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尾涡脱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钝体绕流,弹性分流板,尾涡脱落,模态响应
尾涡脱落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坚,赵西增,段松长[1](2019)在《钝体绕流尾涡脱落的弹性分流板抑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钝体绕流中尾涡脱落导致的涡激振动现象会引起结构疲劳损坏,分流板控制尾涡脱落已被证实是一种能有效抑涡的方式。采用FDM-FEM(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inite element method)模型来模拟该流固耦合问题。流场求解器方面,模型采用高阶紧致插值(CIP)方法保证对流项的高精度求解,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结构动力学方程,通过浸入边界法实现流体和固体求解器的耦合求解,利用一个流固耦合的基准算例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重点关注弹性分流板自身特性,探究弹性分流板模态响应机制、弹性分流板尾迹接触点位置和截切作用。结果表明:弹性分流板动力响应取决于激励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的接近程度。弹性分流板尾迹接触点位置较靠前和截切作用导致其抑涡效果不如刚性分流板;可用压力云图解释弹性分流板的摆动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10-11)
谢潇潇,及春宁,John,Williams[2](2018)在《低雷诺数下不同顶角叁棱柱体绕流受力和尾涡脱落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叁棱柱体绕流特性,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雷诺数为100时顶角为15°~165°的叁棱柱的二维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经典的圆柱绕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顶角度数的增大,叁棱柱体受到的时均阻力不断增大,而升力均方值先增大后减小,在顶角为60°时达到最大值(0.31);随着顶角度数的增大,尾涡强度逐渐增大,泄涡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在顶角为60°时,泄涡频率最大;前尾涡脱落产生的中心点与鞍点随新尾涡的产生依次消失,而新的尾涡的中心点与鞍点同时逐渐形成。(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伍先俊,朱石坚,李志明[3](2005)在《轴流叶轮尾涡脱落宽频噪声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速轴流风机尾涡宽频噪声的计算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叶片尾涡脱落噪声声功率与掠向角余弦值的五次方成正比的结论,基于高斯分布函数建立尾涡宽频脱落噪声频谱的计算方法,并对以上结论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05年04期)
尾涡脱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叁棱柱体绕流特性,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雷诺数为100时顶角为15°~165°的叁棱柱的二维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经典的圆柱绕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顶角度数的增大,叁棱柱体受到的时均阻力不断增大,而升力均方值先增大后减小,在顶角为60°时达到最大值(0.31);随着顶角度数的增大,尾涡强度逐渐增大,泄涡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在顶角为60°时,泄涡频率最大;前尾涡脱落产生的中心点与鞍点随新尾涡的产生依次消失,而新的尾涡的中心点与鞍点同时逐渐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尾涡脱落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坚,赵西增,段松长.钝体绕流尾涡脱落的弹性分流板抑制模拟[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9
[2].谢潇潇,及春宁,John,Williams.低雷诺数下不同顶角叁棱柱体绕流受力和尾涡脱落机制[J].水电能源科学.2018
[3].伍先俊,朱石坚,李志明.轴流叶轮尾涡脱落宽频噪声计算模型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