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诱导论文-张铉哲,李媛媛,李璐,陈梅,姜萌

抗病诱导论文-张铉哲,李媛媛,李璐,陈梅,姜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诱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抗病诱导剂,β-氨基丁酸(BABA)

抗病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张铉哲,李媛媛,李璐,陈梅,姜萌[1](2019)在《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β-氨基丁酸(BABA)、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J)4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最佳药剂和适宜浓度,将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4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无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4种抗病诱导剂处理能够导致马铃薯植株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和产量增加,且随浓度增加,晚疫病抗性增强,其中BABA诱导抗病效果最好,适宜浓度为50μg·mL-1,防效为64.8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化学杀菌剂相比,BABA与杀菌剂混合处理效果更好,晚疫病最终防效高达81.28%,产量为2 911.08 kg·(667 m2)-1。以上结果说明:BABA能够较好地诱发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田间防治推荐将化学杀菌剂与抗病诱导剂BABA联合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9期)

黄衍焱,张凌荔,马先锋,赵继群,He,Ping[2](2019)在《拟南芥广谱抗病蛋白RPW8.2通过多个亚细胞器协同调节其诱导的抗性和细胞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RPW8.2是从拟南芥生态型MS-0中克隆得到的一个对白粉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基因,该蛋白的表达受白粉菌的诱导,特异的锚定于吸器外质膜(extra-haustorial membrane,EHM)上。其介导的抗性反应包括SA的积累、PR基因的升高、H_2O_2的积累、胼胝质的沉积和HR反应,但产生抗性的机制依然没有明确。前期研究发现RPW8.2含有2核定位信号和3个核输出信号,笔者通过融合外源核定位信号或核输出信号的方式,发现RPW8.2在细胞核中启动抗性,在细胞质中诱导细胞死亡。然后以RPW8.2中核质穿梭相关信号为节点,分别从N端或C端进行截短,发现RPW8.2 C端在细胞质内诱导细胞死亡且N端含有多个抑制原件。深入研究发现两个决定RPW8.2定位于吸器的元件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关键位点。另外,通过对RPW8.2 C端转基因材料的研究发现,叶绿体的降解是启动细胞死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证实衰老相关基因AtWRKY53、AtSAG13、AtRPS17和AtRBCS参与并调节了RPW8.2的抗性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RPW8.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尉春雪,苏浩天,张晓宇,何文菡,郑大柽[3](2019)在《外源水杨酸对草地早熟禾抗褐斑病的诱导与抗病基因PR1和NPR1的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抗褐斑病的诱抗效果,本研究将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Midnight)分为3组,用0.05 mmol·L~(–1) SA和立枯丝核菌进行处理,测定草坪草发病率、病情指数,计算诱抗效果,同时检测相关抗病基因PR1、NPR1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SA可以显着(P <0.05)降低草地早熟禾褐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褐斑病的诱抗效果最高达53%。在喷施SA及接种后,抗病基因PR1和NPR1相对表达量均显着(P <0.05)升高。(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张,潘晓华,魏赛金[4](2019)在《植物诱导抗病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诱导抗病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因其对环境无毒无害、稳定、抗病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应用。通过对植物诱导抗性、诱导因子和一般特点进行归纳,并从组织病理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植物诱导抗病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周茜茜[5](2019)在《苹果轮纹病激发的SA特异性诱导表达基因MdWRKY40的抗病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轮纹病是苹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可危害苹果的枝干和果实,给苹果产业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中国苹果产区每年因苹果轮纹病造成的损失高达50亿元。