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论文-丁蓉,霍介格,邢海燕

厄洛替尼论文-丁蓉,霍介格,邢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厄洛替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药疹方,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厄洛替尼论文文献综述

丁蓉,霍介格,邢海燕[1](2019)在《“药疹方”为主防治厄洛替尼致皮肤毒性30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药疹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致皮肤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60例确诊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口服厄洛替尼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药疹方,60d后评估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和皮疹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最大皮疹发生时间、消退时间。结果 :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皮疹发生率、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皮疹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疹方可以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后皮疹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抗肿瘤疗效。(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刘治芳,朱艳妮[2](2019)在《厄洛替尼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厄洛替尼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通过在体肠灌流及大鼠药动学实验,比较厄洛替尼给药组与对照组药动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多次给予厄洛替尼后,大鼠的体重及摄食量显着下降,荧光素钠的小肠透过率增加,单次给予厄洛替尼有增加头孢克洛吸收的趋势。结论:厄洛替尼可通过增加细胞旁路通透性从而增加小肠上皮的吸收。(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黄欣昊,柳千帆,宋春灼,朱海涛[3](2019)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通过抑制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厄洛替尼(ERL)通过抑制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数生长期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处理)、ERL组(ERL干预浓度12 nmol/L)、GEM组(GEM干预浓度80 nmol/L)、ERL联合GEM组(联合组,GEM干预浓度为4 nmol/L,ERL干预浓度为20 nmol/L),采用Annexin-V APC/7AAD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p53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53蛋白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X(BAX)的表达量。结果:联合组PANC-1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GEM组及ERL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GEM组、ERL组和联合组PANC-1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01);联合组PANC-1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低于对照组、GEM组和ERL组(P<0.05或P<0.01),但BAX蛋白表达量分别高于对照组、GEM组和ERL组(P<0.05或P<0.01)。结论:GEM联合ERL可能下调突变型p53,诱导并上调BAX的表达,从而发挥促进肿瘤凋亡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静[4](2019)在《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效果及生存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应用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效果及其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4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厄洛替尼靶向治疗,观察组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评价两组效果,记录不良反应、随访半年与1年生存率,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有效率、随访半年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显着(P> 0.05);观察组在腹泻、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及皮疹率上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NSCLC脑转移患者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与厄洛替尼靶向治疗能取得相当的疗效,随访半年与1年时生存率无差异,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明显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梁惠,喻怀斌,李要轩,马丽芬[5](2019)在《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中药联合厄洛替尼治疗,对照组仅服用厄洛替尼。观察并比较两组实体瘤疗效及基于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实体瘤疗效和基于气阴两虚证积分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着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略有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升高程度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提高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实体瘤疗效,减轻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表现。(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桂芹,郭玉金,江沛,廖德华[6](2019)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厄洛替尼稳态谷浓度重复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中厄洛替尼平均稳态谷浓度在持续治疗中的变异性,为后续开展厄洛替尼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接受固定剂量(150 mg/d)厄洛替尼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每次来院复查时收集其稳态谷浓度血样,探讨稳态谷浓度与患者人口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到来自24例患者的101份血样,所有血样厄洛替尼平均稳态谷浓度为(1 218.23±506.69)ng/ml,患者内、患者间的变异性分别为32.8%、41.6%。EGFR突变状态、性别与吸烟状态对厄洛替尼稳态谷浓度没有影响。结论:重复测定厄洛替尼稳态谷浓度对于避免浓度过低导致的快速耐药或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9期)

