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硅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材料,减反射,陷光,太阳能电池
纳米硅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潘峰,张旺,张荻[1](2016)在《仿生纳米硅结构减反射及陷光性能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仿造蝉翼凸起状结构,建立了硅纳米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减反射及陷光性能与其底部直径、高度的关系,确定直径150nm、高度500nm为其最优结构参数,该参数的纳米锥结构在300~1200nm波段平均反射率为1%.将优化的纳米锥结构与平板结构以及相同参数的纳米柱结构进行了比较,从反射曲线、电场强度分布、能量吸收密度分布、电子生成速度分布多个角度证实了纳米锥结构优异的减反射及陷光性能,为硅基光伏器件减反射陷光微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林圳旭,林泽文,张毅,宋超,郭艳青[2](2014)在《基于纳米硅结构的氮化硅基发光器件电致发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镶嵌于氮化硅的高密度纳米硅薄膜,并以此作为发光有源层构建基于p-Si/氮化硅基发光层/AZO结构发光二极管,在室温下观察到了电致可见发光.在此基础上,在器件p-Si空穴注入层与氮化硅基发光层之间加入纳米硅薄层作为空穴阻挡层,研究器件电致发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发光强度显着增强,并且发光效率较无纳米硅阻挡层的发光器件提高了80%以上.(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丁文革,卢云霞,孙雪,桑云刚,滕晓云[3](2012)在《纳米硅结构薄膜光致发光的温度依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纳米硅结构薄膜的特殊性质,如量子限制效应、光学带隙和光跃迁振子强度对纳米硅粒径的依赖特性以及光学带隙和光辐射的温度依赖特性等,给出了一个解析表达式来分析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纳米硅结构薄膜的光致发光(PL)强度分布,其中选取了两种纳米硅的粒径分布,即高斯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偏差的减小,纳米硅薄膜的PL谱峰蓝移。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纳米硅结构薄膜的PL谱峰红移且相对发光强度减弱。纳米硅结构薄膜光辐射拟合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纳米硅结构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PL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丁文革,苑静,李文博,杨彦斌,于威[4](2011)在《纳米硅结构薄膜光吸收的温度依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纳米硅结构薄膜的特殊性质,如量子限制效应、光学带隙和光跃迁振子强度对纳米硅粒径尺寸的依赖特性以及光吸收的温度依赖特性等,引入了一个解析表达式来分析具有一定粒径尺寸分布的纳米硅结构薄膜光吸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纳米硅结构的带隙减小,吸收光谱曲线整体向上平移,这种温度依赖关系与体硅基本相同。纳米硅结构薄膜光吸收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该光吸收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纳米硅薄膜在吸收边范围内的光吸收。(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陈静,蒋震宗,陆加佳,刘永生,朱燕艳[5](2010)在《纳米硅结构中分裂能级对光电输运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子在分裂能级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共振隧穿和子带输运过程,结合光生载流子作用提出了纳米硅结构中的光电输运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纳米硅结构在光照条件下的电流密度、电场强度及电子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光生电子在具有分裂能级的纳米硅中是以共振隧穿为主要输运方式.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光电流与吸收系数、外加偏压以及纳米硅层层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特定的外界条件下光电流会出现跳变增加的现象,其物理原因是纳米硅结构中电场强度的二次分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岑展鸿,徐骏,李鑫,李伟,陈叁[6](2006)在《激光诱导单层纳米硅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激光退火与常规热退火方法对超薄非晶硅层作用,在绝缘衬底上获得了高密度的、均匀的单层纳米硅结构.所得样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Raman散射谱进行表征,证实了晶化过程的发生和纳米硅晶粒的形成.在得到的5nm厚晶化样品中观察到在660nm左右范围内光致发光峰,初步的分析表明其发光与纳米硅晶粒的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纳米硅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镶嵌于氮化硅的高密度纳米硅薄膜,并以此作为发光有源层构建基于p-Si/氮化硅基发光层/AZO结构发光二极管,在室温下观察到了电致可见发光.在此基础上,在器件p-Si空穴注入层与氮化硅基发光层之间加入纳米硅薄层作为空穴阻挡层,研究器件电致发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发光强度显着增强,并且发光效率较无纳米硅阻挡层的发光器件提高了8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硅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潘峰,张旺,张荻.仿生纳米硅结构减反射及陷光性能模拟研究[J].光学学报.2016
[2].林圳旭,林泽文,张毅,宋超,郭艳青.基于纳米硅结构的氮化硅基发光器件电致发光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4
[3].丁文革,卢云霞,孙雪,桑云刚,滕晓云.纳米硅结构薄膜光致发光的温度依赖特性[J].光学学报.2012
[4].丁文革,苑静,李文博,杨彦斌,于威.纳米硅结构薄膜光吸收的温度依赖特性[J].光学学报.2011
[5].陈静,蒋震宗,陆加佳,刘永生,朱燕艳.纳米硅结构中分裂能级对光电输运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0
[6].岑展鸿,徐骏,李鑫,李伟,陈叁.激光诱导单层纳米硅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光特性[J].半导体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