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合成法论文-桂运安

生物合成法论文-桂运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合成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合成法,中国科大,纳米材料,纳米单元,纳米复合材料,形状规则,细菌纤维素,生长界面,碳纳米管,固态

生物合成法论文文献综述

桂运安[1](2019)在《中国科大发展一种新型生物合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桂运安)神奇的纳米材料,具有隐身、变形、防污等多种特殊功能。如何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以实现微观性能向宏观性能的“集成”?1月27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俞书宏教授团队最近发展了一种通用生物合成方法——固态基底-气溶胶生物合成法(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01-28)

蔡爱军,郭艾英,王秀平[2](2018)在《ZnO纳米颗粒的生物合成法及其抗菌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ZnO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的生物合成法具有高效、简易、环境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总结了近些年ZnO NPs的生物合成法及其抗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6期)

戴德慧,胡伟莲,吕圭源,李巍[3](2008)在《生物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发酵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孢布拉氏霉菌生物合成β-胡萝卜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初步得到β-胡萝卜素合成的发酵条件,分析了各因素对β-胡萝卜素产量及发酵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经正交设计优化后,得到叁孢布拉氏霉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8℃,初始pH为7.0,正负菌种接种比例1:1,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156~162h,种龄42h,在此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叁孢布拉氏霉菌的β-胡萝卜素产量为772.47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17.3%。(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8年02期)

于冬梅,杜煜光[4](2008)在《生物合成法生产D-甘露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甘露醇是一种多元醇或糖醇,其天然品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食用菌类和地衣类等生物体内。由于甘露醇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目前甘露醇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海带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了提高甘露醇的产率,同时避免联产物山梨醇的产生,人们一直试图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途径生产甘露醇。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甘露醇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甘露醇的研究,特别是采用乳酸菌发酵生产甘露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08年01期)

邓旭,程志敬,卢英华[5](2006)在《生物合成法生产β-葡聚糖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微生物来源的β-葡聚糖酶国内外生产现状,介绍了生产β-葡聚糖酶的不同方法,对生物合成法及其产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今后中国β-葡聚糖酶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詹长娟[6](2006)在《生物合成法生产腺苷蛋氨酸研究及γ-聚谷氨酸腺苷蛋氨酸盐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腺苷蛋氨酸具有转甲基、转硫和转氨丙基等重要生理作用,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利用筛选到的酵母菌,对其产腺苷蛋氨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产腺苷蛋氨酸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蔗糖40,NH_4NO_3 5,K_2HPO_40.8,KH_2PO_4 0.8,MgSO_4·7H_2O 0.4,ZnSO_4·7H_2O 0.3,FeSO_4·7H_2O 0.2,CaCl_2 0.3,酵母浸出物3,DL-蛋氨酸4,初始pH值为5.0,摇瓶装量为50mL培养基/500mL摇瓶,30℃,200r/min培养24h。发酵后SAM最高产量为1213μg/mL发酵液。 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通过乙酸乙脂、0.35M硫酸破碎细胞壁以及离子交换层析得到腺苷蛋氨酸硫酸盐。用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NUST365发酵γ—聚谷氨酸,经过提取与纯化后,与腺苷蛋氨酸硫酸盐混合制备γ-聚谷氨酸腺苷蛋氨酸盐。研究了pH值、反应介质比率对γ-聚谷氨酸腺苷蛋氨酸盐制备的影响。利用可见—紫外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对γ-聚谷氨酸腺苷蛋氨酸盐进行了表征,数据表明γ—聚谷氨酸与腺苷蛋氨酸结合,形成了γ-聚谷氨酸腺苷蛋氨酸盐。(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朱慧霞,邓胜松,张洪斌,姚日生,尤亚华[7](2004)在《香兰素生物合成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合成法可以获得天然香兰素,符合社会对这类产品绿色化和天然化的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植物细胞培养法和酶法合成香兰素的研究及其进展,并指出了这叁种方法的发展前景。引文20篇。(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4年02期)

何娉婷[8](2003)在《乙醛酸的生物合成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乙醛酸的用途及生物合成法的原理,概述了国内外生物合成法生产乙醛酸的研究动态.(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3年S1期)