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其中一个主要功能与植物的抗病有关,在植物的抗病反应调控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到目前为止,虽然WRKY转录因子在拟南芥、烟草等模式植物中已有较深入研究,但对于调控苹果对轮纹病抗性的苹果基因组WRKY转录因子的筛选与鉴定,国内外仍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转基因苹果愈伤组织和拟南芥为材料,并利用原生质体转化、接菌等技术,鉴定MdWRKY40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来阐明MdWRKY40基因在苹果抵御轮纹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苹果的抗病机制以及培育抗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红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克隆得到MdWRKY40基因的全长CDS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苹果MdWRKY40与白梨PbWRKY40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dWRKY40蛋白与拟南芥AtWRKY4、AtWRKY40蛋白都包含5个β折叠,都含有一个C_2H_2锌指结构和一个WRKYGQK保守结构域,并且该保守结构域横跨整个β2折迭。2.分段克隆得到MdWRKY40的启动子序列,转化苹果原生质体并用SA处理,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序列特异性响应SA,并且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序列对SA响应能力不同,当核酸序列增加到2000 bp时,对SA的响应能力最强,为未经SA处理的11.5倍,但对SA进行响应的具体顺式作用元件需进一步探究。3.在‘嘎拉’组培苗的根、茎、叶中,0.5 mM的SA强烈诱导了MdWRKY40基因的表达,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 h时表达量最高。外源SA处理可以提高苹果叶片对轮纹病菌的抗性,发病率由92.59%降到了79.26%,病程相关蛋白基因MdPR2、MdPR5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4.超表达MdWRKY40基因苹果愈伤组织接种轮纹病菌3 d后发现病斑扩展面积显着低于对照,由26.44cm~2降到了8.68cm~2,病程相关蛋白基因MdPR2、MdPR5、MdPR8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普通‘王林’愈伤组织,提高了苹果愈伤组织对轮纹病菌的抗性。沉默苹果愈伤组织中的MdWRKY40基因后发现病斑扩展面积无显着变化,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抗性无显着影响,但降低了病程相关蛋白基因MdPR2、MdPR4、MdPR5、MdPR8的表达量。5.异源表达MdWRKY40基因的拟南芥叶片接种苹果轮纹病菌后,与对照相比,发病率低,发病症状轻,野生型拟南芥发病率达到了77.5%,而两个转基因株系发病率只有21.5%和17.4%,病程相关蛋白基因AtPR1、AtPR3、AtPR4的表达量升高,提高了拟南芥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抗性。6.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MdWRKY40后显着抑制了拟南芥主根的伸长,培养7 d后两个转基因株系主根长度分别是野生型拟南芥的39.9%和43.1%,培养10 d后主根长度分别是野生型拟南芥的58.5%和55.4%,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AtTAA1及生长素运输相关基因AtPIN1、AtPIN2的表达量显着降低。7.利用MdMPK6过表达苹果愈伤组织,并诱导纯化MdWRKY40蛋白,Pull down试验结果表明MdWRKY40蛋白与MdMPK6蛋白互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王其,陈小洁,顾双月,张欣悦,杭天露[6](2019)在《杜仲内生拮抗细菌DZSY21诱导玉米抗病基因表达变化的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杜仲内生拮抗细菌DZSY21可在玉米中稳定定殖并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试验从基因水平上对内生拮抗细菌DZSY21诱导玉米产生抗病性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内生拮抗细菌DZSY21处理玉米后不同生长时间段叶片的总m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Fold change≥2且FDR<0.01为标准,挑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显示:以处理0 h作为对照,处理12 h时有2 4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278个,下调基因1 135个;处理24 h时有73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38个,下调基因199个。在此基础上,根据DEGs功能注释分类,在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与抗病相关的基因,最终获得267个抗病基因。处理12 h筛选得到218个基因,主要涉及脂质转移蛋白、MATE转运蛋白及LysM受体蛋白激酶等26个抗病途径;处理24 h获得71个基因,主要涉及异黄酮还原酶、纤维素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GLK转录因子及ACC氧化酶等30个抗病途径,其中不同处理时间段内重复基因23个。上述结果表明,将杜仲内生拮抗细菌DZSY21引入玉米,可调节玉米叶片中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寻找抗病基因及其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旺,陈佳莹,王春台,刘新琼[7](2018)在《水稻诱导抗病基因OsAAA1启动子构建体的遗传转化与诱导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sAAA1基因是一个具有诱导抗性的新基因,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很强的抗性。为了研究OsAAA1的功能和抗病机理,本实验室前期构建了OsAAA1的诱导型启动子载体PPR1b-ADH-OsAAA1。该诱导型启动子能显着降低由于抗性基因的表达而引起的对植株农艺性状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该载体转入水稻愈伤组织,通过分子鉴定获得了阳性植株。对阳性植株进行稻瘟病菌的诱导表达,并通过qPCR检测OsAAA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型启动子融合载体PPR1b-ADH-OsAAA1成功受到稻瘟病菌的诱导,OsAAA1的表达量显着上升。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OsAAA1的功能和抗病机理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1期)

