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423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优质护理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实证。方法: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中就诊的患者共计1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75例,予以常规方式护理;实验组患者75例,同时予以优质护理模式干预。结果:经两种干预方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94.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47%%,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中,可使其对于护理工作更为满意,积极影响其情绪向正面、积极方向发展,使得护患双方关系更为和谐,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优质护理

在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中,治疗对象多为心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早搏、心律不齐等患者,此类疾病属严重疾病,常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由于此类疾病特点为病史长、易反复、纤延不愈,目前临床上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了极大影响。怎样响应我国卫生部关于人本护理理念的号召,通过怎样的护理手段可使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更为有合理、有效的照顾,是目前心血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我院心血管内日常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过程进行研究,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共计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75例,年龄界于35-82岁,平均为(60.1±4.7)岁,病程为5个月-11年,本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护理;实验组患者75例,年龄界于34-83岁,平均为(59.8±5.1)岁,病程为6个月-12年,本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的同时,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方式护理,内容为提供给患者安静、卫生的病房;指导患者的饮食,规避饮食禁忌;为患者做好出院指导等。

1.2.2实验组方法

1.2.2.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情况程度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差,需一对一宣教,全程使用通俗容易领会的语言;若患者曾接受过高等教育,理解能力差强,可组成小组讲座式,待讲解完毕后给留给患者自由提问和互相交流的时间。本方法的目的是令到全部患者都能够对自己疾病有清楚的认识,从而明白遵医嘱的重要性。

1.2.2.2心理护理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密切沟通,随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使患者乐于将不安和质疑倾吐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对策。若患者对疾病感到恐慌,可建议家属多打气和陪伴,使患者感受到坚持和安全感;若患者绝望抑郁,需有意识告诉患者曾经治疗结局良好的医学安全,建立患者信心。

1.2.2.3生理护理

根据患者饮食、排便、活动、用药等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嘱咐每日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帮助肠蠕动。其次向患者及家属指导对腹部进行按摩,方法为围绕肚脐顺时针打圈,每天3次,每次坚持10分钟。若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感觉腰酸背痛的,需进行按摩,并向患者家属演示。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取得的结果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适用于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即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即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组间若P<0.05时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二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护理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

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二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实验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信息如表1。

2.2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二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信息如表2。

3讨论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为心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早搏、心律不齐等症状,此类疾病常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病史长、易反复、纤延不愈的特点带给了患者极大痛苦,使患者饱受折磨。怎样响应我国卫生部关于人本护理理念的号召,通过怎样的护理手段可使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更为有合理、有效的照顾,是目前心血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积极响应我国“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护理手段,其从生理、心理以及健康知识等多个角度来实施护理,自从于临床上开展以来,倍受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在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中对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方式干预,既可使患者因病住院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同时还可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有助于护患关系更为和谐。再者,由于加大了护理巡查的频率,使得患者发生意外的机率得到控制,对于患者的医疗结局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优质护理由人本思想出发,令患者享受到护理人员的照顾好像亲友家属一样周到亲近,此举不仅可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还能够提高依从性,使患者乐于主动配合治疗。在本次的研究中,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二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实验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照患者94.67%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6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中,可使其对于护理工作更为满意,积极影响其情绪向正面、积极方向发展,使得护患双方关系更为和谐,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连玲,王艳红.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251-252.

[2]姚卫杰.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5(5):183-183.

[3]司晓娜,梁慧芳,郑文娟,等.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132-132.

[4]张红霞.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6):165-166.

[5]李红妍.优质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00225-00225.

[6]冯蕾.优质护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

标签:;  ;  ;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