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振动论文-马衍颂

多向振动论文-马衍颂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向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提升钢丝绳,深井,振动失稳,磁流变阻尼器

多向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马衍颂[1](2019)在《扰动工况下深部矿井提升主绳多向耦合振动失稳机理及抑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矿井提升系统是一个具有提升行程大、高速度、重负载、变质量、强时变及大惯量等特征的刚柔耦合系统,该提升系统对外界的扰动更加敏感,容易产生异常的振动并引起钢丝绳动载荷的剧增,恶化提升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造成提升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断绳等事故,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因此,实现扰动工况下深部矿井提升系统的高速平稳运行是深井提升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开展了研究:(1)基于超深矿井提升机Lebus卷筒,建立了圈间,层间过渡对卷筒端钢丝绳振动的纵-横-侧向边界激励表达式,并给出了卷筒缠绕激励的数值描述,对超深矿井提升悬绳的横-侧向振动进行了建模与数值求解,得到了因悬绳横-侧向振动引起的悬绳长度变化在天轮端对提升主绳的纵向强迫位移激励。(2)建立了矿井提升主绳的纵-横-侧多向扰动模型,对缠绕提升过程中钢丝绳动态张力受加减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对绳长变化及悬绳动态激励下提升主绳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主绳受绳长变化及悬绳动态激励的纵向失稳机理,对刚性罐道的扰动激励进行了描述,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了提升主绳受刚性罐道扰动激励的横向失稳机理。对悬绳激励及罐道错位激励下的主绳动态载荷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实验数据与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3)基于平衡油缸及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了深部矿井提升系统纵向减振的新型悬挂装置,给出了新型悬挂装置悬挂刚度计算与调节的方法;基于碟簧及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了用于深部矿井提升系统横向减振的滚轮罐耳装置,给出了滚轮罐耳与刚性罐道接触刚度的计算模型;阐述了两款减振装置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输出阻尼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材料选型与输出阻尼力计算,确定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几何参数,校核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强度。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磁路设计,基于ANSYS Maxwell软件建立了磁路的仿真模型,验证了磁路设计的合理性。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输出机理进行了实验,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计算模型。(4)构建了超深矿井提升系统纵向振动控制方程,对含有磁流变阻尼器悬挂装置的提升主绳及提升容器的纵向位移及冲击力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与不含磁流变阻尼器悬挂装置的系统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器悬挂装置作为提升主绳及提升容器纵向减振装置的效果。构建了超深矿井提升系统横向振动控制方程,在刚性罐道接头错位的冲击激励下,对含有磁流变阻尼器滚轮罐耳装置的提升主绳及提升容器的横向振动的位移及动载荷进行了数值求解,并与传统导向装置的提升系统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滚轮罐耳装置做为提升主绳及提升容器横向减振装置的效果。对采用磁流变阻尼器悬挂装置的提升系统对冲击载荷的减振特性进行了实验,得到了磁流变阻尼器悬挂装置减振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顾亚雄,张同[2](2017)在《多向振动压电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中振动能量收集效率低的问题是当前压电发电技术研究的焦点。为了提高环境中振动能量的收集效率,研究了一种可以收集环境中多个方向振动能量的压电发电关键技术。首先,利用压电发电技术的基础理论建立压电悬臂梁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振动力学分析;然后利用ANSYS对压电悬臂梁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优化结构使其固有频率与环境振动频率相符;最后制作多向压电发电装置,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多向振动压电发电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环境中振动能量的收集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游宽[3](2017)在《多向功能梯度板振动和屈曲的求积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梯度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材料组成和结构在空间上按指定的规律呈连续梯度变化,可以满足构件不同部位对材料性能的使用要求,因而在光电、航天、核反应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工程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材料制备工艺的提高,单向功能梯度材料已逐渐不能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使用要求,多向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和力学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弱形式求积元法是一种高效、通用的数值方法,它针对问题的弱形式描述,从变分原理出发建立控制方程,避免了对微分方程组的直接求解,从而克服了微分求积法在处理复杂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问题上的劣势。弱形式求积元法对控制泛函采用同一套点集进行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保留了微分求积法高阶近似的优点,同时将材料参数信息离散到积分点上,在解决复杂荷载条件、非均匀材料等问题时具有凸出的优势。本文基于弱形式求积元法和C1连续的四变量精细化板理论,采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描述多向功能梯度板材料参数的空间分布,并考虑材料参数的不均匀分布对中性面进行修正,推导建立了多向功能梯度板的振动和屈曲的求积元公式。本文通过多种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下的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求解此类问题上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并结合具体算例讨论了各种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于多向功能梯度板在Pasternak地基上的振动和屈曲问题,本文推导了地基应变能的求积元公式,对相关算例讨论了自振频率和屈曲荷载随地基模量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对多向功能梯度板的几何非线性振动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von Karman理论得到板的非线性应变能,基于变分原理和Hamilton原理建立了问题的非线性广义特征方程。应用迭代法对非线性广义特征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几何非线性振动的频率和振型,并通过数值算例讨论了最大振幅比、材料梯度系数对非线性振动频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6-01)