黄修明,陈锋夏[7](2019)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对肺腺癌细胞厄洛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对肺腺癌细胞厄洛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系PC9分为5组:对照组、抵抗组、随机组、干扰1组和干扰2组。以0. 01~2. 00μmol·L~(-1)厄洛替尼梯度诱导构建厄洛替尼抵抗细胞作为抵抗组,以相同时间与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PC9细胞作为对照组;用慢病毒转染无意义序列、GPX4干扰序列1#和干扰序列2#载体于抵抗组细胞中,分别为随机组、干扰1组和干扰2组。以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厄洛替尼半抑制浓度(IC_(50)),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GPX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基因表达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PX4和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抵抗组、随机组、干扰1组和干扰2组细胞厄洛替尼IC_(50)分别为(163. 4±18. 6),(552. 7±49. 0),(592. 7±67. 3),(308. 2±39. 4)和(273. 6±41. 1) nmol·L~(-1);上述这5组的GPX4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 33±0. 02,0. 65±0. 06,0. 72±0. 08,0. 22±0. 02和0. 25±0. 02;上述这5组的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 21±0. 01,0. 49±0. 06,0. 54±0. 05,0. 33±0. 03和0. 35±0. 03。上述指标:对照组与抵抗组相比、或者干扰1组和干扰2组与随机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蛋白表达变化与基因水平一致。结论 GPX4可通过上调Hif1α表达,促进肺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进而介导细胞厄洛替尼抵抗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黄欣昊,柳千帆,宋春灼,朱海涛[8](2019)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与厄洛替尼(ERL)联合应用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对数生长期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GEM、或ERL分别对PANC-1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计算各自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两种药物对PANC-1细胞的IC_(50)值进行不同比例组合,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对PANC-1细胞抑制情况,采用Chou-Talalay法分析药物合用的效应;将PANC-1细胞设置为无干预组(对照组)、GEM组、ERL组、GEM联合ERL组(联合组),观察PANC-1细胞克隆形成情况。结果:GEM对PANC-1细胞的IC_(50)为80 nmol/L,ERL对PANC-1细胞的IC_(50)为12 nmol/L;ERL∶GEM的浓度比5∶1时,药物联合作用对PANC-1细胞的抑制率接近50%,高于浓度比1∶1和1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合用ERL的Chou-Talalay联合指数(CI)为0.4,合用效果为协同作用;与对照组比较,GEM组、ERL组及联合组的PANC-1细胞克隆形成数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低于GEM组或ERL组(P<0.05)。结论:GEM和ERL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既降低了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时的剂量,又提高了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朝勇,曹淑琴[9](2019)在《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EGFR-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厄洛替尼,观察组给予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分子水平变化以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T790M突变的NSCLC的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牛振东,刘文杰,江志杰,井良义,郝运伟[10](2019)在《盐酸厄洛替尼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盐酸厄洛替尼片属于口服制剂,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制剂通则0101片剂要求,片剂在生产和贮存期间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要求,建立了盐酸厄洛替尼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控制菌检查法和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将中和剂3%Tween-80、0.3%卵磷脂添加至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稀释液,需氧菌总数计数(稀释成1:100)及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稀释成1:50)均采用平皿法,控制菌检查法采用培养基稀释法(500ml TSB)。结果 5种试验菌的回收试验结果均在0.5~2.0之间。结论中和法能有效去除盐酸厄洛替尼片的抑菌成分,不影响污染微生物的生长,该方法适用于盐酸厄洛替尼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9年Z1期)

厄洛替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厄洛替尼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通过在体肠灌流及大鼠药动学实验,比较厄洛替尼给药组与对照组药动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多次给予厄洛替尼后,大鼠的体重及摄食量显着下降,荧光素钠的小肠透过率增加,单次给予厄洛替尼有增加头孢克洛吸收的趋势。结论:厄洛替尼可通过增加细胞旁路通透性从而增加小肠上皮的吸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厄洛替尼论文参考文献

[1].丁蓉,霍介格,邢海燕.“药疹方”为主防治厄洛替尼致皮肤毒性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9

[2].刘治芳,朱艳妮.厄洛替尼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J].生物化工.2019

[3].黄欣昊,柳千帆,宋春灼,朱海涛.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通过抑制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4].李静.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效果及生存情况[J].临床研究.2019

[5].梁惠,喻怀斌,李要轩,马丽芬.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6].田桂芹,郭玉金,江沛,廖德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厄洛替尼稳态谷浓度重复测定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7].黄修明,陈锋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对肺腺癌细胞厄洛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8].黄欣昊,柳千帆,宋春灼,朱海涛.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9].朱朝勇,曹淑琴.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9

[10].牛振东,刘文杰,江志杰,井良义,郝运伟.盐酸厄洛替尼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19

标签:;  ;  ;  ;  

厄洛替尼论文-丁蓉,霍介格,邢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