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论文-宗莲籽

陆文夫论文-宗莲籽

导读:本文包含了陆文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陆文夫

陆文夫论文文献综述

宗莲籽[1](2019)在《陆文夫笔下的苏州美食,你还记得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一段时间采访苏菜,忽然间想起作家陆文夫。陆文夫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许多作家和读者的心目中,"苏州"和"陆文夫"几乎是同义语。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苏州的点点滴滴已经化入他的骨血。和陆文夫有过长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说:"苏州只是他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广大境界的出发地。在苏州韵味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宏阔的历史大背景存在。前景是吴越美食,是市井小巷,但因为深厚历(本文来源于《餐饮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田艳丹[2](2019)在《论陆文夫《美食家》“吃的艺术”及其审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食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小巷文学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极具苏州地方特色的"美食集",主人公朱自冶一生的食客经历也是中国政治历史变动的缩影,反映社会情势变化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义。本文从文本的另一个角度出发,解读《美食家》中蕴含的审美意义,从中收获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和更多的文化认同,从而树立对中国本土地域文化的自信和传承保护的自觉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高建国[3](2019)在《远去的饭店——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四)》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美食家,饭店是重要平台。所以,美食家与饭店有缘。可多数美食家写文章,谈美食的多,谈饭店的少。陆文夫相反,他的小说《美食家》,便写了一个饭店的变迁史;他的散文,也常常以饭店为议题。不过阅读后发现,陆文夫对饭店,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数十年来镌刻在心中的那些美食殿堂,正逐渐离他远去。这对于一个资深美食家来说,是不合常规的。这一(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期刊2019年04期)

汪兆骞[4](2019)在《风雅之士陆文夫》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姑苏多名士",从小说、食经、酒趣、茶道及文化人格看,陆文夫算是苏州享有盛名的最后一位风雅之士了。只算个吃货我认识陆文夫,是在1979年,在我就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的"中国中长篇小说研讨会"上。他瘦而黑的脸上戴着精致眼镜,温文尔雅,微笑时便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让人印象深刻。4年后,他到北京开会,去看他时我逗(本文来源于《上海采风》期刊2019年04期)

谭媛[5](2019)在《论陆文夫《美食家》中的矛盾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美食家》这本小说在1983年问世于《收获》杂志后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作者陆文夫作为苏南文学代表作家,对居住了很久的名城苏州有很深刻的理解,于是用笔尖写下一个个形象鲜明、内心矛盾的苏州人物。同时,这些人物也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内涵。作者从"美食"这一特殊的窗口向我们揭示时代变化对人民大众的影响,为我们从平凡的人生中悟出真谛,发人深省。(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1期)

王尧[6](2019)在《记陆文夫》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们学校的大门出去,是一条叫十梓街的路,顺着这条路走五六分钟的光景就靠近了陆文夫的住所。苏州沧浪区实验小学的南面,有一处在当时的苏州已经算很高的楼群,里面有一套房子,住着陆文夫一家。——这是老师讲《小巷深处》时顺便说到的。有时走过十梓街往凤凰街,我就想有无邂逅陆文夫的可能,他时常在马路上散步。(本文来源于《苏州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高建国[7](2019)在《美食家的文学理论——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叁)》一文中研究指出美食家有两种,一种是"美食"者,核心是"美",重感觉,重心情;一种是"食美"者,核心是"食",重实践,重味觉。前者是人文思维,他们写到美食,能联想人与社会;后者是技术思维,他们涉笔美食,能说清美食的源流与特色。陆文夫属于前者,所以他的文章,很少直接描述或评判食物。但他会用美食思维,去思考人类的生存与活动。比如文学创作。作为名作家,陆文夫写过不少文章,作过不少演讲,以此传达创作经验和文学理念。(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期刊2019年03期)

高建国[8](2019)在《青史留名——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二)》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成功人生?你在世时,有人说好;你谢世后,能载入史册。陆文夫就是这种人。从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在各种当代文学史里,总能找到"陆文夫"或"《美食家》"内容。《美食家》精彩呈现的美食文化,既受到高度评价,也写进了文学历史。那么,这样的文学史有几本?史书又是怎(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恽[9](2019)在《医院里的陆文夫》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晃,陆文夫去世已经十叁年了,真是一晃,常见到这样的一晃,但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叁年这么一晃呢?2004年秋冬,在医院病房陪伴陆文夫的那些日子,傍晚来临,去关闭南边的钢窗,夕阳在山,返照着打开的窗户,转动的时候,玻璃上那夕阳余照便耀眼地一晃,大家沉默,心里在想又是一天了。晚上,是治疗的间歇,晚饭后,陆文夫先生的精神开始好起来。探望的家属走后,病房复归静谧,谈话就开始了。我(本文来源于《苏州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高建国[10](2019)在《真假“美食家”——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美食家》问世后,让陆文夫享誉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小说中的朱自冶、高小庭、孔碧霞,生活中真有其人吗?真假难辨,有点扑朔迷离。好在作者说过两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依据。第一句是,"我觉得一个作家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篇,都应该看出作者其人。""每个作家他几乎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朱子南《1982(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期刊2019年01期)

陆文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食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小巷文学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极具苏州地方特色的"美食集",主人公朱自冶一生的食客经历也是中国政治历史变动的缩影,反映社会情势变化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义。本文从文本的另一个角度出发,解读《美食家》中蕴含的审美意义,从中收获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和更多的文化认同,从而树立对中国本土地域文化的自信和传承保护的自觉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文夫论文参考文献

[1].宗莲籽.陆文夫笔下的苏州美食,你还记得吗?[J].餐饮世界.2019

[2].田艳丹.论陆文夫《美食家》“吃的艺术”及其审美意义[J].戏剧之家.2019

[3].高建国.远去的饭店——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四)[J].江苏地方志.2019

[4].汪兆骞.风雅之士陆文夫[J].上海采风.2019

[5].谭媛.论陆文夫《美食家》中的矛盾人物形象[J].大众文艺.2019

[6].王尧.记陆文夫[J].苏州杂志.2019

[7].高建国.美食家的文学理论——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叁)[J].江苏地方志.2019

[8].高建国.青史留名——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二)[J].江苏地方志.2019

[9].黄恽.医院里的陆文夫[J].苏州杂志.2019

[10].高建国.真假“美食家”——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一)[J].江苏地方志.2019

标签:;  

陆文夫论文-宗莲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