陈小龙[9](2002)在《生物合成法生产腺苷蛋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腺苷蛋氨酸的生产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和酶促转化法3种。化学合成法采用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和甲基供体(CH_3I)合成,腺苷蛋氨酸有(+)和(-)两种构型,只有(-)构型才有生物活性,但合成产物中含有少量(+)腺苷蛋氨酸,且难以分离。发酵法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L-甲硫氨酸,用酵母发酵生产(-)型腺苷蛋氨酸,是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腺苷蛋氨酸的主要方法。酶促转化法与化学合成法、发酵法相比,具有终产物积累量高、分离提纯容易、反应周期短以及无污染等优点,因而是较为有效的工业化生产方法。酶促转化法主要利用腺苷蛋氨酸合成酶(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etase,又称ATP:L-methionine S-adenosyltransferase,EC2.5.1.6),催化底物L-甲硫氨酸和ATP生成(-)型腺苷蛋氨酸。 本实验通过从土壤中对产腺苷蛋氨酸菌种的分离筛选,挑取了587株酵母菌,得到了8株产腺苷蛋氨酸较高的菌株,尤其是千-95,腺苷蛋氨酸的产量达到了956μg/ml发酵液。 对菌株千-65进行了6次诱变处理,其中5次为紫外线诱变,最后1次为γ射线诱变。经六次诱变后的A5,其腺苷蛋氨酸产量提高了86.9%。 在培养条件优化过程中,着重考察了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加入底物浓度。发酵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适底物浓度为1%;在培养基优化过程中,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磷源和无机离子。碳源以麦芽糖、L-果糖和蔗糖为最好,由于前二者在价格上比蔗糖贵,且蔗糖易得,故选用蔗糖为碳源;碳源浓度试验表明8%蔗糖为最佳碳源浓度;氮源选择了0.5%的NH_4NO_3;磷源选择了0.08%KH_2PO_4和0.016%K_2HPO_4;考察了MnCl_2,MgSO_4·7H_2O,CaCl_2,ZnSO_4·7H_2O,FeSO_4·7H_2O,Na_2MoSO_4·2H_2O和LiCl对腺苷蛋氨酸发酵的影响,选择了有促进作用的MgSO_4·7H_2O、CaCl_2、FeSO_4·7H_2O和LiCl,并其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0.01%MgSO_4·7H_2O、0.03%CACl_2、0.04%FeSO_4·7H_2O和0.01%LiCl浓度下,腺苷蛋氨酸的产量最高;并进行了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和机械搅拌式发酵罐的上罐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优于机械搅拌式发酵罐。一 考察了破碎酵母细胞叁种方法中,以超声波破碎法最好,条件为22KHZ和15分钟,得到粗酶液的酶活力为 0.934U/IIl;最佳超声波粗酶液的酶促反应时间为20分钟,最适反应温度为28习0C,最适反应pH值为7.8七.3,最佳底物浓度为spML蛋氨酸,spMATP。ATP浓度过高会对腺昔蛋氨酸合成起抑制作用;酵母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可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SDS和吐温80。其中吐温明显好于SDS,且最佳浓度为0.10gisg酵母泥,释放率可达到62.3%;采用包埋法固定经改变通透性的酵母细胞。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30℃,最适 反应pH值为7.8士.2。但是同游离酶相比,对反应环境变化敏感性不强;在室 温下,游离超声波粗酶液的半衰期为32天。 建立了腺苦蛋氨酸的初步提取工艺,得到了腺苦蛋氨酸对甲苯磺酸盐实验室 小样。(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2-05-01)

刘斌,须辑[10](1996)在《半生物合成法生产d-酒石酸》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叙述d-酒石酸工业化制备的二条工艺路线、反应原理、优缺点和用途。特别是较为详细地介绍半生物合成法工业化制备工艺和流程。(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96年10期)

生物合成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ZnO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的生物合成法具有高效、简易、环境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总结了近些年ZnO NPs的生物合成法及其抗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合成法论文参考文献

[1].桂运安.中国科大发展一种新型生物合成法[N].安徽日报.2019

[2].蔡爱军,郭艾英,王秀平.ZnO纳米颗粒的生物合成法及其抗菌功能[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3].戴德慧,胡伟莲,吕圭源,李巍.生物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发酵条件研究[J].食品科学.2008

[4].于冬梅,杜煜光.生物合成法生产D-甘露醇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

[5].邓旭,程志敬,卢英华.生物合成法生产β-葡聚糖酶[J].生物技术.2006

[6].詹长娟.生物合成法生产腺苷蛋氨酸研究及γ-聚谷氨酸腺苷蛋氨酸盐制备[D].南京理工大学.2006

[7].朱慧霞,邓胜松,张洪斌,姚日生,尤亚华.香兰素生物合成法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4

[8].何娉婷.乙醛酸的生物合成法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3

[9].陈小龙.生物合成法生产腺苷蛋氨酸[D].浙江工业大学.2002

[10].刘斌,须辑.半生物合成法生产d-酒石酸[J].化学世界.1996

标签:;  ;  ;  ;  ;  ;  ;  ;  ;  ;  

生物合成法论文-桂运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