韩善凯[4](2017)在《钻杆多向耦合振动及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钻杆的粘滑振动对钻削系统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严重影响钻进效率。本文对钻杆的非线性振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得到了钻杆的粘滑振动特性以及参数对振动的影响情况,并针对粘滑振动进行了控制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基于转盘-钻头组成的两自由度扭转模型,在karnopp's摩擦扭矩模型的基础上对钻杆产生的粘滑振动现象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得到钻头转速为零的粘滞状态以及滑动状态时最高转速达到理想转速的2倍以上。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数值仿真的验证得到了参数对粘滑振动影响情况的临界曲线,结果表明阻尼比增大会使钻杆的粘滑振动不断减弱,提高转盘转速可以有效地改善钻杆的粘滑振动,增大弹性刚度使粘滑振动的区域变小发生粘滑振动现象的机率变小。其次,基于钻杆纵向和扭转振动耦合的两自由度模型,结合钻头所受纵向力和扭矩模型的简化,利用平均法分析了纵、扭耦合振动的角频率与振幅的关系,讨论了主要工作参数以及外界介质参数对扭转振幅与纵向振幅的影响,此外还利用数值计算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转盘转速的增加会使扭转振幅以及钻头的角速度增大,但是适量增大转盘转速可以有效降低粘滞时间,减弱粘滑振动。钻头与岩石间的摩擦系数的增大会使相对角位移和钻头角速度同时增大,粘滑现象更加明显,粘滞时间变长。纵向振动的振幅和速度符合钻杆粘滑现象强弱随转盘转速以及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即粘滑振动越强,对纵向振动的影响越大导致纵向振动振幅和速度变大;粘滑振动越弱,对纵向振动影响越小使得纵向振动振幅和速度会减小。最后,针对上述所建立的钻杆扭转振动模型,对其进行滑模、PI以及滑模-PI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这叁种控制方法对粘滑现象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滑模-PI控制效果最好。此外还对纵-扭耦合振动进行了输入扭矩、纵向钻压以及同时进行PI控制分析,总结得到同时对输入扭矩和钻压进行PI控制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黄千稳[5](2017)在《大型船舶轴系多向耦合振动建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是发展水路运输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装备。随着船舶吨位和结构尺寸的逐渐增加,作为推进系统关键组成的主机功率相应变大,造成推进系统在复杂运行条件下的故障次数逐渐增多。其中,船舶轴系作为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不同形式、大小的外部载荷条件下,流体-船体耦合动力学问题导致的船体变形作用于推进轴系,对其环境适应性和系统耦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船舶在运行条件多变且工作模式复杂等情况下的动态变形对推进轴系影响的难题急需解决,通过改善推进轴系的可靠性来提升船舶运行性能的理论方法也亟待探索。以船舶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体-船体结构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揭示流体与船体变形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船体变形条件下的推进轴系多向耦合振动的计算方法,解决轴系复杂振动影响动力系统安全性能等关键技术的重要问题,为船舶在复杂环境下航行的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建立流体-船体结构耦合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船体质量和刚度等不同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模型的数值计算,得到了耦合作用下的船体位移、压力与应变等动态响应,初步探讨了不同模型参数对耦合系统响应,即船体运动规律的影响。