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雕刻论文-樊超

陵墓雕刻论文-樊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陵墓雕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朝陵墓石刻,雕刻艺术,细节刻画

陵墓雕刻论文文献综述

樊超[1](2017)在《浅析南朝陵墓雕刻的细节刻画与整体性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在这一百多年间,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时期,南朝就是这四个朝代的总称。南朝,不仅是分裂、纷争不断、黑暗混乱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的大发展时期。由于历史学上将东吴、东晋和南朝并称为六朝时期,所以南朝的陵墓石刻也被称之为六朝石刻,乃是南朝的皇帝陵墓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3期)

王静[2](2012)在《中国陵墓雕刻艺术的研究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和生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人们热爱生命、赞美生命,惧怕死亡、憎恨死亡。而生命是暂时的,有了死亡才更能体现出所谓的生命的价值。不管是西方墓地还是东方陵墓都是人类对生死这个永恒命题的物质化体现,当然其中也包括陵墓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研究,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于生死的独特观点。(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21期)

沈璃[3](2011)在《南朝陵墓雕刻与当时文化、科技、民俗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的形成,有着中原文化南移的传承、文学艺术理论的导向、绘画风格的互动关系、地域风俗的潜在影响、科技进步的直接作用等诸多因素,成为探讨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直接或间接成因研究领域的一个方面。(本文来源于《艺术学界》期刊2011年02期)

袁炯[4](2011)在《浅谈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的天人合一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陵墓雕刻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造型法则和历史使命,它背后的天人合一精神使其或寓巧于拙、或寓动于静、或虚幻灵异,使得大自然中的冥冥力量守护着其不灭的灵魂。(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1年02期)

王文权[5](2008)在《丧葬文化中的陵墓雕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之一就是有着民族特色的丧葬文化。这一民间文化延续千年的传统礼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时代与人民。在时代精神与博大的哲学及宗教信仰的相互交织中,丧葬文化背后的陵墓雕刻也丰富多彩,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与民族文化。(本文来源于《延安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徐伟[6](2008)在《静穆中的伟大——丧葬文化下的唐代陵墓雕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上千年的文明,更重要的是这一文明在千年历史演进中从未中断,也正是这种连续性缔造了中国文明的多样性。其中,较为独特的是繁缛的丧礼和持久的厚葬文化。芸芸众生从(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08年05期)

沈璃[7](2007)在《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之技法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的形成,固然有着时代、地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雕刻技法成因亦为不可缺少的内在因素之一。石材的选择,雕刻制作的程序,雕刻方法的运用,相关技术的操作,技术水平的高低,雕刻工匠的传承及不同的知识背景,均对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沈璃[8](2007)在《南朝陵墓雕刻之生态环境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雕塑的环境观,对当今公共景观雕塑的规划、设计、制作等,应当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与陵墓总体建制的形成,其“依山而建”、“藏风得水”的环境观,表明南朝陵墓石刻造型形成与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互为因素。墓葬礼制规定下的南朝陵墓石刻造型,其墓葬建制的设计理念、空间形制、尺度的确立等等,充分显示出传统生态观念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雕塑》期刊2007年01期)

沈璃[9](2006)在《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师推荐语:江苏南京及丹阳今存的南朝陵墓雕刻,是中国雕塑史的重要遗存。本文的作者沈璃是个雕塑家,又从事美术史论的研究。其博士论文首次运用风格分析的方法,从中国新石器时代到汉代带翼鳞神兽、石柱、碑碣,探讨其民族的继承渊源,又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进行比较,探索其对埃及、希腊、波斯等地带翼石狮、建筑柱式的关系,还从图像上进行排比讨论,说明南朝陵墓石刻有明确的民族传承。而当时正处在海上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其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波斯的影响是显着的。本文通过分析南朝陵墓雕刻具体造型形式与风格特征,探讨石刻形式与丧葬之间的关系,解读其背后的技术成因,进一步明确(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馆》期刊2006年02期)

张耀[10](2005)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与陵墓雕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与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熟自秦汉,鼎盛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无论是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都已相当发达且自成体系,这些建筑以土木砖石为主材,尤其将砖木的材料特性发挥运用到了极致,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品格风貌。比较而言,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发展则始终游移在宗教与皇权桎梏之间,由于精神的灌输胜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与现实生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 成为宗教皇权的特殊工具,生存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刻的发展都带有明显的封建统治集团意志的烙印。(本文来源于《雕塑》期刊2005年03期)

陵墓雕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死亡和生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人们热爱生命、赞美生命,惧怕死亡、憎恨死亡。而生命是暂时的,有了死亡才更能体现出所谓的生命的价值。不管是西方墓地还是东方陵墓都是人类对生死这个永恒命题的物质化体现,当然其中也包括陵墓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研究,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于生死的独特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陵墓雕刻论文参考文献

[1].樊超.浅析南朝陵墓雕刻的细节刻画与整体性效果[J].艺术品鉴.2017

[2].王静.中国陵墓雕刻艺术的研究与讨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2

[3].沈璃.南朝陵墓雕刻与当时文化、科技、民俗之关系[J].艺术学界.2011

[4].袁炯.浅谈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的天人合一精神[J].丝绸之路.2011

[5].王文权.丧葬文化中的陵墓雕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

[6].徐伟.静穆中的伟大——丧葬文化下的唐代陵墓雕刻[J].艺海.2008

[7].沈璃.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之技法成因[J].大连大学学报.2007

[8].沈璃.南朝陵墓雕刻之生态环境观[J].雕塑.2007

[9].沈璃.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J].中国美术馆.2006

[10].张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与陵墓雕刻探究[J].雕塑.2005

标签:;  ;  ;  

陵墓雕刻论文-樊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