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评林论文-杨海峥

史记评林论文-杨海峥

导读:本文包含了史记评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史记》,汉学教育

史记评林论文文献综述

杨海峥[1](2015)在《从《史记评林》到《史记读本》——作为教材的《史记》与日本汉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日本汉学教育中重要的教科书,《史记》对日本的教育乃至日本的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各个时期教育体制的不同以及不同读者群的需要,使《史记》在日本的刊刻和传播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史记》在日本的传播和接受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期日本汉学教育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5年04期)

贺诗菁[2](2012)在《《史记》文学评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一般认为,《史记》的文学价值被真正发现,《史记》被作为文章典范来阅读学习是自明代开始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凌稚隆辑《史记评林》,李贽以《史记》为五大部文章之一以及金圣叹的《史记》评点在这当中起了重大作用。笔者又在时间上前溯后延,概述自汉至清的《史记》文学性研究历程,得出如下结论:自汉以来,对《史记》文学性的研究,发端于对《史记》文章特点的认识,其后又零星而渐进地评论了《史记》文章的气势、辞藻的典雅、文句的优美、人物形象的生动、场景的逼真等方面,使之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深刻地体悟到《史记》的文学特质。尤其是在明代万历初,凌稚隆集历代研究之大成,而有《史记评林》。王世贞为之作序,将《史记》评定为“良史至文”,把《史记》的文学价值提高到与史学相并的程度。其后,李贽将《史记》与其他文学着作并列,以其为五大部文章之一。进而,金圣叹打破习惯的界限,列其为才子书之一,提出前无古人的惊人见解,引起文史学者的剧烈争议。至此,对《史记》文学性的认识经量变而达到质变,《史记》的文学经典的地位逐步形成。凌稚隆和金圣叹二人通过其着作的流传,其对《史记》文学性的评述,也为时人及后人的相关研究起了推波助澜之力。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史记评林》问世前,对《史记》文学性的发现历程:在唐以前,很少有人从文学角度来研究评论《史记》。古文运动兴起后,《史记》的文学性才逐渐为更多人所关注,到宋、金时,开始出现一些论其语词和史论文评的专着。到了明代,《史记》的价值被重新发现,人们认识到《史记》作为文章典范的重要意义,从文章着眼点评《史记》渐成趋势,产生了许多评点类着作。第二章首先论述了《史记评林》的撰写与刊印情况,接着介绍了书中评语的大致概况,最后详细分析了《史记评林》的评点内容。第叁章主要讨论的是金圣叹的《史记》文学评点。首先,金圣叹以才子书论《史记》,这是《史记》研究中的新起点。此外,他又从写作方法,写作目的,《史记》与史传、小说的比较,《史记》论赞,阅读接受这五个方面来点评史记。从批评方式来看,则主要有以下叁种:总评与夹批结合、比较以及联系。第四章首先评价了《史记评林》在《史记》研究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着重讨论了从凌稚隆到金圣叹,《史记》的文学经典的地位逐步形成的过程。第五章论述了《史记评林》和金圣叹的《史记》文学评点在当时及后世的流传及影响。(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06-04)

朱志先[3](2011)在《从凌稚隆《史记评林》看明代《史记》评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范文静[4](2011)在《《史记评林》文学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万历年间,由乌程人凌稚隆辑校的《史记评林》,广采万历四年以前各朝各代《史记》研究的经典性文献,网罗上百家分属不同思想流派的评点者之精华,其间渗透进凌氏本人的真知灼见,是一部近代以前《史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史记评林》百叁十篇的众多评点中潜藏着丰富的、极具文学色彩的评点,然而今人尚未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评林》的文学价值未得到应有的彰显。本文着眼于对《史记》文学性评点的提取。主要从《评林》评点《史记》的字句用法、篇章结构和叙事特色入手,对《史记评林》的文学价值作一个系统的研究。《史记评林》中存在不同评点者对同一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评价,以及不同评点者对不同文本却又存在大量相似的评价,本文通过对这类评点的把握深入探求司马迁的创作真意,完成从评点内容到文本创作的完整解析。本论文着重引用西方叙事学理论,结合《史记》文本,论述《评林》对《史记》叙述视角、非叙事性话语和叙事时间的研究,试图证明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明清时期既已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本土特色,实不落后于西方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期刊2011-05-17)