结合在拖曳水池进行的流体-船体动态试验测试,验证了该理论模型有效性的同时,总结了在船体结构曲线和材料强度等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2)建立基于集中质量法轴系扭转-纵向耦合振动理论模型,考虑了转速、耦合刚度系数、外部激励、阻尼等条件下的理论建模,同时考虑了转矩加载和纵向力加载等不同船体变形输入,通过高阶龙格库塔方法进行了模型的求解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轴系在扭转和纵向振动的频域和时域响应,结合对试验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耦合刚度系数的误差讨论,为推进轴系的结构尺寸等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3)在分析推进轴系结构特点和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推进轴系横向-纵向耦合振动的理论模型,在考虑边界条件、耦合约束、转速、截面偏心距等不同参数的同时,计入了横向载荷模拟船体垂荡的变形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轴系在不同工况下的峰值频率和极限幅值,结合对应条件下的试验测试,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最后,讨论了不同偏心距对于推进轴系横向-纵向耦合振动的影响,为推进轴系截面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4)开展船舶推进轴系扭转、纵向和横向等多向耦合振动的试验研究,测试了在不同加载位置进行单独加载和综合加载等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轴系动态响应,同时分析了运动过程中轴心轨迹的变化状态,系统讨论了船体变形对于推进轴系复杂耦合振动的影响,为船舶推进轴系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实际保证。综上所述,本文结合流固耦合理论,对流体条件下的船体变形等动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的角度研究了船舶推进轴系的扭转-纵向耦合振动和横向-纵向耦合振动,并进行了复杂加载工况下的轴系叁向振动试验。系统分析了船舶轴系耦合振动峰值频率和极限幅值,为船舶推进轴系的优化设计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舒红宇,陈仙宝,梅晓磊,罗霜[6](2016)在《汽车人椅系统的低频多向振动试验与参数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车的相互作用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重大的影响,而人椅系统的低频多向振动特性的研究对于人-车相互作用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中建立了人椅系统的12自由度叁维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多向振动试验台架在0.5~5Hz频率范围内进行了人-椅多向振动试验,识别出36个低频多向振动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提出的低频多向振动试验及参数识别方法可行,其参数可表征汽车人椅系统的低频多向振动特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程麦理,李青宁,吴多,毕研超,苗如松[7](2016)在《地震模拟振动台多向扩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利用单振动台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多维多点激励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提出地震模拟振动台改向扩展系统概念。结合曲杆机构改变地震波传递方向的特性,对地震模拟振动台扩展系统进行结构动力分析。根据多点激励理论,考虑上部结构惯性力对子台的作用,推导出子台等效质量的计算公式。在谐波荷载作用下,给出多向扩展系统动力响应的解析式。研究表明,多向扩展系统能有效改变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相位和传递方向,是一种利用单振动台实现大跨结构多维多点激励试验研究的有效方法。算例结果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为振动台多向扩展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08期)

