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架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拖车,有限元法,塑性变形
车架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峰,李戈操[1](2019)在《某型拖车副车架的塑性变形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拖车副车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副车架的结构应力分布,明确了副车架纵梁强度不足是结构失效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加强优化了副车架的纵梁结构,弥补了拖车结构的缺陷,提高了拖车的承载能力,为类似拖车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12期)
李皓,王震虎,李落星,朱学武[2](2019)在《基于二次优化法的铝合金车架可靠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可靠性的多目标优化过程中,解收敛过早且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二次优化法。根据Pareto前沿解单位法向量来计算多个优化目标的权系数,使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多目标优化结果进行了二次优化,并通过矩方法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以某铝合金新能源汽车车架为例,结合试验设计、近似建模、二次优化法和矩方法,以零件壁厚为设计变量,一阶弯扭模态频率和弯曲刚度为约束,铝合金车架质量和扭转刚度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了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优化法使最优解落在约束边界,解决了基于可靠性的多目标收敛过早的问题;矩方法在保证可靠性优化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优化效率;与原设计相比,优化后的铝合金车架扭转刚度提高12.96%,车架总质量减小5.41 kg。(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吴小峰,梁长佳,王彦博[3](2019)在《某车架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分析和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叉车车架焊接接头的断裂问题,通过应变试验和仿真分析两条技术路线,计算了该车架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且有针对性地优化了该焊接接头的结构,延长了车架的使用寿命,为此类产品的疲劳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吴凯佳,苏小平[4](2019)在《某工程车辆车架的结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车架轻量化,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以某型号工程车辆车架为研究对象,在Hypermesh中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分析车架在满载弯曲、扭转和制动叁大典型工况下的静态特性,计算发现车架在对角轮悬空工况下的应力最大,最大应力为189.2 MPa。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车架的前16阶模态频率与振型图,并在此基础上推导车架的动载系数,计算得到车架的最大动应力为230.8 MPa。基于分析结果对车架进行尺寸优化,使车架质量降低了7.14%,一阶模态频率提高了13.4%,二阶模态频率提高了12.6%,达到了预期的轻量化目标。(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严芬,温博伦,石明顺[5](2019)在《基于有限元法的五座观光车车架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动观光车为对象,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叁维模型,导入到WorkBench软件中,完成网格的划分。从静力学分析入手,分析车架结构的应力、总变形情况。建立多目标拓扑优化模型,在ANSYS中对车架进行拓扑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架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车架应力和变形都有所改变,车身的重量减少,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苏海波,邓将华[6](2019)在《异形截面副车架液压成形工艺研究及过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异形截面副车架零件弯管、预成形和液压成形全工序进行模拟,分析了零件成形过程中壁厚变化规律。通过优化弯管参数,改进了弯管结果;通过优化预成形形状,消除了预成形过程中"咬边"风险,通过优化液压成形加载曲线,获得了零件成形所需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工艺试验,成功研制了副车架样件。对液压成形零件壁厚进行测量,获得了零件沿轴线典型截面的壁厚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零件成形内压力为140 MPa,补料量60 mm时,可成形出满足要求的零件,零件最大壁厚2. 33 mm,增厚率为16. 5%,最小壁厚1. 62 mm,最大减薄率为-19%。(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峰,石荡赫,方永利,段文立,王立来[7](2019)在《基于参数化优化和多变量优化的某增程式电动车后副车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构建了某增程式电动车后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强度、模态和接附点IPI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结构的后副车架有两个强度工况应力超标,有叁个接附点的平均动刚度不满足目标。然后以后副车架6个位置处的Morph变形作为设计变量,两个不达标的强度工况为约束工况,利用LS-OPT对后副车架进行参数化优化,同时对优化后的后副车架进行IPI验证分析,并采用多变量优化手段将不满足平均动刚度目标值的接附点优化达标。最终,在保证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后副车架的强度、模态和动刚度均满足性能目标要求,达到了性能和重量的平衡。(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俞彬,谭春苏,沈顺强,刘晓琳[8](2019)在《底盘副车架安装点异响问题的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通过对造成汽车底盘副车架安装点异响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优化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汽车使用过程中提升其汽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装备维修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童水光,苗嘉智,童哲铭,何顺,相曙锋[9](2019)在《内燃叉车车架静动特性有限元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校验某高新企业研发的3 t内燃叉车车架可靠性并进一步改善其综合性能,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其静动特性.计算车架在临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模态分析结果为基础对车架进行谐响应分析;利用M2052高阻尼合金垫片对车架振动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车架在临界工况下的最大应力达到141.75 MPa,低于车架材料的许用应力,具有较高安全性;车架前端板在一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幅较大,改用M2052高阻尼合金垫片使其振幅峰值最大下降了20%,振动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王展,徐凌,周熔,徐陈[10](2019)在《基于FSC赛事的车架尺寸优化与碰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车手和整车在行驶上的安全性,在结合实验的情况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实验对桁架式车架的扭转刚度进行综合分析,在保证车架的轻量化的前提下充分保证车手的安全。此外,除了运动过程中对于侧倾的抑制,我们还需要考虑在极端工况下赛车的安全性,即在碰撞时,赛车的缓冲块是否能够吸收足够的能量以及是否能够使赛车在碰撞时处于安全的减速度范围。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碰撞时车手的安全性,我们结合18年赛事规则对与车架相连的缓冲块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6期)
车架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基于可靠性的多目标优化过程中,解收敛过早且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二次优化法。根据Pareto前沿解单位法向量来计算多个优化目标的权系数,使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多目标优化结果进行了二次优化,并通过矩方法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以某铝合金新能源汽车车架为例,结合试验设计、近似建模、二次优化法和矩方法,以零件壁厚为设计变量,一阶弯扭模态频率和弯曲刚度为约束,铝合金车架质量和扭转刚度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了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优化法使最优解落在约束边界,解决了基于可靠性的多目标收敛过早的问题;矩方法在保证可靠性优化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优化效率;与原设计相比,优化后的铝合金车架扭转刚度提高12.96%,车架总质量减小5.41 k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架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小峰,李戈操.某型拖车副车架的塑性变形分析及优化设计[J].河北农机.2019
[2].李皓,王震虎,李落星,朱学武.基于二次优化法的铝合金车架可靠优化设计研究[J].机电工程.2019
[3].吴小峰,梁长佳,王彦博.某车架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分析和优化设计[J].安徽科技.2019
[4].吴凯佳,苏小平.某工程车辆车架的结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张严芬,温博伦,石明顺.基于有限元法的五座观光车车架分析及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9
[6].苏海波,邓将华.异形截面副车架液压成形工艺研究及过程优化[J].塑性工程学报.2019
[7].张峰,石荡赫,方永利,段文立,王立来.基于参数化优化和多变量优化的某增程式电动车后副车架优化设计[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8].俞彬,谭春苏,沈顺强,刘晓琳.底盘副车架安装点异响问题的设计优化[J].装备维修技术.2019
[9].童水光,苗嘉智,童哲铭,何顺,相曙锋.内燃叉车车架静动特性有限元分析及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10].王展,徐凌,周熔,徐陈.基于FSC赛事的车架尺寸优化与碰撞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