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战争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战争性纪念性空间,历史事件,场所精神,方向认同
战争性论文文献综述
樊昀,丁山[1](2019)在《战争性纪念性空间的场所精神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社会经济文化日趋增长的当下,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战争性纪念性空间作为贯穿人类发展史的物质载体之一,是传达人类群体或是个体记忆的情感空间,承载了人类的希望和苦痛。在人们不断提高对战争史实关注的同时,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缅怀历史的同时反面衬托和平的珍贵。本文以珍珠港纪念馆为例,剖析战争性纪念性空间的空间形态和序列所传达的精神体验。借以总结当下全球国际之间战争性纪念性空间中可以接纳融合的设计手法。(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期刊2019年02期)
赵晓敏[2](2019)在《论《大武歌诗》的非战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武歌诗》是《诗经·商颂》当中一组诗歌,诗歌内容以武王伐纣为背景,体现出周人崇尚礼仪的主导思想,与其他战争诗相对比,突出了偃武修文的思想倾向。(本文来源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策,蒋建新,杜娟,王海燕,高洁[3](2016)在《基于冲击伤诊治思考——非战争性爆炸的防护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平时期,由于爆破作业、恐怖袭击以及易爆危险品失控性爆炸,可造成严重的爆炸伤亡事故。回顾近十年来,严重爆炸事故在国内呈逐渐增多趋势,而爆炸冲击伤作为现场人员致死、致残的主要致伤原因,虽已引起国内医学界关注,但针对爆炸冲击伤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诊治水平的渐进提升方面,对于爆炸冲击伤的防护研究虽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数据,但在防护材料、防护装备以及防护策略的理论跟进和深度挖掘上亟待加强。笔者从冲击伤诊治角度反思了对冲击伤防护措施的现实需求,并结合冲击伤防护材料与装备研发现状,探讨了非战争性爆炸防护策略的精准性和适配性。这对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尚无法杜绝爆炸事故发生条件下,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李菲[4](2013)在《“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的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嘉绒墨尔多腹地丹巴县太平桥乡叁岔沟为空间背景,在清乾隆大小金川之战迄今26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追索当地民间"跳枪锅庄"仪式的产生、演变与当代复兴,以此考察一个由战争性迁徙造就的面对面社区中,身处族群、文化、宗教等多重边缘的人们,如何在历史进程中通过仪式表述的对抗与整合来调整认同、重构社群。(本文来源于《中外文化与文论》期刊2013年02期)
李菲[5](2011)在《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的个案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岔沟:历史与空间一、金川之战后羌族屯军的徙入与跨族群社区的形成丹巴县叁岔沟位于藏彝走廊中部大渡河上游支流小金川流域,是墨尔多神山东面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亦为今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与小金县的交界地带。历史上这里是"嘉绒十八土"之小金赞拉土司属地,亦即嘉绒墨尔多腹地。清乾隆年间着名的大小金川之战就发生于此。清乾隆年间的小金川之战①由金川弹丸之地而起,历来穷兵黩武之诟病,但客(本文来源于《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期刊2011-10-21)
王晓慧,李清亚,宋瑞华,蔡红霞,李家凤[6](2009)在《战争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1战争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1.1发病特点有些患者是在创伤性事件发生的当时发病,而有些患者则是在战前出现了PTSD。有研究显示一些患者在战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受到PTSD的折磨,尤其是在上了年纪以后,一旦健康状况恶化,工作不顺心、失业,或者家庭出现问题(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9年02期)
叶卫平[7](2006)在《论建立应对战争性和非战争性突发事件的共同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逐步建立应对战争性突发事件和非战争性突发事件的共同平台,既有利于节省应战与应急的资源,更有利于提高快速反应的效率。这种平台主要有共同的预案平台、人力调度平台、物力调度平台、组织平台。文章建议把国防动员委员会这个应对战争性突发事件的机构的功能扩大到非战争性突发事件,在它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动员委员会”,成为我国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共同组织平台。(本文来源于《军事经济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雪菲[8](2005)在《两个人的战争:“性福”生活为何渐行渐远》一文中研究指出情侣们可以充分挖掘各自的性潜力,但需要双方的努力与配合……男女之问的性结合,不仅创造了生命,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人间无与伦比的美和快乐。不过,婚姻固然为男女双方的性要求提供了满足的可靠性,但是现实的婚姻生活中,夫妻间性的满足程度却是大相径庭的。如果夫妻生活中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等诸因素的影响,致使夫妻中的某一方的性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婚姻提供给夫妻的"性满足的可靠性"就会发生动摇,而性不满足导致的性冲突就会给男欢女爱的浪漫情欲(本文来源于《伴侣(A版)》期刊2005年08期)
宋华,黄正东,赵育新,陈文敏[9](2005)在《现代战争性群体心理应激与防御应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现代战争性心理应激与防御应对,以期促进我国现代战争性心理防御系统的构建与启动,进而提高现代战争性群体心理应激的防御应对效能。根据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动力学理论、生物学应激理论、控制理论,研究探讨了:(1)现代战争性心理应激的六元素定义;(2)现代战争性两大心理应激源;(3)战时参战军人和社会群体各自的叁大心理应激表现;(4)心理应激的两种应对策略;(5)防御应对的叁大资源和五大系统。提出的对现代战争性心理应激定义的界定与防御应对框架体系的初步构建设想,为丰富我国现代战争条件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及提高管理效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任凤鸣[10](2005)在《试析未来作战中我军官兵可能面临的战争性心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作战中,我军将面临各种战争性心理问题。加强对战争性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对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战争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武歌诗》是《诗经·商颂》当中一组诗歌,诗歌内容以武王伐纣为背景,体现出周人崇尚礼仪的主导思想,与其他战争诗相对比,突出了偃武修文的思想倾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争性论文参考文献
[1].樊昀,丁山.战争性纪念性空间的场所精神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
[2].赵晓敏.论《大武歌诗》的非战争性[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杨策,蒋建新,杜娟,王海燕,高洁.基于冲击伤诊治思考——非战争性爆炸的防护策略[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6
[4].李菲.“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的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
[5].李菲.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的个案考察[C].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2011
[6].王晓慧,李清亚,宋瑞华,蔡红霞,李家凤.战争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J].武警医学.2009
[7].叶卫平.论建立应对战争性和非战争性突发事件的共同平台[J].军事经济研究.2006
[8].雪菲.两个人的战争:“性福”生活为何渐行渐远[J].伴侣(A版).2005
[9].宋华,黄正东,赵育新,陈文敏.现代战争性群体心理应激与防御应对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
[10].任凤鸣.试析未来作战中我军官兵可能面临的战争性心理问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