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志社,乡村文化振兴,农村社会事业,李少君
乡村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2019年“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乡村诗歌征集活动圆满结束》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3日,丰收节当日,2019年"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乡村诗歌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戴军,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来自北京、山东、浙江、湖南等省、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有关同志和获奖代表(本文来源于《农民文摘》期刊2019年10期)
李少君[2](2019)在《展现农民精神面貌 推动乡村诗歌更好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诗人朋友们: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诗刊》社向2019"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乡村诗歌征集活动的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这次活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举办,意义重大。这次征集特别强调征稿对象是农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又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本文来源于《农民文摘》期刊2019年10期)
瓦楞草[3](2019)在《张铎诗歌对于乡村的投入与疏离》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对于乡村的叙抒是诗人挥之不去的情结,近期,阅读宁夏诗人张铎的《叁地书》时发现,其诗歌对乡村的热烈情感在诗中鲜明凸显,诗集中很多诗歌流露出诗人对于乡村的投入疏离,这使我们看到诗人对于乡村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张铎对乡村的深厚情感衍生其诗歌的潜在制导系统,并(本文来源于《华兴时报》期刊2019-09-12)
衣志坚[4](2019)在《诗歌满乡村 梦想梦开花》一文中研究指出有这样一个小山村:地处八百里燕山深处的小褶皱里,一沟溪水、两列青山,方圆不足十里,人丁不过五百。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巴掌大的穷山沟里,先后走出了4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11位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产生了刘章、刘向东、刘福君叁位中国当代着名诗人和散文家刘芳,出版了89部诗文集,被文学界称为"上庄诗派"。近几年,这个小山村也因此不断被外界知晓,并正在向以诗歌文化产业为主导的"诗歌小镇"的目标发展着。(本文来源于《河北画报》期刊2019年09期)
魏文轩[5](2019)在《论余秀华诗歌中的乡村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乡土诗人,乡村是余秀华诗歌中的特有场域。诗人致力于通过乡村意象的描绘以及乡村意境的建构,表达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余秀华诗歌中的乡村意象,可以归纳为乡村农事物象、乡村生活环境以及乡村生命意象。诗人对乡村意象的建构大致包括色彩的多样化、修辞的陌生化以及结构的连续性。究其原因,这与诗人残疾的身体、人生经历以及诗歌主张有关。(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0期)
李莉[6](2019)在《被遗弃的乡村家园——20世纪美国诗歌的田园传统与现代化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地理转型、文化转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伊丽莎白·毕肖普和约翰·阿什贝利考察了现代化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失落、矛盾和选择。受现代性裹挟和影响,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造成大量乡村家园的被弃。美国现代诗歌中的风景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又回归乡村的历史变迁,既揭示了美国人对以乡村家园为代表的乡土文化和伦理的热爱,对前现代时期田园牧歌式乡村生活、家庭、经济模式的留恋,对城市化负面后果的担忧,也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对现代化科技进步和城市生活的接受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美国现代诗歌的这种矛盾心理彰显了现代性的内在张力和多重性。(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林倩怡[7](2019)在《海子与叶赛宁乡村诗歌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与中国诗人海子在诗歌创作之中有大量关于乡村的书写。本文将目光投向这两位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诗人,从他们乡村生活的体验、所处的转折的时代背景分析他们乡村诗歌的异同点。(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5期)
张德明[8](2018)在《城市地理、乡村经验与现代性情绪——论横行胭脂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横行胭脂的诗摆在我面前,有旧作,有新章,都带着炙手可热的生命灵性和个人体温。展卷阅览,不觉心澜层起,久久难以平复。横行胭脂的诗用灵性十足的话语、思想与情绪以及融杂的意象,不断刷新了我的现实理解和诗歌想象,使我觉得非说点什么才能缓解受诗歌冲击所产生的兴奋、紧张与压力。时近一学期末,杂务缠身,种种煞尾性工作此起彼伏,本想随意摘章录句写点感悟性的文字,用一些华美的语言将原诗的某些意蕴和情思再度铺陈和演绎一遍,只求心间纷(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闫慧芳[9](2018)在《浅析四十年代诗歌中的乡村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十年代的中国时局动荡,许多诗人将创作视角对准乡村,或描绘田园风光,或揭露农村社会的深重苦难。下文以四十年代诗歌为立足点,考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中乡村意象的不同呈现类型。(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山泽琳,宗绪昌,姜莎莎,高雅东[10](2018)在《“乡村诗歌”唱响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期2天的第叁届"诗探索·春泥诗歌奖"颁奖典礼及诗歌朗诵会、第叁届"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于8月23日在平度正式拉开帷幕,全面展现乡村诗歌艺术发展成果和诗歌之美,研讨乡村诗歌发展动向。"在平度举办的这场‘国字号’乡村诗歌活动根植平度乡土文学沃土,影响力与号召力日益扩大",平度市文广新局局长刘成爱(本文来源于《青岛画报》期刊2018年09期)
乡村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诗人朋友们: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诗刊》社向2019"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乡村诗歌征集活动的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这次活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举办,意义重大。这次征集特别强调征稿对象是农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又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2019年“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乡村诗歌征集活动圆满结束[J].农民文摘.2019
[2].李少君.展现农民精神面貌推动乡村诗歌更好发展[J].农民文摘.2019
[3].瓦楞草.张铎诗歌对于乡村的投入与疏离[N].华兴时报.2019
[4].衣志坚.诗歌满乡村梦想梦开花[J].河北画报.2019
[5].魏文轩.论余秀华诗歌中的乡村意象[J].名作欣赏.2019
[6].李莉.被遗弃的乡村家园——20世纪美国诗歌的田园传统与现代化进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林倩怡.海子与叶赛宁乡村诗歌对比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8].张德明.城市地理、乡村经验与现代性情绪——论横行胭脂诗歌[J].新文学评论.2018
[9].闫慧芳.浅析四十年代诗歌中的乡村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10].山泽琳,宗绪昌,姜莎莎,高雅东.“乡村诗歌”唱响中国[J].青岛画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