟哌啶醇组(KH2组)。各组小鼠分别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分析受试小鼠用药前后在白箱停留的时间。结果 NS组、K组、KH1组和KH2组白箱停留时间基础值分别为(157.38±68.75)(,197.78±90.16)(,190.11±127.47)(,244.00±127.88)s,戒断24 h后分别为(316.25±263.52)(,337.44±152.92)(,324.44±172.61)(,317.56±165.85)s;与基础值相比,K、KH1组戒断24 h后有精神依赖作用(P<0.05),KH2组戒断24 h后无明显的精神依赖作用(P>0.05)。结论氟哌啶醇可干扰氯胺酮所致小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提示其可能有减弱氯胺酮精神依赖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1年12期)
丁晓维,刘晴晴,王波,张一肖,宋致静[6](2011)在《氟哌啶醇对氯胺酮镇痛、催眠作用及学习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氯胺酮(ketamine,Ket)是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非竞争性阻断剂。具有确切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但有引起躁动、精神症状和影响心血管系统等不良反应。氟哌啶醇(haloperidol,Hal)是酰苯类药物,选择性阻断多巴胺D2样受体,临床上常与哌替啶或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局部麻(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高文龙[7](2010)在《氟哌啶 氯胺酮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2006年3月—2009年9月将氟哌啶-氯胺酮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2岁。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手术种类:普外科24例,泌尿外科20例,骨科16例。手术时间最长3h,最短(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0年22期)
胡玉红,侯加法,恽时锋,田小芸,周森妹[8](2006)在《氯胺酮与氟哌啶复合麻醉用于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氯胺酮、氟哌啶应用于兔麻醉后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并进行麻醉效果评价。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氟哌啶组(KD组);氯胺酮组(K组)。KD组以(100 mg氯胺酮+5 mg氟哌啶)/kg体重肌内注射;K组以100 mg氯胺酮/kg体重肌内注射,均进行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于麻醉后15 min时抽取耳中央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评价麻醉效果、记录持续时间、死亡率。结果KD组麻醉前与麻醉后15 min时比较:酸碱度(pH)、碱剩余(BE(B))差异有显着性(P<0.01);标准碳酸氢盐(SB)、细胞外液缓冲碱(Beecf)、氧饱和度(SO2)差异有显着性(P<0.05)。K组麻醉前与麻醉后15 min时比较: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有显着性(P<0.01);SB、Beecf、BE(B)差异有显着性(P<0.05)。KD组与K组在麻醉后15 min时比较:实际碳酸氢盐(HCO3ˉ)、总二氧化碳(TCO2)差异有显着性(P<0.01);Beecf BE(B)总血红蛋白(THBc)差异有显着性(P<0.05)。KD组的麻醉效果为优75%、良25%、差0%,死亡率0%,麻醉有效时间(45±5)min。K组的麻醉效果为优0%、良31%、差69%,死亡率0%,麻醉有效时间(20±5)min。结论用氯胺酮、氟哌啶联合应用于兔麻醉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胡玉红[9](2005)在《兔氯胺酮—氟哌啶复合麻醉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人类各种疾病发生发展十分复杂,要想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及防治机制,被称为“活的精密仪器”的实验动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新西兰兔由于个体的种种特性及优势,而被我院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外科实验。但是,兔的麻醉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一方面是可供选择的麻醉药物较少(如常用的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现已在市场上难以购到;氨基甲酸乙酯由于其自身的毒性,现已逐渐被淘汰),特别是我院所用的麻醉药品均是临床外科中人用的麻醉药,缺乏专门用于兔的麻醉药品;另一方面有关麻醉药对兔生理机能的影响现在还知之甚少。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种理想的兔复合麻醉方法,并探讨复合麻醉对兔麻醉效果及其生理机能的影响。 实验Ⅰ 兔氯胺酮与氟哌啶复合麻醉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目的是观察应用不同细合的氯胺酮与氟哌啶对兔复合麻醉效果。方法:4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即Ⅰ(50mg氯+2.5mg氟)、Ⅱ(50mg氯+5mg氟)、Ⅲ(75mg氯+2.5mg氟)、Ⅳ(75mg氯+5mg氟)、Ⅴ(100mg氯+2.5mg氟)和Ⅵ(100mg氯+5mg氟)组,分别肌肉注射,通过观察麻醉出现时间(以动物自然倒下、睫毛反射及角膜反射减弱为有效指标)、麻醉维持时间(以麻醉过程平稳、胸腹式呼吸、肌肉完全松弛及钳夹趾间组织偶尔可引起趾蹼反射为有效指标)、麻醉苏醒时间(以头抬起、肢体躁动及有痛感为有效指标)进行麻醉效果的评价(优:术中无肢动行为;良:术中曾有影响手术操作的肢动活动;差:术中肢体乱动,手术无法进行;死亡率:从手术开始至术后24h内有无死亡为有效指标)。实验结果显示,Ⅰ、Ⅱ细麻醉效果差,麻醉维持时间短,分别为37±3min和42±3min。Ⅲ细麻醉效果良,麻醉维持时间为40±3min。Ⅳ、Ⅴ、Ⅵ细麻醉效果优;但Ⅴ组麻醉维持时间较短(42±5min),Ⅵ组虽麻醉维持时间长(75±5min),但却有死亡;Ⅳ组(75mg氯+5mg氟)·kg~(-1)术中肌肉松弛,无肢动行为,麻醉维持时间在45±5min,无死亡发生。结论:Ⅳ组(75mg氯胺酮·kg~(-1)+5mg氟哌定·kg~(-1)的麻醉效果最好,可满足45min左右的手术实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5-11-01)
高延军,田淑梅,张延辉[10](2002)在《阿托品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氟哌啶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自1989-08至今,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阿托品复合小计量氯胺酮,氟哌啶行镇痛术千余例,现报告系统观察的70例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 镇痛组70例,另以相同条件的70例为对照组,均为初孕妇。镇痛组均用阿托品0.5mg、氯胺酮15~20mg、氟哌啶1(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02年02期)
氯胺酮氟哌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剖宫产麻醉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60例和硬膜外组60例,强化组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静注芬太尼0.1 mg,氟哌啶5 mg,病人入睡后开始腹壁逐层浸润麻醉;硬膜外组选择腰1,2间隙向头侧直管,注入1.25%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合剂内加1:20万肾上腺素5ml试验量,有效果后再给5ml氯胺酮。结果:强化组诱导迅速,节省麻醉时间,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组,使病人相对痛阈下降,逐而提高局麻效果。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剖宫产麻醉有较好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胺酮氟哌啶论文参考文献
[1].丁楠,房杨,李冰心.氟哌啶、胃复安、氯胺酮配伍吗啡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疼作用的比较与麻醉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翠荣.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剖宫产麻醉体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
[3].范淑平,谢忠艳,薛凡.哌替啶、氟哌啶、氯胺酮肌注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2
[4].刘崇标.氯胺酮加杜冷丁和氟哌啶合剂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
[5].丁晓维,史兰芃,蒋道猛,徐小艳,周涵.氟哌啶醇对氯胺酮所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1
[6].丁晓维,刘晴晴,王波,张一肖,宋致静.氟哌啶醇对氯胺酮镇痛、催眠作用及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
[7].高文龙.氟哌啶氯胺酮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J].基层医学论坛.2010
[8].胡玉红,侯加法,恽时锋,田小芸,周森妹.氯胺酮与氟哌啶复合麻醉用于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
[9].胡玉红.兔氯胺酮—氟哌啶复合麻醉的实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10].高延军,田淑梅,张延辉.阿托品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氟哌啶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