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江苏南京210028)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5.24±1.26)d、对照组为(9.96±1.78)d(P<0.05);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为(9.21±1.35)d、对照组为(16.77±2.86)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9.61%(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气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225-02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常需要抢救处理。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常用抢救方法,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但在维持人工气道期间,由于气道直接对外开放,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道感染、意外拔管等并发症[1,2],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因此需要探讨有效的气道护理模式,以保证有效机械通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3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51例。观察组52例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3~77岁,平均(47.33±3.39)岁,其中颅脑损伤18例、重症肺部感染13例、多发伤7例、心肌梗死4例、脑肿瘤术后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6例;对照组51例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3~77岁,平均(47.33±3.39)岁,其中颅脑损伤17例、重症肺部感染12例、多发伤9例、心肌梗死5例、脑肿瘤术后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监测呼吸机工作状态、固定导管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1)体位护理:抬高患者床头约30°~45°,保持一定的屈曲度[2],但颅内压较低者除外。(2)口腔护理:由2名护理人员配合进行口腔护理,分别负责导管固定和实施口腔清洁,3次/d。对使用呼吸机者可给予复方氯己定溶液漱口。(3)防止脱管:对导管用寸带、胶布双重固定,不能过紧,以面部放入一手指即可。定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的外露长度、胸廓活动度等,定时肺部听诊,以判断是否存在单肺通气。定时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完善。做好对以上情况的交接班。(4)气道湿化:未用呼吸机者,采用人工鼻或雾化气切面罩吸氧;对使用呼吸机者,定时向呼吸机湿化装置内添加灭菌注射用水,并及时倾倒冷凝水集水杯。(5)吸痰护理:护理人员按需为患者吸痰,每次吸痰时间<15s[3],吸痰时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6)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无法用语言与护理人员交流,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等了解其心理需求,除语言外,充分发挥手势、点头、表情等肢体语言的作用向患者传达关心、关爱信息,以减缓其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安全感,同时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52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例),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意外脱管1例;对照组51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10例),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例、意外脱管3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
3.讨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做好人工气道护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4]。我们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护理中将综合护理纳入其中,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综合护理方案,从患者心理、体位、管道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等多方面、多项措施集合在一起实施,预见性的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同时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以保证患者得到最佳护理[5]。其中通过体位护理,使患者保持体位的舒适度,又避免出现返流;通过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发生;完善固定管道,防止脱管的发生;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吸痰护理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护理可增强并减缓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本组资料中,护理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明显,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魏兴艳.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J].当代护士旬刊,2014,7(1):99-101.
[2]胡莲,庞双艳,海梦.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38-140.
[3]尹彩霞.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61-263.
[4]毕爱萍.RICU重症病患的人工气道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6):105-106.
[5]张俊鲜.分析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5):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