张彦东,胡文瑾,李永才,毕阳,张婷婷[8](2019)在《Trichothecium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对苹果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诱导抗病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后24 h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研究其对苹果果实青霉病的抑制效果,并通过生化方法进一步揭示了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的部分诱导抗病机理。结果表明,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能有效抑制损伤接种P. expansum苹果青霉病的扩展,其中以150 mg/mL 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第5天病害程度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29.5%。进一步研究表明,150 mg/mL 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显着提高了贮藏期间果实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的活力(P<0.05),同时提高了果实组织中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进一步推断出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可通过促进苯丙烷代谢、提高抗性相关酶的活力和抗性物质的积累而增加果实的抗病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王其,陈小洁,顾双月,张欣悦,杭天露[9](2018)在《杜仲内生细菌DZSY21诱导玉米抗病基因变化的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杜仲内生细菌DZSY21可在玉米中稳定定殖并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因此,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上对DZSY21诱导玉米产生抗病性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DZSY21处理玉米后不同生长时间段叶片的Total m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Fold Change≥2且FDR<0.01为标准,挑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显示,以接种0h作为对照,接种12h时有2 4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278个,下调基因1 135个;接种24h时有73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38个,下调基因199个。在此基础上,根据DEGs功能注释分类,在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最终获得267个抗病基因,其中重迭基因23个。处理12 h时筛选得到218个基因,主要涉及脂质转移蛋白,MATE转运蛋白及lysM受体蛋白激酶等26个抗病途径;处理24 h时获得71个基因,主要涉及异黄酮还原酶,纤维素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GLK转录因子及ACC氧化酶等30个抗病途径。上述结果表明杜仲拮抗内生细菌DZSY21引入玉米,可调节玉米叶片中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寻找抗病基因及其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彭洋,杨书珍,张美红,程运江,彭丽桃[10](2019)在《橙子果皮诱导抗病组分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前期研究发现的毛霉诱导脐橙果皮产生的抗病性红色物质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分析其对柑橘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50~200μg/m L质量浓度下,红色物质组分对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落生长和菌丝生物量增加表现出很强的剂量依赖型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色物质处理改变了菌丝细胞壁几丁质结构与分布,降低了几丁质含量;破坏了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了细胞膜总脂质含量和麦角固醇含量,影响了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说明红色物质作为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新型柑橘采后安全保鲜剂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抗病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RPW8.2是从拟南芥生态型MS-0中克隆得到的一个对白粉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基因,该蛋白的表达受白粉菌的诱导,特异的锚定于吸器外质膜(extra-haustorial membrane,EHM)上。其介导的抗性反应包括SA的积累、PR基因的升高、H_2O_2的积累、胼胝质的沉积和HR反应,但产生抗性的机制依然没有明确。前期研究发现RPW8.2含有2核定位信号和3个核输出信号,笔者通过融合外源核定位信号或核输出信号的方式,发现RPW8.2在细胞核中启动抗性,在细胞质中诱导细胞死亡。然后以RPW8.2中核质穿梭相关信号为节点,分别从N端或C端进行截短,发现RPW8.2 C端在细胞质内诱导细胞死亡且N端含有多个抑制原件。深入研究发现两个决定RPW8.2定位于吸器的元件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关键位点。另外,通过对RPW8.2 C端转基因材料的研究发现,叶绿体的降解是启动细胞死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证实衰老相关基因AtWRKY53、AtSAG13、AtRPS17和AtRBCS参与并调节了RPW8.2的抗性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RPW8.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1].张铉哲,李媛媛,李璐,陈梅,姜萌.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蔬菜.2019

[2].黄衍焱,张凌荔,马先锋,赵继群,He,Ping.拟南芥广谱抗病蛋白RPW8.2通过多个亚细胞器协同调节其诱导的抗性和细胞死亡[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尉春雪,苏浩天,张晓宇,何文菡,郑大柽.外源水杨酸对草地早熟禾抗褐斑病的诱导与抗病基因PR1和NPR1的表达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4].李张,潘晓华,魏赛金.植物诱导抗病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物灾害科学.2019

[5].周茜茜.苹果轮纹病激发的SA特异性诱导表达基因MdWRKY40的抗病功能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9

[6].王其,陈小洁,顾双月,张欣悦,杭天露.杜仲内生拮抗细菌DZSY21诱导玉米抗病基因表达变化的转录组学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9

[7].张旺,陈佳莹,王春台,刘新琼.水稻诱导抗病基因OsAAA1启动子构建体的遗传转化与诱导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18

[8].张彦东,胡文瑾,李永才,毕阳,张婷婷.Trichothecium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对苹果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诱导抗病机理[J].食品科学.2019

[9].王其,陈小洁,顾双月,张欣悦,杭天露.杜仲内生细菌DZSY21诱导玉米抗病基因变化的转录组学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彭洋,杨书珍,张美红,程运江,彭丽桃.橙子果皮诱导抗病组分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J].食品科学.2019

标签:;  ;  ;  ;  

抗病诱导论文-张铉哲,李媛媛,李璐,陈梅,姜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