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罗国孙
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对数学课程的全新定位,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理性精神,认识数学的价值,倡导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指导下,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
一、探究性学习概述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新课程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而不是强加于人。在探索阶段,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应用阶段,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发扬学生的主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挖掘学生最大潜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怎样发掘学生探究能力
(一)建立猜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机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动机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动机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而需要和内驱力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猜想”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动机。通过建立猜想,形成悬念,激发学生产生求证“猜想”的迫切需要。
(二)动手操作,提供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
心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过程,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物化出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来,再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数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三)鼓励讨论,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名抒已见,展开讨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扭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数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判断、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四)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
实践证明,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即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时,归纳总结往往是由教师来实施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有意识地把成功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其主动归纳总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加深对的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三、探究性学习需要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前提下的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
三、及时处理学生反馈信息,促进探究性学习持续发展
教师在组织探索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实施有效的科学调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和发现快乐,并在反复的成功创新体验中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地不断地思维,实施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个体特长的发展,使学习效果呈现多样性。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与教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开拓学数学,教数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