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雪梅

(河南省栾川县第二职业高中,河南栾川471500)

摘要:物理学家海森堡曾经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本文着重讨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26-01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

物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概括的、抽象的,所以要想学生深入的理解物理概念,就一定要激发其思维能力,而这个过程是理性认识和表面感知、科学概念和生活经验、内在联系和表面联系的相互融合和渗透。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不可避免地会提出问题,而学生的问题就会真实的反映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哪些思维误区。这样对于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帮助。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养成提问的习惯,培养发问的意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爱学习、会学习,那么老师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就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全面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那么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而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拓思路。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大胆思考和想像,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展开正向或逆向的思维方式,最终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现代教育改革一再强调的理念,既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

1.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的是全面:

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特点、成长背景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时候所考虑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全体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如果在老师教学程序中安排不合理,只照顾到了程度较好的、理解能力较强的优等生,而忽略或疏远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后进学生,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情感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其学习兴趣,不想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在课堂上,只限于几个学生的实验、做题、提问、回答,也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配合不协调的局面就会产生。

老师做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首先自己的人格要健全、思想要端正,对每个学生都要怀着公平、真挚的感情。诚然,每个老师都更喜欢成绩优秀、聪明勤奋的学生,但那些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优秀生相比要更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也似乎更难,因此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爱护和尊重。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关爱的关注,自然而然会在情感上接受老师、接受学习,无形中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

物理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物理的核心学科地位就越明显。高中的物理教育不仅为培养未来的物理学家打下基础,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素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老师在教学活动的初期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我为什么要学物理”这一问题,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到:无论是我们学习用到的文具、书本,还是生活中各类的生产用品、生活用品,都与物理息息相关,物理这一科学系统大到环境保护、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能源资源,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一一涵盖,“几乎处处是物理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性.老师得当的指引,和学生之间的你追我赶的相互启发,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理论与实践都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思维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

(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很多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需在课堂上对于学习“多加提问”即可,其实这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而走入的误区,老师在备课时只想到了思考“问什么”、“何时问”、“怎么问”等方面,却没有想到“谁来问”,哪些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问”,于是在课堂上牢握“提问权”不放手,于是课堂不由得又成了老师的主场,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只需对老师的问题做出“应答”即可。老师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不仅增加了老师上课的负担,学生也没有机会提出问题,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组织问题的时间。因此老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打破陈规,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大原则,努力营造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学生,使其自觉的参与讨论和思考,最大限度的发挥想像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爱问的习惯

老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不能只拘于教材,要注意经常变换问题的角度,更换问题的方式或形式,将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所延伸,有意识的变换对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启发角度,让学生可以针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不同的经验背景和思考方式互相影响,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考、多向提问、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评价,激励学生乐问。对问题的理解,因人而异,怎样让学生的问题,使不同层次地学生都感到愉悦,就要对问题进行适当处理,问题的词句考究些,答案宽泛些,让学生在想问题的同时,也是在体会问题带来的美感,回答问题时,也会被带动情绪,乐于表达。

(四)培养学生掌握会问的要领

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加以尊重和肯定,因为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证明其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不论其幼稚还是成熟,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就是值得鼓励的。但鼓励和表扬也要相应有“度”,老师在对学生的问题和解答做出评价时,要对他们错误的想法或者角度加以点拨和引导,不能对于错误的问题不予理解甚至讽刺嘲笑。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个问题,耐心解答,并在与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深入思想、发散思维。

结语: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标签:;  ;  ;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