卜鑫[5](2011)在《从《史记评林》看明代学者的《史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是《史记》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水平上看,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却一直没有受到学者的重视。评论是明代学者研究《史记》的最大特色,而凌稚隆的《史记评林》又是明代学者评《史记》之集大成者,从中可以一窥明代学者的《史记》研究情况。基于这样的设想,本文试图从《史记评林》入手,来分析明代学者《史记》研究的特点、趋向和水平。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史记评林》概论,分为叁节:第一节主要概述明代学者《史记》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明代前期是《史记》研究的苍白期,中后期是《史记》研究的兴盛期;第二节主要介绍凌稚隆及《史记评林》编撰的背景;第叁节介绍《史记评林》的内容与编撰体例。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文学评论、史学评论、考证《史记》叁个方面来论述明代学者的《史记》研究。第二章文学评论,主要从篇章结构、语言艺术、叙事技巧、审美追求、文段分析五个方面来分析明人评论《史记》的文学价值。第叁章史学评论,主要从《史记》书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叁个方面具体分析学者的史学评论,此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考证《史记》,主要从史实考证和旧注纠补及文字名物考释叁方面来分析明代学者对《史记》的考证。最后是文章的结语,总结明代学者在《史记》研究上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周建渝[6](2010)在《从《史记评林》看明代文人的叙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评林》诸家评点中"文章之法"与"叙事之法"两种批评焦点的并行运用,或可被视作叙事文学批评史上从传统的"文章之法"向"叙事之法"转变的过渡性特征。它后来发展成为金圣叹、毛纶及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那样较为成熟的"叙事之法"。其中对于《史记》"正体"、"变体"之分判,体现出明代评点者对于叙事文文体性质的关注,亦显示出他们对于何为"正体"、何为"变体"有着自觉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正"、"变"分判中,确立了传统叙事文写作之典范,此为明人评点《史记》在文学批评意义上的重要贡献。由于这样的发现和关注,《史记》作为传统叙事文之典范,其文学性质及意义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史记》所代表的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及其性质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史记评林》在传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周录祥[7](2010)在《《史记评林》上栏内容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凌稚隆《史记评林》一书正文部分的上栏汇集了历代《史记》研究者对《史记》的评论和阐发,有助于对史文、史实的理解,也可借以考察历代《史记》研究的概况,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同时,上栏也包括许多凌稚隆对《史记》的研究、阐述,可以考见凌氏的史记研究情况。(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朱志先[8](2009)在《凌稚隆《史记评林》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凌稚隆是明代万历时贡生,嗜好《史记》,他汇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研究《史记》的优秀成果,撰成《史记评林》。此书并非明代的一些摘抄、评点本可比,它不仅收录了历代研究《史记》的精华,且其间亦渗透着凌氏的真知灼见。此书为后世研究《史记》在内容、体例和版本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不能因其名为《评林》,就否定凌稚隆研究《史记》的成就以及《史记评林》的史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09年04期)

李黎[9](2009)在《《史记评林》之《项羽本纪》评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评林》的评点特色在于:注重篇章结构,点出叙事技巧,讲究字法,并追求"如在目前"的审美效果,而这些正是《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特质。明代评点者将《史记》作为文学作品和文章典范来阅读,对后世的小说评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李黎[10](2009)在《《史记评林》之《项羽本纪》评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凌稚隆《史记评林》中《项羽表纪》评点内容的细读和分析,认为《史记评林》的评点特色在于:注重篇章结构,点出叙事技巧,讲究字法,并追求"如在目前"的审美效果。而这些正是《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特质,因此认为明代评点者将《史记》作为文学作品和文章典范来阅读,对后世的小说评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史记评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术界一般认为,《史记》的文学价值被真正发现,《史记》被作为文章典范来阅读学习是自明代开始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凌稚隆辑《史记评林》,李贽以《史记》为五大部文章之一以及金圣叹的《史记》评点在这当中起了重大作用。笔者又在时间上前溯后延,概述自汉至清的《史记》文学性研究历程,得出如下结论:自汉以来,对《史记》文学性的研究,发端于对《史记》文章特点的认识,其后又零星而渐进地评论了《史记》文章的气势、辞藻的典雅、文句的优美、人物形象的生动、场景的逼真等方面,使之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深刻地体悟到《史记》的文学特质。尤其是在明代万历初,凌稚隆集历代研究之大成,而有《史记评林》。王世贞为之作序,将《史记》评定为“良史至文”,把《史记》的文学价值提高到与史学相并的程度。其后,李贽将《史记》与其他文学着作并列,以其为五大部文章之一。进而,金圣叹打破习惯的界限,列其为才子书之一,提出前无古人的惊人见解,引起文史学者的剧烈争议。至此,对《史记》文学性的认识经量变而达到质变,《史记》的文学经典的地位逐步形成。凌稚隆和金圣叹二人通过其着作的流传,其对《史记》文学性的评述,也为时人及后人的相关研究起了推波助澜之力。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史记评林》问世前,对《史记》文学性的发现历程:在唐以前,很少有人从文学角度来研究评论《史记》。古文运动兴起后,《史记》的文学性才逐渐为更多人所关注,到宋、金时,开始出现一些论其语词和史论文评的专着。到了明代,《史记》的价值被重新发现,人们认识到《史记》作为文章典范的重要意义,从文章着眼点评《史记》渐成趋势,产生了许多评点类着作。第二章首先论述了《史记评林》的撰写与刊印情况,接着介绍了书中评语的大致概况,最后详细分析了《史记评林》的评点内容。第叁章主要讨论的是金圣叹的《史记》文学评点。首先,金圣叹以才子书论《史记》,这是《史记》研究中的新起点。此外,他又从写作方法,写作目的,《史记》与史传、小说的比较,《史记》论赞,阅读接受这五个方面来点评史记。从批评方式来看,则主要有以下叁种:总评与夹批结合、比较以及联系。第四章首先评价了《史记评林》在《史记》研究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着重讨论了从凌稚隆到金圣叹,《史记》的文学经典的地位逐步形成的过程。第五章论述了《史记评林》和金圣叹的《史记》文学评点在当时及后世的流传及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记评林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海峥.从《史记评林》到《史记读本》——作为教材的《史记》与日本汉学教育[J].文学遗产.2015

[2].贺诗菁.《史记》文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

[3].朱志先.从凌稚隆《史记评林》看明代《史记》评点[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

[4].范文静.《史记评林》文学价值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1

[5].卜鑫.从《史记评林》看明代学者的《史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6].周建渝.从《史记评林》看明代文人的叙事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周录祥.《史记评林》上栏内容浅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

[8].朱志先.凌稚隆《史记评林》探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

[9].李黎.《史记评林》之《项羽本纪》评点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10].李黎.《史记评林》之《项羽本纪》评点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史记评林论文-杨海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