饶勇[8](2016)在《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多向耦合振动建模与减振设计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对于高速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研发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基于多向耦合振动建立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高斯精细积分方法获得了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解,研究了电梯曳引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规律。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减振方法,开发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动力学分析和减振设计系统,为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的减振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了国内外高速电梯发展现状,综述了高速电梯设计中的安全性设计、舒适性设计、绿色性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本文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介绍了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研究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及运动规律,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简化成带有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轴向伸缩弦,运用能量法及Hamilton定律建立了其多向耦合振动的动力学模型。以某电梯制造企业的KLK2型高速电梯为例建立了该高速电梯的动力学模型。第叁章提出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高斯精细积分求解方法。采用时变元方法将无限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离散化得到有限自由度的常微分方程组,运用高斯精细积分算法求得数值解,拟合数值解得到高速电梯曳引系统钢丝绳距离轿厢最近点的各向振动加速度曲线,以某电梯制造企业实际电梯为例分析了影响高速电梯曳引系统振动的因素。第四章研究了高速电梯振动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以及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的参数优选空间,建立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参数优化模型,研究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减振方法,以某电梯企业实际高速电梯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第五章根据论文研究的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减振技术,开发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减振设计系统,并在实际的企业项目中得到了应用验证。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给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与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01)

黄振[9](2015)在《多向振动压电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能量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近几十年,各国科学家积极致力于收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以取代传统电池为微机电系统和低功耗电子器件供电。振动能量的收集方式有很多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压电悬臂梁式能量收集装置,它利用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将环境中的振动能转换为电能。由于其结构简单、收集效率高、环保无污染、易于加工、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经成为微机电系统供电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首先对压电式振动发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各国科学家所研制的振动发电装置只能收集一个方向上的振动能量,而环境中的振动方向是多变的,为提高能量收集效率,设计一种可以收集环境中多个振动方向的压电发电装置。本文主要从数学模型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构优化、电路设计及试验测试等方面对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展开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压电材料的发电机理,为后续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的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力学理论和压电理论构建压电悬臂梁开路电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为下一步有限元仿真以及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的性能分析奠定基础。2.利用ANSYS对自由端不带质量块和带质量块的压电悬臂梁进行仿真分析,为压电悬臂梁的结构优化和试验测试提供参考。然后对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所应用环境(交通轨道)振动频率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理论和仿真分析,最后对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进行结构优化。3.为全而评估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的发电能力,构建多向振动装置输出电压与输出功率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多向振动发电装置的能量收集电路。4.制作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并对装置的发电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对环境中各个方向上的振动都能进行有效收集。最后利用多向振动压电发电装置实现向发光二极管供能,并取得良好的发光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5-06-01)

梅晓磊[10](2015)在《汽车人椅系统低频多向振动试验与参数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轻量化、微型化、电动化于一身的微型电动车,具有十分明显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但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产生了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小尺度电动车的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与建模方法研究”为依托,面向微型电动车操纵稳定性,为研究坐姿人体与汽车连接的人椅界面的力学特性,建立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人椅系统低频多向振动试验并识别出模型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在叁自由度、九自由度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人机动力学耦合作用的特点为出发点,依据集总参数建模法,建立两刚体十二自由度人椅系统线性模型。②根据模型需求,搭建能施加纵向、垂向、横向的平动和转动激励的人椅系统低频振动试验台系统。通过不同的拆装组合,用电机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对人椅系统6个方向的加振。振动试验台的激振频率为0.5~5Hz,振幅为2mm。选用微型航姿系统测量上、下体及台架上的加速度、角速度信息并在LABVIEW采集系统中输出数据。③进行人椅系统低频多向振动试验并分析数据特点。分别对振动试验台架系统的六个方向进行激振,分别测出上、下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信号。分析每个方向的信号特点,选取主、次运动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椅系统的数学模型公式进行简化。④选取一种适合本实验的参数识别方法——遗传算法,通过遗传算法对上、下体频响特性曲线进行数据拟合,选取合理的拟合顺序,最终确定低频情况下人椅系统模型的叁十六个刚度、阻尼参数值。⑤进行多次横向及纵向对比试验。选取不同质量、身高的受测者进行多组试验的分析对比,探究质量、身高对人椅系统参数的影响。本文建立的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辨识出的模型参数对微型电动车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作用研究中的一个方面,为人椅系统耦合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多向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中振动能量收集效率低的问题是当前压电发电技术研究的焦点。为了提高环境中振动能量的收集效率,研究了一种可以收集环境中多个方向振动能量的压电发电关键技术。首先,利用压电发电技术的基础理论建立压电悬臂梁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振动力学分析;然后利用ANSYS对压电悬臂梁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优化结构使其固有频率与环境振动频率相符;最后制作多向压电发电装置,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多向振动压电发电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环境中振动能量的收集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向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马衍颂.扰动工况下深部矿井提升主绳多向耦合振动失稳机理及抑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顾亚雄,张同.多向振动压电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

[3].游宽.多向功能梯度板振动和屈曲的求积元分析[D].清华大学.2017

[4].韩善凯.钻杆多向耦合振动及其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5].黄千稳.大型船舶轴系多向耦合振动建模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6].舒红宇,陈仙宝,梅晓磊,罗霜.汽车人椅系统的低频多向振动试验与参数识别[J].汽车工程.2016

[7].程麦理,李青宁,吴多,毕研超,苗如松.地震模拟振动台多向扩展系统[J].振动与冲击.2016

[8].饶勇.高速电梯曳引系统多向耦合振动建模与减振设计技术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6

[9].黄振.多向振动压电发电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10].梅晓磊.汽车人椅系统低频多向振动试验与参数识别[D].重庆大学.2015

标签:;  ;  ;  ;  

多向振动论文-马衍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