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陕西省宝鸡市十里铺中学李红梅

新课标要求:“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并通过实践探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不仅道出了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更从实践层面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拓展了广阔的创新空间。要求教师要善于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巧妙地设置教学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数学现象,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氛围中体验数感,领悟理趣,进而自主能动的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学习生活化。

一、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创设生活化情景,归根结底是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教学智慧的形象呈现。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关键在于教学情景的创设和生活现象同数学问题的契合与对接。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如下方法设置数学生活化情景:

1、故事法。在学习平面的概念时,我以故事情景引入: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除了七十二变的本领,他还有一项绝技你知道吗?即翻筋斗。他的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可是他后来偏偏栽在这独门绝技上,是怎么回事?(没有翻出如来佛的手心,被压在五指山下,受了五百年的磨难)。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数学问题。如果把如来佛的手掌看做是一个平面,把孙悟空翻筋斗的轨迹看做一条直线,能说明直线与平面各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兴致勃勃,热烈讨论)。依据表象讨论:“十万八千里”足以说明距离之远、之长,“翻不出”说明手掌之大。进而得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学生从中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了直线的“直”和平面的“平”。

2、演示法。在学习“菱形”、“矩形”、“长方形”概念时,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衣帽架做演示,让学生在观察衣帽架变化过程中角、边的变化引起的形状的变化,从演示中悟出这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规律和特性,自己归纳出定义。受演示的启示,有的学生从阳光从门头窗射进的投影,发现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正如衣帽架变化一样包含着特殊四边形的数理妙趣。

3、猜想法。如在学习“平行线间的距离”时,我让学生从无限延伸的中宝铁路路轨的生活表象受到启发:让他们猜想夹在铁轨中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学生的猜想多种多样:有的说用测量的方法可以实证;有的逆向思维:如果不一样长,火车会脱轨;也有同学悟出枕木和铁轨然导出“平行四边形间的距离”这一概念,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的思维互感跃迁过程。

4、操作法。在认识“字母能表示什么”时,我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摆正方形,在操作中探究:摆6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摆40个需要多少根?100个呢?摆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从中找出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理解和体会字母的符号功能。

5、游戏法。认识圆的集合定义,我组织学生做套圈游戏,有意让学生围成正方形的队形,游戏开始后,有的同学提出异议,认为这样比赛不公平,理由是投掷的距离远近不一,建议围成圆形队形。教师适时引出圆的集合定义,学生在此情景中,对圆的集合定义产生了逼真的感受。

6、设疑法。即设置趣味问题情景,让学生透过生活现象,探究数学问题。在学习“立体图形展开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一只蚂蚁要爬上一个树桩去寻找食物,如果把树桩看成一个圆柱体,你能为它选出最短路程吗?在学生求解困难时,我引导学生尝试把立体图形上的问题转化到平面图形上来研究,学生豁然顿悟,找到了最佳选择。

7、悬念法。即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让学生告诉其中两角的度数,让老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都一一猜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都想知道其中奥秘,老师抓住教授新知识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探求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使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

二、创设生活化情景的几点体会。

创设生活化情景的目的绝不是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在于以生动鲜活的生活现象昭示或蕴藉数学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动学生参与亲历亲为的体验,激励学生自我发现数学奥妙,丰富学生的表象富集,活化知识链接。

(一)推波助澜,激趣导学,让学生爱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建立丰富直观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促动跃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生活意境中探求和发现数学问题,彻悟其中奥秘。而设置情景的重要作用在于点燃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打消遥不可及的畏惧感,建立“我能”、“我行”的自信,进而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融入自主探究、尝试、创造的实践活动而乐此不疲。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巧设情景,才能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践、乐于创造,使数学课堂情趣盎然,活力涌动,让学生爱学乐学。

(二)操作探究,体验感悟,让学生做数学。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积极创设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境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让数学的学习走进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进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只有参与才能得到发展。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激励发现,整合链接,让学生说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以外,我还常常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大胆猜测,积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多动口,把发现的问题与数学概念对接起来,激励学生准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历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践创新,让学生用数学。

生活空间是数学活动最大的实践基地,数学课堂向生活延伸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只有把生活问题的解决引入课堂,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去构建数学,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大大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标签:;  ;  ;  

浅谈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